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处晋升“国家级”,九分天下有其一!青岛在海里建了个“大粮仓”!

[复制链接]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 g6 S- i( R! }  o/ B: X
: ?1 ?) U5 X5 S# i- x
8月5日早晨7时许,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一号”网箱,伴随着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吸鱼泵轰隆开启。几十秒的短暂空吸后,一条条三文鱼从白色管道中穿梭而至,场面壮观,这是国产深远海三文鱼今年最后一次收鱼行动。1 t' V$ y/ d1 E9 d7 d
经过36小时的加工处理、冷链运输,8月7日,这批三文鱼陆续送到全国各地居民的餐桌。自6月21日启动首次收鱼行动至今,15万余尾三文鱼全部“游”上市民餐桌。这是青岛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l4 l- X+ {" i1 Z
不久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 l+ f7 ~& q# L& G时间再往前追溯,海洋牧场建设早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对山东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提出了殷切期望,指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山东把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1月印发《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 Z# O  x5 [' ^, |; p# m5 d) @: S
近年来,青岛根据渔业发展现状、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区位优势和渔业资源特点,合理确定牧场特色和建设类型,优化牧场产业结构,按照“一湾六岛”进行空间布局,着重打造“七大海洋牧场集群”。
7 T9 y* x. e, ^& U从2009年开始规模化发展海洋牧场,借助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经过12年不懈努力,青岛的海洋牧场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海洋牧场23处,其中16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总量的1/9,青岛海洋牧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打造出了可供全国推广的“青岛样板”。
6 n  t7 x  }. B01& l$ M8 ?/ V3 d: Z/ n) D

& M7 g) e7 V; J; T" X0 A: p1 W  _7 @4 l7 E. \& J2 m9 l
大海,人类未来的粮仓
& ^8 A+ \8 A) [
5 h/ O% ?& l1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不断升级,这让动物蛋白在百姓餐桌上所占的比例正在加速增长。专家预计未来20年间,动物蛋白市场的需求增长率在45%左右。生产动物蛋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猪牛羊等畜牧养殖。另一种重要动物蛋白,在水里。
, w3 D8 v8 M3 H, I鱼类被视为21世纪人类的最佳动物蛋白质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水产品列入粮食范畴。但天然的渔业资源已无法满足消费需要,水产品供应必须通过养殖。
3 {/ X& ?. d: w' ~( @# F近些年,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食物网结构简单化,水产经济物种低龄化、小型化,海底荒漠化趋势明显。既要碧海金沙,又要海量水产,现代化海洋牧场应运而生。; e! z( m1 ]; P9 _- V  t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高效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 a, f9 P/ D7 _+ @
东望美丽的金沙滩,西瞰靓丽的银沙滩,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海域,一排排网箱密布海面,一眼望不到头,网箱内养殖着鲈鱼、加吉、黑头、大黄花等优质鱼种,这里就是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所在地。一边给工人交代养殖工作,一边接听客户预定钓船的电话,皮肤黝黑、满头大汗,虽然烈日当头,鲁海丰集团渔业主管范蓬波仍无暇休息。
8 |2 ?  b/ O8 ], J$ y8 }- k" ?- z“海面上有280个网箱,只有2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约2800万斤成品鱼的全年养殖工作。”范蓬波指着海面一眼望不到头的网箱说。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公司的休闲垂钓接待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天天都有包船垂钓的,包一条垂钓船两千来块钱吧,可以载6个人,3个多小时垂钓时间。”: r+ x0 M" L" w2 t% h3 D$ @
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面积5万多亩,形成了1534公顷优良的海钓钓场。目前已建成渔礁区垂钓网箱平台10座、建造海上游钓船30艘。同时,配套了本地旅游风情的海草房13座,开发了潜水体验项目,年游客接待量达5万人次。
7 h5 _! h$ g3 ^7 `2 S; m“一鱼多吃”,吃出了新滋味。“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远超所钓鱼品的价值,相当于海洋牧场使一条鱼的价值翻了50多倍。”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高级工程师刘元刚介绍,作为全国海洋牧场最密集的区域,西海岸新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早就不满足于单纯的养殖功能,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范蓬波的忙碌是青岛海洋牧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青岛海洋牧场产值达到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经济收入2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Q4 Z) Z4 B  ]0 ?# y
此外,海洋牧场建设可直接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装备制造、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洋渔业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渔业发展开辟新道路。根据《青岛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预计到2025年,青岛海洋渔业与旅游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海上牧场采捕、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渔家乐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丰富,每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海上渔业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将成为青岛市海洋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 [! D6 y! G2 z1 }8 G* O, k+ K$ b$ t6 |(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不止于此。伴随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一张海底观测系统网正在日益完善。“我们在积极与海洋科研机构合作,‘深蓝一号’‘冷水团1号’网箱会布局很多科研设备,对海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高效获取海洋环境与海底生物数据,结合分析,可摸清海洋灾害发生和资源变动趋势,此外,还可对海上溢油、污染物扩散路径等进行分析预测,从而有效预报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分析数据。”海洋领域专家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庆凯说。  y# t) @: I% ]
02, n( W$ N4 j1 X; @; p/ C2 i8 [
) ]6 u" e( i5 t  ?+ `* [. C8 \

