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的危害是什么呢视频

[复制链接]
# Q9 w- Z; U& l0 Y0 F2 G. \8 U

环保面前,没有旁观者

8 _0 d3 D9 \! @1 v4 e5 c5 [

水华暴发是伴随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水质污染事件,我国近20年来滇池、太湖、巢湖三大湖的严重水华事件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影响。1996年,巴西一家血液透析中心因使用了被藻毒素污染的透析液,导致130名病人中有116人出现身体异常症状,并且最终有50余人死亡。

4 H- ~# s# I5 P8 i- e+ U4 b

* I5 k& n# y+ w( Q* |

) h$ A- Z3 ?& D. {5 i

水华暴发会危害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最终危害水质,威胁人类的饮用水安全。目前已有的水华治理技术多是在水体发生大规模水华暴发的紧急条件下调取的应急举措,往往在水华造成危害后再进行弥补,并不能避免水华危害或将危害降到最低。如果能够在水华藻类出现突变增殖或暴发前进行准确预警,并且提供合理的抑制措施阻止水华的暴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在总结水华发生机理及已有预测预报技术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应急除藻措施,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可应用于防控水华暴发的预见性措施。 F/ U' I/ `: h! G, D7 h, F

1水华预见性控制手段

- n; m: N1 X& [+ _) U/ W& n1 f

传统除藻方法往往是在遭受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后进行的应急补救措施,针对水华发生前的预见性防控技术国内鲜见研究。依靠水华预测预报模型人们可以较为准确的预判水华的发生与否、发生时间、暴发地点以及暴发强度,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预见性防控措施避免水华灾害提供了技术支持。

“所谓预见性控制,即通过水华预测模型评价水华藻体的生长形势,在藻体数量未达到或即将达到产生水华现象前的“越冬期”、 “复苏期”、 “增长期”进行控制,阻止水华的进一步发展, 对应不同的水华警报级别,制定不同的控藻手段。

水华预见性防控对策主要从引发水华的诱因及水华优势藻层面着手。

- T' O$ ]+ @+ J. Q; T# ~& o. N

1.1 消弱引发水华的诱因

* L4 M1 R4 U/ t, F6 O: u% h

引发水华的主要诱导因子有营养盐、温度、pH、光照及DO等,其中源营养盐含量是控制水华是否暴发的关键因素。

) {9 `, a; J C3 G; C; ~* U1 e1 Q

通过控制外源性营养盐输入和削减内源营养物质负荷能显著减少营养盐供给。然而考虑到湖泊营养盐的内部循环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存在于水体中的过剩营养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得到清除;底泥清淤对水柱营养盐的复增效果以及人工湿地技术见效缓慢等问题使得通过削弱营养盐来提前控藻的目的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在保持营养盐控制、生态系统重建的长期策略前提下,针对仍然极有可能暴发的水华危害,需要找到更直接有效的短期预控方法。

- p6 m# S4 f# t+ r8 J8 m ( j+ S N( k; n

1.2 作用于水华藻体的杀藻手段

0 v# Y; W& O& H# n$ \' m

当蓝藻种群突破暴发的临界点,缓和的生物生态防治技术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借助强烈的化学杀藻和物理机械除藻技术来实现,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水华,必须以早期控制蓝藻生长为目标。

9 R0 G$ G% o$ }- O2 `

基于上述长期策略的实施,应对早期呈现的水华潜在群体,应该采用针对藻体的杀藻手段,达到提前控制水华的目的。同样,与水华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杀藻原理类似,可以分成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 Y x/ M4 O7 y. c 物理方法:

由于水华发生前的复苏期生物量小且在水面下较分散,给原位机械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机械打捞、围隔栅栏、气浮除藻和直接过滤等方法适合高浓度水华藻体的应急处理,所以目前比较有效的去除手段是水体稀释和冲刷。

稀释和冲刷不仅可以带走一部分过剩营养盐,而且水力条件的变化可以抑制藻体细胞的生长或者压破藻体。不过通常所需冲入的湖水量大,且藻体会随水流迁移到其他地方带来二次危害。化学方法:

从强化混凝沉淀、氧化除藻和非氧化抑藻三方面入手。

$ I) _# `; X+ h

强化混凝沉淀以铁盐、铝盐等无机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等有机絮凝剂为代表,在水华发生前的复苏和增殖阶段,利用藻类的胶体性质,将种源絮凝沉淀入湖底,减少藻类产量;

& X r3 q3 u- o1 h9 R/ Q

氧化除藻采用氯制剂(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和溴制剂(次溴酸及其盐、有机溴剂)作用于藻体细胞,破坏细胞结构从而杀死早期藻种;

非氧化抑藻则可采用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络合铜等)以及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抑制藻类的进一步扩大。然而化学试剂的加入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找到环保高效的友好试剂将是今后水华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另外,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药剂会使藻类产生抗药性,所以选择结合絮凝、氧化和非氧化的“综合抑藻剂”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生物方法:

投放滤食性鱼类或者捕食性动物抑制藻类增殖期生长。

i3 A, ^0 U( t1 h; i0 \

鲢鱼和鳙鱼对蓝藻的滤食性很强,在水华多发地,水华蓝藻通常是它们的主要饵料,且鲢鱼和鳙鱼对毒微囊藻有很强的抗性,当水华强度未超过鲢鱼和鳙鱼的捕食量之前,能够有效的抑制蓝藻的生长,阻止水华的发生。而且生物方法对增加湖泊生态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有促进作用,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控藻手段。

2 y: m4 M; }8 ^* m* _/ _ " x9 V; F5 |( f2 W3 M, y$ B

2 结 语

; E9 V$ s! T6 Q, L, |/ f) q, ~

尽管人们对水华机理的认识不断进步,学术界也提出了各种水华发生机制假说,并不断借助智能预测模型对富营养湖泊进行水华模拟与预测,也取得了很多成功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水华预测预报模型是建立在获取水环境数据资料基础上的统计模型,受人力、经费的限制,甚至部分模型采用遥感影像反演Chla浓度作为模型的输入,而遥感影像反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受天气影像大,反演精度有限,难以保证获得连续的数据,使得目前的水华预测预报模型只能预报短期的蓝藻水华。如果不改变水体的营养结构水平,我们就一直处于被动的防御阶段,时刻提防着水华的威胁。只有从根本因素出发,同时削减陆上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以及水体内源污染,采取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的思维,采用新技术,改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并且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杜绝浮游植物尤其是水华暴发的可能。

" h- o; Z# X. N: J! P $ @! w) K) N. J+ ?. _( w: v

目前,加强蓝藻预测、预警和预防治理,将蓝藻水华消灭在暴发之前是治理水华的根本出路;同时,应在水华发生时,做好应急工作;在水华发生之后加大控制力度,减轻其危害程度,控制其危害范围。

, N8 Q7 D2 E$ } C' g

 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原文刊登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第三期

# ?- m" v# x) X. F7 D" l0 J

海量知识库,实时更新,哪里不会点哪里:

" {% U: |- Q, A# w: B

『  』 『 大气 』 『 固废 』 『 修复 

1 h* P. i3 Q/ \

『 产业·公司·法制 』 『 学习·生活 』

8 T. t7 w* n8 ^( ^

7 w) J0 ?1 |. y' s0 y/ p' D. W/ h% ?7 r2 L$ c. y / M1 i9 o- s! u6 q) I4 t % f. g* ~6 ~+ p! g1 o0 M " d$ `' i8 d Q9 E8 j+ Y8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太美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