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6 J" ], b' p. b9 {
“你到底喜欢做什么?”
8 \% I: B/ m( l6 b% m- X. F9 L7 |# B “我喜欢数学,摄影,旅游,撰稿,烹饪,撸猫,写代码编程......”
1 ^ m# \# K5 {' N1 _( a7 w+ B “我还不知道,正在探索中……” ( G' a; J- \6 U0 Y$ q3 t
你呢? |" q9 p- Q8 p) I& M7 e
兴之所在 取则行远 & R |" p) v. I3 L2 E3 r0 D; w1 X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起点,它带领着我们走进一扇门。 3 x1 e! F1 c1 J3 ^7 @3 q
2015级生物技术专业的陈宇卿在被问及是什么机缘让她选择了生物专业时说道:“生命是很精美的,里面还有太多没被理解的东西。我觉得人总是会对美好又神秘的东西充满好奇吧。小的时候,经常跟着我爹,大晚上去捉蛐蛐儿,在滩涂上捉螃蟹。有段时间每周还去骑马。父母也觉得我开心就好。所以报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生物专业。”
; b+ a) _) F+ D/ L" y$ u& f 对陈宇卿来说,生物,不仅仅是当年在户外和老爹玩耍时接触到的“大型”生物,它还可以是一种科技,展现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新可能;它也可以是一门艺术,探索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它还可以是一种商业,显现大众更高的审美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
% s% K9 Z7 T7 g+ p8 w7 w0 _+ q; v0 ~1 s 生活照
0 f9 F1 r! i$ X; v 走在生物学的探索道路上,陈宇卿渐渐发现生物和自己的初始认知有所不同。“当时喜欢的生物和现在所接触的生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当时想的是生物分类学这些宏观的东西,但是现在主流已经走过了细胞分子学,前进至大数据和信息分析的阶段了。而我也因此感受到这个学科更深的魅力。” 1 Y/ T: l- X4 ~( Q7 g- q5 u
初识生物专业,以为它只是划分生物种类,剖析种群特征,探索进化过程的学科;后来才知道,它还囊括了这个时代新的研究形式。而因为接触的深入,对一个领域有了更宽广的认识和见解。此时虽和原先所想的有所出入,却引发着更深入的探究和更浓厚的喜爱。 $ I7 M5 W' [* |
陈宇卿经历生物分类学等宏观知识后,接触到了新时代的研究技术并为之心动和行动。果然,人呐,跳出眼前的所见,会发现世界无限大,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9 v# u3 }+ o8 O4 y3 o" R6 ?& o 参与会议 ( s0 ^6 n& U0 G+ N6 L" ~
在生物这条路上,陈宇卿不仅遇到和自己认知有所出入的问题,还遇到人们关于生物专业就业率的质疑。“很多人都在说生物专业不好就业,我觉得要思考的就是,你当时是为了就业选择了这个专业吗?你当时的热情是什么呢?你是要精致的生活还是要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呢?有这么句话,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我觉得想想这些问题,也就活得越来越明白。”那么选我所爱,无关其他,自在前行。
, C& a" q9 U6 X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闷头读了几年书之后,更搞不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当然,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或许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人的一生中,这个问题可能都存在着。但是一旦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也就有了能力和信心以及主动探索发掘自己的力量。从这里看,陈宇卿无疑是幸运的,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开始前行摸索。
" v7 a$ T) O; X, Z c: _8 [# y 参加比赛 / N( w4 @/ v+ k- K
当你还未找到那个点燃得了生命的事物的时候,或许会感到遗憾。那么不要停下,继续寻找便是。也许寻找过程中的一座城,一个人,一件事,就点燃你的生命之火了呢。 $ O& E) v5 _% s% F
稳之所行 摸索前路 ' S$ Q6 y/ g5 C$ e- z
当还没有准确的定位,还不知道目标方向时,该怎么办呢?