/ y+ i' I! Y9 @- Y“深耕”海洋12年,喜获丰收
4 _- S3 I1 p7 F% M8 U; l从董家口港往外约120海里,是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深远海养殖试验区。“深蓝一号”网箱内养殖的15万余尾三文鱼就产自这里。, Q# H6 n% G4 U; V! {
作为全国首个国产三文鱼项目的养殖负责人,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祺焕颇为感慨,“从6月21日首次收鱼至今,除非台风等恶劣天气,几乎每天都会有收鱼行动,这次我们收鱼3000余条,平均体重超过4千克/条,品质达到了出口欧盟标准。”+ [" v- d1 Y1 I$ R
“运输船满载新鲜的三文鱼,10小时左右抵达西海岸新区,再经过加工处理、冷链运输,最多36个小时,咱们的三文鱼就能走上全国百姓的餐桌。”顾祺焕介绍,国产深远海三文鱼由于品质优良,备受市场欢迎,目前供不应求,“还没上岸就被大客户提前订走了!”; e- S$ k* b0 d1 _% \" O

- }' O, ?+ v( u" E& e( k' w据悉,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于2020年8月获批建设,总面积达550多平方公里,目前建造容积是“深蓝1号”3倍的“冷水团1号”网箱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最大可容纳三文鱼100万尾。除了网箱之外,试验区还在推动养殖工船的改装及设备购置。7 _2 g& d9 y* n$ v
作为“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介绍,现在采用的是深蓝系列网箱加养殖工船结合的养殖模式,网箱是养殖主体,养殖工船是管理主体,“黄海冷水团水质优良,在这里养殖的鱼类品质上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o( K8 Z4 B& ]% F5 |, k9 W7 ^
董双林算了一笔账:该冷水团拥有5000亿方水体,假如按照1000立方米水养1条鱼计算,可以养5亿条;按每条鱼4公斤计算,就是20亿公斤;如市场售价每公斤50元,产值就高达1000亿元。3 g  t, L& }& e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是青岛海洋牧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人心潮澎湃。而国家把唯一的深远海养殖试验区交给青岛,既是对青岛实力的肯定,也是一种期许。
9 S6 r, V- l: B: J' z4 h6 {$ I从东部的田横岛海域,到西部的董家口,海洋牧场犹如一个个“粮仓”,藏身于蔚蓝色的大海之中。观象君从市海洋发展局获悉,青岛市拥有1.2万平方公里海域、817公里海岸线和120个海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自2009年开始规模性发展海洋牧场,经过12年推进,目前青岛已有23处海洋牧场,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9,使用海域总面积超过1.2万公顷,青岛海洋牧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 ~6 |1 C6 S* D$ @当前,青岛正努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为全国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提供“青岛样板”,助力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j4 e2 x' }2 @4 M
03
! `' e% E2 I* d- U/ }8 M. y7 |$ s

