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内涵2 X5 f6 w3 e- U4 M) y2 J. ^8 Q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水产养殖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之一,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中潜力巨大。“互联网+水产养殖”指的是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水产养殖产业链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环节改造、优化、升级,重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水产养殖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互联网+水产养殖”中的“+”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通讯技术,传统水产养殖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包括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金的优化调度等,使互联网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撑,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和经营方式变革,形成新的发展生态。1 M* \" E/ g3 _) u
( h6 Y) g) T1 }5 L- _, N+ N% `( a a) x% ^. W0 V9 b7 Q) _
根据所涉及的环节与领域的不同,“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养殖生产领域的智能化水产养殖模式,凭借各种传感器,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养殖水质、养殖生物等有关参数信息,给养殖者决策提供信息,实现饵料、鱼药精准投放,随时操作工具设备,以最小人力、物力投入获取最大收益;二是在养殖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养殖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完整、准确地采集各项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支撑,该类型多由行政管理机构主导开发;三是在养殖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养殖服务模式,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养殖生产提供生产物资购买、产品销售、技术培训以及保险与金融服务,将养殖保障内容延伸到养殖活动的上下游。
8 s2 ~$ v9 C. O" o) A$ s
9 F+ x; _# S: W& p4 _/ B' `: [6 e: {# U: o8 J ?. r9 |/ A4 K8 \- z
02“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 B7 `; s: u: y ?4 Y
: `( a- B) V+ O! T$ g, X
2 T! @' W# [! } M7 F: B- b; k' {7 h
近年来,水产养殖在水质环境监测、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渔情信息动态采集、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渔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渔业生产、管理、服务方面逐渐与互联网融合,改变了水产养殖相对落后的状态,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1 X; R1 n9 T! T
+ u% U! h/ r1 n# C: n$ x3 _8 J. ^6 I! q6 ], v
2.1互联网+养殖生产
3 ?$ A J) w9 ^8 s5 L+ R. D0 } D' F |* h/ S" s; o- i
6 B- q2 f/ ?% x2 X" z! H 2.1.1自动监测养殖水质环境
- b- @% X) h- w8 X& ^
! n+ n% q! A, {1 j: [6 n. C7 }; |+ `3 [6 _
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水质环境参数自动在线采集、无线传输。养殖户通过手机、掌上电脑(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能及时了解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并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养殖环境因素与饲料摄取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养殖品种各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情况,建立起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投喂模式,实现按需投喂、最优化养殖。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已在全国建设了786个水质监测点,覆盖26个省,100多个市县。
1 r9 P7 h2 @1 \0 g9 B' S
; [, _: D; [+ B7 p3 `. _$ k0 C( W: p! J3 x& h
2.1.2远程辅助诊断水生动物疾病0 E* N7 n7 U& n' }8 w
A! `: c) i* R# S4 W6 a
9 I' X# H* y( Z5 M1 Z4 Y# t 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系统包括远程会诊、自助诊断和预警预报3个部分。自助诊断系统中收集了常见养殖种类相关疾病的资料、图片和防治方法,基层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提交病例和典型症状图片给专家进行远程诊断,也可对照自助诊断系统中的有关疾病资料、典型症状图片进行自助诊断系统。目前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有国家级会诊平台1个,省级会诊平台36个,市级会诊平台6个,县级会诊平台18个,用户终端1942个;国家级会诊专家16位,省级会诊专家128位;自助诊断系统中收集了44个常见养殖种类,100多种疾病,357张典型症状图片。
, y. J! t* }& f! u9 ]8 C
|" J H' S6 \7 a' F) ?, B# H
2.2互联网+养殖管理
2 `( n6 c; g x. A& m1 f- D# t" C" d I& L
: @" G4 i# a( j: Z+ Y
2.2.1全国养殖渔情信息动态采集3 m: f9 s* c5 A
" Y" L: U3 d" W K9 Y- O
' V% o/ ~3 i: T( W
全国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产量、面积、投苗、成本、价格、收益、病害以及支渔惠渔政策等内容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该系统建立于2009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搭建,目前已在全国16个渔业主产省(区)建立信息采集定点县200个,采集点700多个,各类采集终端6000多个,形成了近1300人的采集分析队伍,能对76个养殖品种、9种养殖模式进行全年的信息动态采集。; s/ r* v- o+ R h+ Z5 P
* F4 J j& s( y5 a H0 G* _" ?