& Y1 w1 C- W; v$ j “刚进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准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想要去追求什么。只想着先踏踏实实地学习。在之后的考试表现的还不错,慢慢也就习惯了这样学习的节奏。”尚且没有准确定位的时候,陈宇卿选择的是先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当缺乏明确目标追求的时候,专心在此时此刻,姑且先做好当前该做的事,不要太心急心慌。
( q( D+ c) x2 V+ r, I 当被问及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陈宇卿说道,“有的人可能考前突击几个夜晚就准备好了。但对我来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到了第二天我就跟傻了一样。所以就采用了“笨”办法,老老实实地从理解开始,慢慢地学。” 1 [- C0 I0 A' P9 @
她也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执行力比较重要。列计划应该漂亮,说到就要做到。比如当初“驻扎”在图书馆,除开吃饭期间,她喜欢坐在预约好的位置上看书。偶尔累了,就在窗台边的书架中间背书,背不动了,再回来看书。
$ n; w: S- B% ^: P, N! R “一旦习惯了这样的学习节奏就慢不下来了。不然就会有一种负罪感,会很不自在。”按着自己的计划,陈宇卿平稳前行,没有追求大众眼中快速的学习之道而是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有力执行,这样的行为或许才是掌握知识狠准有力的王道。
8 J0 v" P9 H' _9 W 学习笔记
5 Z2 |% A4 R1 a* B 皇天不负有心人。陈宇卿连续三年列专业第一,获三次国家奖学金,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30多项荣誉称号。 8 n4 n8 i. @$ N- @9 J. f" }
生命一直在奔走,终点变幻莫测,不必担心凌乱的脚步不能带你走向终点。暂无目标追求时,且专心在脚下,踩好每一步才能行得更远。须知万事各得其所。
4 t% j/ a6 B3 ?$ [ 搏之所求 弃稳取安 ' O* q1 e3 h5 y
凡是过往,皆为序幕。这样的生活很快就使人乏味,陈宇卿有了新的想法。
. \4 v/ }) a' w: T6 ^1 R 蜷在舒适的环境中,虽然依旧在努力,但总觉得缺了一部分。带着这样的心态,陈宇卿处于维持稳定和冲破自我的边缘。她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 1 ^6 T/ o' Y8 M% I7 s
“到了后期压力开始出现。毕竟人越老想得越多嘛!”陈宇卿幽默地提出自己当时的心态转变原因。“稳定换句话说就是止步不前嘛。我认为不能一直这样追求稳定,所以决定牺牲一部分平稳去拼一把。适当地压榨一下自己,争取不让自己后悔!”她认为人不能过得太安逸、太闲,思危才能更好地安居,只有不断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挑战,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见识得更广。所以她选择牺牲平稳,“压榨”自己,求取心安。
% Y6 r# L7 d( q+ c: ], L; N 而选择压榨生活和安稳学习十分不同。
' b0 X+ \. L9 O. q “那段时间准备各项比赛,不得不采取刷夜做实验的方法,饮食不规律,身体也不太好。”那段日子里,原本生活作息规律的她,日夜兼程。在实验室里不断操作不断试验,教室里认真听讲记笔记,图书馆中不断阅读书籍;考虑到身体不太好的因素,开始紧抓锻炼,提升体能。期间战斗不止却也是乐在其中。
& C5 g2 j7 T. t# X' o! l 一次跑300个样品 ; Y7 r4 O7 Z) x) c0 n
当被问及是否一直活力满满时,陈宇卿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准备比赛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开始当然是元气满满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精力被身边一件件不如意的事情所消磨,日子开始变得难熬。”她用煮开水的比喻进行描述。最初对于即将要做的研究实验热情满满,好比水兴奋地前往锅炉探索;随着时间的流逝,困难接踵而至,好像煮到只剩下那口锅在冒烟,水分只是难受地扑腾再无最初的兴奋可言。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陈宇卿都是一直坚持忍耐着,可幸终究是熬过来了。 ( Y, [/ ^8 ]9 \" p
最后结束的那一刻,感觉一切的努力等待都是值得的。之前扑腾的水花,流逝的水汽渐渐静了下来,锅中已是满满的沸水,等待实现自己的价值。谈及这段经历,陈宇卿认真的脸畔显示着从兴奋到纠结再到欣慰的情感转变。 , M( m7 r L' Z* b! z+ M
本科期间,陈宇卿连续两年参加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2017年担任队长,带领团队荣获世界赛区金奖和一项单项奖提名;2018年,作为advisor,帮助团队荣获世界赛区金奖,单项track大奖和两项单项奖提名。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多顺反子调控思路项目”等多项创新训练项目。
# f1 E x) a; T3 b4 P 团队漫画图
; b! z6 S; Q. {9 w L! F 越爱折腾的人,或许越容易成功。什么叫出路?出路就是多出去走走,多折腾折腾,然后路就出来了。面对安逸,她选择折腾,选择去拼搏,不局限在一隅。努力去成为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人生旅程中可怕的不是跌跌撞撞碰壁无数,而是庸庸碌碌过完一生却不知其中乏味。
