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静静绽放在神秘的海底,间或有艳丽的小鱼穿梭其中……美丽的珊瑚礁不仅给人类带来震撼的视觉感受,更是诸多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7 i+ E% `0 Z9 \( |* O7 g
然而,海洋污染、海水升温、非法盗采等因素使珊瑚礁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v) Y+ X8 f- v. r/ D
今天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因为珊瑚礁而更加美好,保护它们亦是保护更多海洋生物。一起行动起来,为“海底之花”浇灌盎然生机。; w9 L/ | W: N$ n- Q! o( u
1 I! i0 S9 Y3 \, q; V
9 P% N" G( l- T2 v
6 q' H+ t+ K4 Q2 W. `+ m. ~0 H2 h$ | L0 |/ I4 j! o" O
; H! }7 M. P. K" f& Z7 l. F8 l) o
+ v1 t/ o% |' b9 S4 u- b7 p
0 {: ?4 |' B8 N6 g% {0 L2 ?4 ~& u+ [3 D4 _
: U- P2 f X6 F/ n: p8 L
3 U. S. d8 E; x
" ~: I% O# |+ D
, V( `. W/ {7 j. q
守护好海洋“热带雨林”
8 x' w2 F( E2 z: Z1 G2 { I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的“世界海洋日”,将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到珊瑚礁。在所有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可以媲美热带雨林。据专家估算,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预计每年可固定9亿吨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在蓝色碳汇。
6 W5 Y. B! f! {5 k5 I2 r: Q! q5 y 珊瑚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但珊瑚礁生态系统同时也非常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且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短时间恢复。当今,气候变化正在成为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受到海水变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影响,全球近1/3的造礁珊瑚濒临灭绝,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沿海从北回归线往南,均有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珊瑚礁面积约占世界珊瑚礁总面积的13.5%,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拯救美丽的海底花园,已经刻不容缓。
5 h4 f8 Q) M' ~0 f 在立法上,我国已将保护珊瑚礁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中。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把许多珊瑚物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力度。沿海省份也通过立法来保护珊瑚礁,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禁止珊瑚礁与砗磲制品的出售、购买、运输、携带、寄递等行为,对违法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慑,同时增强了民众的珊瑚礁保护意识。在设立保护区方面,我国于1983年建立了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建立了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建立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建立了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c( ^; g: Z$ d 保护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仅有保护区还远远不够,还要摸清家底,开展珊瑚礁普查。“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珊瑚礁生态现状调查,编制形成全国珊瑚礁分布状况调查报告,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自然资源部15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并成功入选国家野外站序列,专题研究难点热点问题。“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将在现有珊瑚礁现状调查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监测业务体系,探索研究“空天海岸潜”等多手段于一体的珊瑚白化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实现珊瑚礁白化事件的早预警、早发现。% u. E, u( ?, |8 Z
对于退化严重的珊瑚礁,需要采取人工干预手段,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团队,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人为增加造礁石珊瑚数量,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在三亚、西沙、南沙等地建立了珊瑚礁保护修复示范区。
* ^/ L' @5 C. ?" m# u 另一方面,探索将珊瑚礁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生态调控途径,维持其潜在的碳汇功能,提高珊瑚礁对环境胁迫的弹性适应,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珊瑚礁生态修复课题。同时还要继续开展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服务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利用现代信息与智能制造技术,研制先进的大型珊瑚礁智能装备,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建立国家珊瑚种质库,为未来不确定的珊瑚物种危机建造“诺亚方舟”。
! ?. x2 |& o' p7 l% g' V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重而道远。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有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河口、海湾、潟湖、岛礁等多种典型的海洋生境。大自然的馈赠,同时也意味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的当下,我们更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加大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通过加强陆海统筹、减少陆源污染、合理规划海岸带建设等措施,显著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海洋资源,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5 q0 C. ]7 t; h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战略的要地。在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我们在描绘发展愿景的时候,必须加倍重视海洋健康;在感念海洋馈赠的时候,必须用实际行动反哺海洋;在乐享“因海而兴、因海而强”的同时,也要时刻铭记“与海为善,与海为伴”。向海而生,逐梦而行。这条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无论是保护红树林,还是保护珊瑚礁,都需要我们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坚守,要像保卫家园一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只有将人类的行动赋之以智慧,海洋生态系统才会永葆生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才会充满希望。! a; _' c. X/ K, g' {( R6 B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K8 n" }9 H0 P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