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H8 l+ b& k) E
" j+ a! d4 f" D; Q# }
►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主任崔维成
5 Z7 t, y, {; P7 I6 a: L: ?6 j 撰文 | 叶水送
# h w+ H& d, i 责编 | 吕浩然 % [+ t: B) K$ {0 i2 g
● ● ●
# o" Q7 _% `: K6 @ 三位探险家:从库斯托、卡梅隆到崔维成 " Z' O1 R; \) T" ~; r
对法国人来说,海洋探险家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堪称法国的国宝,他的足迹横跨五大洋,那些不曾见过大海,但对海洋充满无限遐想的年轻人,很多都是从他拍摄的纪录片镜头里才了解到蔚蓝大海的深处潜藏着令人惊异的美,这位将一生投身于海洋事业的探险家,激起了无数人对海洋的热爱。 ! B+ \% Q7 \1 m& z6 l! y8 C4 Y
在这群向往大海的年轻人中,就有一位来自好莱坞的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2012年,他下潜至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底部,并拍摄了一部记录这段难忘经历的纪录片——《深海探险》(Deep Sea Challenge),让世界为之震惊。在此之前,人类对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知之甚少,鲜有人前来留下印记。 " E+ ~' g+ w% U" Z
► 人类首次下潜至海底最深处(1960年)的两位深海探险者皮卡尔和沃什(左)、海洋探险家库斯托(中)、导演卡梅隆(右)。早在半个世纪前,人类就摆脱了地球引力,遨游太空。截止目前,有400多人进入过太空,12人登上过月球,但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11000米)只有3人: 瑞士海洋科学家雅克·皮卡尔(Jacques Piccard)、美国海军唐·沃尔什(Don Walsh)以及好莱坞导演卡梅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论到,卡梅隆“掀起了一场有关深海的文艺复兴”,他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地球,重新审视潜藏在地球深海中的奥秘。事实上,卡梅隆还是一位太空探险者,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顾问委员会履职3年。 0 X. N( B3 g2 @
全球从事深海探测的研究所和科学家不在少数,但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位从小怀有海洋梦的导演实现了他的“深渊”梦。
1 e1 Q. N* P5 o 有人曾有言,古老的大海是一片灰白而忧郁的原野,在崔维成看来,“那里十分荒芜,但有种奇异的美感。” / d# J I3 G. p3 e( Q" G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主任崔维成也有这样的梦想,而且他现在离梦想越来越近。2016年12月27日,他跟他的研究团队设计的“彩虹鱼”深渊探测器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使得中国与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日本同列,跻身深海探测技术强国阵营。同年6月,崔维成被《自然》杂志评为“十大中国科研之星”之一。 * N& k# Z$ Y: ~4 `+ V; a% Q
走出“体制内+体制外”的创新路
, m1 O) l/ R2 m 目前,我国进行深海探测器实验的主要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简称702所),另一个则就是崔维成创建并领导的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崔维成曾是702所设计 “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见证了“蛟龙号”在深渊探索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2013年,在“蛟龙号”成功完成7000米海试的第二天,他便提出辞职,随后在上海海洋大学设立了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其师弟吴辛创立彩虹鱼公司,践行着“体制内+体制外”的创新模式。 3 M' j& @4 W$ F5 J* H. U
为什么会突然辞职? 离开“蛟龙号”团队,重新建立新的团队,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非常“冒险”。但在崔维成看来,“在体制内,经费申请的周期很长,虽然项目最后获得了支持,但是在时间上,我们将落后于别人。所以我离开702所,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向经费支持,从而更快地实现目标。” ; N) a* C# p% m: A' \' A
与702所数百名科研人员相比,目前,由崔维成领导的深渊中心还很小,仅有十几名技术人员。
# i$ Q# {4 s/ {1 U3 G9 T ► 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模拟图(点击可见大图)深渊中心与彩虹鱼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建造载人深潜器以及建立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流动实验室由一艘科考母船("张謇"号)、一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一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以及三台万米级着陆器组成。通过建立流动实验室,集全球科学家的智慧,共同研发深海探测技术。
- e9 E6 i2 Y% x0 E9 N2 O “我们做的载人潜水器,不仅给中国科学家用,也让全球科学家来使用,对深渊的探索,是我们全人类的科研工作,”崔维成坦陈,“从事这个项目遇到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技术,而是钱。有了资金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有了合适的人就可以解决相关的技术。如果我们在体制内申请的资金不足,就会再通过体制外的模式进行筹钱”。
