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K% } L3 K! q" C
海鹦,圆滚滚的身材像企鹅,橘红色的嘴壳像鹦鹉,眼角还画了一个三角形的眼线。
- W, v( k' f% ~- }( [ 貌不惊人的海鹦,一身本领远远超过了企鹅和鹦鹉。它既能像企鹅一样憋气潜深水,又能像鹦鹉一样展翅飞高空。下次水,一口气能捉10条小鱼,全部叼在嘴里带回家喂小鸟。出趟门,一次能飞100公里。做到了海陆空三栖无缝对接的海鹦,生活空间巨大。
# p+ ?9 w# b W l3 A) l; ~, i# l
2 S" ]. F" o5 M3 O8 F1 G0 ^ 深潜远游都不算稀奇,其他鸟儿也会,海鹦有一项别人比不了的本领,是它能够独自探索新世界,开辟新航线。
1 l* H! r3 {# O+ e$ F
海鹦是迁徙鸟类。其他迁徙鸟类结队飞翔,每年有老司机带领一伙新手踏上祖先们走过的路途,到达熟悉的目的地。而海鹦不同,每一只小海鹦都是独自上路,单身投入茫茫大海,在未知的世界里开拓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迁徙之路。
- N7 \ U' ~% h% x
2 z( U) p. F9 a
海鹦的生活
& ~+ R9 b% t" Z
能上天下海的海鹦,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远离陆地的海洋里,只有春天的时候才回到陆地,从4月呆到8月,在海边悬崖上筑巢孵化小海鹦。
3 i* r) J H% l" Q5 I0 T4 D
春回大地的时候也是海鹦最美丽的时候,它褪去了冬天灰色的嘴壳,换上鲜艳的橘色嘴壳,打扮一新来到悬崖会见伴侣。海鹦一生只爱一只鸟,忠诚于自己选择的伴侣。婚后海鹦夫妻会在陡峭的悬崖上建筑一个固定的家,每年春天夫妻俩从不同的地方飞回家园,产一个蛋,双方轮流孵化鸟蛋。
! U2 J# b7 J2 l, t% E
1 L6 n( k5 i" a: i5 M7 g0 P2 q* Y& _ 40天后,小海鹦出世了,爸妈出海捕鱼喂养它。海鹦的捕猎本领很高超,一个猛子扎到海里,最深能潜入60米。它拍打着翅膀划水时,就像在海底飞翔一样。捉到鱼后,海鹦用带槽的舌头把鱼推到嘴角最深处,上颚的尖刺能够卡住鱼。卡在嘴里的小鱼不会脱落,海鹦还能继续捕猎,一直到嘴里叼不下鱼为止。最多的一次,一只海鹦嘴里足足叼住62条小鱼。
) d6 U$ K6 Q6 t H& U% i8 s8 F
海鹦捉到的小鱼全叼在嘴里,不会吞下肚子。其他鸟儿会把猎物吞下肚,然后再把吞下去的食物吐出来喂小鸟,这种倒胃口的事情,海鹦做不来。它的讲究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满载而归的海鹦让人看见就眼红,海鸥经常组队守在岸上打劫它。
4 c5 m8 b$ `6 X* f! I
6 r; U. U7 O% `' {: G6 q: H 除了抢鱼的海鸥,还有一种大个头的黑背海鸥更可怕,它会捕捉海鹦当食物。好在海鹦是团结的鸟儿,悬崖上有它们的集体团队,人多力量大,大伙儿一起联手对抗海鸥天敌。黑背海鸥没胆量挑战群体,只能等待机会找落单的海鹦下手。
* u: _/ a; G Q6 F 辛辛苦苦捕猎回来的海鹦,在家门口还得盘旋几圈,躲开强盗海鸥,才能把食物安全运回家喂小鸟。
6 Z6 f1 [" C5 h( z
在爸妈的精心照料下,小海鹦长得很快。当它长全羽毛后,爸妈会带它到海上练习飞翔,学习捕鱼。
, f9 C& K+ Q, z6 {3 g& [/ `6 D
6 s$ O& O! U6 h1 h8 B1 D 在空中,携带一个沉甸甸,圆滚滚的身体飞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土豆一样的海鹦不能像其他体态轻盈的鸟儿一样张开翅膀,御风滑翔。它只能使劲扇动翅膀,出卖力气带动身体飞。虽然不能御风就势,但海鹦的飞行速度不容小觑,它有一双强健的翅膀,每分钟能拍动400次,每小时能飞88公里。
6 v( m2 F0 O2 `/ g
学会了飞翔和捕鱼的小海鹦,掌握了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此时,夏天走到了末尾,海鹦们在陆地上的集体生活快结束了,即将开启海上迁徙之旅。跟其他迁徙的鸟儿不一样,海鹦们不会结队迁徙,而是单独出海谋生。初次远游的小海鹦没有父母的陪伴,需要独自闯荡世界,凭一己之力对抗风起浪涌的大海。[头条-法兰西is培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其他平台]
