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加速完善

[复制链接]

  W% f4 g) b% `9 H2 U, N) `+ A: W' k6 q

  |9 d& Z% M- N! g+ y5 {4 F: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 l) K2 i; H1 |2 e  V
6月5日是“六五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支撑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备,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绘就。
9 B9 \( d2 C. `$ r/ b! d今天的中国,自然保护地总数量达到1.18万个,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 I4 K  J( F& s) t) T8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1 Q! `7 }1 m6 V$ B( V2 r: V
今天的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步伐加快,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保护红线涵盖了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涉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5个优先区域,覆盖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
% `8 o2 S# z4 X% F% X- B" d% T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孙雪东: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后,仅允许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控制生产性开发性建设活动。通过生态系统的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国土空间新格局。2 z4 O' _. v' p$ R$ K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初夏时节,上万只崖沙燕飞抵小浪底沿线水域,在黄河洛阳段南岸的崖壁上筑巢安家,成为了眼下黄河两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v7 g5 l. E# v4 [4 X# O! W从原来盼着鸟类回归,到现在崖沙燕大面积主动回归筑巢,这得益于国家启动的沿黄两岸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湿地生态,守护生物多样性,先后吸引黑鹳、大鸨等众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生活。目前黄河生态廊道河南段已贯通468公里,年底将实现全线贯通。
' r6 ^7 b  K3 b$ k长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今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沿江各省市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压实主体责任,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
0 F$ x. Y6 r- f7 O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初期,鱼类物种数相对稳定,总体呈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春季长江鱼类均重比2020年夏季、秋季分别增加53.38%和63.98%。
1 T+ \8 Z- f* [* j与此同时,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正稳步推进。已经开展的东北虎豹、大熊猫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国家公园保护的都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方。
/ z1 K3 y) ?# r/ S1 Y; J) a$ W5 t6 I一条条生态红线的划定,一个个国家公园的设立,护卫着祖国大片的绿色空间。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已涵盖了各类自然保护地。
+ _6 [1 t! w" s  P8 A
$ F- y7 S3 P0 p& l2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5 a' n0 o- e  F4 G' h5 k/ N; s* U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