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洋测量船 -海洋测量的原理

[复制链接]
M A5 m* C+ L1 t

梦想靠爹妈,自驱靠自己

5 ?0 d0 }" q" I; q# V5 P% a8 o! ?

最近我们国家最引以为傲的大事之一就是神舟十二号的顺利升空和同空间站的顺利对接。以后立志要做科学家和宇航员的小朋友更是被打了不少鸡血。

/ G' W8 @6 D+ y$ d! q

最好的体验当仁不让就是亲赴酒泉发射基地亲眼看着大火箭腾空而起,感受大地的震动,空气里弥漫的燃料味道和欢呼雀跃的人群。但一般人去不了啊... 但是!看直播的不知道要有没有人注意到,遥测报火箭状态的一直都有一个叫“远望六号”的科学测量船从南太平洋不间断地发回发射数据,如果娃在魔都,我国的科学测量船“远望”系列其实还是可以近距离,全方位的摸一摸的!

1 C, H* G6 h, a& m

“远望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航天测量船,由1965年周总理发起提议,67年开始实施方案“718工程”,1978年首航。在圆满完成32年的海上科研任务后,该船正式退役。2010年10月22日,该船永久停泊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原址2号船坞。

. ~ ^8 e: u4 v& |
* l3 r2 [* F* x( z' i: q3 ^

登船体验

, o5 }" q" v# I/ `

远望一号停泊了11年以后,终于在2021年6月开始经过修缮对外开放,目前可以组团预约参观。规定时间到达船头位置就有老师带领进入停靠码头开始登船。

5 B6 [9 ~& p* k- v8 G# x8 i
7 R/ p" N; N5 M6 [' F

整个参观路线经由停机坪,救生艇区,船头锚机,驾驶室设备,船员起居,雷达设备和最后的缆绳体验几部分组成,共计1.5小时左右。

7 w* x! q3 S' L8 h8 {1 L& ~! f B

接受年龄适合5-16岁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事业的幼儿园到初中生各年龄级别的受众,内容可以是纯登船参观,也可以深入体验海上紧急事故自救,以及高一点年级的游学活动。

/ F9 w; h5 q+ z

船舶知识

5 ~) @ C# s- [- b- o

作为一艘科学测量考察船,巨大的船身还是被分成了功能区别相差很大的组成部分,讲解员小哥哥一边走一边讲解救生艇的作用,构造,全封闭式和压力打开式救生筏的区别以及海上出险的流程。

% H# L9 q' s+ Y2 v& B" h' |

虽然只是中班的幼儿园小朋友,第一次登上科学测量船,第一次听见各种专业词汇但却听得很全神贯注。“为什么救生艇是橙色的?”、“救生艇里有没有吃的?” 各种奇怪的问题连同陪在旁边的大人们也时不时要做恍然大悟状的表情。

& S) R' V) z# Z2 C7 y, Q3 t
; D. ^ T- | E

船头部分巨大的锚机更是引起男生们的强烈兴趣,哪里是刹车?这个转盘是做什么的?锁链居然那么粗啊~ 看着奇奇怪怪的问题被讲解小哥哥一一回答,让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停下来原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呢。

6 d( p3 ]; h" \; B5 W2 v6 w

作为船舶上最最有标志性的物件-“船钟”,每个小朋友都可以亲手去敲两下,洪亮的声音仿佛让大家又回到了考察船行驶在赤道和南太平洋上执行任务时的感觉。

, ]' `! p; U* H4 k+ e# f
7 J; a3 t+ Y* K- ] d) X' U( V

坐过很多大轮船,却不常进入大轮船的驾驶室。原来驾驶室里除了寻常的舵和罗盘,还有各种丰富的行船设备,有的用来看电子海图,有的用来监测海底深度,还有最特别的“车钟”, 用于传达船只控速。

: k" I8 |4 u- ]- W

“为什么各个档位叫前进一二三四呢”,这里的拓展知识就要小朋友自己回家看科普书了哦。一般民用船最高只有前进三,有档位前进四说明远望一号已经妥妥是军舰配置了。

, A+ `& c; N' A5 H
! `0 e/ z7 v7 w% a- r4 t

测量设备

8 }$ |. X$ H0 P

科学测量考察船的独有特色就是随船安装和携带的特别测量设备。登船之前就可以远远望见的三口大锅天线走到底下才能感受到实际尺寸的巨大。

/ Q4 u2 d k( V0 ?/ J& u
4 |: a$ d- I5 s3 T

两座180雷达定向天线是负责发射和接受火箭或者飞船位置和状态数据的最主要的设备。

t. q; b) J- ~2 Z- w8 X0 l

为什么叫180天线?天线的水平面方向上,相对于主瓣最大点功率增益下降3dB的两点之间所张的角度,定义为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天线辐射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波瓣宽度内,波瓣宽度的大小反映了天线的辐射集中程度。全向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为360°,而定向天线的常见水平波瓣宽度有20°、30°、65°、90°、105°、120°、180°多种。太专业的解释我们听不懂,简单认为就是可以接受和发射180度扇形角度内的信号就可以了吧。

