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率先颁布海岸带保护条例,引进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三分之一……蔚蓝大海,是我市最大优势和特色所在,蕴藏着无穷发展潜力。, ^* a& w& _4 E; X2 _9 d
$ D. k4 l: v2 I- q j# ^* `; n: n6 G: A2 q6 M8 Q U! v3 x% o
围绕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以立法形式划出开发红线,用科学方式修复蓝色海湾,沿“无废”思路探索绿色发展,推动海洋产业由资源依赖、规模扩张型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型转变,趟出了一条挺进深蓝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 c3 [+ H/ B" u n$ Z" z9 h
5 e i: f* Y- Q& S+ X8 p( y2 N5 s9 w/ b3 E
" V+ P2 V3 r1 A0 k2 H
划出开发红线——省内率先实现海岸带保护立法1 C1 x; `3 O/ m& z6 z& |; M, Y
" X% ? I O8 L) e! S
* ~4 p+ T- V& b: `2 s a8 D
' N5 m' u# u" \* Z
5 |, N; b7 u) E/ _4 B; D* q7 g4 T) H, [1 Y: \1 r% q
) M$ ~: O( r1 V" i# i
4月21日,威海港公园游人如织。市民和游客不时举起手机,拍下几组“海景大片”。镜头里,白浪卷雪,翠绿海草随潮摆动。
1 d+ M; E8 }: S, H% {( Y/ n" |& S/ G/ G n1 B6 M
+ A1 t) j& n( b. }9 @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我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超过47%,海洋功能区达标率100%,是全国海水水质最好的地市之一。但海景房建设、近海养殖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怎样让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延续后世?; N* \" x0 F4 C/ [6 z
9 o% i p% Y9 O0 t; p9 E
* z a- {( t# u+ v' K, H! D一条红线,将诸多风险拦截在外。借鉴国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本地实际情况,我市出台《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将自然岸线保有率定为“不得低于45%”,海岸带按照严格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利用区域实行分类保护。
4 T: u! C* T+ m5 e
/ z: {: S3 x4 Z, t, N4 u4 t# B! I7 ~' i. {
作为省内首个地级市海岸带保护专项法规,我市以高于国家海岸线管控要求的自然岸线保有率,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坚决严守生态红线、产业红线,杜绝海岸带环境污染。) s* F1 Q. f* J) D, }+ k
9 u/ y0 }" z) o* c# q2 C0 r7 ]% J) {/ w w, Y7 @# t
“根据条例,我们对所有高耗能、高排放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海岸带区域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我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长效化引导和常态化管控相结合,对涉海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环评审批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 ^, N/ S _# {
5 t' ?5 |9 U/ O# N6 X2 x* V3 u) n- s& n
由此,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发布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并接连编制《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威海市海域使用规划》专项规划,及《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等20多个针对性强、务实度高的产业规划,建立起系统、完整、科学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 x/ I- F8 h7 ?6 D5 n$ b# H% c `& \3 v3 F# k. z/ \( `
' |& |" }( _: T, ]4 ^
红线不止将千里海岸保护在内。坚持“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河海共治”理念,我市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水质每月通报、超标预警、挂牌督办三项制度,对13条市控以上入海河流深化“治用保”流域治理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市27个主要海湾的市县镇三级湾长组织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已督促600多家冷藏厂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2 |$ E f6 k+ ^! |
. }: d0 h5 s5 }# {6 I( s) G" i2 G# ]
+ ?6 ]( c7 D. f. G
5 m/ Z" R% x. R9 t. v% |' O& z4 L打造蓝色海湾——像守护绿水青山一样呵护碧海银滩
3 a H2 j5 @% W! n- L; r$ Z
, e9 _4 c: k/ C2 Y/ N, R4 a! R; ^8 }
- r4 r5 W! m" t; P; X2 Q4 {% \: ^! j8 s5 c0 H- e( P1 Y2 l
Y; ^1 F- W: Y3 I4 ?$ o( r4 g1 b/ Z+ I
荣成市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碧波荡漾,这里的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是发展养殖的最好水质标准。“玄机藏在水下——我们和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共同开发出了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模式。”爱伦湾海洋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卞大鹏说1 u$ [( p) n# V8 V# N9 X& G
, ?. \8 x. o$ t4 k o& Q u: O5 g3 \. t- X
这处海洋牧场,在水域上层、中层分别进行藻类、贝类养殖,底层建设人工鱼礁、修复海藻床,不仅能获得更高经济收益,还能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海洋环境起到良好修复作用。, C& h. S/ l8 W1 E- c7 ]
. c$ n2 | s+ Y' {4 a* \6 F) D
! P. r1 Z, Z" U$ q3 d! ]类似的“海上粮仓”在我市并不少见。近年来,我市像守护绿水青山一样呵护碧海银滩,一手抓整治修复、放大生态优势,一手抓产业培育、塑造发展优势,以“蓝色海湾”“海上粮仓”建设为着力点,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洋范本”。# \& A! ~: y* g5 ~* J7 p8 z
, n, P1 w2 W& x* \) ?
