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构造图示例 -海底地质现象

[复制链接]
1 \2 s6 |% B1 a$ Y. X
新华社深圳3月19日电(记者王攀、印朋)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4 |% Q' x9 B, Q* b' p
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去年12月7日投入使用。该平台搭载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模块重约750吨,核心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压缩机橇、分子筛、冷却器等。
% w1 o9 R, U. p7 n
回注井投产后,恩平15-1平台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封存伴随海上油气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国海油方面介绍,恩平15-1平台预计高峰阶段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 e; x8 L: @& H
恩平15-1油田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中国海油开展适应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质油藏、钻完井和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最终确定将二氧化碳封存在距离恩平15-1平台约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
! O1 _ z1 s2 q0 C
“该种地质构造仿佛一个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具有强大的自然封闭性,能够长期稳定地罩住二氧化碳。该口井水垂比高达3.4,意味着在钻进过程中,垂直方向每向下增加1米的深度,水平方向就要前进3米以上。”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组钻完井经理邓成辉说。
5 _* f- }: `8 x7 C3 h7 ?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郭永宾说,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标志着中国海油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 l3 g0 U( B/ y
郭永宾说,当前世界范围内可借鉴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的钻完井技术和成功案例近乎空白。中国海油成功研发了低密度耐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低温流变性稳定钻井液体系,优化封堵剂类型及粒径配比,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钻完井工程技术体系。
# m1 ]/ U% ^8 q0 g5 t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齐美胜说,中国海油将继续加大科研攻关,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发展,提高采油效率的同时解决二氧化碳封存的问题,推动“岸碳入海”示范项目落地落实,为后续油气田开发以及沿海高排放企业的大规模减排提供借鉴和指导,开辟降碳环保新道路。(完)
* W# ^+ }! K& C# R+ M4 H
: p# ?+ q6 M; O7 s5 W
举报/反馈
+ w# S) F3 W4 _& J/ o$ G
* n: ~% K+ @& J - {. c, `' C7 T9 ? _ . \! s3 p$ I' [ 9 l4 ]5 i( ]! ? `9 Q7 o4 m / g. i2 C! `; X# C, l,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任光彬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