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家 -我国海洋科学家

[复制链接]
她,热爱祖国,把青春献给祖国;她,独树一帜,把一生献给海洋;她,心系群众,把真心献给人民;她,无私奉献,把成果献给家乡。她就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 z7 d4 l; [7 L

8 `6 W- h) h2 l, V" Z! k9 w

青年时期的郑守仪

+ J/ N& L" e, B

青春献祖国

1931年5月20日,郑守仪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虽在异国他乡,但父母经常教育她要心怀家乡,“不能忘祖”。因此从幼时起,郑守仪就心怀祖国,期待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1956年6月30日,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坐在一起吃早饭。心中有事的郑守仪强颜欢笑,暗暗地在与家人做最后的告别。这位爱国又坚强的女青年,放弃了在菲律宾的前途和学业,带上简单的行装,打车直奔机场,并于第二天抵达广州。在火车站广场上,她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一幅巨大的宣传画——《把青春献给祖国》,此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 h- S5 B0 M0 P# O( E

一生献海洋

回国后,郑守仪来到首都北京,受到了热情接待,随后她被安排到位于青岛的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尚属空白,研究资料缺乏,郑守仪通过多方努力,短期内收集了大量有孔虫的参考资料,开创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在世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的,但郑守仪却在这微观世界里乐此不疲,她要争分夺秒,尽快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并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分类研究如同为有孔虫建立“户口簿”,需要对我国万里海疆中种类繁多的有孔虫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种类鉴定和形态描记,这项研究的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为了提高分类研究质量,郑守仪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磨片、解剖、观察有孔虫内部形态结构,成功地制作了许多首次向国内外展示的薄切面、半切面以及整体或管道、壁孔等有孔虫内部形态结构塑模,亲自绘制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完成上千测站(次)的定量计数工作。在此基础上,她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域有孔虫区系、生态特性和多项有孔虫参数的分布规律。此外,她建立的隔编织虫Septotextularia 新属,纠正了前人近百年的误识,从而使我国现代有孔虫分类研究后来居上,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提到科研工作,郑守仪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近半世纪以来,郑守仪完成了中国海域1500多种现代有孔虫的分类描记,编写了中国有孔虫研究的经典巨著《有孔虫属及其分类》,获得学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郑守仪获得的成果也被国际学界所瞩目。她多次应邀赴海外参加学术会议,广受好评。2003年,郑守仪获得国际有孔虫研究的最高奖——库什曼奖,她也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 F$ _2 E. ]. n' a p

/ @9 @ e; N- k: q7 ~

在海边工作的郑守仪院士

9 \1 ^* |; @7 [. `/ O9 |2 q0 Z

. L3 ]# W& C0 P" E- a

在实验室中工作的郑守仪院士

7 T3 d' [! s; h8 y& w. ^ , H3 B, b$ ~2 Z" P

服务为人民  科普献家乡

1983年7月23日,致公党青岛市工委成立,郑守仪当选为首任主委。作为致公党的一员,郑守仪发扬科学家精益求精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参政议政,不做挂名的委员或代表,坚持为人民服务,先后提交过300多件议案。她说:“社会职务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一条渠道。既然任了职,就要负起责任来。郑守仪还非常重视科普工作,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系统地了解有孔虫的知识,郑守仪花费多年时间亲自手绘有孔虫形态结构图、雕刻原模、监制大型雕塑。2007年,年逾古稀的郑守仪把有孔虫研究成果无条件捐赠给家乡——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并在家乡建设全球首座有孔虫雕塑园和有孔虫博物馆,让更多人认识这些“大海里的小巨人”。在雕塑园建设期间,郑守仪凭借对家乡的深厚情意,百忙之中深入多个工地,寻找有孔虫的踪迹,共雕刻出8个模型,安放在有孔虫雕塑园,成为三乡镇乃至整个中山市研究本土历史变迁、地理资源的重要依据。/ L+ N! ^8 ^+ I; ^9 q

, T# b8 v% c G' b/ r$ n/ m, B6 }

为公众讲解有孔虫的郑守仪院士

归国60多年来,郑守仪在科学道路上一往无前,用青春报效祖国,把一生献给海洋;以真心服务人民,将成果奉献家乡,生动地诠释了科学家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树立了敢闯敢拼、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她的赤子之心与治学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投身海洋事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科学家名片8 l, X$ K7 m3 Z/ ]2 b& P

郑守仪(1931— ),女,广东中山人。海洋生物学家,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成就:开创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荣获2003年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域有孔虫区系、生态特性和多项有孔虫参数的分布规律;与同事合作研究中国海域的浮游有孔虫,填补了我国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著有《有孔虫属及其分类》《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中国动物志:胶结有孔虫》等多本著作。【节选自《中国海洋科学家》(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解更多海洋科学家,可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本书】 ! v$ i, B$ x1 b+ b7 X9 F

征稿启事

) H! C: C: A/ {/ ?- Y: c: R: p

朋友们,欢迎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海洋欢乐谷投稿!

) A3 k' I1 ]: U' l' Y4 U; X( m& \+ ]; G1 H! d( t+ a8 r

无论是文章、摄影、漫画、美图、动图、视频还是音频,只要稿件能体现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现海洋魅力,我们都来者不拒!

9 {9 k! ?# y9 X

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相应稿酬!

5 }, h1 U, k1 t2 n l9 v2 `

来稿请发邮箱:

haiyanghuanlegu@163.com。; g: A0 H8 u$ x9 N6 N. A; |

期待与您相识!

2 Q& i# O6 X0 h& Q

海洋欢乐谷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致力于打造海洋科普精品,传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分享海洋文化创意设计灵感。

% `% v1 W5 T/ C2 f* } 0 V- t) u4 C$ ]4 M6 J / s5 y: R, F9 V% O : ]3 r, j/ w" I' T/ w4 g- W9 _6 P5 k% ]! m% A0 f+ Q8 e, r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保温杯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