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形测量 -沿海地区特征

[复制链接]
" X. d( s2 `7 d: q% F" |: C v

$ @% |! G Q( w1 \% L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 W1 e) e0 h2 R2 k9 b6 M. b5 [

4 x! U; i' s! b

9 k7 v7 c" d `

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七

/ X$ t/ W: _- m& P j. Q! @

历时25年完成陆地国土地形图测绘

4 B( L. d' v: z2 N

撰文、编辑/老村长

, p/ H( K' e$ O/ H" R2 W3 A4 N! V# ]

2019年4月25日于北京

/ @4 ?/ W" H& \* ^9 F

+ \4 Z! k; l( p" z0 d7 N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自古至今,作战离不开战场地理环境的感知。而地图作为感知战场的基本工具,就必须先行进行测绘。进行国家基础测绘(包括布测大地控制网和测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测量和公布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和领空)重要地理数据,绘制国家领土地图,也是一个国家政府行使领土主权的一种体现。

' W3 x" i. a* J y/ b ^& _

% \# I5 D0 M. f% i" F+ I

中国测绘历史悠久,最早实测地图始于清初。清代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全国地图测绘,但所测地图比例尺较小,不具备实用地形图的特点。民国时期,也两次制定测绘全国军用地形图的计划,但均未落实。人民军队创建后,军事测绘力量弱小,缺少测绘仪器装备,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地形图测绘,主要完成简易的随军测绘保障任务。因此,到新中国成立时,国家基础测绘十分薄弱,实测地形图覆盖范围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5 t- }; B' d0 I# B J4 q4 G9 V

中国陆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完成的。1951年,根据国家建设全面展开和捍卫国家安全之急需,总参测绘局组织测绘部队从东部国防地带先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国基础测绘,后在国家测绘总局分工参加下,这一浩大工程到1975年历时25年完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实测地形图陆地国土的全覆盖。

7 g* ~# h! [9 @' L0 ?7 \

题图为1970年昆明军区第45测绘大队执行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任务时,技术人员向雪山观测点攀登。

4 t8 ^6 D1 h0 F1 _3 F( G

3 k9 d0 B( F2 A- G

古代,中国测绘和地图绘制有着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关于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更早的时期。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军事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驻军图》。该图用黑、红、青三色彩绘,比例尺在1:8万至1:10万之间,绘图范围为今湘南地区,是汉代长沙国的一部分。图上,非常清楚地标绘有军事部署和作战意图。可见,汉代军事地图制图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图为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来自《中国地图学史》喻沧、廖克编著,测绘出版社2010)。

/ j: T5 l; z* i: { x% Z, w. T7 Z

i1 v; y8 l1 K

西晋时,中国伟大的制图学家裴秀(图片来自互联网),科学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第一次明确地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理论,称为“制图六体”,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制图理论。因此,裴秀被称为“中国地图制图学之父”。

' x% I9 `/ ]) G, a

公元724年,唐太史监南宫说根据前人的建议,首次在今河南省境内实测了一条长约300千米的子午弧,并测定了开封等4个点的纬度。

3 Z- ]" V b; p- ~( N/ n

9 R, X( d- u* x; y

中国最早实测全国地图始于清初。清康熙年间,经过一系列准备,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性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历时十年(1708~1718年)绘制成《皇舆全览图》(图片来自《中国测绘史》第2卷)。其技术水平、地域规模、成图质量等方面,都居当时世界前列。遗憾的是地图绘制后,被康熙皇帝深藏内府,反而被欧洲传教士带回欧洲,填补了他们对中国的无知和地图上的空白,给列强后来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

' r5 T1 d" q' Q, W6 Z7 [! m# \

乾隆年间,派员赴新疆、西藏测绘了清初未测地区的地图,于1762年编制成《乾隆内府皇舆图》,标志着中国首次实测全国地图工作的完成,使乾隆时期固定下来的中国版图在地图上有了完整的表示。

# t2 J9 O/ l+ x4 [% @2 y

清末光绪年间,历时十年(1889~1899年)重新测绘了全国地图,绘制成全国地图集《清会典图》,这是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地图测绘。

2 j( ^$ f5 O' C2 o0 \

清代三次大规模测绘取得的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测绘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并对此后的测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立了全国空前规模的经纬度及三角点控制网,绘制了居当时世界之冠的《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皇舆图》《清会典图》等,并基本完成了由传统测量向近代测绘的转变,为中国以后测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清代所测地图比例尺较小(约为1/150万),不具备地形图的实用特点。

