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复制链接]
" k, k( [2 I% l
( w7 O7 q+ g" E0 x7 j; J# I

一提起海洋,大伙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一望无际、深不见底的景象。海洋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而现如今我们全球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0多亿,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你知道吗?

3 U3 t5 m5 H- U

但现在全球依旧有95%的生物,生活在海洋当中。

5 A3 y1 v) P: ^- l- [: A4 e) S( v
: F$ T9 f) A2 d! X* G( ^5 V# c1 W

全球有四大洋,它们一共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就连最小的北冰洋面积也达到了1475平方千米,比世界上国土第二大的加拿大还大400万平方千米。

) b0 A& U' [7 M

海洋有许多都是我们未曾触及过的领域,通常人们在海里正常的活动范围就是下潜到海平面3米以下的部分,在这里几乎就等同于靠近海岸的浅海,这深度也就是供人们平时游玩的水准。

+ E9 L5 C# N# e" Z
8 b8 E. Z' @1 F, M

如果要下潜到20~30米的深度时,就需要水肺或者潜水设备,如果是不精通的潜水的人还需要专人的陪伴,海平面下二十到三十左右的范围就是各种珊瑚礁鱼类栖息的场所,一般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供我们认识研究,如澳大利亚东北部举世瞩目的大堡礁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大型珊瑚礁群。

4 N+ ~' o0 _/ G7 n& D
1 w9 }( m6 O+ Q1 m

一般来说,正常人依靠普通的潜水设备最深下潜深度也不过40米,如果超过这个深度,那么我们人类就会由于水下压强的不断增大而产生类似高原反应的症状,如头晕,恶心等,在没有技术的条件支持下,我们单凭自身下潜的深度是很局限的,所以我们对于海洋的认知还有很大的空白空间,特别是深海。

. m* c6 m: s+ h8 }$ ]% G

关于远洋深海,自古以来我们人类就流传了许多传说,像欧洲人的北海巨妖,中国人的鲲鹏日本人的八岐大蛇等,都是古代人们在进行远洋航行的时候在海洋上亲眼所见而流传下来的。

8 d2 S& ^0 j% l$ Z
/ k) p2 D6 j& C% J

特别是传说中的北海巨妖,据科学家分析,它也许就是现在生存在深海里的大王乌贼或是大王酸浆鱿,据推测光触须就有6米的长度,盘子大小的眼睛,全身还有红白变换的保护色,这描述就和船员口中海怪的形象特别相似,当然对于这种只存在于深海中的怪兽,我们还了解不多,现在都只是一些推测,科学家们只能依靠冲上岸边的尸体来进行研究它们的习性。

2 q) P: T! g! P' z& b& Q# k \
( S7 @5 c% M* }0 B) V) t

鲲鹏和八岐大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也能找到相应的例子,比如生活在古代中国海域里的鲸鱼,它们巨大的体型以及游出水面换气的样子,就特别符合中国人眼中鲲鹏的形象,而日本的八岐大蛇的原型也是喜欢游弋在东京湾的皇带鱼,凭借着它们一般10米长的体型,特别容易让当地捕鱼的人们认为这是海里的大蛇。

% g B; F$ C ~9 w+ J/ `$ O0 d
( n& L# P; L" f! O1 U2 P

像这种体型巨大的海洋生物,它们的家一般都是在800米左右深的深海之中,只有很少的时间它们会上浮到浅海水域,所以我们人类目击的次数并不多。

5 A; q6 L5 p7 Y) Y' b# Z# b

但在海平面以下200多米的地方,就是漆黑一片,在这里阳光很难穿透下来,基础的浮游生物也不再依靠光合作用为生,动物们要么进化出超大的眼睛来捕捉细微的光线,要么直接退化掉眼睛,强化其他的感知器官,这样的深海我们都很少涉足,对它们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4 ^4 l5 h7 I4 t6 G8 n+ j
5 |* M r; ]& D) J

一般的潜水艇,它们能下潜的深度也就400~600米左右的范围,像太平洋,大西洋这样平均深度就动辄3000多米的大洋,我们能探索的空间和水域实在有限,因为每下潜到一定深度,海水所造成的压强就成倍往上涨,对于一般的金属,是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一定会被海水“捏”的粉碎。

8 g; E( Z& k. K7 A& t
# L) Q- |( C; A* o

有研究人员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结构结实的铁桶扔进深海,当它下沉到水下1000米的地方再捞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块铁饼了,足以证明这压强的厉害,所以我们如果想下潜到更深的地方,就需要更为坚固的设计和更为耐压的材料,还有缩小更多多余的空间。

7 \, { D1 ~* G
1 z8 c0 K% o5 H6 C5 b& g1 }8 v

像我们中国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艇,就只能允许8个人上艇操作,并且多次完成了4000多米到5000多米的深海研究,2012年6月的时候,其在菲律宾马里亚纳海沟还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纪录。并采集了海沟里各类生物样本,以及各种金属矿藏,岩石样本和海水样品。对我们认知深海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7 Z4 }9 [# A" h- z5 P x/ e! d
3 v$ o4 f3 j+ t# f) x% N1 q

这让我们打破本以为是生命禁区的误解,在几千兆帕的强压之下,这里的生物依旧活跃自如,并且演化的形式也千姿百态,我们发现在这里的生物普遍具有发自然生物光的功能,那一微微幽弱的蓝光在深海中若隐若现,十分的梦幻。

% x* k. b1 }" r; a% x" l
5 W3 H( H: P- p; g7 J7 f

据研究人员的分析,它们发光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引诱猎物的上钩,有的为了吸引异性繁殖,总之,在这茫茫的深海,只有那一抹微光,才能证明你的存在。

9 s' N* c. ~% }& C

并且它们的牙齿也都异常的锋利,达到了离谱的程度。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深海安康鱼,那长长的尖牙占据了整个嘴巴,以至于都不能正常地开合,和它们在浅海生存的亲戚完全是两个样子,这样奇特的进化方式着实令我们吃惊。

& t `" K4 K+ K
4 G# E5 ~6 C$ Q" i- t

除了在深海发现的神奇生物,我们人类还发现了不少热液井,这些一栋栋矗立在海底的高大“烟囱”,无时无刻不在向海水里喷出热度高达几百度的矿物质热液,它们与寒冷的海水相遇就形成一个个黑色的烟雾,这奇特的地理现象,也是我们之前闻所未闻的。

, l8 } B9 s% H" d% ]* o! P
3 M( N7 p& n1 C: `

并且一般有热液井的地方,地质活动频繁,地壳中的新物质不断补充到海底,就特别容易形成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在中国南海发现的可燃冰,也是揭开了世界清洁能源大发展的帷幕,这种燃烧后只产生水的资源也只存在于深度达到3000多米的海底。

! \9 t! ~8 F. |# c; L
- i9 g7 [2 s- {2 f, [

所以,在深海中,供我们发现和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还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踏足的,在深海中发现新事物,它们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往往都会超出我们的预估,进而造福我们人类,所以我们在探索这片新世界的时候也要学会珍惜爱护它,让深海的价值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 X C6 R8 _' e, x2 n7 g
2 G5 ]& h1 d8 y4 r

作者:飞翔的荷兰人 初审:丁孩儿 校稿编辑:小宛

& j: Z$ C& O9 n- d! I4 ]: R8 \
2 H$ h$ o6 I: [% G) `. n + X6 P, k# U: e) ]5 L! e 2 e$ Q, D' {2 ~ - I, e p2 i+ E 9 G4 V w$ i! O2 o) P$ W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