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海探索的主要限制是什么?

[复制链接]
水下机器人可以用来探索的。电磁波在水中衰减的特别厉害,所以不能像玩卫星那样玩水下的东西,水下机器人基本是靠自动航行(AUV),或是带缆绳的可以在水面载体上操控(ROV)。+ v: g  ^6 v7 U+ _
ROV深度不会太深。 对于AUV,它的电池不能支持大规模的探索,深海各种复杂情况,需要频繁的改变航向和深度,控制电会不够用。而且由于对于深海之下的机器人实时控制乏力,靠着内置的算法进行航行和探测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探索效果不好。
+ B' Y* p4 |% U; U综上所述,限制就是能源,导航算法和远程控制技术吧。" Z: V% q0 o) W/ a
0 U! j- _% o8 U, }3 R% X$ g6 m: c/ a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钱……/ }9 Q. e% `6 Z5 G. {/ Q4 }- G
----------------------------------' N8 @# D* [$ ~: M4 n9 d2 `
你们不要打我……
发表于 2021-12-3 23:52:12

举报 回复

水下机器人可以用来探索的。电磁波在水中衰减的特别厉害,所以不能像玩卫星那样玩水下的东西,水下机器人基本是靠自动航行(AUV),或是带缆绳的可以在水面载体上操控(ROV)。
. k+ V% p7 N8 |& G  T- c) t        ROV深度不会太深。 对于AUV,它的电池不能支持大规模的探索,深海各种复杂情况,需要频繁的改变航向和深度,控制电会不够用。而且由于对于深海之下的机器人实时控制乏力,靠着内置的算法进行航行和探测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探索效果不好。. N) x8 D9 b' R" G+ r; N6 A& r
        综上所述,限制就是能源,导航算法和远程控制技术吧。
发表于 2021-12-3 23:59:42

举报 回复

大洋科考跟过潜一潜二蛟龙,湖试也跟过潜三,目前来说,深潜最大的挑战还是海底地形的复杂性,不管是有人还是无人,目前来说设备耐压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海底地形复杂,很多时候潜器响应不及时就会触底,这对潜器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下潜定高控制尤为重要
发表于 2021-12-4 00:07:12

举报 回复

Rov Auv 浮标 潜标  海床基等各类探测平台技术基本已经成熟,国内的探测深度已经可以做到6000米。但如Ctd
' F+ r* ?" s" }0 x) U9 }# E( UAdcp Dvl 等海洋传感器的国产产品依然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高性能多自由度机械臂  水密接插件  usbl  侧扫声呐  合成孔径声纳等设备还只能依赖进口。0 O  q8 Q$ }2 E) @
除此之外,在水下机器人设计及仿真软件系统等软件,仪器仪表标定测试和各类海洋设备测试系统等硬件上都存在严重不足。1 L# L* \& v2 {2 t' B
总结一下,工业基础、硬件配套、仪器仪表是国内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短板,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发表于 2021-12-4 00:14:42

举报 回复

目前国内对于深海探索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研究时间少,经验缺乏,所以目前主要影响深海探索的因素有:技术(即用于深海探索的应用技术),经验,钱中国不缺(随便都是投入几十亿~~),还有相关人才。
发表于 2021-12-4 00:22:12

举报 回复

rov
发表于 2021-12-4 00:29:42

举报 回复

( ・ิϖ・ิ)っ 但凡和工程干不下去相关的,只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w3 \  H' |8 n
甲方不想花钱。
发表于 2021-12-4 00:37:12

举报 回复

第一,传感器精度,国内标准实验室不够牛,无法标定高精度传感器。: u6 \% G3 }% m5 ^
第二,材料,耐高压防腐蚀高强度材料,我国材料一直就是短板。- ?) M( B( y( s- g
第三,声学技术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有。
# l& [* s/ |+ q第四,没钱,就没经验,深海领域探测相当烧钱,远海出去一次好多钱的说。。
发表于 2021-12-4 00:44:42

举报 回复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ysp735
活跃在2022-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