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3 E' }% U: L: ]8 v% o) O 谢
1 y8 C/ P. K$ L1 _ $ c% h( Q- B. A! U
* u# _! _8 C7 e 邀......
; ~" ]- h' |6 j, n% @; [0 ^ 这个题...我还真有资格答...因为就在中秋放假前...有学生拿着类似的题来问我了......
& w; S* Q2 ^% g! L, U 作业本扔在学校了,我凭着记忆来答一下。
0 N& j8 I- `3 w8 Y- Q* ]4 f 那题的题干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
7 T/ e8 R8 l- a+ i1 Q( U, Q ,那么0km处应该是
A.海平面 B.莫霍面 C.某干扰项比如软流层 D.某干扰项比如古登堡面显然我们要测量地壳的厚度的话,无论是从上往下测量还是从下往上测量,从几何上看得到的厚度都是一样的。
! N& O/ J. L% K& [5 M, H" Y3 r8 B
4 ?0 P2 v; R }& ], `; e) u6 O 但是......海平面是什么鬼......
; X: s- S0 v% V, ]
海洋中地壳的厚度可能只有6、7km左右,但是其上的海水厚度也有4、5千米呢,所以这个误差明显是无法接受的。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地壳的厚度,海水的厚度可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如果是从上向下测量的话,应该要从地壳的上表面来测量才是。
v$ M8 z; t9 j* H$ C; r4 z: }% D8 T
那如果这个题目里有一个“地壳上表面”的选项怎么办?唔,问问监考老师看看是不是出成双选题了......
) W4 x; K ]& `* _( D ————————————分割————————————————
6 `9 ]8 A9 }# P: {9 q* {. W 至于那个10km,则反映了课本上存在的一种认识上的偏好。
0 a5 W& C. f$ ~2 b" d9 e 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的时候,我们说人类认识地球内部所使用的工具是地震波,书上给出的图是这样的:
8 O+ R7 S& l" j* e* p
. Z2 X! E% _% N5 ^6 u0 \0 d( ^0 z 因为地震波的发源地在莫霍面附近,反正不超过软流层,所以这个图中地震波的传播方向总体上是自上而下传播的,所以课本上有些不规范的地方也就默认了这种探测内部的方向。
2 Z5 v" q& y+ {5 p
嗯,地震波不就是自上而下传播的吗?然而实际上......
4 f! O F" s5 p: i" ?" { k
- m) u# n* f7 o: W' w9 g* ^3 i 好吧还是让我们回来看看书上怎么说。
- Z+ _- p0 e. N1 x+ a: E
比如湘教版必修一上有“到了莫霍面,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突然增加”明显是说从上往下穿过莫霍面;人教版必修一上有“在这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这里(古登堡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也是从上往下;中图版必修一相对比较有节操,只说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突变”,而不提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8 z# }/ ]. C- s% X 由于出题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出题人特别喜欢和课本看齐,于是这种默认的方向也被代入到了题目之中,比如“地震波穿过莫霍面速度变快”......你倒是告诉我地震波是从上往下穿过还是从下往上穿过啊!!!Orz
3 O5 s# s1 ?6 q 所以在有的题目中,自上而下的认知顺序是默认的,是天然正义的认识方法,你看,从表及里嘛,多合理~所以...我完全理解出题人,也完全理解题主,不过我觉得...如果有上下文的话,这种题目还是能够轻松做出来的。
# h2 }$ q/ G& V3 Z$ B. |' f/ @
祝好。
. l( S# _+ Z. f" 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