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勘探技术趋势 -海底地质条件复杂

[复制链接]
8 {5 n) F" ?/ l+ p" V

原标题:Gartner2024十大战略技术趋势解读

( Z" g4 i+ ], k1 z/ i ) F6 @" @9 t0 \4 J U+ |6 L

近日,Gartner发布了2024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这是基于Gartner众多研究团队提名未来3年-5年比较重要的趋势,再筛选出2024年的十项,今年十大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保护你的投资”“开发者的崛起”“交付价值”,三个部分各有交叉。

& ]2 S7 }2 q- M Y% Q: ~. z

AI相关的技术趋势占据了较大篇幅,Gartner 研究副总裁高挺认为,现在不是AI的泡沫期,以往AI泡沫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那一波起,AI已经开始走向应用的阶段了。

, l# f% X! V( f/ f/ K! L- Z, o5 B

Gartner把AI应用分成“EveryDay AI”和“Game Change AI”。“EveryDay AI”就是每天都在用的应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没有什么所谓的“泡沫期”,但是从“Game Change AI”角度看,很多场景不是AI一个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依靠组合性的技术创新,很难指望单纯用一个技术就会有实现所谓“杀手级”应用。

, v7 H% L; G3 h& C F) r

. L4 q! T( V p3 L( i; c

以下为Gartner 发布的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附解读):

8 U8 G0 ~8 L6 c" n

全民化的生成式AI(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

* a% q7 D: h3 ]6 W

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模型、云计算与开源的融合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全民化,使这些模型能够被全球工作者所用。到 2026 年,Gartner预测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而在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 S: i g$ u. o8 }

生成式AI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意味着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大型语言模型使企业能够通过丰富的语义理解,以对话的形式将员工与知识相连接。

5 y# K" @3 a! r/ K" q

“如果我们将来可以无处不在的获取以前不可能获得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那么预示着一波新的生产力浪潮即将到来。云和开源的融合使生成式AI更加民主化,会超越只有某些大型巨头能够掌握生成式AI的局限性。但是它也带来一个问题,不受限制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必须基于治理风险管理作为基础。”高挺表示。

/ _0 V s$ k# n; \6 x k

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ust, 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 g) h" {0 w+ p/ a+ r! ]$ C

AI的全民化使得对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明确。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AI模型可能会迅速产生脱离控制的多重负面效应,抵消AI所带来的一切正面绩效和社会收益。

5 ?8 f9 L) P/ B1 z& z

Gartner预测,到2026年,采用AI TRiSM控制措施的企业将通过筛除多达80%的错误和非法信息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 F7 p' o, k: l& K3 l4 }

企业使用AI模型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可能都会有一些安全风险,从“训练数据投毒”,到应用生成式AI“提示词攻击”等各个方面,AI有很多风险敞口的,因此Gartner提出了叫“AI Trust”框架。

8 X, e2 u' f" H- X3 H! x) H

AI TRiSM提供用于模型运维(ModelOps)、主动数据保护、AI特定安全、模型监控(包括对数据漂移、模型漂移和/或意外结果的监控)以及第三方模型和应用输入与输出风险控制的工具。

& d9 b3 L2 |; B; e' p) V

AI增强开发(AI-Augmented Development)

8 E) T/ A# L& c/ m1 \" [

AI增强开发指使用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AI技术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应用设计、编码和测试。AI辅助软件工程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开发团队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融入了AI的开发工具能够减少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活动,比如设计和组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应用等。

9 g& z9 [9 P7 C5 L- i

简单来说,就是用AI去加持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例如AI代码生成、AI增强测试,以及从设计到代码的过程。

7 c7 Z- T. X5 U. d. |

/ w) z$ a% J% s, `$ }

智能应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 R$ m1 Z0 T$ d/ o

Gartner将智能应用中的“智能”定义为自主做出适当响应的习得性适应能力。在许多用例中,这种智能被用于更好地增强工作或提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应用中的智能包含各种基于AI的服务,如机器学习、向量存储和连接数据等。因此,智能应用能够提供不断适应用户的体验。

' ~/ I' O3 P c2 Y9 j' x+ L6 Y3 J; D

目前已存在对智能应用的明确需求。在2023年Gartner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高管调查中,26%的CEO认为对企业机构破坏力最大的风险是人才短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首要任务,而AI被认为是未来三年对他们所在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

; n3 M; |4 q. z% C6 m

Gartner预测,到2026年超过80%的独立软件开发商,都会把生成式AI的能力嵌入到企业当中去,这个比例在2023年只有1%。

1 P# b6 ?- d3 J' n$ E, b4 J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ugmented-Connected Workforce)

# T2 C5 p \" o) d8 k9 j! Q' o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CWF)是一种优化员工价值的战略。加速并扩大人才规模的需求推动了ACWF 的发展趋势。ACWF使用智能应用和员工队伍分析提供助力员工队伍体验、福祉和自身技能发展的日常环境与指导。同时,ACWF还能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业务成果和积极影响。

