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 W5 O* T: M( O“‘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启动仪式; p4 `6 W4 P9 l9 K" C
5 I/ I0 u, q+ z$ i( g$ _' E% _2023年11月9日,东海之滨,鹭岛迎来八方宾朋。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会上正式启动“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
& D) r% F# c6 t“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是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首个深海生境领域大科学计划,于2023年世界海洋日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面向全球开放。
* ^9 S( m0 W% a2 d“生境可理解为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细胞’或‘单元’。深海生境大多在海平面4500米以下,是人类目前对海洋环境认知最少的区域。”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家彪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这项大科学计划,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海研究和治理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助力全人类找到实现深海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平衡的最佳方案。”" X8 j+ _; _; R' i# } j
“未来10年,该计划将聚焦深海生境中最易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扰动的部分,包括海山、洋中脊、海沟、深海平原和极地,提升对深海典型生境的观测、模拟和制图能力,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深海科考,构建智能观测系统,并促进数据和样品的共享。”李家彪表示,目前,该计划已组建起国际指导委员会,正在规划论证国际共享航次,“期待更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利益攸关方加入大科学计划,共同形成深海典型生境治理的解决方案,合作推动深海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8 m$ J2 t1 y2 L$ Z& i据悉,“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将有来自全球6大洲39个国家64个机构通力合作,为“海洋十年”愿景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2 P! ~, I- E2 d, g+ W( r) F开幕式还发布了《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介绍:“2022年,中国海洋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指数为124.2,比上年增长2.0%。海洋科研机构人才队伍规模逐渐壮大,研发人员比上年增长7.0%;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每万名海洋研发人员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8%。”8 ?/ C# _* H9 c- E# j- |3 L8 j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许大纯表示,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旨在提升海洋科学技术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多措并举中稳步推进海洋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他呼吁各方,“以清洁生产、绿色技术、循环经济为基础,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壮大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海洋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b* |! }- {0 h" H5 B
“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厦门着手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并科学管理海岸带,其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令他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治理和海洋保护工作,对存在的海洋健康问题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携手在海洋的治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 a, T$ v9 U4 Y p; m$ v! o# ?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领衔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生物泵、碳酸盐泵、微型生物碳泵和溶解度泵“四泵集成”的综合性海洋负排放生态工程方法,可应用于海水养殖区、海上牧场,以实现海洋负排放和环境修复。业内专家认为,该方案的提出有望成为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地球生态工程最佳实践。# D, T/ g" {1 C: M. w
据悉,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主题为“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持续至11月15日,将开展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等三大板块40余项活动。, C* W, v2 O6 h' l3 u8 E
4 f" S/ ?% Q) T" H
- i1 [/ G7 Y9 A5 F) D8 f9 w$ l3 ?/ ]
" h* e9 x% t! q3 R$ f! V& H& |! K
$ h: Y0 I) S7 |* i; i; n! \" Y! ~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符晓波 原题:“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正式启动 科技创新引领蓝色发展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