- u4 t: ~% v# Y1 J

8 k2 S4 N$ K! Q% J' C! h2 T

民国时期,先后两次制定测绘全国军用地形图的计划,即北洋政府1914年制定的“十年速测计划”和南京政府1928年制定的“全国陆地测量十年计划”,由各省组织开展以测绘1:5万军用地形图为主的全国测绘。但是,由于国内长期处于战乱状态,政令不通,各省各自为政,经费无着落,不仅两项测图计划均未落实,到新中国成立时地形图测绘面积不足陆地国土的三分之一,而且实际测绘的地图,因无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成图质量低劣,省与省之间的地图无法拼接使用。图为1918年民国政府组织测绘的1:5万地形图局部(来自《中国测绘史》第2卷)

6 z; y7 {+ x. ?3 S: k3 W) |. c

! v# u# Q: Y. I4 \# w: O! q

1927年8月1日,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时,就开启了军事测绘事业的历史。创建初期,人民军队没有专门的测绘机构和专职的测绘人员,部队所用略图或行军图大多由指挥员亲自绘。图为南昌起义部队收集并使用的《南昌城市图》。

( w' B/ e+ a$ C$ N

随着人民军队队伍和作战规模的扩大,人民军队开始培训测绘人员,陆续设置测绘机构和编配测绘人员,开展简易的随军测绘保障工作。但是,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测绘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且测绘力量弱小,又缺少仪器设备,无力开展较大规模的测绘工作,所需地图资料主要靠收集和缴获,测绘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兵要地志调查、地形略图绘制、军事要图标绘、地图修测翻印等简易的测绘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行军作战对测绘保障的需要。

! r X$ w; o! b" [6 y' r7 k L8 [

( i" s$ z& A% v/ |: g, u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进行过两次影响较大的测绘,即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测绘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测绘(详见红色军测系列之二),但两次测绘范围都很小。其中陕甘宁边区测绘,是整个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范围最大的一次地形图测绘,所测绘面积也不足20万平方千米。图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测制的《米脂县》1:5万地形图。

0 W; y( O7 b8 r

; f% q+ M% ~- F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各项建设的展开,新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都急需测制全国范围的、系统的和精确的成果成图。

3 g1 t: J$ |+ A O( P9 f# u8 c

但是,全国基础测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领导机构来统一组织筹划,并建立正规的测绘队伍。为此,经中央军委批准,1950年5月11日军委作战部测绘局成立(后改称总参测绘局),开始组建直属测绘部队,统一领导全军测绘工作,并筹划全国性基础测绘工作。

: @7 o4 C7 P3 _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又将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直接威胁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全。为做好反侵略战争的测绘准备,军委作战部测绘局根据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51年9月拟定了《三年测绘工作计划纲要》(见图片),计划在3年内完成东部沿海地区约84万平方千米的1:5万地形图测绘。该项计划后进行多次调整,形成了最终的《东部国防地带测图纲要》。

+ B- ~$ z2 q1 {/ q& P) F( p" m; h# p

, ^% Z6 A# s8 q9 n$ q4 U

经过三年的准备和试测,总参测绘局自1954年组织陆续组建起来的测绘部队,在苏联测绘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全面展开东部国防地带测绘工作,同时也标志着大规模全国基础测绘的展开。东部国防地带测绘到1965年历时15年完成。图为1951年7月,解放军测绘学校大地测量系学员在河北进行一等三角测量造标作业。

2 @. N" x) i q, q" z& S ]

8 n' {% C, ^& _* h9 y$ N$ p9 P; N: Q: |

军委作战部测绘局成立后,在组织开展国防建设测绘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国民经济建设测绘任务。但由于国防建设测绘任务不断加重,经济建设部门要求完成的测绘任务既多又急,使军事测绘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总参测绘局深感迫切需要成立政府测绘主管部门。为此,总参测绘局先后多次向中央军委、国务院提出了政府测绘主管部门的建议。

# q0 [0 T2 u5 B! P

1956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成立国家测绘总局。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总参测绘局全力支持国家测绘总局的筹建,先后将5个测量队和3个区队共2300余人及全部仪器器材拨归国家测绘总局建制,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

! F( E" _6 [. f& q9 o5 t/ C. E

国家测绘总局筹建初期,总参测绘局代拟了《关于国家测绘总局和军事测绘局的任务分工与业务联系问题》的报告,由国防部上报国务院。1956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该报告。该报告对全国基础测绘任务进行了分工:国家腹心地区和北部边疆地带测绘由国家测绘总局负责,东部沿海和西南边疆地带测绘由总参测绘局负责。为此,总参测绘局对东部国防地带测绘任务规划做了调整。据此,两局按照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技术标准,组织各自所属测绘力量完成分工承担的全国基础测绘任务,国家基础测绘进入全面实施并快速推进时期。

