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公里海岸线上,曾经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七家市级港口企业,如今聚指成拳、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向着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加速前进。
5 a& @ N9 V# p7 u$ k% B5 n( l
1 [9 K0 v2 |2 F) w7 T
$ @7 }/ I) j$ J% U1 S. Y8 T( X$ [; S" o2 _ R
! Y& t T% C+ u+ m( \* ?3 O" V5 K+ \' ~$ c: h
" U! K- g8 P6 p* x( l
! j/ O8 ? e, y3 ^8 ^2 h5 z
$ l9 I3 v; t1 ?: U0 z" L4 Z2018年开始,山东省瞄准沿海港口“多小散弱”导致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对沿海港口企业进行整合。新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两年来,山东沿海港口集聚效应、联动效应迅速显现,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不断提升,奠定了北方枢纽港的地位。
7 t, g8 |2 w# E6 p4 J" h. w- l3 U1 U$ N+ r
3 y$ d9 R; O5 z, T" m4 f) Z; G9 g- ~( L
M0 T' ?: x. L01
1 x8 s" t! n; g {# c( }/ V( Q“三个不搞”确保整合实效 8 G3 e- x; O$ x
) j- K, l4 R# c& }8 U& u8 _3 Z9 |' a0 f. Z- X
山东沿海港口资源丰富,一度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7个市级港口企业。有着齐全的工业门类作为支撑、黄河流域作为腹地,山东省港口企业曾在我国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企业中占据三席,且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的年吞吐量均超过4亿吨。
6 u1 p6 `1 t* V X) t, C2 s6 Q8 ], r- b1 }6 {) V; }; ~2 ^
1 ]6 S$ k' W" N+ d0 Z" z0 [
! J( E$ q+ W0 z8 W/ T: `9 T7 ~但由于港口“多小散弱”,山东海岸线上平均每40公里就建有一个港区,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各港口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青岛港旗下的董家口港,距离山东另一大港口日照港的海上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左右。相同的定位、相近的距离之下,难免产生摩擦。4 Q/ g. i! P) v, h
' M2 n) D5 t4 ]/ E7 C
) a: q$ V5 Q" A- U: Z港口间“内耗”的局面,引发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开始,山东省对沿海港口进行整合。当年3月,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成立,对东营、潍坊、滨州三市港口进行实质性整合;2019年7月,青岛港吸收合并威海港;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成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4大港口集团国有股权划转至山东省港口集团,山东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开始构建。" D" g ^0 B# t) T3 L0 v
, l8 A# ]) v. a3 y. A" c* a
9 s2 c7 J* ]7 p( N
整合路径上,山东省充分借鉴外省经验教训,着眼一体化和市场化,突出“三个不搞”避免留下后患:
9 b7 F/ S, p9 d9 ~! z) a2 W# `9 C) ^- T J3 m
* e N, a" ]5 k1 o一是不搞“表面整合”,股权重新分配确保整合实效。山东省国资委产权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姚兰英说,山东港口企业股东多、构成复杂,为确保整合彻底、依法合规,山东将各港口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无偿上划,再按审计估值向地方划回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股权,使地方政府由各港口企业的股东变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股东,从股权架构、管理架构上确保了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整体性,避免了“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式的假合并、伪整合。
: s( E: s% B: Z$ \0 T, _
* U; A0 y- E; [0 T4 t* y. K) l0 c* A
) D7 x+ d2 n, N6 Q& Z1 q二是不搞“整体打包”,剥离公用性资产确保聚焦主责。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介绍,集团成立之初,山东省就明确了其港口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主体职责,仅将经营性资产纳入整合范围;航道、防波堤、锚地、疏港公(铁)路等公用性资产剥离,由所在地政府管理和维护,使山东省港口集团可以聚焦主业主责、轻装上阵。4 ]2 X( }( x# s! B3 N
# c/ [* ~/ O. W0 c- \3 Q9 O% m" o" Q4 t
三是不搞“以股定权”,“三权”分离确保统一经营。山东省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杨占辉介绍,山东打破股权比例约束,实行“决策权、管理权、收益权”分离,以确保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山东港口发展的决策权归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港口集团经营管理权归公司总部,不随后期股权结构而变;各股东按股权占比享有收益权,其他股东权利委托山东省国资委行使。他认为,这一模式有利于山东省港口集团独立自主运营,是集团两年来稳定有序改革发展的基础。
% x$ T0 Y+ [8 n8 N% X$ A; ?; D$ t( q- _9 N2 o
( F5 U2 a& C% ?