_" p( y. t# p- J( y 2.2.2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信息采集3 \( o/ x; @* |" R/ Z! c, y1 X
# M4 i: W0 D: R' C( [' C
% ^7 W! x# \. V 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工作于2000年启动,2015年开始搭建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了一套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及信息汇总分析的应用系统,依靠原有五级测报工作体系,由测报点完成基础测报信息的上报工作,国家、省、市和县四级测报机构对辖区内测报点的原始信息进行自动汇总、图表分析,实现条件查询功能,自动生成当月病害测报表。目前该系统已完成了系统开发工作,各地正在安装和试运行。
+ j- ]3 u2 b* V! m, d- I0 W
# m; C( A. |( ?: o5 b7 M; u$ J$ L' {. H; d- y
2.2.3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 Y, O# g% \- o) p) f
- q' l! ?! H/ s( z; D
* S4 d2 Y+ i, q" n" ]) l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于2011年启动开发,可实现养殖水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目前已建设国家级监管平台1个,省级监管平台26个,市县级监管平台69个,在5600多个养殖企业设立了远程监控终端。2013年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养殖信息IC卡系统,该卡可实时上传使用信息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可以掌握养殖企业的生产情况。江苏、天津等省份已先后开始使用该IC卡系统。6 b8 o3 D+ T! }2 K# q8 j
9 j. k2 a2 P2 A! G
, C$ e3 M" Z# d* _: U 2.2.4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服务
9 X1 l8 W0 g* [4 K7 N
% \- o- R3 ?& F0 |9 u1 D: E
5 P, j& @# ]. \ “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系统”主要用于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其主要功能包括《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期限延展、注销、修改、删除、打印、查询、统计等。发证登记机关从行政级别上分为省级、市(州)级和县级,都有录入申请的权限,农业部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计发证14.9万本,确权面积456万hm2,占总养殖面积的55%。
5 |# t- b; q" C; Q- ?! n" ^+ `3 Q1 h6 K8 G; x1 k8 ]1 \7 T2 }1 E
; T! T x% W% u2 i! |
2.3互联网+服务
3 w t5 Z4 d7 y: ~. |
0 g1 N& a3 n5 Z9 A. C" W
- |7 O' ]; Z, T. q! e: z; o 2.3.1渔需物品购买和产品销售; n: P* y7 ~* H1 q. J3 a6 B5 ~
8 C, Z' J5 T; I! j$ O& q: Y( |8 T0 D3 b0 q
养殖者通过网络购买各类水产养殖投入品,包括饲料、渔药、苗种以及渔机具等。苏州捷安公司开发的可追溯水产品电商平台,养殖户可以在平台上实现苗种、饲料和鱼药的团购。此外,养殖者还可以通过网络销售水产养殖产品。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与苏宁云商集团合作,在苏宁易购超市频道“中华特色馆”内设置“江苏优质水产品”页面,江苏各地特色水产品都可在苏宁易购上销售。
& ?- y0 C9 E0 M+ \( v, t9 n, s8 w9 u
6 [4 T0 Y7 a3 x, q
. F! F' ?, \9 _ 2.3.2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
% ]' U8 } O4 G! k6 G$ M
1 D; c, y4 w/ I- d9 V" }4 p+ e( f9 I
7 p$ i2 h5 |2 i- M* f4 L; p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科技入户系统规范和管理渔技人员的推广工作。渔技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将工作动态及工作地理信息上传到渔技服务平台上,主管部门实时查看、监督、统计所辖基层的渔技人员上门指导工作情况,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渔技服务系统实时将相关工作内容推送给辖区内的渔技人员。江苏、福建等省已开始使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苏州捷安公司合作开发的渔技服务系统。' m# ~9 H+ V6 `7 T O8 D
, _' Z4 K8 C7 Y' A6 z2 c# ~0 V
8 z2 T [( A- m4 ?7 [" x 2.3.3水产养殖金融、保险服务
$ ]1 z; A/ \1 g, Q7 ]" _8 {7 N( K" v+ v) g/ s
8 N' l, @, K2 Y0 Z& M E3 _+ V$ A
互联网金融平台根据掌握的养殖单位生产经营和交易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对其进行资信评级,为养殖单位提供低成本、无抵押和快捷、简便的信贷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供多种形式的理财和保险服务,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养殖风险。江苏省兴化市创建的河蟹交易平台———蟹库网,其推出的河蟹银行服务可协助养殖单位解决资金贷款问题。# s9 d' ~0 }( l2 U0 P/ N
) p( k9 P) i& I8 I9 T0 S: i2 f- }3 h; i8 R* |
03问题与建议
5 r) N0 N' T& U+ g$ q" v6 [. Q f# j: {1 I1 H( f" M* u/ K1 I4 V' U
3.1问题- M: [5 R: m- ^* t }- Y& o
; |5 \9 |! T, J8 q7 i5 H
9 G. ?7 N) f8 ?( V (1)认识不足。“互联网+水产养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业内各方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包括:缺乏互联网思维,不能把水产养殖发展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思考;认为把水产养殖扯上互联网是一种做秀,华而不实;认为“互联网+”硬件建设投入成本较大,资金收回周期较长,中小型养殖企业难以承受;认为水产养殖是传统行业,不适宜搞“互联网+”。
5 ]! |3 \7 {" L9 Z2 x- q+ e( F+ Q& n; R
6 ~' _; t6 v2 p7 _. n e5 y3 ~
