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样本分析方法步骤 -海底地形地貌分哪几种主要类型?特征如何划分

[复制链接]
0 i ^$ \: y8 h- d3 C

原标题:科学采样混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 F' n& m7 r' u9 T0 L: }1 D$ j1 ]

北京的春天,气候宜人,鲜花盛开,正是好友相聚的黄金时节。5月7日~9日,第九届世界采样与混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世界采样与混样大会(WCSB)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第一次在亚洲举办。大会第一天刚刚开幕就有来自世界24个国家的550名代表登记参会,代表人数创下历届WCSB最高纪录,汇集了行业顶级专家和学者、著名企业。经过国内外专家严格评审,大会论文集最终收录了100篇论文,论文数量是历届之最。

! n: ]4 s4 }% V6 Z- T' X# u/ d2 l' Z3 G- Q$ X

大会现场

( K9 A' ^1 r; T; d: {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龙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国际采样理事会主席拉尔夫·福尔摩斯(Ralph Holmes)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共同担任大会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乔东、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战凯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 j# M r9 ~2 D" Z

据了解,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在全球贸易、生产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对采制样技术都有着巨大的需求。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万家,是欧洲各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之和。作为检验检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的采样、混样和制样在国内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现代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采样和混样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届大会深入探讨国际最新采样和混样领域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分享最新技术进展及采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采制样理论的提升和采制样技术的快速发展。

1 C4 Z, F8 |; o! h2 E: h

采样理论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广泛应用于矿业、农业、食品和环保等诸多领域,不仅涉及生产,也涉及人民的健康生活。“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矿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矿业的行业发展正处于变革时期,绿色勘查、绿色开采、远景规划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矿业发展理念,也为矿业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矿业投资和生产离不开科学的采样混样技术,采样混样技术与装备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

* x+ g/ z) z+ I5 D' b F

战凯介绍,作为本届大会主办方的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在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工艺矿物学、磁性材料、工业炸药、选矿设备、环境工程、表面工程技术及相关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其下属的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矿冶检测领域权威的检测技术服务与研发机构,长期参与ISO/TC183、ISO/TC155和ISO/TC26等国际标准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负责参与起草的国际、国内标准达300余项,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指定的中国第一个采样和化验机构,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的《重金属精矿贸易仲裁管理规范》指定的首选仲裁实验室,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科学公正的仲裁及委托检测技术服务。

$ ?: P" r& m3 M3 n3 G7 e

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拉尔夫·福尔摩斯(Ralph Holmes)举着厚厚的本届论文集表示,这本论文集将摆放在他的书架上,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大会。他从组织工作、规模规格等方面高度赞誉了本届大会。

0 `7 V; {% h' M& A8 r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届盛会的召开加强了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合作,促进了全球采样与混样理论与技术创新发展,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释放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采样与混样业务更上一层楼。

' o, M7 i$ {$ `/ i8 k A" D

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资料馆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虚拟现实科普系统闪亮登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让实物地质资料走进大众视野、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GSR系列岩石标准物质备受关注,亮点多多。

. G0 t8 j N }, U* v( e. J - m! R) P7 m5 @2 P5 x9 A) r5 M+ E4 _2 E: n$ s1 r% V% y6 d * E8 x( m4 K) x8 P$ {& I

全国地质资料馆

: U4 \ x9 [6 j

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 a0 @. {& k2 m. R+ Z e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资料馆是我国馆藏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的国家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务工作,同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与业务技术支撑,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 b& z$ t% P9 k4 u

工作人员与参观者交流现场

7 A2 t/ a8 c1 P) e + k: }2 R1 H3 }0 Q, r ; g. L4 [" B! L. x& F- d I

参展的产品

9 i, f: J+ x c* ~$ A

该馆此次参加展出的展品包括:

1 K0 d) S' e( v5 g9 K0 k

——《中国地质(地质科学数据专辑)》。由《中国地质》编辑部与全国地质资料馆主办的《中国地质(地质科学数据专辑)》是我国首个地学领域数据出版专刊,以出版国内外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科学数据库(集)为创刊宗旨。该专辑自创刊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网刊下载量过万,引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4 ?: L% E$ ^. a* M$ r% I/ F

——地质图册。地质图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性成果,不仅展现了地质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还凝聚了地质工作者筚路蓝缕、勠力同心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 c% [# F8 Q5 _4 N r" k8 m

——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上万件,每一件报告中都蕴含着对地球演化信息的客观记录,充满了无数地质工作者的智慧,广泛应用在地球科学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

8 r5 Y: c6 |& E5 X( x5 J7 q: I& I, C 0 n5 p- `) m, S5 U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1 Z T' j5 |7 A3 L% S2 Z0 I8 o, t

