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F; T% b$ |$ {. r1 @8 B$ t7 ^& S
2019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江苏首项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2 k- \/ }0 D6 @ ^
遗产地第一期包含5个保护区,分别是: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繁殖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受胁物种数达23种,几乎覆盖该迁徙路线所有的25种受胁物种;迁徙路线的16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中,有7处位于黄(渤)海区域。其中盐城黄海湿地是面积最大、重要性最高的一块,对整个迁飞路线的贡献位列全部1030个重要候鸟栖息地第三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这里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 D+ x8 S( x! Z4 \$ z- b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6 i' J! b7 f7 _7 ^2 F! Q 3 C( m+ T5 l" M+ e+ i
% N( W) ?6 O: G, ` X! j5 h
1 J; c; b# q9 o7 ?0 f' i 4 a9 Q9 G% x0 I% ?9 K
$ Q1 T5 l% N$ U0 B o, q* J @& L- v
鉴于黄海湿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威胁,世界保护大会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达成“加强黄海生态区湿地保护”的决议。2016年,我国启动“申遗”,并于去年提交申报材料。为守护好大美湿地,盐城市在上个世纪先后建立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保护区先后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珍禽保护区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进入新时代,盐城市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路径,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 ?8 d* a2 b0 i4 X* v+ w
' o) G( U) i Z8 B3 G
这就是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1 _9 B' \0 i4 `8 r% D
7 w |: z7 G) R$ q7 h
黄渤海区域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泥沙滩涂,是亚洲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盐城,位于江苏省中部,东邻黄海。在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它面积约四千多平方公里,约占江苏全省滩涂面积的3/4,全国的1/7。 / x3 `4 N: b6 [$ `2 B. q
2 a [! _7 |/ J8 c4 _ 这片海岸型湿地,包含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在遗产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 0 Y3 N) T5 e3 O$ b
# i$ i/ F4 l8 J, {
: c$ e/ E! {. V9 m
它如此之大,首要归功于黄河和长江。 / L" Z- r6 ]( K) ~6 J+ v- W
在1128-1855年间,黄河改道向南,夺了淮河的部分河道,从江苏北部入海。它每年携带着约十几亿吨的泥沙,几乎占全世界大河输沙总量的1/5,可想而知,在它的入海口,自然会沉积形成广阔的三角洲——最终入海口处的陆地向海里突进了90公里之多。
% N( X( g/ ?- T7 W
2 S# {5 P0 Z! s+ | ▲ 盐城湿地(局部)。图/图虫·创意 7 y9 f6 X% A4 L/ h
而长江,在江苏南部,虽然它携带的泥沙量没有黄河那么多,但是因为北半球存在地转偏向力,河水向前运动的时候有向右偏转的趋向,而泥沙比水重,倾向于留在原地,所以长江携带的泥沙更多会淤积在北岸,也就是靠近盐城附近。 6 G( W! L' U- f$ e" j& R W4 t
4 K' R* y/ ^. X1 S" Z) D ▲ 因为河流与海洋的复杂动力,这里还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辐射沙脊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制图/Paprika
# N1 g0 G. J( T 狭义上,湿地是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广义上,可以指“有水的地方”(当然也要与海洋区别开)。或许在我们的认知里,沼泽才是湿地的典型,但在广义的定义中,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稻田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 y" A1 H/ E$ \$ H
; f. J9 Z) W7 l6 l6 Z4 m( u ▲ 目前采纳最多的定义是《湿地公约》对湿地的描述:湿地是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图/图虫·创意
