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长8.2米、宽3米、高3.4米、载员3人、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
6 o* H; x5 }, i7 D3 X6 t2 X3 A- P0 y/ _: e$ o* \" _$ p3 W2 J
2017年6月23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结束了中国大洋38航次,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靠岸。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潜航员唐嘉陵,经历了从业10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远行。“执行任务七十多次了,肯定会遇到突发的情况,蛟龙号可以说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开拓者和探险者,能够把科学家带到第一现场,这是常规装备无法替代的优势,能让我们大洋科考,综合科考能力有更大提升。” t, N( j' R/ h; I9 ] ]
5 ]) x+ ^: a0 [0 h. M$ _
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之后,“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也同时入驻青岛深海基地。他们组成深海梦之队,探索深海世界。青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三龙聚首在青岛,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实现了我国重大深海装备成体系化,集中运行管理,从国家来讲,可以发挥几大装备的综合效应。”
, u i5 z7 k4 {( a7 r
3 O' R2 E: [) W9 o: ?, l) H5 Y. |) G8 h “蛟龙号”、“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深海勘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类典型的深海运载器。“三龙”实现青岛聚首,为国家深海基地增添了科考利器。“过去我们研发的深海装备,它的研发和应用中间是脱节的,研发装备验收以后,大部分闲置起来,很难投入运营,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以后,正好补足这个环节,把研发的装备通过中间环节运行保障好,给科学家提供样品和数据,正好补足研发和应用环节,促进我们国家高新装备技术的应用,正好是国家平台应该发挥的作用。”青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Y2 Y2 b* z9 C
5 [( K3 J+ i* o& r2 G | 根据规划,下一步,我国还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在原有“三龙探海”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深海开发和海洋数据云计算,持续、充分地勘探深海。2 ^+ q) s4 E7 Q X; {
/ ^) u& q* Q3 C w& E. t! d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 u5 B2 v) A$ |0 `* n; H" E- L2 w查看原文:www.52ocean.cn4 r3 \' s& A0 n/ T
9 ?! C1 Y-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