在8月初结束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半年工作会上,霍高原宣布“山东港口整合任务基本完成,正式开启融合阶段”,这也标志着山东港口的改革任务迈向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6 B/ R5 [" z" o$ ^- c, L: H4 \6 W9 h
9 E3 ?7 K/ @) h; ?7 q; {2 `8 q$ A$ ], A* ]: K
0 w$ W- s6 R6 W, l( t
( y" V' }- A' u0 h* F9 r02
9 }& u7 T( \" K+ Z4 S5 O/ ~8 x业务协同成常态
1 x2 W, {, s% \6 U9 p- D: F0 K) u2 P* u7 p! i
& W6 x; Z2 f! V P1 g8月2日,满载13390吨铝矾土的“飞达113”轮完成作业,驶离渤海湾港口集团滨州港4号泊位。滨州港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轮由烟台港转水而来。0 H/ }1 O+ X4 a' i$ }$ L# K
' x; g! R$ B/ Q/ P) D) D+ I" Y- q7 a0 R9 i2 J
今年上半年,渤海湾港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贡献的转水干散货,占其干散货总吞吐量的三成以上;转水箱量占集装箱量的比重达到52%。这种协同局面,在山东省港口整合之前鲜有,但在整合之后已经成为常态。
6 f( c8 t; Z$ R1 k% l2 e4 @1 x
' c& L8 ?7 W( v \" Z6 o4 E4 f在股权整合的基础上,山东省着力打破各港口企业原有利益格局,重构港口间的业务关系,整合资源推动港口企业协同发展。& I( ]+ e& X# e5 m8 k" X. j0 G& L
2 O2 ^ `, l0 a9 K# b8 t6 E
0 \/ l0 a3 ^; f: b$ s9 w, Y6 e霍高原说,集团重新明确了各港口主业主责,业务协同,以往被国外货主“各个击破”的局面一去不返,从根本上扭转了各港口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局面;在各港口间开通了10余条支线航线,强化互联互通,改变了过去“老死不相往来”的弊端。有客户表示,随着集团对航线、船舶集中调配,改革后山东港口运输效率提升2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4%。
1 l$ e9 t$ ?* Z; Q9 d5 B
# I+ a, S8 y" g" G: j+ x( A- ~) ?, E/ W6 Z
在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下,山东港口“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完善;集团主要业绩指标在全国沿海港口保持领先地位,吞吐量、集装箱量名列前茅。: Y. u3 |- w: V
7 e+ x- R" k4 q8 X2 U4 W: X/ e6 o5 d" C) U; H8 W- \: c# ~3 l: L8 }# T
尽管货物吞吐量已经高居全球第一,但山东省港口集团对“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港口发展思路并没有眷恋,明确提出“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的新发展策略。' j, ]$ z$ U0 W* c
8 u: X2 k! a. R, s- s, r. u1 j: [; K( v
霍高原介绍,山东省港口集团将各港口独立运营的物流、贸易等100多个业务单元进行再整合,着力打造平台,发展供应链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目前,集团传统的港口装卸主业与依托港口衍生的贸易、物流、金融等新兴主业占比为7∶3。到“十四五”末,力争将新兴业务占比提高到50%。
2 d' R: a) \3 R3 I9 d2 C8 b! k6 V/ `1 t% T2 c& y
6 D3 t; q$ L) B
各港口企业从地方“出走”后,山东省港口集团着力重塑港口与地方的关系,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促成港口与城市共进退。( Y0 i4 ?+ t* g) a+ l! c
! ?# j% \) }( ^- N: z# {, d: E: o9 Q, B" `7 d7 |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介绍,集团正通过退港还城、退港还海、依托港口发展特色产业园、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老港区搬迁和开发建设等方式,提升所在城市的品质。5 Q1 h* v& \% C' I5 c& g* L
/ T4 P# o6 F. T b9 i+ V7 l- K
' S, o9 \0 A& V1 z
今年初,山东省港口集团总投资138亿元,涵盖冷链物流、城市更新、汽车产业、高新科技装备等产业的港产城融合项目在日照集中开工。其中,日照港海龙湾整体6000亩陆域规划建设四大功能板块:滨海休闲度假区、港口金融贸易综合服务区、国际邮轮服务区、人文休闲居住区。青岛港邮轮母港、烟台港老港区改造等众多港产城项目,也已经全面启动。
9 p v& u) l+ W: b9 a+ d3 E
3 s) A' @4 `- W( F T1 Q
