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 U; W* d, E9 Z7 o 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6月8日),我们制作了“聚力护海,年年有鱼”互动小程序,讲述可追溯水产生产全链条的各个环节。
* W4 k6 B! @5 w. V/ L& _/ K. u 
. c( W( U% }. z0 H; h2 d* G 从“水里游”到“盘中餐”,水产品生产的漫长“旅途”可以浓缩在一张小小的溯源码中。我们可以通过这张码,记录并规范水产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各个环节,有效避免在捕捞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中出现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捞(IUU)活动和濒危物种的兼捕(bycatch,即意外捕捞),从而维护海洋生态健康。
5 [8 n: l( V2 B: u! D1 W 潜水员正在尝试解救一只被兼捕的棱皮龟 & A1 X( o- v; O+ P3 z6 j! `
© Michel Gunther / WWF-Canon V1 c4 M$ F! ~4 }3 n
拖网、延绳钓、刺网和围网是目前四种最主要的渔业捕捞方式,而所有的捕捞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兼捕。受到兼捕威胁的生物不仅包括海洋哺乳动物(鲸豚类、海豹、海狮等)、软骨鱼类(鲨鱼和鳐鱼等)、海龟,也包括其他非经济型鱼类,甚至一些海鸟(如信天翁等)。   
4 C1 r* N, D# @) W" b7 K 拖网、延绳钓、刺网和围网捕捞方式示意图 © WWF 7 h. {1 n% Q+ m3 i
7月14日是鲨鱼保护宣传日,在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这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受伤颇深”的鲨鱼和鳐鱼。 # Q" g7 j5 |0 S5 z5 K- \
鲨鱼恐怖?鲨鱼重要! ( q! c+ c/ \4 r5 u" {
世界上约有1,000多种鲨鱼和鳐鱼[1],它们同属软骨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层深度的海洋中。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人们常常视鲨鱼为危险而恐怖的存在。然而鲨鱼和鳐鱼,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害”:对于海洋健康,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o$ O: h# i( e. f# R; X
黑鳍鲨和遨游其周围的小鱼 . |! \4 r* z, N* ^8 D1 D+ R
© Shutterstock / Tatiana Popova / WWF-Sweden 3 q* ~- l7 Q( N, |; a
作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鲨鱼和鳐鱼在帮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此来保持海洋的健康。它们活跃在海洋中不同的深度,食物链条中在它们之下的物种,因为会被追赶和捕食,经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从而维持了健康的种群数量以及分布。
( i4 o' r A7 d2 Z8 R 同时,它们在深海与水面穿梭游动,这帮助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滋养其他的海洋生物。例如生活在远洋的蝠鲼(Mobula)可以下潜到大约2,000米的水下,它的下潜觅食与上浮排便,可以有效地帮助营养物质在海水中的混合,从而滋养位于食物链底端、能够产生氧气的浮游生物,这对其他物种的生长来说也十分重要。 7 y7 Z; V4 z2 E1 n
蝠鲼 © Jacob Degee / WWF-Hong Kong
+ H5 p1 s( `1 \. ~4 ]5 u 通过捕食其他海洋生物,鲨鱼与鳐鱼也间接保护着海草床、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而同时,这些栖息地也能够帮助高效固碳,减缓全球变暖。比如虎鲨的存在就可以制衡绿海龟过量啃噬海草床。大量海龟在同一地点持续啃噬海草会导致海草床变得稀疏,因此鲨鱼与海龟的数量平衡对于保护海草床以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十分关键,这也间接帮助着减缓气候变化进程。
* g, y3 x, S" g7 I' h% p+ y 就像每个大型海洋生物一样,鲨鱼和鳐鱼的一生通过捕食、生长帮助固碳。而它们的自然死亡依旧可以为海洋生态贡献最后一份力量。科学家们就曾经观测到,在安哥拉海岸海底1,200米深处,海床上安静地躺着一条鲸鲨和几只大型鳐鱼的尸体,为周围的深海居民以及周围的海底“社区”提供了足够的营养与食物,可谓名副其实绿色循环的一生。 ! d. z* @0 D) v
埃及红海,一头远洋白鳍鲨游过© Alexis Rosenfeld
+ B, {: \: [8 w9 F/ z 鲨鲨面临大危机!