# F9 l, g! T% o2 t8 P$ A0 `3 |

图为总参测绘局代拟的报告关于两局在国家基础测绘任务中分工的描述。

1 m/ a+ I7 |1 f5 k4 B3 y0 h0 @

) b2 J0 T5 Q+ b5 K9 Y

1969年国家测绘总局撤销时,全国基础测绘未完成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这一艰巨任务全部由测绘部队承担。在“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战略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总参测绘局组织全军测绘部队,以临战姿态,先后于1970、1971年全面展开了“三北”地区测图(详见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二)和青藏高原测图会战(详见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四),到1975年底完成这两项艰巨的测绘任务,填补了无图区的空白。图为1973年济南军区第13测绘大队执行新疆地区航外测绘任务时,技术人员在沙漠地区野外调绘作业。

; i, i( [/ g9 T5 d

- \ y6 n M& L' {5 i. A

随着青藏高原测图会战和“三北”地区测图任务的完成,中国除台湾、远海岛屿和边界争议地区外,全国基础测绘任务均已完成,共布测各等级三角(导线)点27余万点(其中一、二等点约5万点),及一、二等水准路线19万千米及大量三、四等水准路线;测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28863幅(其中1:2.5万地形图11588幅,1:5万地形图14462幅,1:10万地形图2813幅),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实测地形图陆地国土的全覆盖。这是中国测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伟工程,对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图为1971年武汉军区第3测绘大队在藏南地区执行大地测量任务时,技术人员在雪山观测点进行三角测量观测。

! ?: {! }" w. n4 r0 Z6 A+ }

8 X6 [6 J8 B3 U7 G

在测绘陆地国土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25年中,无论是高山、密林、雪地,还是沙漠、戈壁、沼泽地,军地测绘人员都走到、看到、测到、绘到。为了早日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这一使命任务,测绘人员早出晚归,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不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Y2 K! t3 C" q) ^. ^

图为1970年兰州军区第6测绘大队勘察组在可可西里地区执行测区勘察时技术人员合影。

/ |+ w* _. R v) K

& D% u3 w4 A& L, I+ {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同时受技术条件限制,1971~1975年进行的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以测制1:10万地形图为主。因此,1975年全国基础测绘完成后,中国西部仍有占国土面积约百分之四十的区域为1:5万地形图空白区,直到2010年才得以消灭。这得益于航天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

' b$ P' f1 c1 X1 @* Y/ T" d0 }1 K9 D

图为1971年,福州军区第2测绘大队在西藏日土地区执行会战任务时,作业人员在雪山顶上观测。

+ R' z' i# a* s, O! l6 z

注:本篇依据 《中国测绘史》(1~3卷,测绘出版社2010)、《中国地图学史》(喻沧、廖克编著,测绘出版社2010)、《中国古代军事测绘史》(王树连著,解放军出版社2007)等相关内容编辑而成,引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历史资料》丛书相关图片。

来源:老村长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j3 [5 E' @8 j5 r, Y

欢迎大家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0 Z( I; S; q3 V& `, F! ? ?

微博ID:慧天地_geomaticser

, Q6 E) N% u1 l7 j: [ [

, G8 D8 a. e( q8 q: ~7 ~; | O$ z" I

, q% q# o2 T+ G' M

荐读

$ R" k- f+ I# i0 o. M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8 y4 J! I! p$ s4 F# t, E

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六:测绘兵揭开长江源头之谜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五: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

6 k0 d! m. s4 m" s" l! D, ?4 o

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四:青藏高原测图会战

# i4 j3 S+ ~, p$ J! ], j& Y

红色军测系列之三十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测绘保障

9 B- [% Y3 M6 u1 y8 R2 l% A

5 y6 D/ ]& }9 B1 C/ A; |* A8 n- f

编辑 /江哲伟   审核 /黄松 杨长龙

3 e5 j2 W8 ], `

指导:万剑华教授

% ^9 ?1 r/ _4 |+ G3 O& O' Y " ~2 [3 R& t8 [6 r5 b4 v: R* N( B5 R7 n+ N/ [% @ . ?/ V9 k6 ?7 l2 ], ?, O# y + t/ @8 b! L5 L- y&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袖舞墨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