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W% j9 i9 @3 Q( s
6 b4 C M$ P$ }4 c5 F6 a; l: H5 v4 I) e/ U7 i! j2 l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 \! |$ ~ G% U. N8 D- t' x, F
8 u# Q3 _4 I, O3 e( H) n
) `* p1 c, g# ^3 t0 g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
- z, o2 ~7 O- u, }2 |/ g0 C$ m) ^9 X9 l# W
: z1 y# ]/ S* L/ R k& h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S; t( b( j, P
4 G4 a3 H6 S- C0 @$ E
8 r$ N( q/ \; _透视增长目标:“5%左右”展现进取心& T0 V( ~8 j- K( S2 q- c
' M# W# o- r( }1 F7 q5 z n8 ]4 t6 Y% F* Q: i) U
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的局面,为何仍将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9 O' D- P2 |7 j
2 C8 [; k7 e, T) T& k' b: _. D9 `% ~8 A% {. M4 |' o5 ~, ~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说明: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
- @+ S2 q! W# s6 {( r, {: a- x9 _: |! s
_' y5 |& i, V; F- o
“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委员说,这一目标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更好凝聚发展共识。# [1 c8 k( X. t8 D1 j, e8 S
. w5 ?' W% b0 j2 x/ H, |, D. O% r E, {4 ` G, @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记者梳理发现,2003年至2023年,我国除突发疫情等特殊年份未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外,其余年份都设定了目标,并较好实现了发展任务。: G3 D% \. i# N4 }+ T) [
$ f' t6 _$ |+ `3 ^% N& r8 Y! L, a* s( [7 u
这些年,中国经济并非顺风顺水,而是一路攻坚克难。
6 j; @4 n6 R5 d5 [& D. ^: A' l/ `0 N8 ]6 t
/ H$ W$ }$ T6 Y+ U
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风雨兼程中,中国不仅没有成为外媒所说的“下一个崩溃的经济体”,反而顶压前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 F# I* L3 a {6 b2 k, ?
. P; O. |$ v* B v; ?- N6 n1 K7 I9 w& T, S( T9 Z
唱衰中国的论调,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
* A6 I' M P2 L" ?7 b! {7 X8 b8 g" x% A1 K- e, S& k
6 W/ d- Y: U, w' O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断爬坡过坎:2014年GDP突破6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20年迈过百万亿元“里程碑”;在疫情冲击大背景下,也接连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
* }: q- {7 X {% H8 j! j6 R0 _4 |( F; u4 r& `5 Z* H
4 x' i7 U1 y6 r' C! T3 b" @过去一年更是最新例证。* Z/ u$ u( K6 P0 h! Y
8 A* u5 b7 l. C# z4 G6 y( K- Q
F. [$ z* l3 D! f3 H7 v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0 A0 Q( g: M7 Z. S- e
% h: j: Z) H2 a2 k0 |& i( H# I/ `( z l' D6 e( A( J
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近期报道说,不少人的目光集中在中国GDP增长放缓上,但数据背后却隐藏着更有希望的一面:这个“亚洲巨人”仍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人均GDP将会惊人地增加。- E5 C$ ]# z. v) A+ b6 _
, i' `1 N. ]) M9 d# [
9 ]' M3 q: W/ a, O! r3 S9 H“一个超大型经济体能够持续中高速平稳增长,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扣上‘见顶’的帽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代表说。
) J* j- g9 c4 x# D2 t7 j5 d
6 H( t8 C3 i8 x+ n \: b
$ _5 o' K- z/ L9 e读懂经济大势:中国中长期增长潜力何在?+ Y# y* h+ N0 Y; a) ~
' s8 Q3 n* U1 U
% {1 L* p# C, I, W& Z% q/ P相比于短期增速,外界更关心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美西方一些人士声称“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繁荣接近尾声”,事实究竟如何?) ^4 \( A4 e& R7 @
8 j2 ]5 L$ Z0 I1 w" C
0 Z* c1 Z* P' A/ z9 n" V& e
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突破10000家、空中客车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投入运营……外资企业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3 r. I( H3 b, J& z, _1 H* r4 ~" [
P. y/ p" p% V2 N/ Z中国美国商会报告显示,2024年约半数受访企业将保持在华投资规模不变,近四成计划在华增资。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q- o- O, ?# q. m' k
& X7 t5 M/ c9 d, t& A7 S( ~6 b. V, W6 [9 L
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外资动向凸显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信心。正如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所言,市场上的挑战是暂时的,“中国的长期机遇依然存在”。; L$ M; Z" J( b* ^9 U
% S5 f$ T& @$ h" }* Y+ c0 C3 V F" U: S. G! O% U4 y
