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研究领域 - r8 p; m( y7 c$ S. t6 I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
! Y: `: H2 W7 e) y+ J7 c# `, O7 H
& V4 z- T# L5 k; B- g* A1 ]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 d- W1 e1 l: u5 [1 B/ C, _. T 海洋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能量、物质传输系统,其中发生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海水运动和过程,对于海洋中的物理、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海水运动或波动是海洋中的溶解物质、悬浮物和海底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动力因素,因此,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海洋沉积,以及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都是不能脱离海洋动力环境的。反过来,海水的运动状况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化学环境有关。这就是海洋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 P( c+ t+ F6 `7 H) p
海洋中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耦合关系,并且同全球构造运动以及某些天文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自然过程本身也相互制约,彼此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全球规模的、多层次的海洋自然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决定着海洋中各种过程的存在条件,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方向。 : U% |& z+ L+ e/ a) d; O* C
海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以及科学抽象方法,去揭示这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 L6 K+ ^5 D2 ]+ ~! y
 0 P* U; f0 {/ E- ~* I' B1 ~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02专业方向 # Z+ m8 ]1 O% t2 ]: F) ~1 E7 u( k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拥有包括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内的完整办学体系,海洋科学专业实施四年制培养,二年级第2学期开始按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4个方向进行专业培养。 1. 海洋生物方向1 g/ T- y& O7 f; `
重点掌握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或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管理等领域直接从事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9 @; |; ~8 z! L; S+ M 
2. 海洋地质方向
6 w. `0 d; @5 m* a9 M4 @ 重点掌握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成矿作用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或在海洋事务管理、石油、地矿等领域直接从事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4 R) v$ p: c8 h$ R

3. 物理海洋方向% j# p8 }0 V. o4 P, {
重点掌握物理海洋学、河口海岸学和海岸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或在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海岸工程及建设、海洋事务等领域直接从事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 L/ z% q/ s9 {$ ^/ N! p! _4 y3 V 
4. 海洋化学方向
, e: t }: z- E8 o0 B 重点掌握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药物化学、海洋资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或在海洋化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事务管理等领域直接从事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6 Q" [8 T0 o6 F3 d, w7 k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03主要课程 ! c# {' y5 P- Z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按“学科大类—专业方向—综合提升”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 ?( V; r) ?$ w+ s8 K: c# C 旨在通过宽口径专业教育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发展基本脉络,培养宽广的知识面,为学习并掌握学科大类核心课程奠定基础。设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二(I)、高等数学二(II)、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理工)、大学物理(理)(含实验)、大学化学Ⅰ(含实验)、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Ⅰ、分析化学。 学科大类核心课程
8 t; u$ d4 C. _+ Y8 u# K6 n8 B1 e 充分体现显著专业属性和学科特点,具有鲜明“脸谱”特征,能够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和巩固专业志趣,掌握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和核心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或海洋化学等专业知识奠定基础。设置课程包括: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态学(含实验)、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含实验)、流体力学(含实验)、卫星海洋学、海洋科学进展。 专业方向板块5 {/ \* z% C$ Z$ r7 x
专业方向必修课是反映该方向最基本、原理性的专业知识体系,体现专业基本面貌。本培养方案设置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4个专业方向,学生通过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学习,系统掌握各方向基本研究原理和方法,为专业综合提升建立基础。
$ h6 o( ]0 x9 ] Z( q) R9 G 海洋生物方向:海洋动物学(含实验)、海洋植物学(含实验)、生物化学(含实验)、海洋微生物学(含实验)、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含实验)、海洋污染与毒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含实验),共计26学分。 0 o8 F! @ d# X
海洋地质方向:海洋地图与测量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含实验)、火成岩与变质岩石学(含实验)、沉积岩石学与海相沉积(含实验)、构造地质学与海底构造(含实验)、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油气地质学(含实验)、海洋地球化学,共计26学分。
0 ^$ Q$ u8 z9 H& A5 ^+ n' ~* Y: y 物理海洋方向:海洋地图与测量学、海洋气象学(含实验)、海洋动力学、海洋沉积动力学(含实验)、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海岸动力地貌学、海洋声学、海岸工程、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共计26学分。 X. G& l/ c* L$ Y9 \8 L
海洋化学方向:生物化学(含实验)、海洋有机化学(含实验)、海洋药物化学、海洋环境化学(含实验)、物理化学、海洋仪器分析、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共计26学分。 综合提升板块1 G6 k1 b& O( _; l
实践课程(必修)+专业选修课。注重“刚性”与“柔性”结合、“专深”与“广博”结合,设置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环节,推进弹性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其更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面向海洋学科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不同发展路径设置个性化课程模块,巩固提升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形成专业素养。 实践课程(必修)7 q/ @6 w* {1 n
海洋科学认识实习、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海洋科学综合实习、综合实验与实践、毕业论文。 专业选修课/ B# s+ k6 r$ i# |8 O3 S
专业选修课面向海洋学科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不同发展路径设置个性化课程模块。包含跨方向主副班选修计划、本科专业通识选修计划。
- k" E$ X. i+ t4 H$ Y0 b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9 @ M2 t4 Q( s2 v
“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 推荐阅读:海科院迎新(6)| 走进海科院:管理、服务与组织,实现育人全动员海科院迎新(5)| 走进海科院:本硕博一体化,贯穿育人全过程海科院迎新(4)| 领航员爆照时间! g+ q0 a3 W4 }# W$ G- _
编辑:魏天裕
& c: P4 v( G7 D& t, T 初审:孟峥、林奇琦
/ F+ f4 y* ^' q 审核:苏明、廖喜扬
4 U$ f7 [# `$ C 审核发布:李春荣 4 u0 B0 e; J0 g" H# r7 z# B4 w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v5 n' H$ ?9 E+ ^- W% U P) N5 |7 M
7 c/ f* m( z5 l- ?+ Y( D9 G
2 R) f4 c3 U8 w5 f7 m% h
. ^0 B+ K" N* {: Y5 v2 r, x5 M3 D& N; K' c1 x"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