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x! a. T2 L/ [) y4 }5 b
图1 黄河三角洲黑嘴鸥家域范围与典型地物(油井、蝴蝶)分布特征: S9 I5 X+ J& ^$ ?8 _$ l: w
7 U! C k4 ~! z5 ^5 J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全球滨海湿地大量消失、水鸟栖息地和水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黄河三角洲湿地是覆盖全球9条鸟迁徙路线中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避免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让黄河三角洲成为候鸟天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鸟地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参考黄河三角洲区域湿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对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K2 t% j; Q0 E* y& r( c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侯西勇研究员团队利用黄河三角洲水鸟分布数据,结合“3S”技术、模型模拟、景观区域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标志性水鸟的家域范围、生物栖息地分布特征、栖息地进行了研究性别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包括:* X0 ] M! v) R5 `
1)利用GPS卫星跟踪器获取鸟类飞行轨迹,以及利用多源卫星卫星采集土地利用/覆盖和典型地物分布数据,结合家域识别、栖息地扰动分析等方法,对易危物种黑嘴鸥如图1,研究发现:在黑嘴鸥家域范围内,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集中出现,已经对黑嘴鸥的家域选择产生明显的干扰;国内油井、道路数量多且分布较弱集中,黑嘴鸥由此表现出明显的规避行为。
" T8 K1 Y+ x" u ~0 V+ ?2)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为例,利用分布点和环境样本数据,结合品种分布模型,评价品种地分布性。如图2,结果表明:影响黑嘴鸥品种地选择的关键环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盖(LULC)、滩涂与碱斑块类型的面积以及到海岸线的距离;黑嘴鸥高适生区域主要集中潮间带、蓬盐沼湿地及河口区域;死亡近1/ 3的高适生区域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外(存在保护空缺)。0 ~3 ^! S7 x: {; Z) _
3)水鸟在潮上-潮间带之间的飞行距离是反映滨海湿地结构、格局和功能特征的重要指标,基于多源多类型遥感信息、潮汐数据、鸻鹬类水鸟同步调查数据等,情景分析方法,评估2000-2020年鸻鹬水鸟优质潮上带产地的时空情况特征如图,3,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东部及河口区优质潮上带产地面积减损严重,被其有效覆盖(鸻鹬水鸟可利用)的潮间栖息地显着减少;对关键地点的单块养殖池或盐田进行个性化水位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结果为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优化提供有了科学验证及配套解决方案。
; W/ }% {2 `8 e4 f# r) w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QD090)、国家自然科学科研基金项目(32171577、31500389)、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XDA19060205)等项目的资助。
% s$ Q) d# d+ b, [/ A7 `6 `/ W, c( J3 E9 J; D9 _3 _! l Q, u
: Q. {5 @; ~ K/ v
图2 黄河三角洲黑嘴鸥栖息地分布范围
. @8 {' N8 [. ~; S. \9 A( @2 y8 Y' G5 N" k" m
图3 黄河三角洲鸻鹬水鸟潮上带种植地3种修复布局图1 c3 T! m: J9 q7 C( c
$ Z: G( p* j+ x* l% ]7 Y, Z' U主题论文:1 G, F+ R+ Z$ _& X' c" A4 f* f
徐鹤、李东*、侯西勇、于秀波、刘玉斌、李晓伟、李宝全、陈琳琳、王晓丽、夏少霞。中国黄河三角洲脆弱滨鸟(Larus saundersi )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干扰识别。海岸研究杂志,2021,37(4):737-748。https://doi.org/10.2112/JCOASTRES-D-20-00091.1
; l6 c. p' k$ P/ {/ r; ], k: u李东、李斌、侯西勇*、王晓丽、李晓伟、张雨欣。中国黄河三角洲黑嘴鸥( 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生态信息学,2024,79:102393。https://doi.org/10.1016/j.ecoinf.2023.102393。) Y( T2 h" o7 Q H7 T, b* d: h
李晓伟、侯希勇*、单凯、刘玉斌、宋阳、王小丽、杜佩佩、范超。确定滨鸟保护热点和中途停留地的恢复差距:“生态相关”栖息地的视角。全球生态与保护,2023 年,48:e02725。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3.e02725。% V$ z- A* p+ o
" p t; n/ }1 T; P
. p4 C& _7 t6 g4 `
8 y2 B, u4 Y4 v8 {1 X3 m, w/ v
; x0 h) ]7 v- [# M6 o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