" Z. X. D0 S3 z' y8 Q 团队合照
& k2 G* S }% e$ P. G 不要一帆风顺,只求乘风破浪。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行自己所爱的事。
: W) _/ I8 o9 Z8 K: j6 O( m l 慨之所遇 感恩陪伴
7 g5 X. Q0 {0 K 人生旅途中,总有不同的事物和人不断地向我们走来。
9 G% y& ^; {! `/ N" w2 P- w9 r “准备实验前,需要寻找带队老师。这是一个挑战。所幸学校老师在这一块是比较支持的。但是期间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去请教论文原作者,近一点的比如北京,就直接飞过去询问。远一点的地方就满世界的发邮件咨询。碰壁也是家常便饭。”所幸,苦难熬成粥,最后也是挺过来了。 / s5 h+ ?1 K T8 K" t
“实验前期受条件限制,需要我们手动观察菌群的生长情况,每隔两小时观察测量一次,这就代表着凌晨也需要每隔两个钟头起一次。尤其最后三天赶做网页,三天三夜都没闭眼,大家都很辛苦。虽然身体很痛苦,但在这期间我们见到了鱼山很美的凌晨尤其是日出。”陈宇卿感慨着当时的场景。流年似水,岁月如烟,这段体验和经历在日出日落的光阴下如花般绽放。
3 b: K* D) `: O9 B 样品记录 ) z. H1 M; v. x" A- c2 n8 _( a/ f3 X
“实验期间,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团队培养的菌菌终于长出来了。每天一到实验室,我们就直奔恒温箱,看到菌菌就可以高兴地跳起来。”谈到团队培养的微生物,陈宇卿激动不已,带着“慈母”般的光辉喊出那一声“菌菌”。“菌菌”是团队倾注心血培养的生物,它见证了团队日夜奔赴实验室的身影,让团队队员们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升华为生命中难以遇到的革命友谊,同时也是团队成员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 ], h) R. l/ e8 P9 P7 K/ ]' L
重复多次的实验检测有时会显得很是枯燥,但偶尔和队友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总是那么让人开心。“一起准备队员的生日惊喜,一起在开会的城市寻找美食,一起聊养生防脱发的方法,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觉得很开心。”他们用时间彼此陪伴,而这种陪伴显得那么自然,他们只需感受其中的温度,不需要过多计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开怀可能并不十分在于其中的闲,而是因为它背后的温情陪伴。 % P; D# o$ P- A, l9 ~- r+ x- d
生活照
' Z* p7 X1 b8 s 求学在外,在前进奔波的路上,“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亲近场景或许距离自己十分遥远,但实验结束后的一通电话,“最近怎么样啦?事情还顺心吗?......”父母的询问关心如期而至,心里也像是被注上强有力的定心剂,感到安心踏实。 " J( h0 Y) ]0 S2 n: b# Q5 C4 [$ r6 M- E
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我们并不缺少物质,但却时常缺少陪伴的人和时间。因为忙碌的工作会错过父母的生日,因为要赶做任务错过和友人的聚会……曾经总觉得日子还长,以为这样简单的陪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随着逐渐成长,陪伴变得那么稀有。而在这个阶段中竟有着如此多难得的陪伴,幸之所至。
2 \/ s1 D8 t- ^9 l2 W/ U- ^ 人生旅途中,总有不断走来和不断离去的人和境遇。当新的人名变成老的名字,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或者期间的经历给自己带来别样感受,此时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开始。在不断的相遇和分离中,终于明白:陪伴自己一生的是那些或许清晰或许模糊的名字和经历所带来的感动。
1 K' y2 U0 ]4 A7 P 小时候总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外界的纷纷扰扰! ! w: t: W6 s/ Q. }( ]( v; \
长大后我们发现,生活并不如原先所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依旧平凡普通。于是我们感到迷茫,在社会的洪流中,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忠于自己? 0 V" E( @3 m5 Q# g
或许当我们半只脚踏进坟墓的时候,才惊觉,人生那么短,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也还没有做过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没有品尝过自在生活的滋味,然后在此时才无声哭泣自己的无为。 ) S5 H" t% `0 { z
不要到了最后才哭泣自己的无为。
0 ?% y& I: Z" |, o. @, `' K( H9 A 那么,愿你我都能忠于己心,无问西东。 1 i% ]* f0 @: y/ S1 T7 m2 ?1 G7 f
纵繁华落尽,忠于所爱,自在前行。 ( @7 h! ~: S5 {3 U
作者 / 林欣蕊 ! h" @, E" a. V/ ]7 M4 f
编辑 / 王琴
' U- W( V. j- C2 L# z2 Q8 o- h4 p; q. V
. m( L2 c% N9 H2 i! n
8 C& V U- G8 p- w* Y' f9 J g4 N3 k7 j.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