3 i+ c. m5 B8 J" c, m 然而,一旦引入了民间资本,就需要有回馈的渠道。按照崔维成的设想,“以往潜水器仅科学家在使用,如果企业家对海洋有好奇心和探险精神,那么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再加上一个驾驶员的组合就很不错。科学家可为企业家讲解科学知识,做到互利双赢。”崔维成表示。 ) c' d# Q* o( f. c, ^; O* T: \ u
一个深渊极客的追梦之旅 5 b7 S" @- {- i
为什么要做深海探测项目?“载人潜水器涉及到海洋探测领域的所有技术,如无人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液压等,而11000米的深海探测则需要将工业制造能力、材料制造能力、热处理等都推向极致,带动的测试面非常广,”崔维成表示,“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缘由之一”。 4 k5 X, r, i) |6 W3 t
崔维成预计,2020年项目组将实现载人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着陆的目标。目标一旦达成,“彩虹鱼”深渊探测器要比卡梅隆的载人深潜器更进一步,因为它不仅实现了载人目标,同时还可实现在深海作业、采集海底土样以及生物标本等任务。
' ?5 V% o# ~7 M$ b+ A- I$ H8 r “海洋很大,做的事情很多,拥有一台载人潜水器好,有两台更好,这会让我们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机会更多一些。”
% ~2 z" ^9 @4 D ——崔维成
) r; M$ q3 r1 y4 d, j. | 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国家‘十三五’规划里有很多深海项目,我们也准备了3年时间,但最后却没有拿到‘十三五’规划里做万米载人深潜器的项目。”崔维成介绍,“载人潜水器在体制内研发的费用大概需要5到6亿人民币,而在民间花费的钱则为1到2亿元。对整个流动实验室项目来说,总共估计要5亿人民币,项目周期为5年,每年1亿元。这样的资金需求不管是对于政府还是民间,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如何赢得他们的支持”。目前“彩虹鱼”号深渊探测器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拨款,如上海科委、上海教委以及临港地方政府。 % Y+ k) V! K0 b3 Z" }
w, Y. P% [0 h3 u ► 项目首席科学家许云平与海试总指挥崔维成讨论从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取出的沉积物
* m5 ~% k+ v, }8 y. C% a' V (左一为崔维成,右一为许云平) 0 h/ K3 T! G' B
► 深渊探测器在10890米的海底拍摄到大量生物聚集的画面2016年12月,崔维成的“小目标”初步达成。深渊中心与“彩虹鱼”科考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三台“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海试。此次试验搭载了很多技术应用平台及科考装备,并获取到了很多样品,这对随后的载人深渊探索有很重要的意义。
( |3 a9 w: z9 g0 L9 r 与此同时,702研究所同样进步神速。2016年,作为国家“十三五”万米载人深潜器项目科考母船的“探索一号”已完成出海检测,项目负责人、702所总体组副组长叶聪表示,预计五年内实现万米载人深潜计划。
+ g5 O* x: `3 `; a- |; i f+ e 目前,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仍存在着一定差距。“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量已达到全球第二,然而西方国家却总是指责我们坐享人类公共福利的成果,但是在深海探测领域,我们国家可对全人类做出贡献,这跟我们大国的地位也是匹配的。”崔维成表示。
" s, U ^, N- t" g 距2020年仅不到4年时间,实现载人深潜器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目标,崔维成及其团队还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关。他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科研环境,与现在的团队一同寻找一条通向海底11000米的“捷径”,这些“冒险”行为的背后或许是探险者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 6 g# H6 ^5 \/ Q+ e& r% h5 P& r
正如卡梅隆在《深海探险》里说的那样: 每一个探险家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冒险是值得的,因为它扩大了知识范围。人类不应该失去这样的原动力,无论是对海洋、太空,还是火星……不管它们是什么,我们都须保持热情不坠。
" J% G9 `8 r: r# P" i# H* S+ ? 注:部分图片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提供。
/ q! {# }- F1 j5 a7 F 参考资料: # n: K9 M) j4 J/ r! T0 @
1. Science stars of China. Nature. 2016 + z8 d) }: O! ]$ y* d* E4 j Q
2. 深渊高峰论坛嘉宾系列之六:来自中国的“深渊极客”彩虹鱼网站 2 d1 U# ?8 p9 p' e
制版编辑:叶水送丨 . \4 C7 D7 U% A4 {; P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 a- M8 p) @5 s" L) a% u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 X% o/ {# @% @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9 u& C5 X* P0 e k* a8 f4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A& F# a# d' P+ u& B+ A0 [8 [: K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 R7 c7 { C2 P7 _ f3 r: a2 m
) D, I; ^9 H- c& A: H- ~: {) b
1 W* y, i5 |6 n% V3 t- e+ E7 x, L( O: G% ~- ~
2 i7 t- o t2 H& K5 ~1 h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