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 J: k7 R5 A# u7 h4 F! L 原标题:2022年中国被动式建筑市场分析:专利申请量增幅明显[图]
6 k, i/ W: \. R5 ]4 s5 o! q8 k1 |2 Y0 S0 F( ^; {/ S4 h& ?8 |

6 c' s3 L8 o: `& x- n8 {7 G! j) f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
5 B$ ^6 R+ N; ?7 M8 S9 e 出品单位:共研网 6 `( O6 ^& g n! f
2022年中国被动式建筑专利申请现状[图]
! D% _1 k4 X* N 被动式建筑是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该类建筑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密封性极佳的门窗,主要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建筑内部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被动式建筑是通过节能保温材料和施工手段达到节能目的的建筑,具体来看,高品质的被动式建筑专用门窗、外围护的隔热保暖、极佳的气密性、建筑设计无热桥、具有热能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构成了被动式建筑的五个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其主要部件包括被动式门窗系统、外墙保温系统防水膜、断热桥锚栓、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等产品。在被动式建筑中,墙体采用保温材料热阻增大以后,窗的热损失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更大,因此高密封性的门窗成为被动式建筑构建的关键。
9 ^9 W& C2 w5 I, b0 w. y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国内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要超过50%的目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被动式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节能要求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2021年中国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达88件,同比增长35.38%,2022年1-9月中国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26件。 9 n7 A" U) `4 {9 a7 @! B4 \
2006-2022年中国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统计
% g2 `% f' C! X: d9 L) Z  + ?( E" ?6 G: d3 O3 `& ?
注:仅搜索关键词为“被动式建筑”。
6 C8 ~$ s# ~8 J0 r, o+ i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0 G+ I4 T. ~- n" S! z/ _4 q4 m& W 分省市来看,截止2022年9月山东省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70件,全国排名第一;江苏省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51件,全国排名第二;北京市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45件,全国排名第三。 " l! `1 z9 q7 Y* U
截止2022年9月中国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省市统计(件)
8 ]% x0 L$ Y/ _  1 R' H0 M! Z X
注:仅搜索关键词为“被动式建筑”。 ) x! c( m* y) }& k/ E% _8 z' B @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 I) m+ I0 n6 C- s$ n+ V" L& ` 被动式建筑作为可实现的新一代建筑,其健康、舒适、节能的特点必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得益于政策支持及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被动式建筑市场一派繁荣,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入局,截止2022年9月无锡康城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31件,全国排名第一;广东中民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15件,全国排名第二;保尔雅(北京)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为14件,全国排名第三。
T! P" ]. x) @/ J1 u6 M 截止2022年9月中国被动式建筑行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统计(件)
8 a9 K. ^+ `6 \) P" u$ T5 v 
" A& R8 _: i% p& q) u5 F0 f 注:仅搜索关键词为“被动式建筑”。
% r3 c/ s1 c% d) P9 |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 G% b* d, H" E' D$ F4 d8 V6 {2 y9 V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被动式建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_" i6 s) [0 d; ^* J4 H5 S; |# n, M% M3 T3 D% W: o, T
责任编辑: $ Q2 o( g- u, r0 q& }( Y) O+ ^
L, o. s: v& ~, G
7 c% w. H% M" T* k' m! g& c5 e/ d
8 h6 U. B, U" N( n7 w9 M
! i @3 u, N6 i'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