; L7 X' G7 D5 X- x- x6 C" y& A1 A ) S9 {1 B X( V! m2 P P8 D4 A4 i
独自迁徙的海鹦
' \' q n( ^$ E4 o
夜幕降临,小海鹦告别爸妈,离开了家。来到悬崖边上,纵身一跃,投入大海。选择黑夜出发,能够躲开天敌海鸥,可也意味着,找路的困难更大了。独自上路的小鸟,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捉摸不定的运气奔赴未知的前程。
$ s3 E% @ i. ~; G `+ F6 G2 s 海鹦在8月份离开陆地回到大海生活,小海鹦出发的日子比爸妈要早很多天。没有领路人,也没有同伴,迁徙路上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
$ X) c6 s8 g& U8 I }; H
/ _3 r) H6 I9 M# H: v- D) u 春秋两季的鸟类迁徙,给天空增添了不少活泼的景致。多年来研究鸟类迁徙的传统观点认为,鸟类的迁徙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刻录在基因里的遗传信息支配,另一种是由群体的文化遗传路径支配。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迁徙,鸟类每年都沿着固定路线飞行,并把这条路线传承接力给下一代。
/ B5 A- ]" p5 B& ]
跟踪海鹦的迁徙之旅,推翻了传统观念的认知。海鹦既没有走固定路线,也没有父母的传承指引。
5 w- g7 _$ r, f( A; y& y* S/ a9 U2 A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给斯科默岛上的一群小海鹦背上GPS定位仪,跟踪它们的行迹。定位仪很轻,只有2克重,不会给海鹦增加沉重负担。
. N: i& ^+ l6 g; j 3 l* K& l/ ]/ g4 |
上图是18只海鹦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图。红色点是8月份,绿色点是10月份,蓝色点是第二年的2月份。连线仅示意每只鸟的移动位置,实际路线比图中所标志的直线要迂回复杂得多。
9 u. L1 l5 l; @. g% ^& ?$ R 夏末,海鹦离开英国威尔士的斯科默岛,往西北飞,飞得最远的小鸟去到了格陵兰岛。秋天,海鹦往北边进入北大西洋。冬天,鸟儿飞往南边,有些鸟儿能飞到地中海过冬。然后等到春天来临,分散在各地的海鹦重新返回斯科默岛的大陆家园,团聚在一起。
6 I7 O6 `6 H) ~9 O+ u5 \1 y
你从图中看出海鹦的迁徙规律了吗?除了冬天会从北边飞到南边以外,海鹦的迁徙没有规律。每只海鹦都走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一条路。迁徙本无路,我的脚步走出了我的路。
" b+ X3 v% D% l- ^" L- h- T) P
& m& L* _0 S+ j% O' U( d, F* V7 d 海鹦选择的路
" T1 C/ I" D: Y* Z2 G: W. t, k4 R 海鹦的迁徙之旅是随遇而安吗?广袤海洋,飞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不,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当海鹦走通一条路后,第二年的方向会跟头一年差不多。
9 ?2 E2 [* f7 g* H! {
+ k7 n+ ?! U- q i2 y8 n 上图是8只海鹦,连续2年迁徙位置的对比图。所有的海鹦,迁徙路途都超过了1000公里。头年飞得远的海鹦,第二年迁徙的路线也远。虽然所在的具体位置每年有变化,但迁徙的方向和范围大致相同。
. Z/ n9 _8 t# G; Y
独自打拼的小海鹦,从少年一路历练到成年。