" V1 f Q! x7 o: {, u李奉利说,山东省港口集团与济南、青岛等16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港口-城市”联合体,加快推进退港还城、老港区改造,投资近千亿元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两年来,集团累计为山东省招商引资58亿元,发起设立的发展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0 B9 m5 h1 ^, i5 G; T! e5 l" X0 j* F
6 K$ V0 _6 Z# t2 b- P6 O7 U
, w% h' Y: o4 P1 d: v& M
) S) \2 @' `3 ?. ^
. C: I7 Q, Q# H0 Q4 l03- T9 O2 k1 b$ k/ V( E! M
打造陆海联动枢纽 7 i) C8 O! j. ?% K1 V
2 N4 q0 x- w3 q1 O4 N: u! D2 g i: N6 @" [' l5 z: z
整合带来的集聚效应、联动效应迅速展现,使山东港口企业辐射腹地、服务“双循环”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
& E, [% A- s* m6 |
7 n4 k' r) N+ ]& y& P6 `
; c4 b0 f0 A1 W霍高原介绍,集团在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航线增速创历史纪录,先后开通71条航线,总数达318条,支撑内贸外贸取得较大增长;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布点连线成效明显,先后增加班列16条、班列总数达72条,布局内陆港12个、总数达19个,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构建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推动腹地开疆拓土、加速延展。
) Q2 T5 D& w* F7 x$ b6 ?9 Z+ i% e/ n
( f2 H& ]* E3 K; Z- |/ S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全球主要船公司在山东的航线逆势新增46条;集团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3147万标箱、增长6.5%,增速均显著高于国内其他港口企业,总量分别跃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奠定了北方枢纽港的地位。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15.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6%。" B6 ~% ~1 D# M4 \
( s! a: O+ z1 ~$ N% W+ K/ y
+ I6 d1 x2 A, j0 s
“未来,随着国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以及‘双碳’倒逼,山东港口将会从以生产资料为主,转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重。”他说,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加快由传统“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在济南、青岛启动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已初步形成“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的建设格局。3 @$ W6 O3 p$ h5 r. c% J. {% K c
; T3 I" d0 F5 s/ ]( c- F* m8 _, x0 R! k3 a% J) \1 d
去年以来,山东省港口集团联手海丰国际、马士基等船公司开通多条东南亚冷链快航。2020年,集团以冻肉、水果为代表的冷鲜产品进口同比增长超过20%。' ]* i0 I1 m& D+ V3 \
0 w/ s& ]& r' W) x: t% q
- T6 B' `* x& O' v e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依托,开辟对外合作海上大通道。支持青岛、日照、烟台等港口,面向东北亚、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加强与沿线港口合作。到2022年,争取新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50条。
. D- U: y! \" [) G6 S! G7 m) r7 Z0 Z! J m& g1 k9 P8 ^% G
- w& h5 t* ?, b5 Q9 I7 }/ _5 w
霍高原也认为,山东是黄河流域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可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山东省港口集团将以更高水平港口建设为抓手,助力山东打造北方对外开放新高地。
3 j; K0 \5 Z6 [# P( @
; v: ^8 {2 y, N;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_* I% i# E: ?$ _. }. T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