& n% P- j T" w5 S 原标题:冲刺海底,探寻未知——盘点世界知名深海潜水器
+ W3 N# k; G" I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承担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研制项目”登上央视了《新闻联播》。
4 J8 v7 c$ W$ g3 c
6 I% @5 k' Y; @& p" @3 c 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研制项目(ARV)”,日前在西太平洋公海海域完成深海试验。
( B3 N- {8 L. Q& m. Y* N* ]4 H: c* D* F+ }
本次海试装备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思源号”最大下潜深度8072米,最长海底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完成了海底探测和取样等多种测试,验证了装备的稳定性和强大的海底作业能力。 + L0 c8 f/ ]9 I& \5 X
* k1 o- D2 n+ ^ 那么,目前知名的潜水器有哪些?它们各自又有何特点呢? % N5 I1 y# x& L
“奋斗者”号 , @4 K5 ~9 `6 A: X* g# h( Y
+ {2 L2 Y: G. M: F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11月17日7时44分,“奋斗者”号再次下潜突破万米。11月19日,“奋斗者”号再次突破万米海深复核科考作业能力。11月28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
- n t' h( ^( {: i0 k 日本“深海6500”号 0 [% |$ S$ c" N: d, h6 U, ?9 ~, b
( ?8 M1 K5 _, T$ \& t
1989年,日本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号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深潜的世界纪录,直至中国的“蛟龙”号出现。“深海6500”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影片《日本沉没》中曾多次出现该艇。据日本媒体报道,“深海6500”号能够搭载3人,最多可深入水下6500米,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深海载人探测器。这是“深海6500”号时隔15年再次进行环球深海调查。 ! F' h: R; t8 L2 m/ c6 Y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
& u" B- _8 {: T* b" P
4 I, T. |* f8 t: P( F “的里雅斯特”号潜水器是1951年,由皮卡德和他儿子造出的,长15.1米,宽3.5米,可载3人。1953年9月在地中海成功下潜3150米。1958年,新“的里雅斯特”号建成,首次试潜达到5600米,第二年达到7315米。1960年1月,新“的里雅斯特”号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10916米,它也因此成为世界载人下潜最深的一艘潜水器。
8 H2 v: S q& \' X: y 澳大利亚“深海挑战者”号
' C* P3 W' O' `/ d- O
& N! `4 @' }- I2 E, T% t7 f* L+ \ “深海挑战者”(Deepsea Challenger)号是一艘仅能容纳1人的深潜器,高7.3米,重12吨,承压钢板有6.4厘米厚,安装有多个摄像头,可以全程3D摄像,同时具备有赛车和鱼雷的高级性能,而且还配有专业设备收集小型海底生物,以供地面的科研人员研究。 6 V3 i0 C& U' j1 A8 ]
“潜龙一号” “潜龙四号” , L& T0 N9 _3 j4 g+ i
3 y3 `3 c: P$ E7 w7 F$ H3 B “潜龙一号”外形是一个长4.6米、直径0.8米、重1500公斤的回转体,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巡航速度2节,最大续航能力24小时,配有浅地层剖面仪等探测设备。
3 ]# _. c5 @5 k' R' A “潜龙一号”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2020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潜龙一号”和“潜龙四号”6000米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AUV),联合完成2020太平洋科考航次任务。
. n, H& l1 s+ ^7 I! V) d9 D, f* {3 F/ S0 k7 Y6 |
本航次“潜龙一号”和“潜龙四号”深海AUV搭乘“大洋号”科考船执行了多次下潜任务。这是交付后的“潜龙四号”首次开展科考应用,同时,对“潜龙一号”技术升级后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全面验证,并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在航次应用中,两台潜水器状态良好,协同作业,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获取了大量近海底探测数据,获得了科考队的高度评价。
8 C& j0 w& E9 Q “潜龙二号” 9 s2 p( t: q, h( Z1 i. z3 @
% Y3 U p7 J( o “潜龙二号”是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实施,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
2 I) w: p% h1 x: L$ C+ d “潜龙三号”
9 J" d( R7 }5 g( W6 F$ t/ K: J: C L$ E7 L, A
“潜龙三号”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具备微地貌成图、温盐深探测、甲烷探测、浊度探测、氧化还原电位探测、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热液异常探测功能。其上还集成安装了国内先进的高精度测深侧扫声呐设备,可以实现海底精细地形地貌图的米级以下探测。
& | k6 l7 R# p: y+ n1 {& g “海斗一号”
: J! [$ R0 F6 H& Q# p8 D" b/ t- q" ?8 o) [ n+ z. g! O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20年6月8日发布消息称,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其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 m y+ ^! [" V# o
“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利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完成了对挑战者深渊全球最深区域的巡航探测与高精度深度测量,获取了完整的全海深剖面与深渊海底的温盐深、深度剖面洋流变化等数据,为研究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深渊底层洋流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 d- _" S k/ U# P4 R
“海斗”号
7 e; a0 c2 \0 q
0 ~9 q }4 L/ h. D4 e 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在此次科考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4 J" Y1 C- l# k, m# Q “海龙III”号 1 O# \2 q8 }7 ]# {$ z! f
7 H! {4 }: [+ g% T) R2 y+ N “海龙III”ROV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实现大跨度、长距离近底观测取样;二是具备定点、精细化作业能力。在母船“大洋一号”的配合下,“海龙III”搭载多种自主研发监测探针及取样设备在水下完成了热液区多参数测试、定点取样、标识物投放、母船与ROV联动配合、近底长距离观测、拍照摄像等功能目标任务。 " [& q7 Y; j5 j
根据网络内容编辑整理 图源/网络
$ j8 M/ c. h1 ]* a* U$ H' z% C END 2 Y3 a* {7 ~: `9 M6 k
中国船检独家文章,转请注明出处“中国船检或国际船媒”,违者必究! & F' Q9 c% y, x
你们的每个 点赞和 在看,我们都喜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K- H1 C5 w! p, z4 n/ V9 m" C- a, p4 S1 a; T; c: z9 ?$ q2 q
责任编辑:
9 _- ~5 Q0 Q$ s K' Q! X
1 N1 L9 l, ~. C- P8 a2 B+ K! H1 b+ D% I+ T# Y7 O
# q. H3 N+ n: r/ G K B- F- c- ^4 d% k* h u0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