3 Z1 j y' ]* n, D" I 盐城黄海湿地,主要是一种沿海滩涂湿地(沿海地区有多种湿地类型,滩涂是海滩、河滩、湖滩的总称)。它处于潮间带,也就是海水涨到最高点与退至最低点之间的海滩范围。 ' q. F. W( P" s$ N4 M
/ i- u! r/ n6 b) D. d. c
▲ 盐城湿地。图/图虫·创意 6 Y: p9 X* ?" s \! O
但不止于此。这里属于粉砂淤泥质海滩,比岩滩要更利于多种生物的生存。这也与它的成因有关。 ; u+ G) r7 {' `9 c) b8 s) d: u
一方面,黄河与长江在这里沉积了大量细颗粒泥沙,另一方面,海水中细腻的粉砂和黏土在涨潮时也会被带至平缓的潮间带,这里海水动能较小,它们便会沉积下来。
& G& ?) K+ S* X) i' N" \2 L, ` 这种颗粒较小的黏土比表面积较大,而且有导电性,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同时一些矿物也可以吸收水分等物质,这些都使得粉砂淤泥质海滩可以固定水分、盐分等营养物质,构成极佳的生态环境基础。
" P+ n2 d* S5 L5 T- { % _* b! h2 @, W
▲ 盐城湿地。图/图虫·创意
3 p a/ n8 J, W8 a/ l. R- S3 @ 此外,这里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兼具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特点,整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气温13—16℃,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左右。 / F y8 y1 ]& s
有地利,也有天时,难怪这里成为了各色生物的乐园。
9 J' }# K0 F" r 珍稀动物的家园
: q( [. j! R! ]4 ^" J& O 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地理条件,盐城黄海湿地有动植物2600余种,其中有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麋鹿、中华鲟、白鲟),还有8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等)。
) V J3 _' L9 \/ F$ n$ v* O3 p, s 9 M3 p" @( c$ {4 h% k7 k
▲ 各种各样的动物,好不热闹。因为羽毛需要防水,它们常用喙部将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我们常看它们“啄自己”)。因为要在水中保暖,它们的绒羽很发达,看起来毛绒绒的(我们做羽绒服就是用它们的绒羽)。图/图虫·创意
; _' S1 e( N/ \0 {! T" c 值得注意的是,盐城黄海湿地处于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中。 # y3 ]8 h6 B# @' x
目前世界上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 : i& @7 s# m0 k3 Z* ^, m
; `! h, E* y# v6 l) m 其中经过我国的主要有3条: 3 |3 m8 \. g6 d) W
6 M1 D. J! u- g8 b( S 第一条路线是西太平洋,主要是从阿拉斯加到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 {- Y3 n0 {3 \ 第二条路线是东亚澳洲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到新西兰,经过我国中部省份; : L( r, n3 j' G9 F
第三条路线是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过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经过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 - R3 t, D9 z/ X$ S
许多鸟类每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上万千米的长途迁徙。在迁徙过程中,鸟类所消耗的能量是其在迁徙以前身体所积蓄能量的数倍。为了完成长距离的迁徙,鸟类在迁徙途中需要在一系列的中途停歇地补充食物并积蓄能量,为下一阶段的飞行做准备。因此,中途停歇地是联系鸟类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枢纽,是它们迁徙途中的驿站。 0 i; y$ J# A' h( k) w/ _2 _
