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报道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团队服务国家海洋经济发展 | 破冰深远海 耕牧“新粮仓”——来自海洋经济一线的观察

[复制链接]
编者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海洋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也是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海洋强省、强市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中国海洋大学坚持立足青岛、扎根山东、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抢抓机遇、善作善成。8月30日,新华社重大报道精品栏目“新华全媒头条”刊发专题《破冰深远海 耕牧“新粮仓”——来自海洋经济一线的观察》,详细报道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团队及相关科研单位,与当地企业产学研融合协作,攻克产业难题,研发“大国重器”,服务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事迹。人民网于8月31日转载该专题报道,并在首页作了重点推介。
% a# U& i" @7 H( F
1 }+ K  W& i6 v% F, s
, T7 _: U9 s3 ^3 B3 ^, v' X, O( G. D
0 O9 {6 s- _: w6 d$ L8 e" H

6 S! g! p# U/ I) ^. q# K# q  c0 z$ ?1 q6 u3 O& _2 l; O$ n+ G( u
自山东日照东行百余海里,黄海冷水团中,“深蓝1号”犹如襁褓一般,“呵护”着游弋其间的三文鱼。
/ U; l1 Z7 t$ K7 l) h2 y0 M
0 N, p% U: \2 S; y# j( d' j
) l! }( i# c, m! H6 j茫茫大海中,这个有着两个足球场大小、重1500吨的八角网箱,看似不起眼,却颇具意义。它实现了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鲑鳟冷水鱼类的世界性突破,并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装备,将优质蛋白生产的主战场推进至深远海。
3 r% a4 i* b2 `/ o% U+ B! Q" ^3 `9 F
: k# N- F$ s/ F7 X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
( x2 ?' N* p; v! P
( z3 {2 x7 A$ ^+ _: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深蓝1号
8 X9 o/ Y$ z& s0 M
9 W# P" C6 w7 V( J3 Y  |

/ c; x3 F) q. u3 Z& ^# N9 @随着“深蓝1号”“国信1号”“国鲍1号”等越来越多的渔业“大国重器”次第投放和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我国将在深远海智能养殖上再掀浪潮。# V! J% @; G. S0 b$ F  P
; a% v) K  d5 O# x* l* X# n) }

7 t8 l9 z% E+ J4 u9 ~& {; e与此同时,攻破渔业“芯片”卡脖子的翻身仗也不断打响。陆基孵育、前海驯化、深远海养殖的陆海统筹新局面不断开创,人海和谐,美美“渔”共的精致画卷徐徐展开。$ o, I0 g# W+ S; D! Z: v

  k# i* q. X5 |
: e, N2 e% d* H7 m
5 ?! V" g3 @& a9 c7 M挺进深远海 耕牧“新粮仓”: @$ i% ]" T, E& X& S

8 g( U" ]: A/ {$ v! X0 l. z" K- y, t1 P
清晨,马达声响,白色养殖工船驶近“深蓝1号”。
1 m; y0 j9 n, }+ }/ E. Y, i1 K$ Y' T0 {. S' g- b* ^8 L

: i6 Y0 e8 h: C  x% \$ _4 A

+ ~/ q# G0 l0 v! d8 R+ Q5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介绍在黄海冷水团利用“深蓝1号”养殖三文鱼的技术攻关情况。
2 x+ C+ m9 G* C2 s! o9 U
8 {! ?; ^: x9 T) ~9 e
6 n# ]4 b! S" J5 Y5 l
锚定完毕,养殖工船旋转起重臂,将白色粗管伸入网箱,吸鱼泵轰鸣开启。看着一条条近10斤重的三文鱼被捕捞收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不禁眼角湿润。
0 P  N4 b9 W( N+ L8 x2 l' X, W% h/ ]% f; B

0 E, y/ }2 z9 h3 k( z2 M3 L2011年,董双林团队开始设想在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整整10年,通过与日照万泽丰渔业的产学研融合协作,梦想终于照进现实。10年间,项目每往前走一步,都伴随着海洋科技和养殖装备攻关与突破。
- V+ O# r$ y3 ~- t0 {, N4 _5 B- G! ~
: ]2 Z2 n1 e% m
' W" Z. v9 j7 A3 k' k. z“不同于传统渔业的网捕作业,我们采用吸鱼泵进行真空负压捕捞,能够减少鱼体因在网内碰撞摩擦造成的损伤,也让后续加工变得更加有序可控。”日照万泽丰渔业总经理顾祺焕说。+ M: G6 K3 H0 o+ m$ h& A

) F7 [3 K, n: v+ {+ g
8 l1 x( U1 g% ]1 j4 d. b' B* `

- ^. O, M" i3 M5 A# f8 a, d( ]7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深蓝1号”,工作人员展示刚收获的三文鱼。

3 V0 L5 q4 X; G$ Z2 R% M  W2 U/ ~- P. ?. ]8 d8 a6 d, r9 T% m, F+ z

! ~+ N% e3 Q! |, L. P在多种“黑科技”的加持下,“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出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预计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 A) H- N/ C$ t0 H- X2 G
/ R1 s  Z, R3 K$ I# j2 F2 p+ {

* V9 g" \" L  G; S“自2020年8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批以来,这是该项目首次规模化收鱼。”现场,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赵英民说。
1 C' S/ a! t7 Z" Z+ W+ Q5 q5 e" ~4 t7 w; z+ O
$ {- k& l: Y3 S& t% Z
新型海洋渔业装备创造了更多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可能性,令人向往的深远海,已不再可望而不可即。“深远海中,水体交换速度更快,承载力更高,不仅可以避免养殖诱发的近海海域富营养化,还能够减少养殖病害,提高产品质量。”董双林说,依托装备化,将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产业延伸至深远海海域,正是新的出路。
- L9 M+ \+ ]4 I" B: |' D8 _% ?# C, |

0 [" b% C/ e& |' N6 D1 W.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海洋牧场和养殖设施正在我国的深远海域扎根,并产出高品质鱼类及其他海产品,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不仅满足了国人“果腹”的需求,产出的高品质海产品也成为民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u0 m$ g6 Z+ s9 V; O" X1 V

' V0 x0 l! M& A/ C3 y/ c.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深蓝1号”,工作人员在养殖工船上加工刚收获的三文鱼。

4 |! u1 N, t! p/ J6 N. k2 J: J. L$ q

% T! O. [7 u6 z- s7 `“深远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险’。”董双林说,通过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养殖管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以提升,从而满足了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
% @- }# o4 M7 z4 t5 a
8 F  r. a6 V+ q( }( u9 c7 L
; \+ j1 n( j  S1 l5 r/ C作为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省份,山东目前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达到105处,其中,国家级44处,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6 \! D" ?) w2 E4 [$ V
& ?7 H: P# f0 g9 a6 ^' Q
' u/ o0 x& n" l5 g0 y" y$ }! A
3 _5 J% `, g7 M" I' `: x6 e
3 O, h# N$ b, i3 f) G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 m# w, E* |0 [8 i( h" ?9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