# e; a/ U( u- o0 ^& \ 然而,全球的鲨鱼、鳐鱼现在正在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显示,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鲨鱼都面临灭绝危机[2]。其中锯鳐、远洋白鳍鲨、双髻鲨更是被列为极度濒危的状态。关于鲨鱼、鳐鱼种群研究的最新学术文章指出:自1970年起,由于渔业压力的陡增,其种群丰度下降了71%[3]。
) y3 z# ] ~# m* D: w 大西洋西部,马哈马海域的一头长约4米的锤头鲨从头顶游过 , `! C/ c. U( V; r+ m" j6 \
© naturepl.com / Alex Mustard / WWF ) t3 h/ h" t7 V, \4 ~$ W1 i
缺乏针对鲨鱼的可持续化渔业管理是导致鲨鱼这一物种被过度捕捞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球范围内针对鲨鱼捕捞的管控严重不足,每年有数量庞大的鲨鱼被持续捕捞。其中的兼捕问题,即捕捞目标渔获时意外捕获的其他种类渔获物,是鲨鱼和鳐鱼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 - ]7 O+ k, n2 ?& w) i( W
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鳐鱼,对我们的健康海洋环境与社会经济有着如此大的贡献,然而它们却面临着如此严重的生存威胁,种群数量急速下降。公海延绳钓捕鱼会使用数百甚至数千个鱼钩,虽然这些捕捞方式的目标捕捞物种为金枪鱼和马林鱼,但每年都能兼捕到数量庞大的鲨鱼和鳐鱼,对种群丰度造成严重伤害。
# z5 }, U( p& n 被刺网困住的细尾长尾鲨 © naturepl.com / Jeff Rotman / WWF
5 E$ m$ x4 ?1 q 我们能做些什么 6 [: @: S- l" N$ R; ~
而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改善捕鱼方式,通过设计及使用防兼捕渔具以及调整捕鱼时间等方式可以减少鲨鱼和鳐鱼的兼捕。人们也建立了一些针对鲨鱼和鳐鱼的海洋保护区,有效地保护着它们的繁殖与栖息。 + a1 Q+ W8 e( O( _3 W. D" W
例如英国品牌Fishtek Marine设计并生产了一款名为Sharkguard的渔具装置,依靠产生电流脉冲来阻止鲨鳐上钩,详情请见https://www.fishtekmarine.com/
9 v. Y$ f$ b1 ^' g2 E( P1 h 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多家国际机构联合发起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鲨鱼和鳐鱼的倡议,并制定了一套十年的保护战略[4],旨在2025年之前,改善全球范围内对鲨鱼和鳐鱼的保护状况,遏制不断减少的种群数量,扭转灭绝趋势,并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保护鲨鱼和鳐鱼[5]。
8 i5 a; k3 m. V- {! U# K9 f* P 在今年5月,WWF再次联合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推出恢复鲨鱼与鳐鱼倡议[6] (详情请见https://www.sarri.org/),旨在触发在更大范围内恢复鲨鱼与鳐鱼种群数量的工作,帮助濒危与极度濒危的物种数量恢复。通过联手当地沿海社区,在地伙伴机构以及专家,让鲨鱼与鳐鱼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与提高,令沿海社区更好得参与保护并从中受益。
. P8 p; l$ M' C `( ` u 除了以上这些保护方式,身为公众的我们还可以做到了解相关知识、支持可持续渔业、消费可追溯水产品以及践行可持续旅行,让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变得更加兼顾保护与收益双方面的需求。向我们周围的伙伴分享自己的可持续实践经历与知识,帮助鲨鱼、鳐鱼种群数量恢复,一同助力海洋生生不息! " r' M* D) `( K' H: A
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个#关于鲨鱼和鳐鱼的冷知识,截至7月17日24:00,我们将会挑选12位幸运读者,送出限量版蝠鲼/远洋白鳍鲨/锤头鲨徽章1枚(三款徽章随机赠送一枚),欢迎参与!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3 b8 V2 w8 k: c, O0 ]: m
徽章示意图,将随机赠送获奖者一枚
& v5 Q* b4 a& `5 ~0 X i 参考资料(请上下滑动查看) - a5 Q* c% G+ A" g0 P
[1] Nicholas K Dulvy, Sarah L Fowler, John A Musick, Rachel D Cavanagh, Peter M Kyne, Lucy R Harrison, John K Carlson, Lindsay NK Davidson, Sonja V Fordham, Malcolm P Francis, Caroline M Pollock, Colin A Simpfendorfer, George H Burgess, Kent E Carpenter, Leonard JV Compagno, David A Ebert, Claudine Gibson, Michelle R Heupel, Suzanne R Livingstone, Jonnell C Sanciangco, John D Stevens, Sarah Valenti, William T White (2014) Extinction risk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world’s sharks and rays eLife 3:e00590 https://doi.org/10.7554/eLife.00590 8 H0 g; M/ D* c+ r4 J: x, Q
[2] https://www.iucnredlist.org/
' Z7 g1 h; v0 W6 s/ m } [3] Pacoureau, N. et al. (2021) ‘Half a century of global decline in oceanic sharks and rays’, Nature, 589(7843), pp. 567–571. doi:10.1038/s41586-020-03173-9.
5 X8 u- \- \( R b [4] WWF. SHARKS: RESTORING THE BALANCE
( e) x1 D# X& u [5] WWF. Global Priorities for Conserving Sharks and Rays A 2015–2025 strategy 0 K+ Z M) `( M' k& v% E: K
[6] https://sharks.panda.org/about-us/global-sharks-and-rays-initiative 1 f" R1 t0 [) b x1 d$ @& G" L
[7]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threats/bycatch
; s- G( W8 ^1 r: [6 ~( ~ [8] https://www.fishtekmarine.com/prevent-shark-bycatch/
% R- c/ H) S+ ~3 b2 ?6 `+ D 资料收集&整理:小七、Yasmine、孙宇彤 $ ^0 r1 A7 N0 Y8 u! U. ?/ i
排版:小七
4 x6 e0 ?/ d3 @" \- p$ o3 e, K7 R( o' o. |4 C- h4 Q2 G
( M) C; n. B5 |+ J' i1 e0 ^, R; e
, D# ]* l, ] e, e |! u' z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