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监测系统 -沿海建立的验潮站是进行什么观测的

[复制链接]
% G( L% S; o+ s0 I( E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 p: U' b1 H0 ?7 W

人民网上海3月1日电 “我们将对100余个入侵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与南京卓睿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入侵水生生物交互式数据库与风险预警平台,同时在我国沿海、港口和主要淡水水系设置33个站点,定期采样,围绕入侵物种检测甄别、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控,开发灵敏可靠的eDNA技术,构建交互式数据库和预警系统,研制有效的防控方法。”2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外来水生生物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入侵风险评估和防控”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李晨虹教授介绍了相关情况。

! q& T/ f5 m2 z5 i' d7 V) C0 c& }; u

在已告别的2022年,中国的“江湖”并不平静。鳄雀鳝的现身、福寿螺的“北扩”,老百姓对生物入侵的关注极大提升,科学家们也加速了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研究。

# w; E3 I' F4 {1 F) i& b, N
0 w8 T! |3 U. z$ I

当日的实施方案论证会上,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项目团队的代表出席,共议针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中国方案”。该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特聘教授董波担任负责人。

( y9 K# F: @3 ^# \ e# g% H

100余个入侵物种基因检测,33个站点定期采样

& M8 v% P% O8 |

会上,项目组与南京卓睿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构建入侵水生生物交互式数据库与风险预警平台协议》,同时,宣布将陆续对100余个入侵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还公布了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监测站点的设置情况,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辽河、京津冀水系、黄河、长江、珠江和南流江水系等设置33个站点,分季度采集水样,这些样品将被用来监测入侵水生生物的扩散状况和发展趋势。

1 s: R# L+ f3 a" T
) k$ f* k3 P- j4 D/ L7 r+ @& i9 e

同时启动会上还发布了项目LOGO。LOGO的形状由中国水系图、5种重要入侵水生生物和一面盾牌组成,象征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为国家筑起水生生物安全防护的盾牌。

3 x$ C( m1 ?7 n+ T9 B9 j9 p

项目将研发20种以上入侵水生生物的eDNA识别技术及检测试剂盒,建立便携式 eDNA物种鉴定,构建10种入侵生物的基因组图谱、适生区风险评估和扩散模型,建立动态实时监测数据库等,为保障我国重要水域航运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应对水生生物入侵事件的政策法规提供权威咨询报告,提升国家应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暴发致灾能力,预警潜在风险,形成防御控制技术储备。

# i. i; Q* Y# p. Z& n" Z

10家科研单位组建5大团队,加速推出应对外来水生生物的“中国方案”

+ C% ^) M M3 h. `& I

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入侵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扩大,由于水生生物监控困难,较之陆生生物入侵,水生生物入侵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研究仍显薄弱,检测预警和防控的关键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外来水生生物种群扩张和暴发引起的交通航运、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亟须解决。

) T9 j; s" I5 b0 ?4 i; T! A; ~& a

为此,10家科研单位组建了5大团队,分别从外来水生生物的鉴别、环境适应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数据库构建以及防控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环境DNA监测水生生物物种。”李晨虹解释,任何生物在水体里生存就会“排”出一些DNA,取出一升湖水,里面就有可能有鱼的粘液或者鳞片脱落而排放的DNA。因此可以将其中的DNA进行提取、监测,并建立监测网络。

c4 Y. W7 w* a1 d. e$ i: s8 k

环境DNA应用前景广阔,用在监测入侵水生生物物种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比原先的水生生物调查研究省力高效,水中的DNA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得到。”李晨虹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建立环境DNA的数据库,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完善外来物种监测机制,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监测”。

1 @) t3 l# ?1 ~* Y7 _1 B$ j( B( |" ]. o

李晨虹开发的跨物种靶基因富集方法和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用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与美国得州农工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等校外国专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担任主任的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聚焦水生生物eDNA基础数据库构建、eDNA新技术研发、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一个集科技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行业公共服务支撑、科教科普、技术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平台。

" @& g; X" B# U, ]) ?

上海海洋大学的赵金良教授、张饮江教授、贾瑞教授、鲁仙教授、张玮副教授、工程师王琼等人也参与了该项目。其中赵金良团队将构建齐氏罗非鱼基因组图谱、建立适生区风险评估和扩散模型,希望能从基因组层面解析入侵物种齐氏罗非鱼的入侵和扩散机制;张饮江团队研究福寿螺入侵对于我国典型水域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鲁仙研究福寿螺入侵风险评估及扩散模式,提供入侵福寿螺及入侵藻类数据、地理信息采集及其数据库建设。贾睿教授研究亚历山大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王琼负责航运等入侵生物处理装置效果检测与评估,张玮负责入侵蓝藻生态治理技术研发。

. z) w( i: ~6 O6 V/ f% y& o* w. y8 ]

启动会议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万方浩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任牟希东,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进、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孙林鹤等人还分别围绕鳄雀鳝、福寿螺、大薸和凤眼莲等外来生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介绍了生物入侵防控“中国方案”。

/ Z2 I6 o4 y0 e4 H 5 U0 h% @; T7 v" f" [+ I6 ~' Z, |1 ` ! \ B9 V, a% s% B O+ k. A( A9 Y) A! [/ E; a+ t.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空气能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