% ]0 [0 R( T+ ?; @4 }+ Q- z 成年海鹦回到陆地,加入集体,找寻一生的伴侣,组建家庭。有意思的是,海鹦的家庭生活每年只有4个月,夏天过后,夫妻俩会分开出海,在海上独自漂泊。度过8个月的单身生活后,第二年春天再回到陆地重逢。
3 f9 I2 S8 O8 V5 Z/ x 团队跟踪了12对海鹦夫妻,发现迁徙路线相似的夫妻,第二年的繁殖成功率更高。海鹦虽然没有一起出海,但迁徙范围相近,巡游路线差不多的夫妻能够前后脚回家。脚步一致的夫妻,产卵的质量更高,孵化的小鸟更加强壮。
v) {/ r( O1 V. ]! q# K7 g
我的路上有你走过的影子,孤单的我也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天涯近在咫尺。相同的选择共同的目标,同步性高的夫妻,配合默契,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 n- Q7 ^2 ]3 d! ?: q! P- C - o) W) C0 J2 p
鸟儿为什么要迁徙?跟其他动物迁徙的原因一样,到食物丰盛的地方去生活。鸟儿在长途飞行中虽然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但迁徙地有更多的食物,更少的竞争对手,足以抵销奔波的辛劳。
* [% h1 M5 c( d# |8 t 吃饱肚皮的方式不止一种,选择跟着长辈走,在父荫庇护下,觅食旅程安全可靠不出错。选择自己走,挑战更大困难更多,但是自由自在,收获的成就感更大。
: |, N( H) s& Y7 ^9 a# P* o 海鹦选择了大多数鸟儿都没有勇气选择的那条路,生命的美丽蕴藏在万千变化之中。世界那么大,海鹦要去看父辈们没有看过的风景。是的,长辈有世代累积的经验,说的都对,但是我自己探索发现的新路也没有错。
0 R, D) v2 x, U( `/ }' o
道路千万条,走通了都算数。
" `: ~2 p6 m: h* O4 t1 O 迁徙路上特立独行的海鹦,走上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通之后便是世上只属于自己的路。
; {. t( k! |1 b Q( E
如果你也喜欢独行的海鹦,点击头条页面上方的搜索框,搜索“海鹦”,可以找到更为详细的海鹦习性介绍。或者搜索“海鹦视频”,可以看到海鹦捕鱼、喂食小鸟、寻觅配偶的精彩视频。
1 H3 c2 }3 H$ V" j$ Y
$ [) H: ^4 E6 P7 K" W( Y. s! K 参考资料:
/ r0 b$ `0 F* Q# x 1: “A Dispersive Migration in the Atlantic Puffi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igratory Navigation”,by Tim Guilford, et al., PLOS ONE, 2011
) U0 M$ p- z) ?4 u) |9 f# f- T
2:“Within-pair similarity in migration route and female winter foraging effort predict pair breeding performance in a monogamous seabird”,by Annette L. Fayet, et al.,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017
; s# W8 w* I, Q- B
3:“Ocean-wide drivers of mig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breeding performance in a declining seabird”,by Annette L. Fayet, et al.,Current Biology, 2017
9 k4 e2 W4 w/ V' V* s( l' i1 @) ~6 O 4:https://projectpuffin.audubon.org/
: N' Y: ~* l2 {9 Q& ^ 附:今天更新自然界里的秘密系列文章,这是第18篇:独行的鸟。
1 t1 V/ |5 d. D: v!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