单就增速看,相比前些年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伴随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航道,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再“以GDP论英雄”,经济换挡减速但并未失速。
9 K; @) Q2 ~6 R s2 W# T! c5 Q6 z
% y G+ U% g/ U+ Z
4 Z, `, T4 r( u潜在增长率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研判一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至6%,经济稳定增长有内在支撑。8 S* K. a* _1 b8 U
: g2 W, }- @3 |. [
; h. X( ^) {' b9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分析,从过去“亚洲四小龙”等追赶型经济体以及高收入国家发展历程看,人均GDP介于1.2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时,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阶段。. I0 |. C# d3 S, y0 R3 `
' t9 j' i7 \1 R3 C
/ S5 e+ c' H) n! g1 y; l
“中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内生动能充足,持续增长潜力很大,不存在经济增长‘见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说,关键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8 O0 y! o$ W- A4 H3 t3 t+ U
7 j2 D& M4 _8 |0 p& O4 \
5 P. g o" F* }+ s- A3 ~, Z0 U, F从决定潜在增长率的要素条件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要素资源更为丰富,为中国经济抵御冲击提供重要支撑。
/ l" l; x4 }5 t
0 N7 P/ [" T2 j: K3 R8 H& c- r5 R
: m8 e0 Y. h; {2 V# ?; S;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 W2 J4 W3 e3 `% F9 R- h" ?9 ^( [) k! R' H2 |9 w6 U4 y6 X
0 j2 |3 F- c- U `“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作出诠释,指出“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z& p' S" q! T( N, E8 u, r
+ V; t/ U' I- q. y0 S
- X( ~" d6 o" c% b1 h( N2 B
“为什么唱衰中国经济者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在于其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发展规律存在认知偏差与误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委员说,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挑战,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但中国经济发展有底气、有优势、更有机遇,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p) R$ H# U' i- o/ D8 q9 S
2 b+ A0 X: l3 T: R; ^) g5 d/ U% l/ |0 g7 r4 I1 @: l: {0 n
释放增长潜能:提振信心实干为先2 R- v# h, @" B4 k7 u) G
/ N/ A0 j" R1 T9 W
D1 f' {5 B$ u* z9 Z8 ~龙年春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绽放: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t5 V+ K. t5 _7 `# y$ X, q- H4 }
9 |0 A4 K8 _. e
& x5 h3 D6 l. j5 ]1 g& q' L% t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期以《春节消费滚烫 中国经济就此红火?》为题,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年的疫后修复后,正站在信心转折点上。% X# w2 r+ ^- H* |, h
8 \$ ~. m. I- D0 ?
[1 }$ _" ]) U'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n* I; ?+ ` C3 J
8 C5 C5 V. a1 b/ ^1 `2 l) b6 I- L6 \. y8 | O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 |, A/ D( y- G3 I* s. e
6 e& d; h8 w( ~' M" a5 R @) {; m p# p( X* x G& q' G/ z; x$ _
但总体判断: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R/ d7 H7 X% o' r
2 |) R8 m% s$ S' s
2 |$ C8 c- ~! l w1 B“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周黎安委员说,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努力将发展潜力转化成发展实力。3 t3 x5 H* I" h$ j" P1 K& I
1 ~, D. {+ I# W1 m6 {( c; N7 g
! W/ i, C" g/ c6 x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 M" e' ?$ Q5 }$ a2 I7 T2 B: y, y9 f. q
3 D6 T: T2 x+ h7 c+ P7 P8 E: k6 Y
“这是中国经济激发潜力、重塑动能的关键之举。”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
B, v4 z% e7 w- ^- e/ N
; l+ ~: {8 g3 g5 g( [
6 c! @: {" s/ c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施工图”脉络清晰。9 ]8 f" u# D( [' E
$ p/ Q+ p! f8 A$ c9 ^' w8 @
+ m4 Z6 ]: L/ I M
“我们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代表说,要着眼企业和群众期盼,以实干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 v, |% x$ L$ C* E2 n' F) ^/ F+ D1 X7 |
% G* \7 T' K8 E5 ?
来源: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严赋憬 谢希瑶 段续 岳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