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X4 W( I: e8 A" P& s; W
原标题: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筹建中国目前唯一海洋地震专业研究机构 打造海洋防震减灾研究“国家队”
, Q* l7 {7 \/ N) q* s# Z3 m: F
6 J! k) n' l& `5 ]% R8 }8 v4 I0 F6 M4 x( Z1 M' p. S) K" O( f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壳深部构造陆海联测”项目承担海测任务的“延平2号”科考船,搭载船载震源系统停靠厦门备航。 孙自法 摄 ( r- |0 d( \+ L' N5 O8 E0 i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海洋地震专业研究机构,依托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地震局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正在积极筹建当中,并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专业从事海洋防震减灾研究的“国家队”,以填补中国海洋地震研究的空白,引领中国海洋地震科学技术发展,提升海洋地震灾害防治能力。
8 ], n% e$ B! h 近期从中国地震局组织赴福建获悉,依托多年来持续开展的“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壳深部构造陆海联合探测”项目,福建省地震局为开拓海洋地震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海洋地震探测青年科技人才,为海洋地震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9 x' T" B; W/ ^9 N1 Z/ |9 C! @ 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主任谢志招介绍说,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将以海洋地震学和海洋地震工程学为主要发展方向,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研究,学科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海洋地震观测、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工程抗震与设备研发。该所将设立5个专业研究单元,包括海洋地震探测、海洋地震观测、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壳结构与动力学等4个研究室和海洋地震工程技术中心。
. ^* E F+ T, d5 V+ S 发展规划方面,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将通过实施“透明地壳”海上计划和“海丝监测”计划,建设主动源创新平台、重大装备研发平台、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海上试验平台,实现海洋地震科技创新发展。其中,“透明地壳”海上计划将探查中国海陆过渡带及近海海域壳幔结构和主要地震带,编制海域抗震区划图,评估潜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风险。“海丝监测”计划则建设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海洋地震立体观测网,开展流动地球物理场观测,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地震安全保障。 : P K, _+ w2 n- V: a7 M# m7 e
福建省地震局局长金星表示,为配合、推进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建设,“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地震局将建设“福建海洋地震监测工程”,建设台湾海峡地震监测台网。国家融合项目“‘一带一路’地震监测网项目”将支持改造一艘地震综合科考船,并配备各类船载声学和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大力提升海洋地震探测能力,努力建设中国地震监测台网向海洋拓展的先行先试区。 : }8 D& i0 D& f) o- C5 @7 f
他透露,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建成运行后,还要面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面向海洋地震与海洋地球科学前沿,努力缩小中国在海洋地震研究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打造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和国家海洋地震科学研究试验的共享平台,引领中国海洋地震科学研究和海洋防震减灾技术更快更好发展。该所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到2035年,力争总体科技实力达到中国海洋地震研究一流水平;到2050年,力争发展成为在海洋地震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能力的国际知名研究所。
0 |7 U w+ Z' i& U; g 更多详情
, n: f9 w! [1 y, W, v2 ~$ Z9 a' g 海洋,
# Q, H. r' P" x 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 L( R: A2 U) F2 t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 ~* j3 t ~* V# E3 @/ s1 S
发生在海洋的地震占地震总数的85%,
' V( {7 \; G2 u' v% Q 通常,
3 ]. i6 f) g1 l& _) t" C6 k 人们在地面布设密集的地震台网 , I. Y: q0 L! i `3 m
以观测海底地震。 9 H% [7 r/ y7 }+ i( x
但由于距震源较远, ) b" h' R: W8 z8 o1 b
不大可能详细了解地震过程, 1 E5 N# w0 f: C9 u, r3 C
尤其是, / ?9 E6 U2 O# r; x4 v% S$ i
它往往造成关于海底地震的不正确概念。 5 I% d" j% `( f _
因此,
: ]% v; X$ R6 a& C( e8 t- A3 N 必须直接将地震仪置于震源上部。 0 t& e7 F+ c$ _, y9 c! `
3 h- s4 X( N' F. J; } |$ w 我国发展海洋地震观测的起步时间,
$ Q0 m9 d' H! z 基本与国际发达国家同步, . [8 g" g- O, C% s. ~: ~; _1 {' b
