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图简图

[复制链接]
" f6 v$ ^7 t4 d+ @9 g3 U: \

人类恐惧事物多样性调查——

' x1 W. i. O4 z* J& v6 W

有人怕黑,有人怕蛇,有人面对巨物会极度恐惧,而有人面对深海的时候,会san值狂掉。

; S1 y' Q* t5 T) Y

盆友,或许,你有深海恐惧症吗?

5 s( s* k7 o1 U* z- N

看见这样的图片,会不会有种心慌的感觉:

+ @4 X0 l- K ]! `

1 w# e/ R2 D4 z& c

: B" K0 @ M5 Q! n$ {2 P% {

: g1 b$ c9 X/ \, Q

其实恐惧,一定程度源于未知。

) ^4 m; M9 ~& M4 l" {7 f+ A

但是你知道吗,人类的海洋探索史那么——长,至少有65000年之久。

; C' P% f0 ]; L

早期人类乘坐原始船只漂洋过海到达澳大利亚,1960年人类首次潜入世界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而现在人类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做出过很大努力。

( a4 `- E" \3 I/ z

不过如今,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及月球、火星和金星。

* n" H% `- e/ T7 V, V: g

海洋之中有那样多的秘密,还在等待我们的探析。这部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出品的《航海的故事》,献给满怀好奇与想象的你——

9 q4 S1 r6 t0 A+ h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重磅出品,200幅彩图记录“航海中的世界史”,东西方海洋探索历程大揭秘,快速get航海知识

6 I# o* y( @$ O) N( P- a; g

+ t8 J3 E/ M& r, m& s0 B& J6 y

                                            [英]卡罗琳·弗赖伊 著

8 x0 B: s5 h7 b1 p7 K7 h

2022年4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8 M4 V, P( |( }! M . `/ U' c, \: m6 j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重磅出品

6 J v- N5 Y- A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与格林尼治天文台一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还位列“十大伦敦必去博物馆”榜单。

% `' q6 y4 T* A% g5 D& e0 W

这座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海事历史档案,包括150多万件藏品。国家海事博物馆致力于海洋保护、教育推广和前沿研究,是世界知名海洋历史研究机构。

. @3 Y- l5 s) {; Y U+ _5 M

- o4 O# ]4 M5 I5 K5 W

这本书由世界知名的海洋历史研究机构——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重磅出品,让你足不出户,在纸页中就可以get到在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轻松逛展的体验。

, u7 D- L6 U5 L( R' E! X7 }

 #浓缩人类65000年海洋探索史

2 r3 s6 B9 J, {) G; n

辽阔的海域占据了地表70.8%的面积,然而人们对海域和居于其下世界的了解甚至不及月球多。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开始绘制航海地图、建立海上贸易航线、探索新的海域并发现新的大陆。近年来,这种探索正向深海挺进,直入神秘的海底。

% l% k3 t k/ W* K; F& v

屡获殊荣的英国作家卡罗琳·弗赖伊对以上主题一探究竟,她在本书中详细描绘了几个世纪以来中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从詹姆斯·库克船长在太平洋远航的发现,到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深渊》,人类在航海探险中的迷人发现促进了世界航海制图的发展。

- ? [/ R: v ^+ w

荷兰制图师约翰·布劳于1662年制作的世界地图。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更精确地绘制海洋地图。

. Y# e# N( R3 Y: V" W

一部浓缩人类65000年探索的“航海中的世界史”,让你换个角度看世界。涵盖杰出东西方海洋探索成就,悉数海洋探索重要技术发展:

8 l% A& g$ y. M9 l( q# {; q

从经度的准确计算到海图绘制技术的进步

5 C! |9 v% x8 Z. I1 s& b) K- B

从指南针的发明到航海安全的提升

# h3 e( f1 _- ~" C% [' h

从郑和下西洋到大航海中的新航路开辟

3 D7 ]3 ~) `! r

从东西方贸易到海上科考与深海探测

! X, v0 \$ T9 p- C: K! J

……

" q* N. _, Q" x9 ]. Q8 j

1768年到1771年,詹姆斯·库克船长到达波利尼西亚时,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在此次探险中记录了当地人穿梭于各岛屿所使用的船只类型。

3 X" g# o5 L: ]$ a- e3 ~3 N' U

早期航海:造船、远洋探险、海上贸易以及掠夺

+ h; g0 z: Q( o9 _

乘帆远洋:中国与欧洲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

2 o" ~, i4 f4 h" x

航技精进:航海技术与海图技术的突破

c, C- C5 ^ c) S$ i

科考探索:海上科学家

& ?% R& S8 ]* g+ F% o5 D: h3 }

海洋学崛起:新技术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 D1 G$ O. W& w: P, c- u