(2)缺少投入。“互联网+水产养殖”中经费不足是个突出问题。大量系统建设是以项目带动的方式进行的,资金是一次性投入,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由于没有后续投入,导致建设缓慢,也没有后续的专业维护,只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 u; z) D/ C4 j" B! }5 \& c5 N _( v8 ~ @% d0 v% w' z8 j' s3 e8 D8 C
2 x. b1 v6 N6 c5 t
(3)重复开发。水产养殖全过程涉及多个服务、管理系统,各个开发单位按照自己的需要开发建设,致使系统建设存在“多、散、杂”的问题,浪费资金、重复建设现象明显。另外,不同系统各有各的标准,各系统接口不统一,导致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不利于大数据的建立和共享,也无法对技术标准和应用效果进行准确评价。目前,全国正在使用的渔业信息化系统有多个,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在使用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发的渔业信息化系统,山东、海南、浙江等地则使用其他单位研发的信息化产品。
9 v% S- s/ h9 x2 S9 E' o4 g
% K4 N. P w7 z- s. s) u! Q1 K; T0 H) |( j
(4)人员素质不高。“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目前我国养殖户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接受“互联网+”的能力不强。基层渔技人员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也普遍不高,缺乏从事物联网建设、渔业大数据运用等专业知识;对于已经建设的“互联网+”,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能力不足,对过于复杂的设置和操作容易出现纰漏,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导致用户体验度不高。
/ p5 ]* m! Q8 g# k
/ y. Y) v" {) ]) \0 y k- O+ t' ^
3 [ m6 |: {: K; _5 g# J3.2建议* K* b' p4 _( C+ G1 j6 ~8 X" y
. S6 J4 n! f$ {1 X8 p3 k
4 E5 K/ I; f3 d) [) G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渔业主管部门要创新思想认识,破除陈旧观念,牢固树立“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各类养殖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水产养殖搭上互联网“快车”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水产养殖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度;各具体使用者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水产养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学习、培养“互联网+”思想意识,用“互联网+”的思维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各类问题。
4 `4 V9 I9 I0 m) ]0 t6 ?. q) x" {
+ V( s0 H) q" U6 J/ w' a (2)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发展“互联网+水产养殖”,其设施、设备成本较高,单靠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力量难以有效推动,因此政府资金支持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议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如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财政支9农、税收减免、价格支持等多种手段,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渔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示范应用,引导和激励渔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养殖生产。
; S1 I) V/ Y0 ^1 r, f5 B8 r4 \8 r" X. G) w3 \, e: N
( S( o9 ?2 ?. p* R1 A6 M
(3)引导各方力量合理有序开发。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当前的开发力量进行整合,避免无序、混乱开发;尽快制定各类系统统一的操作标准或操作指南,逐步完善和制定用于帮助企业实施“互联网+水产养殖”的操作指南,使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能够参照,有据可依。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操作规范,以确保企业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合理有序地开发。. ~- {8 A& B( O/ U7 Q0 F) m: ^
, h' Q& H; {; c. Z2 \1 a
; c3 S6 r3 ~8 D p- J! O. f8 L (4)提高养殖、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对水产专业人员、养殖业者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互联网+水产养殖”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增强他们接受和学习互联网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互联网+水产养殖”新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去。
; u' ^) z5 S* D ^
/ K' P& n" r% Z4 C6 I+ A4 H- s2 c5 ~7 l7 U% s, P
(5)出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的显著特征,会对原有的行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保障“互联网+水产养殖”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建立和落实相关配套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梳理当前的渔业政策与“互联网+水产养殖”不匹配的地方,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金融、保险、科技等扶持政策,为“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能快速、健康发展。
5 y; P+ I+ f% D& w- N: Y7 `( O4 t$ a1 v" w( X
5 m; V( y. z& ^5 T9 K) `04“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路径; [' S4 i; \* Z1 W" R0 e9 d" B2 ?