% w: K, b# ?, l5 X1 T h Y3 e

到 2027年底,25%的首席信息官(CIO)将使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计划将关键岗位的胜任时间缩短50%。

) h+ q* K1 C7 r

+ I( b% D) H$ I% W1 k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

3 d( d7 }# d, m$ c# G2 x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是一种使企业机构能够持续而统一地评估企业数字与物理资产可访问性、暴露情况和可利用性的务实系统性方法。根据威胁载体或业务项目(而非基础设施组件)调整CTEM评估和修复范围不仅能发现漏洞,还能发现无法修补的威胁。

+ y' f! w, X. Z$ }; z

Gartner 预测,到 2026 年,根据 CTEM 计划确定安全投资优先级别的企业机构将减少三分之二的漏洞。

$ c$ q% n* U+ R3 t0 L$ z+ H: V" ~/ W

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和传统安全技术的区别在于,企业不是发现一个安全漏洞,然后从技术上去修复,CTEM更关注业务层面的风险暴露面,先识别,然后以业务为导向进行风险的优先级管理,接受与风险共存的同时提高业务韧性。

3 q8 I, ~( T* w& C a4 P- ?6 t

机器客户(Machine Customers)

: u5 s% t2 u$ y" k) O

机器客户(也被称为“客户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协商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报酬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到2028 年,将有150亿台联网产品具备成为客户的潜力,这一数字还将在之后的几年增加数十亿。到 2030 年,该增长趋势将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其重要性最终将超过数字商务的出现。在战略上应考虑为这些算法和设备提供便利乃至创造新型客户机器人的机会等。

6 ]6 M: y. c8 V% @" ~

可持续技术(Sustainable Technology)

% j5 [6 `0 r4 q( ~, L

可持续技术是一个数字解决方案框架,其用途是实现能够支持长期生态平衡与人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AI、加密货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正在引发人们对相关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关注。

2 c" p/ ~9 H% H' Y

因此,提高使用IT时的效率、循环性与可持续性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25% CIO的个人薪酬将与他们对可持续技术的影响挂钩。

& E/ j: u) c5 u! D6 ]* y7 J

, |% _% w$ q$ W- v

典型如生成式AI带来的“暴力计算”,买卡、造芯片、训练大模型,不仅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同时也会对企业的IT运维提出一些挑战。更严峻的是,由于整个社会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ICT产业的耗电量在全球每年电力生产量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数据中心的电力紧缺,将会是一个即将到来的风险,像新加坡、爱尔兰、荷兰等国家已经有类似的问题浮现。

% p5 R; L$ C; ?- ~4 K; C6 v" k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 O; [) B3 U8 r7 U8 R. t

平台工程是构建和运营自助式内部开发平台的一门学科。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由专门的产品团队创建和维护并通过与工具和流程对接来支持用户需求的层。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生产力和用户体验并加快业务价值的实现。

( W0 v7 \+ g5 D; f _0 y3 T

传统开发都是项目制,开发人员是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做定制化的开发,平台工程有三个关键词,可组装、可重用和可配置。根据应用场景或者客户需要,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基础设施、开发工具、数据管理、安全与身份管理、运维管理、服务目录,这些都可以实现平台化。

8 u, }+ ]. H. K! J

“本质上就是把我们的软件开发,从项目管理的思维转化到产品管理的思维,把本来相对独立的开发项目的流程实现模块化和集中化”,高挺表示。

9 H% D6 ~, F1 v) E# q

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

3 g& b( v7 B; V" i( [ {1 }

Gartner 预测,到2027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使用行业云平台(ICP)加速其业务计划,而2023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ICP通过可组合功能将底层 SaaS、PaaS 和 IaaS 服务整合成全套产品,推动与行业相关的业务成果。这些功能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打包业务功能库、组合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ICP是专为特定行业量身定制的云方案,可进一步满足企业机构的需求。

3 @& ?; k. Y, m% l2 j# G9 \

- V1 C4 [: b$ N+ [* f

“行业云平台”去年已经入选过一次十大技术趋势,今年又再次入选。“行业云平台”就是把传统云服务当中的IaaS、PaaS、SaaS三层进一步解构,然后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提供具有业务能力的“云平台”。

9 s& ]; v( j9 ^1 A i) G6 ~

“换句话来讲,就是在传统的云上面加一层业务模块层,现在企业也比较现实,更关注在云的投资上面如何产生可量化的商业价值,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达到一个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不太确定的大环境下,‘哪怕我要上云,也要讲商业价值,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技术价值。”高挺表示。Gartner在超过20个行业找到了超过270个“行业云平台”。

2 W0 r: X( G) `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张帅,欢迎添加作者微信mr3right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a$ n; [: N5 M- `5 c0 ^ . T# X% Z1 L& `5 z2 a

责任编辑:

- r" u# Z1 D9 B8 _7 P* i 3 F- {. |9 b; q 0 m5 q7 \0 d+ A, h% {, a& H3 T" U* k; i8 x$ A+ b - W3 K j+ t" G( A$ }1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战神梅西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