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 y; ]6 ^7 c6 h) n
潜艇是一种高效的武器,厉害就厉害在一个潜字,悄悄潜在水底突然来个致命一击,谁都受不了。那到底要怎样捞出水下的潜艇呢?在水下不同在空气中,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率非常高,所以雷达在水下就抓瞎了,这就需要用上一种特殊的设备,那就是声呐。
8 w% T# L9 D0 c9 z3 ^; l # U, ~) `; `/ o1 C; z
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以及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声呐一般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纳两大类,一般的舰艇上都会安装这两种声呐。
5 Q Y5 O" D) V7 |; x ; Z! S9 ~. w2 P( v5 F9 P
英国是最早将声呐实用化安装到军舰上面的国家,作为反潜的探测器用于监测水下潜艇的位置。舰艇安装声呐的主要位置是在水下最前端远离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位置,船壳的这个位置慢慢演变出了圆形的球鼻艏,声呐就安装在这个“大鼻子”里面,称为舰壳声呐。舰壳声呐一般是球形或圆柱体收发兼用的换能器基阵,主动地发射声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通过相关的计算测量出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参数。 * E: W% E8 m9 T
( L9 ]& h5 f7 U0 S& I7 v' X - ~( z- c& d9 F! O6 L& o; j. n
$ S4 R7 t1 P5 `; i' M) G% K8 {
% y5 u! b- k3 G
我国通过引进吸收外国的声呐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发的声呐技术体系。我国第一代的舰壳声呐H/SJD-1型声呐安装在051型驱逐舰上,这款声呐拥有低频率、大功率、大孔径的特点,探测距离超过6公里,为我国大中型水面舰艇声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m* w2 F8 h" `. D9 G) [$ o J( c- t0 X 2 I& T: }! n; W1 V
在H/SJD-1型声呐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H/SJD-5型中频搜索/攻击舰壳声呐,这款声呐装备在053型护卫舰上,并继续改进出各型子型号。
5 x) C5 a) J1 ?+ Y/ n8 K
8 b5 x/ j5 T' V& K , M; R: p3 \* O# x$ p
053型护卫舰在不停改进中,同时舰壳声呐也在不停“进化”中,短时间内从H/SJD-5型声呐发展到了H/SJD-7型船壳声呐。H/SJD-7型舰壳声呐安装到了053H2G和053H3型护卫舰上,成为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水面舰艇反潜的主要探测手段。 " r" F0 P% n @3 I
. @9 e# \# G. a4 e: W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法制DUBV-23型舰壳声呐,通过消化吸收后,进一步研制出了H/SJD-9型舰壳声呐,首先装备到052型“哈尔滨”号驱逐舰上,此后多型主力战舰也装备了该型号的舰壳声呐。
2 t; n8 T- a# [ c D9 L 6 V, k5 \2 d4 e) e* F* T; t
H/SJD-9型是一款数字式主/被动主动搜索攻击声呐,探测距离可达12公里,能够侦测到各型水下目标,特别是各种静音潜艇。目前该声呐被安装到我国第三代主力战舰上,大大增强了我国海军的反潜能力。
) }; ?& Q: |5 A4 \) |
0 y% S* B5 Q! V, k4 p8 h3 x) j, f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潜艇潜得更深也更安静了,声呐也需要到更深的水底下了。拖曳式变深综合声呐系统的拖曳变深基阵可以通过拖缆调节基阵施放的长度和深度,受噪声干扰小探测距离远,对水下的目标具有良好的侦测效果。 7 ?3 _* Z) H$ U" K, n4 Q
+ \; c% N4 B' k% v) m0 U' ~! C0 S; ^1 O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西方国家的“蜜月”中,我们不单单引进了舰壳声呐系统,还从意大利引进了DE-1164型拖曳式变深综合声呐系统 ,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西方先进的声呐系统。
" n8 A5 j# |/ {! o* u. h+ r/ W : [/ l* x H8 u
$ ]0 A$ Y& P- Y% I( E
我国在DE-1164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国产第一代ESS-1型拖曳声呐。 2 i z O6 R( V+ f8 U
" o+ x3 j9 }- ~; ^" r* N$ v- K5 S& f 在ESS-1型拖曳声呐的基础上,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不停努力奋斗,发展出了一种新型H/SJG-311型低频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目前这款先进的声呐系统已经大量装备在改进型054A型导弹护卫舰、056A型轻型反潜护卫舰以及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了,成为了我国水面舰艇反潜的中流砥柱。 1 \4 Y l% v6 N$ l! u8 N
' Z* g9 Y2 O1 X
; V# j# a4 ~ V2 f9 q9 j. X
* b2 } }$ {8 m) {" P6 P 随着潜艇静音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潜艇越来越安静了,要想按住水下的“恶龙”,这就需要发展新的探测手段了。慢慢就发展出了拖曳线列阵声呐。这种声纳由成千上百个基阵按照一定的间隔沿着拖缆线列分布,一般阵长可达1千米,拖缆甚至可达5千米以上,可以探测几百海里范围内的目标。
4 k8 X, \/ P' Q $ B1 f2 u5 @' f* z8 s" Z
" f( Z1 a J% G: l. v# k2 p
我国的水声技术也发展迅速,国内顶尖的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科学进步一等奖,可见实力强大。该实验室研制的H/SJG-206型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全长300米,最大作用距离100海里,最大工作深度接近1千米,性能已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目前该声呐已经装备到我军各型主力舰艇上了。
) @9 b) O3 \$ ~
! ?: }3 V. Y! W9 u0 J: t# H7 d! J3 K: `1 C9 G
" v7 q( j _* \$ ^1 ~$ A6 e 随着更先进的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出现,那个巨大的球鼻艏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巨大的空间里面能够布置更强大的舰壳声呐,相比性能必将更加优越,反潜能力更胜一筹。 - O" P+ e( l( V" P3 |; P& Z/ q L
V. H" f$ O# ^% W/ ? 我国的声呐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通过引进国外原装的产品到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两条腿走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迈开步伐,不仅达到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并实现了超越,这就是靠我们科技工作者辛苦的付出,有了这群可爱的人,我们的科技事业必将更上一层。
; M- [" R1 }" _2 k( a; G2 z7 i2 K: @* ]$ C
& F% A1 X8 i/ C7 K7 j
K: B3 A( z2 M8 q' @0 T4 F( p
# _: I6 z5 I V5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