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c5 l# F3 D4 y3 T 近年来,深圳大鹏新区诞生了一个颇有名的海洋环保组织,那就是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也称“潜爱大鹏”志愿者队伍。这个组织是深圳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成立的一个公益组织,如今已有超2000名志愿者,其中包括600余名潜水员。 % p9 i% Q a0 F( ]! [3 c

$ I2 W! |4 E4 L* b* o' G0 w ▲ 珊瑚残肢暂养 Y' [) A! d5 g" H
“潜水爱好者爱大鹏半岛”简称为“潜爱大鹏”。2014年正式成立,初衷就是建立一个珊瑚礁保护的志愿者联合会。
" z1 w) H. e: m1 k 经过数年的海洋环保实践,该团队负责人夏嘉祥也发现,环保组织不应该局限于打造一片美丽的珊瑚带。“因为破坏的速度远远大于保护。”于是,除了发动潜水员护礁外,潜爱大鹏还发动了各行各业人员加入,拓展了“潜爱课堂”和跑团两个主题。他们一方面进行珊瑚种植探索,另一方面不断向大众传播环保理念。
2 a6 G) J" B+ _) ^, G1 d0 b 以珊瑚保育为主业,
. x" G( a% |3 K$ @, ? 打造深圳百米珊瑚样带
3 b* F9 @3 I- {+ K) C i 从2013年至今,潜爱大鹏联手当地政府建立了2个海上珊瑚试点保护区、种植珊瑚5606株,救助珊瑚残枝68株。据夏嘉祥介绍,深圳磨房网通过发动社会人士,组织过攀岩、徒步等大型户外活动,“潜爱大鹏”的概念也由磨房提出。不过后来潜水员团体因其专业性、公益性从磨房网独立出来,成为深圳海域珊瑚保育的重要团队之一。
- O! C" J. L0 M# \/ v “潜水去,我们一起去保护海底珊瑚。”这个团体成立的初衷就是想发动专业的潜水员,保护好深圳海域的珊瑚。潜爱大鹏的名字就来源于“潜水员爱大鹏半岛”的朴素愿望。如今,这个部分的志愿者也是该组织的核心力量。
9 U6 P+ Z/ s1 {9 l, d 经过与不少有名的珊瑚保育专家沟通交流,这个志愿者联合会刚开始尝试了投放礁盘、种植珊瑚等护礁行动。单2013年,潜爱投放了3个礁盘,种植了超600株珊瑚。后来经过两场台风,3个月后,志愿者们去复查,发现珊瑚架被吹倒了很多。 1 K ]+ x. a- @7 G6 Q$ C# y
“深圳的珊瑚礁的生长深度都在4到6米,并不同于东南亚珊瑚生长在水深十几米的地方加上印尼等国家几乎没有台风,珊瑚的生长环境迥异。”夏嘉祥通过不断向一些专家咨询发现,在深圳单纯种珊瑚,容易受台风影响,收效不是很理想;加之,经常会发现珊瑚苗被渔民的渔网缠住,甚至一些礁盘可能会被彻底掀掉。
. B- I, S- |8 B) Q 夏嘉祥告诉记者,根据一些专家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深圳海域的珊瑚覆盖率高达76%。当地的渔民也表示,珊瑚在以前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夏嘉祥逐渐意识到,首先要改变大家对海洋的态度。于是,该团队提出“种珊瑚种人心”的口号。 ' t; f3 P* b& E3 }' _
“但究竟如何去做,当时并不是不清楚。”夏嘉祥坦言,他至今记得很清楚发生在2015年一件事:渔村里的人对做环保的人很抗拒。经过大鹏新区政府的协调,逐渐促成了当地渔民的“对话”。虽然过程很曲折,不过,不少渔民逐渐意识到“如果不保护沙滩,岸线会崩塌,到时候不仅没有游客,连码头都会消失”,这样逐渐实现“种人心”的目的。 . b2 M0 P' f2 ?; i$ E0 e+ i0 m9 ]! z
2017年10月至今,该协会开启海底珊瑚礁维护项目,初步设立海底作业维护、渔村海上观光和珊瑚礁保护区建设三部分组成的珊瑚保育项目。夏嘉祥透露,计划以大澳湾一条百米长的珊瑚观光带为目标,建立潜水员的珊瑚保护参与体系,同时配合渔业转型,将渔民收入导向珊瑚观光,推动渔村主动保护珊瑚,为建设有深圳特色的珊瑚礁维护区域提供范例。
: ?2 A' k, u# a/ h* j “潜爱课堂”让海洋科普走进 5 w, O* D% o) Y! V5 x& A
小学、渔村、社区
6 `) v6 I! B% O “ 渔民在海底作业期间受伤了, 如何能在水里快速将伤口封闭起来?”据夏嘉祥讲述,当地村民告诉他,原来海参的分泌物就可以充当不怕水医用胶带的功能效。以前渔民受伤后,潜到几米深的海底抓起一条海参,挤压其腹部,将海参的吐出物涂抹至患处,再用细沙封闭,这样就可以起到阻隔海水、保护伤口的功效。这在夏嘉祥看来,是极具传承意义的民间智慧。