海洋地质虚拟现实科普

7 ]. O9 m7 C+ v) E

系统闪亮登场

* u$ P6 m$ [% }$ N0 c& G1 L/ F1 C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是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地质专业调查研究机构,1964年始建于南京,1979年重建于青岛。该所主要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任务,坚持以海洋基础地质、海岸带综合地质、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海洋油气地质、数字海洋地质为特色的五大专业领域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强和发展海洋探测技术、数据资料处理技术、测试分析技术等,积极打造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技术和海岸带地质两个特色学科,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国家海防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和海岸带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撑。

) a" l1 B- {! Q! r 7 k, a0 C8 P) i& A m1 I# J

展台现场

( ?4 h" Q" A6 T! p! G1 M 6 i7 ^9 l. a' E+ h9 G4 ?" x* b7 _ " h" a$ l2 M, @& {' y' ^3 v5 }2 \9 C! e. u$ O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携其自主研发的海洋地质虚拟现实科普系统V2.0(以下简称系统)参加了展览。该系统以推进公益性海洋地质知识科普为目标,采用了VR技术以全景式、沉浸式的展现方式使社会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海洋景观,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各种海洋地质现象。该系统按照专题划分为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地质环境、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矿产、海洋地质调查装备与技术方法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包含陆架、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海底冷泉、海底热泉、海啸、赤潮、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大洋锰结核、热液硫化物、海洋地质九号等。

6 Z2 n" U% f1 A* u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2 c3 R/ l( w- T( q0 L4 f, N3 R1 ]

让实物地质资料走进

% x( F$ x- ]: s3 Q9 @1 \

大众视野

5 l! Q2 j8 l% `. `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承担国家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开发和利用任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与业务技术支撑,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 A7 Z- X2 Q8 E+ {) u* i ) R, Q' `8 C% g: a* \

参观展台

8 J' E4 z, k5 o" N+ G$ o 5 I2 U; U+ k! M% [% v

展出的松科二井岩芯

* l7 W; ^; ~1 q. M" ^

——松科二井在7003.57米~7018米钻获的地球深部岩芯标本。这是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松科二井获取的“战利品”。在地质科学家看来,这些岩芯比黄金还值钱,蕴含着丰富的地球深部的地质信息,它们就像是一本本厚实详尽的地球历史书,记录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时期陆相沉积的历史。

* V- w' ^2 b, ]. r) s 8 k. I! U) c/ p6 ?9 c' Y+ B

参观人员体验松科二井井下模拟场景

- p6 G5 v4 D5 F1 ~3 @

——走进白垩纪——松科二井沉浸式虚拟现实(VR)体验系统。这是一套创建了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地上地下三维动态视景、可以让公众身临其境地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是国内首个采用VR技术宣传展示大陆深部地质调查成果的科普产品,实现了松科二井部分科学成果的立体化传播,让实物地质资料真正走进了社会大众的视野,对推动地学知识科学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0 a7 K/ x- ^1 r! o x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5 ^: U) e8 G" N1 C- B$ j

GSR系列岩石标准物质

! G. t+ }' ~/ L. t) O

备受关注

) A' G9 V/ h r% j9 A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开展分析测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承担复杂、疑难和仲裁样品分析测试,进行实验测试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制修订和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以及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油气地球化学等应用研究与测试技术开发,承担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开展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

: ]1 K& _, W6 o d# `) g. D/ U! E! S8 k6 m/ {

工作人员与参观者交流

8 h. A4 I1 @9 J. B- W6 B# T. n

会上,该中心参展的展品分为两大类:

% R, H7 d, b/ {1 y& A$ b ?/ i

——自主研发仪器及其关键部件宣传展板。展板介绍了该中心近年来独立研发和牵头承担的多项国家专项所研发的部分科学仪器设备,包括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熔样机(高频感应型,电加热型)、异形高温熔样炉、页岩含气性综合分析仪、岩石总有机碳测试样品自动前处理装置、便携式Li-K分析仪等。其中,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器(CNX-808XRF)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形成的科技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功能达到当前国际X射线荧光光谱仪技术水平,打破了此类高端仪器由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目前,该仪器正在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实施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X射线荧光分析熔样机(高频感应型,电加热型)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形成的产品,已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页岩含气性综合分析仪、岩石总有机碳测试样品自动前处理装置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U" o" m7 `# K( x% X3 d' q* Z( j' D

——标准物质样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中心科研人员在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已经研制完成和正在研究制备的国家一级、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已经达到200余种,主要涉及岩石、矿物、土壤、沉积物、模拟天然水等。其中,多批标准物质研究工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本届大会展出的GSR系列的岩石标准物质是该中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在我国分析测试行业内的相关实验室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w/ r) e8 b# J h % y; x% [) z: A _* X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 s2 V G6 M$ w. {4 f3 R; b

ID:zgkyb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6 j8 {1 [: B* i e) \) U T1 U" H: F _" i! C

责任编辑:

9 [8 Y, m3 p6 D% v0 o& X3 G2 Z. x; E6 S) j* q + u. Q0 i: M1 A r; S4 ]! v3 } 6 K) I0 Z' a5 Z4 i9 @$ A6 n4 N7 p h1 r( f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仙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