复旦大学马志军教授,对于鸟类迁徙停歇地有过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在迁徙过程中,鸟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中途停歇地补充能量,其能量的补充速度影响着鸟类的迁徙速度和迁徙方式,并决定着鸟类能否顺利完成整个迁徙活动。另外,由于鸟类在到达繁殖地的初期可能面临着严寒、食物缺乏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在中途停歇地储备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对一些鸟类的成功繁殖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途停歇地对于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s, H! K6 x# E: p2 ^( R' v4 }7 B
黄海沿岸湿地就是第一条路线的中途停歇地。 + w# A4 X& b; T* Y. N
) M# w. g; P6 w& d1 ~' @% C* C
▲ 绿色区域是鸟类的迁徙通道,江苏盐城位于东部的鸟类迁徙重要通道之中。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
+ ~2 W) y# ^% k I' t 它的地位不仅在国内迁徙中举足轻重,也是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中的重要环节。每年春秋,有近300万只候鸟经停盐城,有20多万只在这里越冬。 " L# }1 m) x6 ~$ |' P
4 D* p1 c: ]1 D* B ▲ 江苏盐城位于绿色虚线指示的西太平洋迁徙路线附近。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
0 O& \' |; d, Z& O8 x6 | s 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 s9 S" u8 l. \2 [! a
丹顶鹤,你一定不陌生。“松鹤延年”,就是古人将傲然的松与高洁的丹顶鹤并称以表达美好的寄托。 * e L1 b9 h2 R1 i4 W
8 }0 ] i2 f+ V$ Q( T7 `, d
▲松鹤延年。但实际上,丹顶鹤不生活在树上。图/图虫·创意 ( h7 e7 J) `; f
但实际上,丹顶鹤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后,后趾小而不能与前三趾对握,所以它们不能栖于树上,而是生活在平坦的湿地环境中。 3 s/ z( g( c" P! _
: O4 R' ]' l3 b$ x5 _
▲ 丹顶鹤是一种涉禽(区别于游禽),它不游泳,而是涉水生活。一般涉禽具有腿长、喙长、颈长的“三长”特征:腿长利于在水中行走,喙长、颈长利于捕食食物。因为涉禽不善于游泳,所以活动范围与腿长有关,只有“大长腿”才能去水深一点的地方。丹顶鹤的脚趾较长,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不会在松软基质上陷下去。图/图虫·创意
- d6 S8 D0 j. l u' S 丹顶鹤对于栖息地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觅食、繁殖都在水深20-40cm的水域中。而盐城湿地,既有水源,又有滩涂可以觅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并且气候适宜,有植物可以遮蔽,自然成为了丹顶鹤越冬的佳选。 9 ~ t6 w4 B/ z0 c5 X8 Y
全球仅有2000多只丹顶鹤,在其中约1500只迁徙的丹顶鹤中,每年冬天来到盐城湿地的就有1000只左右,难怪这里有“丹顶鹤第二故乡”之称。它们会从11月份一直停留到次年的3月份再返回北方。
% j( u& j( V) W& h5 w% h4 \ % \6 e/ w3 L' L# b% m- q7 Q( c+ s
▲ 丹顶鹤站在地面上与成人的高度相当,平视着看它美丽的丹顶与温柔的眼神,希望这个物种可以在地球上存在得更久一些。图/图虫·创意 1 L$ g$ ?5 I6 `- a8 n
$ r: y" a9 L1 _; ?5 x; N7 P2 C6 g- W
▲ 丹顶鹤的舞蹈非常优雅,实际上它是一种求爱方式。图/图虫·创意 0 O* e8 i: `- T7 T
) V! X$ l, E6 Q ) p7 C% U8 u3 F3 g/ m( ?
/ M+ B7 D/ l9 Z [
$ N6 w: a' T- _/ J7 \3 j
2 }% i% \" |& F' |7 b5 ^6 X/ e
. J! E. Y% n. v9 |7 X
; `5 m B" Y0 O5 U1 m1 G" J
! C4 K- t8 x; \4 s+ N9 z & P$ L( s' |$ y
4 K/ @2 j& M( Y2 ?6 Z
1 c$ U7 v1 C9 F' f( b
5 o% l8 Q' f2 C3 h
, g8 C0 Y7 B6 f2 R n/ E 全球最大的麋鹿基因库 & ~( y" D D1 K4 t7 ^5 ]0 r0 n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脸细长又不是马、角分叉又不是鹿、脖颈长又不是骆驼(也有说蹄大又不是牛)、尾有黑毛又不是驴。正是因为长相奇特,它一直是家喻户晓的动物。 ' \1 r4 d7 T; s$ J) V
- v8 Q& m% K$ i1 n: {/ z# d8 F ▲ 麋鹿的蹄宽大发达,适宜在湿地中活动,行走时会有响亮的磕碰声;它长而多毛的尾利于驱赶飞扰的昆虫。图/图虫·创意 8 R$ c1 u- A8 \1 }' b* {
麋鹿本是我国特有物种,曾繁盛地生活在沿海滩涂。但由于人类过量捕杀,清末只剩200多头,八国联军侵华后又将麋鹿全部掳至欧洲,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 p) o- v3 U! z( B5 l/ p1 _9 k; n