学海无涯:永无止境的海洋科学探索

& m4 n% S9 b' h$ ]# T" A

1482年再版的托勒密世界地图,曾对西方地图绘制产生巨大影响。

4 V8 V/ P* G& {0 {8 b$ T3 w

你可以在书中看到:

/ Q+ h+ Q! e/ b7 ` G

波利尼西亚人掌握远途航海技能;

# t! R# D; g8 K' `9 i4 G

腓尼基人与古希腊人利用航海巩固贸易;

% R/ |/ O3 X( `

英美地质调查人员绘制大西洋海图;

- {( c6 b9 |* m3 j" `- t& F. z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促成海上安全技术提升;

L! p! _4 [6 e1 A+ N2 e/ M

海底研究揭开地球构造的面纱……

" g! K- d ]5 I5 r; Q) H

众多海洋探索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人类是如何“征服”海洋,收获新知的。

" r6 G$ K3 |+ z3 A7 Y. A2 [

科学时代来临,海底钻探揭示大量信息,水下生物研究启发对地球生命的重新思考。海洋学家开拓新视野,从太空收集海洋数据,科学家在海底钻探、在波涛下探索、从太空中观察海洋……他们的研究为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并提高了人类对海洋保护的认知。

/ [; j! q+ o4 g7 w7 s% R

这本《航海的故事》揭示了那些淹没在浪花中的“人类简史”,带你探秘东西方海洋探索历程。

9 h+ d1 G! q S# _2 ]* s

  #了解航海知识不可不看的宝藏图库

2 r; @; a9 D3 V

从文字的出现到20世纪,本书呈现的近两百幅海图将整个航海历史浓缩其中。

5 Z! i6 c5 R0 }$ [7 k( t& P

书中用心编汇了宝贵海事档案资料中的精品图集,网罗珍贵的古海图、海洋历史插画、地理信息图、海底地形图、大洋水深图,丰富的视觉博物素材与详实的信息编撰紧密交织,是快速提升航海知识认知的不二之选。

) |5 _* s; H2 x: s

% e" w2 m, @% z) B

神奇的指南针如何被用于海上航行?这是个复杂的故事。

' a/ ^: j0 Z. L0 r4 U- ?. A( i

13世纪初,意大利的阿马尔菲 (Amalfi)声称自己发明了第一个可供海员在航海时使用的指南针。其实就是把一根磁力针放在盒子里,盒中还有一张被分成几部分的卡片以及一张季风环流图。然而事实上,最先发明指南针的是中国人,其历史可追溯至1040年。

7 R; q9 j' U! C( _; U, X( b2 H

中世纪时期的罗盘。

2 J0 v- `% g2 @- |1 Z

中国人在航行中使用了磁罗盘和星图。

8 O2 ~) e: j' _8 Y: N

最初的指南针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根指明地球南北的磁力针。那么这个来自中国的发明是通过什么方式,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欧洲的?欧洲人是否曾独自发明过此物?这些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2 c) n- n0 x# c {. v, D) g q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的是,在12世纪下半叶,西方人开始使用指南针。1187年,英国奥古斯丁僧侣亚历山大·内卡姆在其书《自然》中曾写道:

1 `; Y; i" T, ^3 l" D9 O) [7 v

海员在海上航行时,遇到多云天气的时候,无法借助太阳光来判断方向,还有当夜幕降临、被黑夜笼罩之时,他们也无法辨别船的航行方向,于是他们就触碰磁力针,指针开始转圈,转动停止时,指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1 {( T& R) F/ o9 {

******

8 D/ p, V* K! p. q, F

这张标准时区地图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时间与经度的关系。

+ z; {- ^1 m; q

到了18世纪中叶,一种利用月球计算经度的方法开始变得非常受欢迎。这个方法是利用月球公转比地球公转相对较快的特点,根据它经过几颗特定的恒星来计算。 

8 @3 b; A+ M# V& k2 ~ T

格林尼治的天体运行表会在月亮和一颗特定的恒星形成特定角度的时候记录时间。水手在船上可以计算出他们观察到月亮和星星之间呈现特定角度的时间,根据天体运行表可以计算出格林尼治地区的时间,然后再用 “格林尼治时间”和他们当时的时间差来计算经度。

' P; K3 D# `- H* K

图示为月角距经度计算法。“月角距”指月球与其他天体形成的夹角度数,此图中的天体是狮子座α星,是狮子座里最亮的恒星。

0 i3 A0 M# W6 j- C

每一幅地图,都承载着丰富的地理、社会及历史信息等待读者挖掘所有秘密,堪称了解航海知识不可不看的宝藏图库。

0 ^ L; v) Y8 M" ^" M

  #奇趣海洋知识大集合

+ g4 t9 r4 O, e2 B3 `7 E5 w8 r6 c

不少人都专注于仰望星空,关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若把视角转向深海,这本《航海的故事》则是一本让你叱咤航海圈的“武林秘籍”,能让你和小伙伴们开辟聊天新话题,丰富社交谈资,挖掘海洋中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 j7 z* C, }9 L7 x( c1 K P6 t

) D# Q* A: \8 e. G0 u1 { B4 h

早期海上探险活动发生于海平面降低时?

