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7 G- J9 t' A% q
! o: u4 P i! r3 u" `& G & j! `7 A$ _% s. _* O6 r' s0 f! H& W
7 b) n' X! h/ Q1 J$ |
; o: T5 A. k, P. j; o2 N( t
7 S$ ~- w5 m- [, o6 e9 F 智慧养殖平台——振渔1号(资料图)
6 a4 t% D2 h* O9 ^: f. H 福州晚报记者江海郑瑞洋文/摄 . M! c/ u* |7 }*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2 v2 n7 C/ Z/ ?$ d! I
伴海而生,向海而兴,拓海而荣。福州积极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 ; a2 E5 B% R2 G! Z" E
记者21日获悉,为发挥福州市海洋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市海上办通过抓龙头促带动、抓集群促发展、抓载体促提升、抓创新促效益,全面掀起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热潮,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到2025年,福州市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300亿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实现从“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8 h% j/ k p, @ 深耕“海田”
" V8 V( [- Z; F9 f* [% k- f5 Z8 J! r 建设智慧平台 $ p0 V: z6 x" P& }0 O
21日下午,在连江县“振渔1号”平台上,工作人员借助APP,查看整个平台的监测数据。
) i- {% X' z( e “振渔1号”是世界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研发建造,总投资约1500万元,长60米、宽30米、吃水1.5米,养殖水体达13000立方米,可防抗12级台风。该平台于去年4月正式下水,由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预计年产大黄鱼100吨,年产值达1200万元。
9 Z8 ]- s2 u' m- U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振渔1号’在养殖成活率、成品鱼品质、抗潮汐能力、抵御台风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实现科技养殖,人力省了七成以上。”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 ?9 N( ~9 m. l# O 不仅有“振渔1号”,还有“振鲍1号”。“振鲍1号”是全国首个深海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国内鲍鱼养殖进入了现代化、智能化。这是个巨型钢构网箱,长24.6米、宽16.6米、高18米,重约300吨,由浮体结构、养殖网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机械提升装置5个部件组成,可容纳近5000个鲍鱼养殖箱。平台的饵料投放、输送、网箱吊装全部实现机械化。 % f4 L" x5 c" s' s; w
作为福州重要的渔业大县,连江着力推广“振渔1号”“振鲍1号”等养殖平台,推动传统养殖业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深远海养殖基地。该县还出台扶持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海工装备企业开展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
) i6 b. F0 K% I 动能强劲 1 [- C$ Y6 ?, a$ l7 p# f' s# x- {9 s8 y7 O
项目源源不断
( h: n; ?+ V2 E1 H9 w 去年2月,振华重工海上福州建设有限公司在榕成立,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经济产业化、现代化、数字化示范项目。
) {& m* W0 J7 Q0 S2 w 在“振渔1号”“振鲍1号”陆续推出后,第二代自主知识产权系列平台亮相2020年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得到广泛赞誉。在省发改委、福州市委和市政府帮助下,结合国家和地方优势资源推进的“振华建造、专业运营、渔民养殖、渔货兜底”的商业发展模式,正为福州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U' s2 H' Q" P( L$ h* E6 \, | “我们的产业发展目标是,尽快启动‘百台万吨’计划,建造100台‘振渔’系列平台,实现10000吨类野生大黄鱼的年产量。目前我们正在加快进度,希望在11月完成相关海域确权,12月初启动装备建造。这是积极贯彻中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典型示范项目,也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福州’建设模式和乡村振兴模式。”振华重工海上福州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 K4 D2 L3 h( D( ^+ ~
这样的海洋经济项目,正源源不断出现在“海上福州”之中——闽洋年加工海产品150万吨、丰大元洪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景年产120万吨聚丙烯、申远新材料二期等临港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序推进,宏东食品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连江可门港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东方风电10兆瓦风机创下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纪录……截至9月底,全市“海上福州”项目累计入库268项,总投资46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34亿元。 ( z% s3 ^* Y- N8 \3 A9 V! l7 I
做优做强 ; G! `. o+ x* q: q+ D8 [" l/ E
拓展海洋产业
& z# [: f0 f& U8 q9 q( e1 ?& b 记者21日在连江粗芦岛看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母港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新建4个远洋渔业泊位,预计年吞吐量60万吨。 , e8 c6 g* P$ b T
“依托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打造国家级深海渔业精品加工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市海上办相关人士表示,福州将“做优”海洋传统产业,除了水产加工业,还将依托罗源湾、长乐松下港区,打造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钢铁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依托粗芦岛马尾船政(连江)工业园区,打造海峡西岸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船舶修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 f6 s, C: B. V
除了“做优”海洋传统产业,福州市还将“做强”海洋新兴产业。依托江阴港城经济区,福州市将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化工新材料产值突破1000亿元;依托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打造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依托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打造集海上风电装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依托仓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集海洋生物制药、基因检测等为一体的海洋生物工程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工程产值突破200亿元。 8 x( [2 d. {/ o3 E, k+ ~3 c
“我们的目标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市海上办人士表示,通过补链强链工程,福州市将重点培育一批标志性海洋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300亿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从“海洋资源大市”变为“海洋经济强市”。 7 P/ f: X8 i K9 h8 i r% V% D& X
- B, T. e; o' S. f
2 [4 {' I3 D" `/ g7 w |# i! J. @* ]! c1 {6 k' p8 @; z1 R2 Y) s
( j4 s# u1 n2 v/ y8 C
0 c+ e7 N( c3 c! L6 J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