( j6 f- c3 X" }6 O9 W0 b; }
4.1五大体系建设6 K: q: R6 C) u
9 Y/ I: x3 V' H' M
3 M% i5 ?/ W1 \1 Y4 y (1)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水产养殖信息分类、采集、存储、交换和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系统扩展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建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保障;制定水产养殖信息化管理、功能扩展、交换目录、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及性能、风险测评规范以及技术准入规章,逐步建成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 r- ]: T# B4 j; w* [" a/ P4 i
) m* [) R. e. V- t q7 @( V7 e (2)运行体系建设。整合、完善现有各类监测监控设施,通过视频、自动识别系统(AIS)、卫星终端、雷达、自动监测等手段,建设覆盖重点水产养殖区域的立体监测监控体系;制定详细方案并完成网络化改造,实现自下而上的各级部门互联互通;建成国家级水产养殖综合数据中心,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和深入应用。
+ w8 w3 ]4 ~* I. |4 S% A
' {2 |4 R$ Z" Z: {2 P0 k# @; E3 U! L- c# I3 u7 }9 P4 L0 T! B
(3)应用体系建设。应用体系的建设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监测监控、协同办公管理、渔业资源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渔需物资信息、水产品市场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服务、防灾减灾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和决策支持管理等核心应用系统,实现对主要业务、主要流程的全覆盖。公共服务平台是在现有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在线服务、投诉处理反馈等重要功能,建成多渠道、多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2 C* Q; z F) `8 W# X- I
3 x1 \# @7 m0 r& o3 d
) X# [, r7 u2 o; D (4)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响应体系,全面提供网络、数据和应用等多层次安全保障,逐步建成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的相关安全要求,保障各类系统正常运行。0 W% l2 P$ u0 ^+ z; e5 e
( U; V& u2 Q. G* s( _: @4 n; n. r2 j' e, i# ~- w- k
(5)管控体系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信息化管控体系,实现从立项决策、项目建设到运行维护管理的全方位、规范化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化决策与评估体系;制定人才需求分析与规划,采取在职培训与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建设、运行、管理、控制和维护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降低建设风险,提高建设效率。1 y6 G5 I0 B" `; a) f) J/ H2 r
; {. y. ^9 [: {: p; i; [# ~3 x; `
- f+ M2 C3 T3 d0 x. H( K1 \4.2两大工程实施
( r4 N; M2 J6 p
5 @8 T1 h/ p1 X# ~6 r5 _( _* H, Z( G
(1)建设大数据平台和基础网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成先进实用、安全可靠,集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与交换、发布、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中心,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汇集、管理、维护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和标准化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延续性;对应用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决策提供各类相关业务报表、统计分析查询、对比分析、趋势分析,以及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提升全国范围内水产养殖信息数据实时交互能力和传输效率,各种应用系统不断投入运行,采用先进成熟的网路技术,满足信息系统对各种实时业务数据的传输需要,实现设备同网络的无缝连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q# n0 I |! w i& F& d, A5 b. c9 N7 Z* h
7 d9 V* b" X( I5 S0 t6 k3 | (2)建立综合办公系统。按照协同办公、提升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水产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办公系统,重点建设、实施协同办公和协同通信子系统。通过协同办公子系统实现各级、各部门及时有效地共享与处理办公信息,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具备移动办公、活动安排、会议管理、报告管理、考勤考核、电子邮件等功能,实现电子化、无纸化、网络化、协同化,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协同通信子系统,可提供更方便的沟通方式,增强信息共享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文本会话、语音/视频交流、手机短信、文件传输等功能,营造一种新型的沟通文化,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 l7 q( z- q9 i5 _4 f/ k; A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 ^, T& d( ]5 G4 Q$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