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南京边缘海海气界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并成功举办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河海大学

[复制链接]
依据近日公布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54号),由河海大学牵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共建的自然资源部南京边缘海海气界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成功获批,是我校海洋学科平台建设的重要一环,并与已有的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岸灾害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协同融合,成为学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9 }5 }: e( Y. M& V" z: ^
2023年12月13日,野外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河海大学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吴德星院士、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戴晓茹副处长、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王康康四级调研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彭伟主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于福江主任、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林明森主任、河海大学杨桂山校长、中国海洋大学管长龙教授等30余位领导专家参会。
4 R7 H+ C2 g: o! S& q14:45,揭牌仪式正式开始,杨桂山校长在致辞中对野外站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江苏省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野外站的团队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野外站的设立是河海大学海洋科学发展的新的重要契机,是河海大学“由河向海延伸”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希望野外站充分吸纳专家对野外站发展提出的意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共建单位领导于福江主任和林明森主任表示,三家共建单位前期已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已取得诸多实质性合作进展和科教融合,野外站综合了三家单位的优势,将大大推动三方进一步深入合作。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野外站站长宋翔洲教授代表三家单位宣读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附后)。王会军院士、吴德星院士、管长龙教授、杨桂山校长、于福江主任和林明森主任共同为野外站揭牌。
( t, s  H* y$ \; W0 z9 [1 |7 _% O
+ `8 u1 t  ^" k' T3 Z) T% S
) S* e+ D' |# ?

( ^5 x" t3 y: @! }/ Z' S8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g. B( o6 f! P" }" M野外站揭牌9 H7 \. l/ c: |$ X- O0 M
! V" w2 w" C- I7 E' L

' Q. s5 a5 j$ c9 a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主任王会军院士主持,宋翔洲教授介绍了三方合作的历史和基础,从目标定位与研究方向、基本信息与基础条件、观测数据与研究成果、人才队伍与技术支撑、运行管理与协同创新、交流合作与科普服务等六个方面汇报了野外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表示将按照《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聚焦野外站建设目标,落实各项承诺条件,细化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河海大学闫运伟教授、李熠副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吕洪刚高级工程师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张毅副研究员围绕野外站的主要方向,分别从海气热通量高频变化,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海气二氧化碳监测和海气界面自主卫星观测等方面做了学术汇报。; i( H, T9 A" ~' E/ k
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指出三家共建单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望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并在野外站选址、技术发展、数据共享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野外站将充分发挥三方优势、促进海洋观测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水平,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6 `2 M7 q5 M0 [$ p* ^8 X
9 h$ X9 [6 j3 A$ I( b
/ X3 O; c1 W8 |) N6 y- }# T6 d8 }% L5 Q5 x  {+ S5 ]+ @

0 k/ H. R& _% c! l; o7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S: i8 r% C5 B# r
野外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集体合影9 z- a4 C% |* y. d/ m6 b

+ v# X7 |, t$ H& p' D
$ j8 n# o; v4 c2 `- A
自然资源部南京边缘海海气界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
) q3 i0 |5 ?% A: E8 k4 D% ]$ Z
主任: 
, R5 e9 r" e6 A) U8 E' M王会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 r# o/ D, ~" j% A2 x$ @
副主任: 
1 O" F/ ^( q/ \+ J; V蒋兴伟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9 \1 z* {3 j- y$ S/ @! N管长龙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0 _$ T2 _& J; [% q$ v, ?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5 u# m# q8 C3 q) t戴尔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 X( ]  d( ^) [  |
黄邦钦 厦门大学 教授 
. J- p" G8 F# |# J0 j& R/ h李海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 U, [( V# P9 K' b& o刘吉堂 自然资源部南通海洋中心站 研究员 
4 G8 ?$ ~$ ^. w. G7 z- y% F陆日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 k( w4 H4 p" b* |彭   伟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研究员 
  @( a- \. [- ~% A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 X1 [& ]% h, n& {! A0 u9 R王关锁 自然资源部东海预报中心 研究员 / k+ S% F' Q0 e' G9 G' g  g. |
王宗灵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 k$ F( u6 U4 x  f' K9 i) S4 |6 z
谢周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 ~- C5 x. }: }  @3 p) @杨修群 南京大学 教授 
/ V  d% l: c. U0 d9 v) i于卫东 中山大学 教授3 m) j0 T" J4 G& O" i' U- M% O
书:
, h3 [8 j9 p! {4 x4 y; F谭晓晓  河海大学 副教授
/ w) s* g+ A: e% a2 ~8 r7 w3 @4 [2 C

7 T( r7 T# l) s9 ]
8 x/ ]1 L! p4 \
自然资源部南京边缘海海气界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站长:
# ]9 `, l! X+ Q+ ~; T: v宋翔洲 河海大学  教授
* C1 W; D: G( z! R5 P3 p1 }- k9 I
副站长:
, ^4 v. k' N, Q) O& p1 k9 A闫运伟 河海大学 教授7 N7 j% V0 s& J/ R% S, k+ P- H
吕洪刚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高级工程师- x. E2 O4 r( a5 P; t
张   毅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副研究员3 A& g6 g2 Y, y, P/ R)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