1986年,国家从英国重新引进39头麋鹿(13雄,26雌),落户黄海滩涂湿地(现在这里建成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努力,2020年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种群最新统计数据:种群总数量达5681头,其中野生种群1820头;今年新生小鹿853头,创历史新高;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占世界麋鹿总数60%以上。
1 e! C# Y, [! }; c, m% d# V
# c2 R. a0 l s ▲ 一般而言,雄鹿有角,体型较大,雌鹿无角,体型较小。图/视觉中国
9 X$ A- n' j9 S( P' O9 E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饲养是为了保护脆弱的物种,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它们能够独立地回归于自然中,所以动物保护,总会伴随着动物野放实验。
# ~+ ~. b5 q8 ~2 R 而现在,野外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达到900多头,甚至繁衍出了子六代,结束了全球千年以来无完全野生麋鹿群的历史,这对于人类拯救濒危物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8 N8 A# J$ I) d1 b$ D5 ?9 ^! [+ D
1 w4 k: W e! @% g# b! b5 V' _ ▲ 两头雄性麋鹿可能在为了争夺配偶而打架。但整体而言,麋鹿比较温顺,它们的打架并不激烈。图/图虫·创意 . r) M4 I w2 ]+ s5 g% ^
经过30多年科学研究和有效保护工作,大丰麋鹿保护区让麋鹿在原生地安全地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放养、回归自然三大阶段,成功地恢复了野生种群,目前保护区创五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多的麋鹿种群数量、世界上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驯养麋鹿种群。 ) [7 v4 V. b' Q
; @* X& G! W5 Z4 I$ j) Y2 y/ F
0 F c8 ?& c1 y% l
' [$ p$ b) x4 F- D- J. v7 |
3 d! k7 q3 E6 G, W+ h . l( x% r* G. y* ^, d. P( g
麋鹿传说是姜子牙的座骑,这是姜尚的封神塔,也是景区的最高点,可在塔上了看保护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这是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范例,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乃至世界濒危物种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y9 n$ g$ M! J+ p1 H# m
濒危物种关注点
) G! U P) w; q- f' S9 i 在国际上,专家们还关注勺嘴鹬、小青脚鹬等23种鸻鹬类(鸟类)。
* z# L8 i9 n+ n8 d6 V 盐城湿地申遗主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解释道,“因为潮间带对于鸻鹬类极端重要,但全球范围内的围垦使得潮间带威胁最为严重,因而鸻鹬类有不少物种在灭绝边缘。”
: Y R7 a0 q+ Q8 y0 C' h9 P 而在盐城湿地,却发现了极濒危物种勺嘴鹬。当英国、俄罗斯的鸟类学家看到它时,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 D G; o7 G/ P7 P: t7 Z
) B Q' m! V- p) o; E9 Q
▲ 勺嘴鹬用勺子状的嘴滑过浅水表层,吸取食物。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摄影/陈林
% y3 g' j S/ h( I- J* r9 c 勺嘴鹬,全球数量不超过500只,属于极度濒危的等级。 / n: c7 V) A: L
每年,它们都会进行一次长达5000公里的迁徙,从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境内的繁殖地,飞往中国南部、孟加拉和缅甸等处的越冬地。
! P: y3 a6 p; v# P; c" G 在这之间,盐城湿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全球超过50%的勺嘴鹬都会来到此处觅食、换羽,停留长达3个月。 $ b/ P4 p7 d8 A
% |0 E: q& }- ^7 E ▲ 勺嘴鹬。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摄影/陈林
6 @) k/ N9 `% d4 S1 s! u9 N * N' ?4 n7 T; R& f# |
▲ 图片正中浅色的小青脚鹬也是濒危物种。背景中是其它鸻鹬类。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摄影/江航东
6 A( ~4 Q, |" z9 m" y8 @+ W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忠秋教授认为,“盐城湿地一旦被破坏,麋鹿种群会显著下降,丹顶鹤大陆种群可能就此灭绝。” 2 ]8 X2 [ p" N5 [4 E3 R- L
而其它的一些候鸟,由于对栖息地非常“忠诚”,它们的繁殖地、迁徙停歇地、越冬地固定不变,迁徙路径代代传承,一旦一处栖息地消失,随之而来的很可能也是它们的消失。 3 O/ [5 }5 @) m- r