9 L) @* d& F& `% l: L/ F“围绕打造‘蓝色海湾’,我们主要念好拆、修、保、增‘四字诀’。”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放流渔业苗种,就是“增”字诀的体现。
1 _( C5 @3 P) B6 T H6 c1 Q4 R. _1 z. a9 V, G
" P/ m! C' u9 _+ l9 I同时,我市还拆除网箱、生产平台等违法建设项目10万多平方米,修复受损岸线超过100公里、沙滩100万平方米、湿地1.2万多亩,建立起面积高达4万多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海岸线资源保护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 S( ^+ _2 h6 {" J: Q$ A9 u n7 @3 \
. Y) S, }, s- L
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我市专门出台《支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意见》,整合各类资金13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过60亿元,创建1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4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目前,采用新模式养殖已达10万亩,单亩年收入达到传统养殖的5倍以上。
( _4 h' T8 [. b
5 c8 z8 i1 _# D7 `% Z: d, e6 B1 D V9 l$ f
3 `: s& p y1 ]
& |/ ~$ _8 I: A* j6 Z1 q
实现绿色发展——探索生态化海洋产业新模式4 J. r8 T6 z0 A5 Y6 A, M( K4 ~
& H6 g/ P$ A' M" y" Z- R, Q
8 o( L/ k0 J; ^; m# A" w# Y' y( { n- L% q
! g) e2 Y: H1 V) {5 D, O9 c' \, `/ O0 S/ L) |" m5 y0 \3 g2 J# h
. P) Q7 o+ [! s1 d1 k严重污染环境的浒苔,走上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就能“变废为宝”。公司总经理胡发明介绍,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年可处理鲜浒苔10余万吨,用于生产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沼气等,产值可达3500余万元。1 m0 e: z$ ~2 d- `
7 s- K* r; i# i0 p- |1 y
, G: ~ c% A/ n% u0 A1 {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我市坚持废物资源化与环保产业化相结合,通过“以用促收、变废为宝”,探索海洋生态产品变现机制、模式、路径,在减少海洋生态污染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 w2 v' s' S6 Q4 [2 x7 K3 R2 K& i
3 h3 [) Q: ~6 q6 ^" g) L
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海产品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少边角料,往往被当作了废弃物。探索“无废”海洋经济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深度加工,利用好各类可以循环利用的海洋资源。
/ f( w* _- y5 a1 X4 D- A9 `
7 @ h: I# a; j) K1 a. |8 I: O; i9 _
9 F5 B K8 ?7 X# f4 I/ J在蓝润集团金枪鱼生产车间,金枪鱼加工后剩余的鱼骨、鱼皮等走上生产线,摇身变成金枪鱼胶原蛋白肽粉、口服液、面膜等系列产品,附加值一举翻了数十倍,真正将一条金枪鱼“吃干榨净”。
" J9 k2 P" ^$ [/ L: y
# A6 U- ^8 ~1 E/ _6 a; E8 W
% T5 C [ ^+ w0 C8 P" w. X2 k实现绿色发展,我市正展开更多探索。2020年,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落户我市。不仅如此,我市还集聚了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流团队,成为国内蓝碳研究团队最多的地区。以海洋碳汇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蓝色海面下加速孕育。
, X u. _$ e1 `) `8 b3 p2 m
. F2 n4 r) p! ?$ j) F2 Q$ c4 B# h& o+ w o1 V7 X7 O9 D
“我们确定了5大类20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底,蓝碳经济在全市海洋经济中的占比超过30%。”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我市已经开展了国内第一笔渔业碳汇交易的示范模拟路演,正积极推动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获上级部门备案,打响海洋碳汇交易“第一枪”,抢占蓝碳经济制高点。- } M8 \+ x' J5 P
/ [9 Y/ [; a" o"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J- |& c! F: m* M! G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