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 l. B& [" L6 F$ d
海洋污染,绝对不是一个新词汇,只要平时关注媒体消息报道,都可以经常从报纸中的字里行间看见这个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海洋被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或将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4 X t1 D! Z0 \6 [# F) E" p
 6 k6 z! [ s" |9 `
据悉,2019年是海洋有记录以来热量最高的年份,近5年来的热量相当于美国投放于日本长崎、广岛两座城市的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热量的130倍。这种情况对于海洋生态有着极为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 x8 g$ y% h# s+ U

4 }( m# L D7 e$ Y 除此之外,海洋垃圾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曾经有一则消息,讲述一位渔民从海洋中捕捞到一头海龟,可惜已经死亡了。当将之剖开时,场景触目惊心,原来这头海龟的胃中塞满了垃圾。因消化不了这些垃圾这头海龟是被活生生撑死了的。 q3 i+ g, i+ Q* e; x$ P5 A

2 R0 {/ S1 p2 @6 L; S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海岸等环境下人工造成的废弃物,像渔网、玻璃瓶、塑料袋、烟头等等。每次潮汐退去后,你前往海岸边观看,会发现有很多垃圾被冲了上来,发出种种恶臭,难闻极了。假如不及时处理掉这些海洋垃圾,对船只的航行、附近居住的居民和海洋的生物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 ^) y4 f5 a6 q3 k [% J/ }
 ) t/ N1 l* D0 j. V; U0 R5 I" g! H4 U
特别是塑料类垃圾,它的降解融化条件非常苛刻,假如不施加特殊的手段,哪怕是在海洋中漂浮数百年,亦不会发生降解。一旦被生物吞食进体内,仅仅是依靠胃酸液更加无效,对海洋生物的威胁性极大。 & u( h# Z' q Y6 M( n# i& D7 f
 Z: {* p0 q5 {6 }! [
幸好的是,就在前段时间有消息传出,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新方式,可以在6天内将塑料垃圾降解,并将之转化为可利用的新能源,无疑是一个重大发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番吧。
: Z4 S7 D" W/ D4 t" G3 Q' o 
* J1 h2 g# H" m" ~$ l$ @ 这份全新的科学报告刊登在《法新社》上,详细地讲解了这种新方式。主要内容是利用“光”对塑料垃圾进行降解,不仅仅有效,而且不会再次破坏环境,可将塑料变为“甲酸”,然后将它们用于发电厂发电,一举两得。
& ]/ Y+ z8 U/ `- | 
0 u5 `3 s3 L- N F+ a5 N9 E; { 当然,这种“光”并不是普通的太阳光,而是一种“集成光源”。实验结果表明,碳键断裂之时,可融合光的辐射能力、和温和不刺激的光,如同慢火熬汤那般,对塑料垃圾进行有效的降解。目前,此种方式正在完善中,相信不久之后即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 [0 ^' n" M# d
 " L* _6 Q- n* @% s
近年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资源紧缺问题亦越来越凸现了。在僧多肉少的情况,问题频频出现,陆地上的资源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数十亿人的生活了,于是人们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海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是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海洋面积辽阔,是一块天然的、储量丰富的资源宝库。但是人类却将大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至海洋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这个资源宝库,未来人们又该求助于谁呢? / S) z1 Z. Q) V
 5 K$ N0 I7 g; z4 P% w: x% q- @
海洋问题频繁出现,正在一点点地蚕食人们最后的一点希望。被垃圾撑死的海龟、海水富氧状态、潮汐频繁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宣示了一个信号:地球的环境越来越差,或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本来美丽无比的自然环境,如今却被破坏得稀稀烂烂的,自毁希望。 7 k: @+ H+ B. `" Y& Y% N6 |# Z

2 Y: p! h9 a! M1 U 爱护环境,自我做起。这句口号自小开始老师便不断地教导我们,但这种意识却慢慢地被人们有选择性淡忘,可怜又可悲。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种看法?不妨留言讨论。
- ]( V; o |/ v9 W( a) N
: X1 L) x6 M' Z' D- S5 l8 ~) y- Y6 Z, G3 w" v1 s( _* s9 j
$ H! N: V5 i# R2 p: D1 ]+ `% ~' J1 F) K0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