不止于大 2 c( R/ T- a) ?2 m4 l
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往往体现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上。但人类并不是愿意主动破坏自然,而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它与自己的关系,或是以为和自己的利益有冲突。
/ S/ T( q+ I9 `6 X1 ^1 S 于盐城湿地而言,它不仅仅是动物的家园而已,它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许多意义。
! p- }% j. y4 Z# @3 \: W9 B & E4 n! A0 L2 e! g8 {% C! D
▲ 盐城湿地。图/图虫·创意 9 s6 J3 U- m/ `* U) R/ r5 q: b
2 g1 k6 M0 B) p/ ^
▲ 湿地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被誉为“地球之肾”。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绘/刘春田 & D9 R0 z7 z2 T' g
比如,它可以通过植被与植物的根系来消减一定海浪、台风的冲击,保护沿岸地带。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对海岸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但有红树林(一种湿地类型)分布的海岸区域受到的破坏程度要小得多。它也可以防止海水回灌,避免海水侵入河流而影响淡水供应。 & r0 g8 H2 H: x" l7 {
比如,它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据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固定陆地生物圈35%的碳,总量为770亿吨,是温带森林的5倍。
" ?$ K4 q v9 {0 c3 u7 c4 H
( l' U# r: I+ q* A5 J ▲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示意图。图/《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绘/正浩 7 A$ E- v3 F: I; D3 q. @: T
早期,人们只觉得湿地是蚊子嗡嗡的没用地方,所以常会进行围垦,用于发展经济。现在,当地正在探索生态旅游的新方式,将盐城湿地划分为绝对保护的核心区、接受科研的缓冲区、以及可以适当开放的实验区,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发展留有余地。 0 Z5 @8 E& ]+ H/ I$ [& D, u+ _
另一方面,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养分充足,生产力极高,也可以作为一部分动植物产品的来源。
% w: k9 N( y3 J2 P ^
. [3 B$ j2 `6 G3 J, G6 R/ X4 E ▲ “聚光灯”下的盐城湿地,它也在被希望照耀着。图/图虫·创意
' n* e* E/ R1 o Q4 e& ?+ j6 F 现在,盐城湿地正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申遗,旨在呼吁全球对于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给予关注和保护。 1 }9 v' [) l+ s3 e2 y5 M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志军教授就此强调,“在关注野生动物物种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它们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栖息地受到破坏,动物保护就成了空中楼阁,动物的种群将难以维持。”
9 [/ ?$ C3 R. c3 P' E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演变趋势
) X7 v# L$ [6 k2 }+ g# _9 Z! Z) a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的苏北岸外浅海区,大致以港为顶点向海呈辐射状分布,其规模巨大,形态特殊,且具北大南小的明显不对称格架,在国内外罕见。自南黄海辐射状沙脊被发现、尤其是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揭示其全貌并同时测得辐射状沙脊区存在辐射状潮流场以来,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本质在于究竟是海底具辐射状雏形的古长江河口坝或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或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偏移,延伸到一定程度才具备的局部港海湾轮廓决定了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还是由东中国海潮波系统与东中国海海岸轮廓决定,从冰后期海侵开始影响本区、或从7000年前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辐射状潮流场决定了南黄海西部辐射状沙脊的形成。 3 M: o* A; a8 L, k, N& L