但由于海洋地震观测涉及到 & D) _+ V* f+ `3 r
技术复杂、投资大等诸多因素,
: c& b$ D, \/ [) ] 迄今为止我国地震监测基本上局限于大陆,
) W; ?6 j6 u. L- m1 ]7 C# k 尚未建立海域地震观测系统, * I; q) ^6 [1 f7 ]$ Z" W% A' U
不能对我国沿海地震,
. ?$ U1 s% k8 }, F+ j 特别是具有破坏性的强震进行有效监测。 * w8 J& u* c2 N& W; B( w- J0 T& i
海 洋 地 震 的 研 究
4 j& o+ g1 j- |: C. W2 V( `9 A4 ?2 i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海洋地震专业研究机构,依托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地震局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正在积极筹建当中,并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专业从事海洋防震减灾研究的“国家队”,以填补中国海洋地震研究的空白,引领中国海洋地震科学技术发展,提升海洋地震灾害防治能力。
& X: @ g/ T& ? 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将以海洋地震学和海洋地震工程学为主要发展方向,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研究,学科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海洋地震观测、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工程抗震与设备研发。该所将设立5个专业研究单元,包括海洋地震探测、海洋地震观测、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壳结构与动力学等4个研究室和海洋地震工程技术中心。
0 a7 t' C2 Q4 s& l; j9 r' }* r% a0 C: y5 U+ P3 B) {; R
全方位监控海洋地震
+ Z5 }, w. @5 o8 f 发展规划方面,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将通过实施“透明地壳”海上计划和“海丝监测”计划,建设主动源创新平台、重大装备研发平台、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海上试验平台,实现海洋地震科技创新发展。其中,“透明地壳”海上计划将探查中国海陆过渡带及近海海域壳幔结构和主要地震带,编制海域抗震区划图,评估潜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风险。“海丝监测”计划则建设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海洋地震立体观测网,开展流动地球物理场观测,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地震安全保障。 2 g: k6 r+ H1 g% d
' Y. W# u# @8 e2 K& r5 j8 k0 H) B& i& @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壳深部构造陆海联测”
) ~9 B6 n3 e, g 项目承担海测任务的“延平2号”科考船 $ ]! ~) `# `+ [. U; z- y
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建成运行后,还要面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面向海洋地震与海洋地球科学前沿,努力缩小中国在海洋地震研究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打造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和国家海洋地震科学研究试验的共享平台,引领中国海洋地震科学研究和海洋防震减灾技术更快更好发展。该所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到2035年,力争总体科技实力达到中国海洋地震研究一流水平;到2050年,力争发展成为在海洋地震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能力的国际知名研究所。
/ [9 @" n& _# |& q$ f; j7 y
& J4 G( q1 a6 i \, y1 { 海洋地震的危害
8 Z0 @6 O& ` O6 { 海洋地震(seaquake)是海底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的急剧运动,岩石圈板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洋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分别相当于洋壳的俯冲破坏与扩张新生地带。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支柱。
/ K& b) n) T7 X% A( [! ^4 y 海洋地震可造成海底断层,可引起海啸、地面破坏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8 ^8 S0 v* y/ \: H 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 A5 E% n3 n9 z7 D) |# z 海底地震发生的同时,难免会从地心冒出很多有害气体,会对海洋生物有严重的危害。
f2 W$ p* v/ A) p4 i* F$ ~9 T! a/ N! u% K5 p$ k
对海底光缆的危害
+ w7 n; {- b/ [+ |- U 海底铺设了很多光缆,当地震发生的同时,会破坏海底光缆。
8 d7 q# k4 @/ i* a; _ P* a
6 K* F3 l# y( H2 Z: d) T$ A 对海岸的破坏 2 P& s/ O7 L* z0 C( O1 r$ g
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 k* H) H' h% H' c
. |3 g* N# `. Q4 p1 C$ ` 信息来源:中新网;科普中国等 ; ]2 @- n" [ R/ J4 Q9 @! D- m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L5 ^6 u* K7 M5 @ d8 g
t- y, d7 |4 S) l& A v6 l0 J% F4 H
责任编辑:
: K" s+ G& x8 P% S3 P% P' ] x4 m! ^ l4 I5 \/ k1 N
) k6 o& b- A4 J* w' T
. x6 c4 l' l* o. b3 s8 i/ k# E/ \! I
& t5 o3 T" M, X& V. I1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