9 ?* a$ u" t1 l+ O5 D 在这样的启发下,新创办的“潜爱课堂”是以大鹏当地渔村世代相传的海洋常识为母本的海洋生态认知课程,由入校课程、沙滩潮间带课程、公众宣讲三部分组成,通过游戏化方式设计课程,激发更多人了解并认识海洋。 f- w# v. S6 x9 M% A
据透露,编写教材的王炳老师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珊瑚研究专家,也是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客座教授。他对深圳海域海洋生物开展调查,潜入海底收集一手资料,成为潜爱课堂教材的重要资料来源。
& [& o$ t0 h0 }; J: g  . I" T* Z6 \: U/ i" J$ H" O
▲ 海底渔网清理
' Z( h* k4 u s 在讲师手册中,记者看到,授课内容包含四个主题: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物行为、人类和珊瑚礁的互动和海洋生态伦理和我的行动。夏嘉祥谈到,传统的海洋教育以知识灌输或说教为主,缺乏互动性。潜爱课堂”的独特在于,游戏体验、教育戏剧、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学习方法大量融入到课程。
' `/ y' c( j- k% \0 u7 s' s  . U7 A9 [+ P$ h6 N, N' C
▲ 珊瑚普查
8 w8 z9 I9 J, G- z “潜爱课堂”自推出以来,受众从深圳自然爱好者,慢慢扩展至大鹏半岛所有中小学生,2017年开设超过122次入校课堂,100%覆盖大鹏地区的小学,近6000人次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潜爱大鹏”的珊瑚保育站,先后被授予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深圳市青少年校外体验交予基地”等称号。2018年5月,“潜爱课堂”落地宝岛台湾,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海峡两岸海洋教育交流活动”,受到了台湾师生热烈欢迎。
+ D% i0 q" }# s9 H% S5 j “潜爱跑团”成海洋宣传生力军 9 ~- u1 H ` P# ? ^; ~/ E
2017年1月1日,以宣传珊瑚保育工作为主题的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赛在深圳市大鹏半岛举行。据统计,此次大型公益行动创下了80万人次的记录,为珊瑚保育工作捐得120亿步,得到了万科公益基金的支持。
6 Z! N. M2 T4 t; F' O9 n; K U 据夏嘉祥介绍,2017年鹏马首度与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大鹏”进行公益合作,便得到巨大反响,效果超出预期,这次机遇更为志愿者队伍吸纳了一批新成员——“潜爱跑团”(即跑步爱好者)。
% u0 H4 {" V- G: R+ N 在夏嘉祥看来,与马拉松联手是海洋环保志愿者的另类扩展。他们为跑步志愿者提供了两份“小礼物”。其一是一个学潜水的打折优惠,该券可在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潜水行业的“潜店”使用,可以吸引更多人学习潜水,促使“新生力量”向海走。 ! m6 Z6 `; I c5 ]! Z) _6 Y$ Y& C
而最重要的是马拉松的社会影响力很大,马拉松比赛本身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参与者众多。据初步统计,“潜爱跑团”志愿者人数实现了80%的年增长。海洋环保观念不仅在志愿者中得以传播,衣服印有醒目的生动有趣海洋环保标语的跑手本身就是一面移动的宣传墙,这样良性的循环必将扩大海洋环保的社会影响力。 ; [3 ], U) z7 K7 H- S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 G% I/ V8 \+ L6 g( D! S' G0 D
8 @5 A3 Z# E0 A/ i, G& H8 ^, Y L
6 r0 X% A1 M! h {4 n- C
h5 G- D: r4 B! {' [) D# I6 j$ v p
! _& Q! j, }" r& c. a,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