( T0 O) [! _% o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区的辐射状潮流场从冰后期最大海侵至今一直存在,相当稳定,并没有因江苏海岸及长江河口湾的变迁而发生根本变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江口、苏北岸外的独立驻潮波系统从冰后期最大海侵到现在一直稳定地存在着。该独立驻潮波系统是太平洋进入东中国海的前进潮波在山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江苏岸线构成的特定边界下传播时的必然产物,并不会因为江苏海岸线的局部改变而发生本质变化。山东半岛基岩古陆对东中国海前进潮波的反射作用对南黄海辐射状潮流场的形成至关重要。只要山东半岛这块基岩古陆存在,就会在南黄海西侧形成辐射状潮流场,也就有辐射状沙脊的发育、存在。南黄海辐射状潮流场宏观格局的形成、存在不受局部海底地形的控制,与局部海底地形无关;与局部的港海岸轮廓变化也无关。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潮流辐聚、辐散的顶点从长江河口湾移到东台,又从东台移到港,今后还会移动。既然南黄海辐射状潮流场从冰后期最大海侵至今一直稳定地存在着,则能否形成辐射状沙脊取决于物源。在有充足泥沙供应的条件下,不论供沙方式如何,都将是辐射状潮流场形成辐射状沙脊。因此,南黄海辐射状沙脊就其成因可定名为辐射状潮流脊。在冰后期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只要东中国海陆架上的海侵达到一定范围,也会在南黄海西侧形成辐射状潮流场,由辐射状潮流场形成辐射状沙脊。在地质历史时期,辐射状沙脊的辐聚点会随潮流辐聚、辐散顶点的移动而移动。 ' `% C, m/ j n
3 {) W) B( `- a( a# W/ C2 m# s6 ` 冰后期最大海侵时,在潮汐、潮流作用下,经历一个潮周期后,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区所有运动着的泥沙具有相同的净输运方向,即自南东、东方向的外海向河口湾内净输运;泥沙粒径较小时,外海泥沙主要向古长江河口湾内净输运的同时,有一小部分泥沙向苏北岸外呈北东-南西向的带状空白区净输运。任何一种粒径的泥沙,其悬移输运量总大于其推移输运量;小粒径泥沙,其悬移输运量、推移输运量、悬移输运量与推移输运量之比皆大于大粒径者。冰后期最大海侵时,所有粒径的泥沙,不论悬移输运还是推移输运都在古长江河口湾内及其周围海区,尤其是古长江河口湾北东方向的海区发生淤积,而在河口湾的东、东南方向海区发生冲刷。海底的冲淤格局与泥沙输运场一致。冰后期最大海侵时泥沙的输运、淤积必然导致古长江河口湾的不断充填,长江陆上与水下三角洲的不断建造,古长江河口湾北东方向海区辐射状沙脊雏形的发育。此时的泥沙主要由长江供给。外海的潮汐、潮流为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长江三角洲的建造提供了必要而又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只有当古长江河口湾充填到几近淤没,辐射状潮流场控制长江通过河口湾入海的扩散泥沙与改造冰后期河口湾存在时形成的长江水下三角洲才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辐射状沙脊。
/ s5 z5 G. }0 {0 `8 u* S 由于至少自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长江口、苏北近海就具备辐射状沙脊发育所必需的两个基本条件:具有一定强度并长期稳定的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与充足的泥沙供应,因此,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形成是必然的。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前,形成辐射状沙脊的物质主要来自古长江经过河口湾的扩散泥沙与冰后期形成的长江水下三角洲,其中后者占绝对优势,它们构成冰后期形成的辐射状沙脊的基底。这段时期的辐射状沙脊由辐射状潮流场主要改造冰后期河口湾存在时发育的长江水下三角洲提供的巨量松散沙而形成,推断这段时期形成的辐射状沙脊的顶点大致在东台一带。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后,供应辐射状沙脊成长的物质主要为黄河来沙,尤其是沙脊北部,沙脊南部仍主要受长江来沙影响。现今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巨大规模和其北大南小的不对称格架与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期间供应的巨量泥沙密切相关。
: F: _& r6 ?- i3 U) R4 w 冰后期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形成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 t7 ^ O7 f* E$ S1 I (1)从冰后期海侵开始影响本区到最大海侵,主要为控制辐射状沙脊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辐射状潮流场的形成;
, ~7 I8 R! t' A0 v% y$ a& V3 s 3 I0 |6 v! V% e
(2)从冰后期最大海侵到约3800aB.P.,主要为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长江三角洲的建造、辐射状沙脊雏形的发育;
