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 Y* k9 v4 y4 P
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济南报道 $ J/ m. T( Q X9 J
油气资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际上长久以来竞争空前激烈的阵地,日益成为保障一个国家强盛发展的“底气”和“生命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孙宝江教授作为我国深水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有着30年深水深层钻探井控安全问题研究经验,在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E5 i$ ]. a8 Y$ ^. A
进军深水时代 + N b" A1 n! A
海洋作业因为要钻入环境复杂的海底地层深部寻找和开发油气,被国际石油界公认为是高风险、高科技、高成本的“三高”行业,但眼睁睁看着脚下埋着这么一笔巨大的油气宝藏却不能动用,这使得每一位石油工作者都心急如焚,孙宝江自然也明白他所研究的深水深层油气开发领域相关力学与油气井工程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2 k0 A- [8 a8 I: n U/ T# o" a5 p/ d/ A0 a: m3 w4 x
“海洋的油气开发绝对不是陆上技术的一个简单延伸。”孙宝江介绍道,相对于陆地开采油气,海上开采要复杂得多,这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多因素考虑的系统工程。海洋深水钻探前通常会有一些有关安全的地层压力的预测数据,但受板块构造运动等影响,不同地层的压力仍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兼具高温、高含酸性气体等特点,传统方法的井筒压力安全控制更加困难,稍有不慎,很容易就会发生业界称之为钻探“拦路虎”的井喷。
0 V4 f, ]; E" |+ I" }" x( v7 T 针对深水钻探井控面临安全钻井压力窗口窄等的诸多难题,多年来孙宝江团队围绕如何提高井筒压力预测和控制精度,创建了“超临界-气-液-固(水合物)”四相流深水井控理论模型。他们利用发明的全尺寸深水井筒流动模拟实验装置采集的数据和现场应用数据验证表明,与国际通用经典“气-液”两相流井控模型相比,压力预测精度提高至 90%以上,攻克了井筒压力预测误差大导致井筒压力控制困难的理论难题;发明了“精确计算井筒压力-早期识别井底气侵-即时处置井喷风险”主动井控新方法,实现了井控关键装备研发的源头创新。 : O- `5 @( z, S- z& Q% |- |) F4 e
科研为生产服务
4 U5 {4 p! H9 z( u- t+ k! F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攻关方向!”多年来,孙宝江团队的每一个创新、每一次进步始终都围绕着实际需求展开。在他心中有一条准绳,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要看是否能在效率、效益提升和风险管理上真正有价值,在实践中实现领跑。 ) ?) y7 h7 o$ c: N3 y$ l2 J& h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u' z- q8 \( }4 I: |$ o, I1 f8 F9 k
× * J4 n% v! u7 Y. N9 Q
" k X- `3 \" P* ^$ Z; f# L: G
孙宝江在注重提高自己及团队的理论和学术水平的同时,积极投身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科研中去,将理论与石油工程热点紧密结合。在他心中,科研一定要落地,最终转化为生产力,这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意义所在。 ( x( ]- A8 \3 m* O
“科研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应用单位、设备单位一系列共同开发,来完成当前发展所需要的科研课题。”孙宝江介绍道,“我们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和油田企业的密切结合。有很多科研课题,我们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会在现场得到应用。油田应用中发现一些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再反馈给我们,我们就会安排成员了解情况,用上一段时间把它修正好,再返回应用到现场,周而复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 u3 ^8 Q! C; } 培养核心科技人才
6 L- e% b( {; ?( F4 v 2021年11月,孙宝江站在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他牵头的“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2年,孙宝江出现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励的表彰名单上,他被评为“山东优秀发明家”称号;2023年2月,最新一届被誉为国内工程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奖项“杰出工程师奖”揭晓,孙宝江最终榜上有名。
+ Y% i. N- H/ s& p1 Q
: r3 I( D2 m/ T0 p# s3 x4 [" S “能够取得这些荣誉,其实是对我们团队科研成果的肯定和认可。在整个攻关过程中,大家能够形成一股集体的力量,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孙宝江表示,油气工程是个高科技行业,技术的竞争尤为激烈,谁先掌握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谁就能占尽先机,而这往往取决于科技人才的力量,尤其是核心科技人才力量的培养。 / F+ O; |" D+ O% \! \2 C; X, D
“挺进更多油气宝藏的禁区,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作为一支生力军,我们团队中的年轻人也在快速地成长。”孙宝江对年轻人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目标和理想是科研团队能否取得高绩效成果的关键性因素。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深水油气开发、水合物试采钻井工程领域一系列理论和工程技术难题,在他的团队里,走出了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博士后创新人才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8 q7 ?5 M7 h, s4 h9 X
6 b) o. Q6 P+ \
, |% V+ q& C% M1 F/ R1 u& s, O
, R6 P0 C: n1 n1 p& s$ u& I& d7 w/ E$ s* n6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