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0 k; i( U3 l+ e" y2 M; m: g

, f8 ~: H8 p K* o" t 2022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长,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将贡献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 % q# K6 r! E% M+ ]$ |* F

) K) X: b/ L0 r9 P% O 近日,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发布会日前召开。《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海洋能源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海上油气生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增长极。《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长,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将贡献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 ( E, s. U& h. Y, x i( l* x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表示,海洋能源将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长期内,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有力保障我国油气安全。 $ o- b% d+ v5 Y8 {3 y
海洋油气表现亮眼 # [3 D2 [- e9 D1 x" h" e/ y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表示,2022年,受油气价格大幅攀升的带动,全球海洋油气投资大幅增长。今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有望达到16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占油气总投资的33.2%。
& k+ O+ o0 S$ R" k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勘探投入比例不断提升,以寻找中大型油气田为主线,聚焦风险勘探和领域勘探,推进油气新发现和储量增长。2022年,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中,近40%来自中国海域。同时,先后获得7个油气新发现,评价了20个含油气构造,实现了海上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 # k/ P5 I# f0 C& Z. `0 T+ i
在勘探开发成绩亮眼的同时,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贡献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预计海洋石油产量5862万吨,同比增长6.9%;海洋天然气产量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勘探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海洋油气不断获得新发现,开发技术进步、智能化生产提升了海洋油气开发效率。”王震说。 0 Z4 k4 f; q4 u) g7 |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油气生产保持良好势头,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下降。报告预计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左右,是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2亿吨;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2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王震说。
9 t; {; d) }2 W$ T q" O 根据《报告》,明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有望突破6000万吨大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则有望突破230亿立方米。
) [! \/ Z/ K/ R- I; ?$ | 海洋低碳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 u9 C" N$ L) [ 尽管我国海洋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内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但总体上开发程度仍相对较低,未来还有更大的开发空间。
- I5 e% U6 U2 g; z, y! v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上油气资源,海洋低碳能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以及海上风能、海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海洋低碳能源的范畴,可以为能源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有效助力。 0 q. Q" ^* L6 T. e; A, a
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安丰全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海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将有助于未来减少和避免能源危机的发生。 7 ~1 g7 H1 y: F1 d1 c" ?, D; K
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新能源新产业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海油积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底碳封存等新能源新产业。未来还将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积极探索“油气电氢”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加快向海洋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 E" y: ?4 [+ ]$ m3 {4 E 当前,我国正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海洋能源将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围绕海洋能源完善建立海洋产业体系,可以推动将新型能源体系有机整合到全产业链的转型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任京东表示。 ( _. X' j: B9 p# c: Y) r
要以技术为驱动向导
$ P0 K9 x$ |+ c7 v, }4 b* X# f 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看来,海洋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高地。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新”在新能源比例的提高,更“新”在能源结构以及形式的变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是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关键,体制机制的变革是保障。
! i+ G/ v, v: f/ [; [$ R' o- Y “海洋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多变复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未来海洋能源发展也将以技术驱动为根本导向。”任京东指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将与海洋能源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海洋能源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 h8 y! B1 n,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玉洪指出,近年来,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是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内在动力,跨界融合、多能互补、智慧互联已成为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N$ d5 P3 n9 K
谢玉洪表示,要以高端智库、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依托,明确科技攻关重点方向,搭建多元协同研发平台,整合边缘交叉科学,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克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核心装备技术瓶颈,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协同推进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 G' l5 E" F: ~+ v1 y  % t$ n) U0 g) a7 k8 B( `
文 |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 l% h7 w* @, f, q
End
! l+ Z3 D) T1 {) ^- V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 I2 f% O: g; X4 E+ x! g7 o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 k+ g1 R, k' }* v/ h3 V. w6 l: P
编辑 | 闫志强 ; G6 ^6 y& v- c( m4 I b' s2 Y& n
! ]- B& S7 g H. A; v" w! Q
& \$ E; l: E, y
3 `# g/ I2 y! L- M9 R9 z8 R/ N/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