9 [8 G+ N) v2 ?8 y' R& R 3 v" ?/ t) q8 [: I2 f' o5 q
(3)从3800aB.P.到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前,主要为大致以东台为顶点、具有一定规模、南部与北部基本对称的辐射状沙脊的形成; ; S0 B0 {: w5 |; L. F' u) ~8 W; X, d: ^
1 r5 s( s$ Y" w/ q1 G0 T& o
(4)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到黄河北归,主要为苏北岸线向海迅速推进,在苏北陆上形成埋藏潮流脊,水下辐射状沙脊北部迅速生长,在形体大小与数量上大大超过沙脊南部,形成现今规模巨大且具北大南小不对称格架的南黄海辐射状潮流脊;
& Z) p' j% t2 p; J & J% J0 D# J4 q. O/ g! e
(5)从黄河北归至今,主要是沙脊自身的调整,沙脊外缘遭受侵蚀,沙脊根部加积淤高,由于外蚀内淤使整个辐射状沙脊呈现向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 ) a6 Z: a* h1 v- k* r a9 P
总之,冰后期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形成模式为从冰后期最大海侵到黄河夺淮入海之前这段时期,由辐射状潮流场主要改造冰后期河口湾存在时发育的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巨量松散沙而形成辐射状沙脊的基底;黄河从苏北夺淮入海至黄河北归、再到现在这段时期,由黄河、长江自南、北两侧不同程度地供应泥沙促使辐射状沙脊成长、壮大以及调整。其形成与冰后期海侵、东中国海潮波系统以及东中国海海岸轮廓决定的具有一定强度、并长期稳定的辐射状潮流场密切相关;与历史时期长江、黄河对该区的供沙状况密切相关。其形成是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与苏北滨海地区海陆相互作用过程的特定地质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7 I. @$ r4 q/ y$ _
目前,江苏沿海高程(1985黄海高程)在-3米以上的可供围垦开发的滩涂资源总量为293万亩,其中高程在-1米~1米之间的占比达到66%,高程在1米以上的占比为19.4%,其余为高程较低的潮下带滩涂。江苏中部海岸是最主要的滩涂分布区,其中大丰、东台、如东及其离岸沙洲(东沙、高泥、腰沙)的滩涂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2%,同时滩面平均高程较高,具有集中连片分布的特点。
# I% N) A% k0 r5 Z5 C: _3 S8 M+ x* ^
0 ~4 Q# h4 N" u2 K+ ^( n* L2 q 当离岸沙脊的绕脊沉积物输运环流与近岸沙脊的输运环流,在离岸沙脊的近岸端相遇、交汇,沉积物在此处淤积,使附近沙脊的高程变高,在地貌上体现为离岸沙脊向陆方向迁移、并陆。辐射沙脊群总体稳定,整个区域总冲淤速率为-0.009m/a,表明区域内的冲淤只是泥沙在潮流、波浪等作用下再分配的结果。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大体上以弶港与洋口港之间的黄沙 洋 为 主 轴 ,向 北 、东 北 、东 和 东 南 方 向 呈 褶 扇 状 向 海辐射,由 70 余条大小、形状不等的沙脊和潮流 通道组成,水深介于0~25m之间[1]。水深超过 10 m 的大型潮汐通道有 11 条,自北向南依次为: 西 洋 、小 夹 槽 、小 北 槽 、大 北 槽 、陈 家 坞 槽 、草 米 树 洋、苦水洋、黄沙洋、烂沙洋、网仓洪和小庙洪( 图 1) 。其中,西洋、黄沙洋、烂沙洋和小庙洪为近岸 深水通道[2]。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为正规半 日 潮 [ 3 ] ,受 东 海 前 进 潮 波 和 南 黄 海 旋 转 潮 波 控 制 而形成的辐射状潮流场,是形成和维持辐射沙脊 群的主要动力[4-5]。据实测资料显示,该海域为强 潮区,潮差大、潮流急,潮流场基本以弶港为中心, 经由潮汐通道辐聚辐散。 - c7 v* f/ m/ O1 b# ~
r" ?" i- q3 j8 s; l ]) b$ q1 a
; n8 w. x+ ~2 H. Y6 H/ n2 d
# \7 o8 \2 Y# M* m & ^5 S+ O' ]& I) k! d7 J; r
6 V) g) \: v# u! b8 N" P
参考资料:
+ |8 A$ c5 \- w% K0 l/ E$ S- B 动物研究所。回家,人与鸟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
# B: N2 i0 H$ j0 s6 r 中国国家地理。江苏盐城湿地,下一个世界遗产? # l' ^: A' P: h! H* i
中国矿业报。【矿业大会特刊】地调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 7 x0 G7 A# w* ?5 L8 c$ e c
姚静,陶建峰,杨洁,李云良.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潮汐通道水流输运示踪模拟[J].海洋环境科学,2017,36(03):406-415.
6 O" g5 W; J" v& y( n# l9 o# v
3 ]$ h8 w. ^- ^0 H# i/ y+ P
8 o0 d, T& w% r
! S; _. c7 @+ g4 t) U4 q" \ H0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