- S9 ^0 [2 L; S/ n$ c

怎么保持天线的稳定?由于雷达天线对于稳定度要求非常高,但是船只在远洋海域又不可避免一直在晃动,远望一号的设计师们在船体上前后各装两个减摇鳍,就可以把十几度的摇摆减少到5度,同时在雷达基座上安装相关设备,进而把5度的摇摆减少到1度,再在天线上安装相关设备,更把1度的摇摆减少到几秒。

6 c, r0 a$ s1 \' w

三级减摇措施,就使主测量船在6级海浪下达到了陆地标准,可以在12级台风中昂首挺立。

8 N: x3 u) s; D/ q2 Z7 O+ b$ x3 _
3 k% h* g0 E6 }
& u5 t) z7 @- U- ]: D

参观完船舰主要设施和部分以后,还可以选择额外加餐,参加水手结的现场教学。

' S I+ A" ^* ^( ^) r

每人一根细缆绳,跟着讲解员小哥哥分别做出适用于困在身上自救的环形结,适用于攀爬绳梯的绳结,或者适用于直升机救援套在双腿上固定的双环结,动了手还动了脑,说不定某天就派上用场了呢?毕竟书上的知识终究没有在合适的环境里实操来的印象深刻。

9 [9 W) W. _7 a( K" N& P+ q: b
) r5 ^& ?0 ?4 y6 T4 R- ?) Z% V

走完全程,增加了更多对于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憧憬和对于科学家和造船师们的敬佩。

1 ~) B% D! q0 l" K3 X2 q

想起最近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如何树立小朋友的自我驱动力,自驱力来源于“我想成为xxx” “我长大了想做xxx"的原动力, 哪怕这些愿景可能暂时遥不可及,可能只是兴头上随口一说,但还是在小朋友们的心中埋藏下了一颗种子,在各种不同的体验,学习中也许就会萌发,就会成长,最终变成心目中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我们做父母的不就是应该好好保护好这些小小的种子耐心等待和保护他们发芽成长吗?

5 |" U2 x7 ~3 R! D, c- ?
" ^8 f3 C: }' l* s

关于远望一号 去前小功课

9 \5 L7 K' |* C+ |$ \7 W1 @+ l& c
) T/ O; w4 b4 j

远望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航天测量船,由1965年周总理发起提议,67年开始实施方案“718工程”,1978年首航。在圆满完成32年的海上科研任务后,该船正式退役。2010年10月22日,该船永久停泊上海江南造船厂原址2号船坞。

; i5 ?) Y8 A, e: [3 K

远望1号测量船的任务是担负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再入段测量;担负潜艇水下发射飞弹出水至落点的全程试验;担负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跟踪、观测、遥测和遥控,并作为长江下游的活动观测站。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该船上设备空前齐全,装备了船舶、导航定位、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打捞救生六大系统。

G9 ?! x6 x0 i# R2 u

该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在陆地以外不能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实现了中国航天测量网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 i1 I. z! U$ L+ _; R

随着弹道飞弹射程的不断增加,以及卫星和飞船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时提供100%的跟踪、通讯和遥测信息,测量设备要求更加精密和复杂,测量跟踪和发送控制指令也要求更加及时和频繁。尤其当射程延伸到公海海域之后,仅靠陆地跟踪站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必须建造测量站,在公海上设置一些机动跟踪站。测量船可以根据发射任务需求,随时远洋航行,尽可能靠近或者就在所需测量的区域,以弥补测量设备作用距离不足的缺陷,填补陆地与海洋测量跟踪站之间的空白,使之成为发射任务控制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C! A7 l% |- w- o9 w/ b) O8 W

航天测控是有各种测控平台、测量仪器组成,它直接对航天器(包括运载火箭)实施跟踪和控制,使航天器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运行和工作。

E3 m& w# f/ s7 R" M, K4 b) m4 _4 x

江南厂目前为止一共建造了中国所有的7艘远望号测量船,以及远望21和22号两艘火箭运输船。

* |" F+ Q! V. }/ A# x! T' d9 n, E7 i 4 P' Y4 \) Q+ N. T : J/ ~5 R6 r9 h" c$ g 1 r; i' z {" ]0 l" v- V6 L+ @ 3 l5 b4 k; C% p6 i4 M1 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冰死铁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