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表示蓝碳交易正积极推进 专家详解何谓“蓝碳交易”

[复制链接]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7日,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蓝碳交易是一个新领域,正在积极推进。什么是“蓝碳交易”?蓝碳交易市场发展有何最新规划?) q6 j" D' }6 l& m1 C+ o

1 _* T1 e2 q5 m) z! z3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g# [% l8 q6 z
国新办举行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栾海军 摄)

/ o$ v/ `+ g! B6 e( L1 J& l, J: s什么是“蓝碳交易”?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曙光介绍:“蓝碳的全称叫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指的是海洋对于空气中活性的碳进行捕捉和封存。有报告显示,海洋吸收了全球人造二氧化碳的四分之一以及90%以上温室气体的热量,所以,海洋碳汇对于全球的碳汇而言是一个重要方面。海洋碳汇可以在取得相关认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交易。”5 h6 K+ j; q% D2 D" a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表示,蓝碳交易是我国实现“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蓝碳交易还是一个新领域,刚刚迈出第一步。) D+ K+ }0 k' ~
王宏说:“目前,蓝碳交易主要还是集中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盐沼。当然现在探讨的还很多,比如渔业碳汇的问题,一直在探讨。我们国家是渔业养殖的大户,世界第一,这个过程中,对固碳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8 P  E* I! g) q9 N" ~刘曙光解读,从现有研究来看,渔业碳汇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他说:“根据业内专家研究,关于渔业碳汇大致有这样几个数据可以了解:我国人工养殖的海藻每年大约能从海水中移出33万吨碳,人工养殖贝类可移出86万吨碳,中国海水养殖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到203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海水养殖将每年从水体中移出大约230万吨碳。”
. B8 N1 b! L0 b4 S( `" ~- g与此同时,渔业碳汇也伴随一定争议与讨论,要让渔业碳汇受到广泛认可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 a+ D, t3 Z4 j# W$ l2 P刘曙光说:“国内主流学者认为,渔业碳汇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中国是水产大国,我们特别希望深化蓝色碳汇问题研究,推动渔业碳汇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市场化交易。”2 w, ~# G) k: J8 {, B9 h5 e
王宏表示,针对蓝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下一步要往两大方向发力:“一是推动现在已经被IPCC承认的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在这方面,我们现在有意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因地制宜,把可交易的蓝碳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首例蓝碳碳汇交易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完成的。二是我们积极推进现在正在探讨的渔业碳汇,还有海洋微生物碳泵等,这都是将来蓝碳交易大有可为的领域。”
2 ^3 d' e9 s4 N5 q! U% G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J" M8 G0 m3 n; Y9 e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