& n$ A v: Z9 K

最近考古研究表明,人类首次长途远航发生在东南亚,距今至少有65000年历史。

+ Y1 `; Q; u/ T" t; Y, N

当时地球正处于2588000年前至11700年前的更新世地质时代①,这个时期的冰川作用非常活跃,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明显。

2 F# W5 r3 o8 m/ T

(①:亦称洪积世,地质时代中新生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

4 K7 G% {, F6 U% @1 s

地图显示的是东南亚巽他陆棚及澳大利亚北部莎湖陆棚的海底深度。65000年前,海平面较低,巽他陆棚曾露出海面。

& G" `, l3 ?! F0 g8 `

在71000年至前59000年前的冰期,水被锁在冰川中,海平面因此降低;65000年前的海平面比现在低85米(约280英尺)左右。那时各大陆块之间的距离被缩短,有助于人类进行早期海上开拓活动。

+ n/ I: z: w: |2 W9 n8 W

考古学家认为最早期的海员曾经到过巽他陆棚,但如今这片陆地早已被淹没。并且考古学家推测,当时海员拥有的船只和生存技能足以让他们在海上航行90千米(约56英里),最后到达当时仍暴露在海面的莎湖陆棚,这片区域现在已经延伸到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海底。

5 z4 ?4 `, R; h

第一批到达澳大利亚的人可能从帝汶岛海岸线出发,途经图示上现已被淹没的岛链。

! l8 S2 j# Z3 s( n) K

明永乐时造的“宝船”是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木船?

# S) W( w; {9 U5 D

在1368年明朝建立以前,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在历代蒙古统治者的统治下不断发展。到了15世纪上半叶,在明朝永乐皇帝的统治下,中国的航海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 g" w, T5 P5 k! q7 v1 f$ P

永乐皇帝下令建造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其中包括长约125米(约410英尺)、宽约50米(约164英尺)的 “宝船”。这些船各有9根桅杆,是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木船。郑和自1381年起就担任明朝的军事长官,永乐皇帝将其任命为舰队统领。

+ M2 e+ l% ~ q) j: w

中国的“宝船”比当时葡萄牙人使用的远航帆船大得多。

2 _8 g( N! Q" @- A, p. E

1957年5月,在南京明代宝船厂船坞遗址出土了一根超过11米长的巨型舵杆。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对宝船厂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进行了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后,宝船厂出土了近2000件文物。

* P1 u, t1 }; m8 V; p. i

2015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密切关联且历史更为悠久的另一处重要遗址——明代龙江船厂遗址首度被发现。永乐七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曾停留于斯里兰卡贾夫纳,并留下《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据传在1410年至1411年间,郑和的士兵与当地军队发生冲突并交战时,一艘宝船沉没于斯里兰卡。

) @. Z$ G' x2 [/ c( v6 s

郑和编制了44张航海图,其中包含了有助于航行的地理特征、地名与航线。

8 i6 n1 G5 f& x5 q* b3 J; x0 S

中国科考调查船曾在斯里兰卡海岸进行过几次搜寻,2017年,《南华早报》报道称调查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直到现在,考古学家仍未能发现一艘完整的宝船。

* z: Q. i4 P0 @

快来在书里纵观人类航海的妙趣旅程,迅速get航海知识,增长见闻!

$ u& N. |, ~' I+ S& `

 #专业作者,倾情献上

" O: Z* o+ |/ O A; p' W3 J; G

卡罗琳·弗赖伊 Carolyn Fry

! {1 u' `5 M9 K6 h2 N# |" w1 I7 q

备受赞誉的自由科学与环境作者,曾担任过英国地理学会会刊《地理》(Geographical)的编辑,参与了多部获奖作品的撰写工作,并著有10多本有关自然和气候变化主题的书。

4 u% B& v7 @: C) V/ v# o4 W" `

此外还在BBC纪录片《邱园探宗:改变世界的花园》(The Garden that Changed the World)、《时间与历史》(BBC History, and The Times)以及《野性》(BBC Wildlife)担任过主持人。

% }2 E/ ~: h9 D+ N2 F: Y1 ]

y8 l3 S1 n F( H% c* Z6 x

                                            [英]卡罗琳·弗赖伊 著

, R5 v/ b7 T2 t) n7 H7 |

2022年4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d, c7 M6 `9 k # V* }! ?" H: O) X4 M2 } + v4 }& f: r; Z* U& U r9 U. f8 d b% v . b' [: B. D P/ z9 X , o8 d) j6 M4 L, N2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黑泽逢世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