, _9 f) {: j  P  i* Z9 ~5 C打造“青岛样板”,不能靠“刀耕火种”: d/ K# [2 w9 J2 V0 G0 }% {3 A
在大海里建造“牧场”,并非一件易事,需要跨过一个个“门槛”。强大的科技实力,无疑是首先要迈过去的门槛。小到鱼饵自动投放、大到一座座平台、一个个智能网箱乃至大型养殖工船的建造,都需要科技实力的支撑。0 ~4 \4 I' G  v: o
位于海西湾的青岛北船重工建造工厂内,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该船在船体结构、推进系统、系泊方式、减震降噪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将引领我国离岸深远海养殖新趋势。+ {6 K3 F+ C# i
“国信1号”计划明年3月交付,将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国信1号”的建造,是一个引领性、突破性和创新性项目,标志着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到来,将为我国实施“深蓝渔业”战略提供重大装备支撑与产业示范。3 v2 j/ j' n8 k+ {
“国信1号”的很多设计建造理念,都是“从零到一”的新突破,是多学科交叉和各项关键技术的集成的成果。从2019年开始,青岛国信集团就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青岛蓝色粮仓公司等单位开展项目科技攻关,合作研发建造。; U- `( ~1 u6 `- U- v) s. ^! u0 e
跨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种种“门槛”,考验着青岛海洋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也展示着青岛的实力。这也是青岛打造全国海洋牧场“青岛样板”最大的底气所在。作为全国知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拥有众多国内一流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涉海两院院士及海洋科技人员数量均位列全国首位,为海洋牧场转型升级和向装备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 ]9 r' @9 G2 h. \, d6 V- o/ u近年来,青岛把海洋牧场建设当作重要课题,上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出台政策,完善各项配套,破解各种难题,给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 V7 }. F& h* h: @5 ?: ^) ]2019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修编完成《青岛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8-2025)》,提出按照“一湾六岛”进行空间布局,着重打造“七大海洋牧场集群”。
# a( R) S9 r* t# y此外,面对海洋牧场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回报慢的难题,青岛市专门出台《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和《青岛市新渔业发展专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统筹利用中央渔业油价补贴地方“退坡”资金加以扶持。除了政策支持,青岛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对海洋牧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3 Z! j! w5 v' [6 Q* o. b1 u: ~
04' L7 F6 U7 G+ t  v& S4 ]* L  Q
& L+ l# [- }4 A8 f  `
- P" b8 B2 F% \. X0 B1 |- j5 c- T0 ^
未来还要迈过这些“坎”
3 h) o9 C- F* h6 @  b) h4 \$ T: m  [" ]( y( k) v9 M2 a
海洋牧场是打造海洋强市的重要载体和支点,它不仅能带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还能带动海洋科研、海洋装备制造等发展,还能改善海洋生态,其综合价值不言而喻。
% x5 d9 K- r5 c经过12年规模化建设,青岛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同全国一样,青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只能算刚起步,科技支撑还不够、资金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为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
/ u: C& d$ `; T& D7 g6 }. X“全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着低水平、同质化的现象,且先进的技术、装备、设施多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进口依赖性大。”作为国内海洋牧场建设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坦言。
1 \! D- d' U+ {" v. w面向未来,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杨红生认为,必须修炼好理念和科技这两大内功,推动以“生态、精准、智能、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科学有序发展。# u# d2 q% V/ E! M0 v
在建设理念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的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将大型海湾、群岛海域、河口滩涂或内陆大型湖泊作为一个整体,从近海和内陆水域“全域型”保护和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实施“全域型”现代化水域牧场试点示范。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的支撑作用,为海洋牧场科学选址、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为海洋科技、海洋装备的突破发展提供助力。
! s' `- |3 I5 f2 m: N杨红生建议,要积极推进海洋牧场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波浪发电、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三产融合、渔能融合、渔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探索建设水上城市综合体,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提供陆海统筹方案,实现现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3 s$ v' ~# X- z* V! B目前青岛在海洋牧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海洋牧场建设是一篇大文章,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青岛还需从宏观战略制定到微观政策实施,都能够不断加以调整,使建设海洋牧场成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d: }3 f5 ~! E) X* I, p# S8 s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 W! N6 g5 n- J8 s% o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