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特征 -海底地形地貌

[复制链接]
, `* z/ Q+ Q4 Y2 v/ Z5 M, ]: C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底地形

" L( [& h1 l A+ D2 x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n3 d& X0 ^1 \0 ^0 K5 | u' X

湛江港是全新世中期海侵作用发育起来的、规模较大的溺谷型(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降,河口被海水淹没而成漏斗状,称之为溺谷)潮汐汊道,主要由潮流深槽、边缘沙坝等构成,形成典型的潮汐通道地貌体系。该城区波浪主要来自东北方向,对海底地形的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图为该区城地理事物及海底等深线(单位:m)分布图。

; K+ X* T, h( }( D# x

         

0 @9 ^2 ^& J x* R/ P* F

(1)简述湛江港口门外海底等深线分布的特征。

: C1 w% c% `7 @; b

(2)分析潮流运动对湛江港口门外海底地形的作用过程。

# V1 F s$ Z2 m3 j5 y) h2 k. w* ]

(3)推断波浪对海底地形可能造成的影响。

3 u' m5 _: `6 \; O+ ?- f1 U5 H

参考答案:

7 i0 F$ _! r) F. a9 L% X* q2 p: C

(1)由陆地(岛屿)向海洋深度逐渐增加;南三岛和东海岛间等深线分布密集,深度较大;南三岛和东海岛以东等深线向海凸出,深度较小;东海岛和硇州岛之间等深线较弯曲,海底地势起伏大。

/ z3 n" m$ b8 H1 I. o

(2)涨潮流从多个方向向陆地方向流动,在南三岛和东海岛之间的通道汇聚,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将部分海底泥沙带入海湾进行沉积;落潮流较涨潮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更强,南三岛和东海岛间的深槽进一步加深;当落潮流流经通道口时,辐散速度变慢,沉积作用加强,在通道的东南方向堆积形成落潮三角洲。

. M* c% @$ M- A0 l/ z

(3)受到东北向波浪的作用,湛江口河流沉积的泥沙及海底潮流沉积的泥沙,会被波浪掀起向西南方向运动;一部分沿海岸线发生沉积,另一部分向东海岛和硇州岛间搬运并发生沉积。

4 t1 j. C+ u2 {( J* Q* U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纪冰期,南、北极地区的冰川活动多次扩展至陆架地区,甚至抵达陆架外缘。楚科奇海是北冰洋边缘海,地处太平洋与北冰洋水体交换的关键位置。第四纪冰期楚科奇浅水海域存在大量的冰川活动下形成的特征性地形(如犁痕、冰脊)和沉积体等,随着后期被海水覆盖而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我们认识古冰川作用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楚科奇海海底等深线和主要冰成地貌分布。 : v ^) J( k; l8 i2 P* t

& m, _9 W/ S) X2 j) K3 E# G

(1)简述楚科奇海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7 b6 x; ?2 J* A. v1 G8 L e; U/ f

(2)说明楚科奇隆起犁痕的主要成因。

+ z' f3 Y1 |+ M1 U

(3)分析楚科奇隆起西侧少冰川侵蚀痕迹而多水下沉积体的原因。

7 K3 P% y' h+ u6 |. x( e! O

(4)说明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的特征性地形在楚科奇海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

7 p* z& _: u3 p& b2 w) ^0 ]

参考答案:

. n* Z- Z" n: J

(1)中部、南部地势高,西北、东北两侧地势低;中部、南部为水下高地,西北、东北两侧为海盆;西侧海盆较深,海底坡度较东侧大。

! b- X% ]3 o9 x4 d

(2)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楚科奇海多大型冰山活动;楚科奇海中部隆起为水下高地,海水较浅;冰山在移动过程中底部对楚科奇隆起产生刮蚀,形成冰川犁痕。

* C* c) S8 k) S$ }* a; D

(3)西侧海水深度较大,与冰山底部接触少,冰川侵蚀痕迹少;(受极地东风吹拂形成的极地环流影响,冰川自东向西运动,)冰山侵蚀楚科奇隆起海底高地,挟带的大量冰碛物在西侧产生沉积。

2 f+ Z' `# V) |) y ^- {' s

(4)该海域位于板块内部,海底地质条件稳定,无大型海底火山活动对特征性地形造成破坏;该海域位于大陆架,接受陆地沉积物多;特征性地形上覆盖的沉积层对特征性地形起到了保护作用。

: D4 h0 q& O0 C% d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啸是典型的海洋灾害。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火山喷发及其诱发的海底滑坡、坍塌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往往引发大洋水体波动,当波动的大洋水体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形成巨大的“水墙”侵入海岸带,形成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一带海底地震频发,1976年以来共发生6次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损失巨大。图6为上述6次海啸的地震震级及震中分布。& J' W' ~) L0 [: L# d. `& ^1 o

' l- v, {$ v, E1 o' K" ]! j

(1)图示区域海底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推测其可能原因。

7 u& g$ ?% A% }; i) [3 A, {

(2)说明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的海底地形在海啸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N) f( u1 e( w$ a3 l. D

(3)解释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地区在当地历次海啸发生时损失较大的原因。

2 Q( M7 N1 A/ }$ U w" S

(4)有人建议将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的居民搬迁至内陆海拔较高地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这么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 I/ z+ K" V7 k+ C! }0 ~1 F0 b

参考答案:

d, W; n7 o5 l5 _( z' R

(1)大部分地震震级较小(释放能量较少);部分地震发生在浅海海底;部分地震为深源地震等。

2 b& o9 J8 _0 ?! U/ A) C

(2)海底地形高差大,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底滑坡、坍塌,继而导致水体波动;近海海水深度急剧减小(缺乏相对宽广的大陆架),可迅速降低海水传播速度,振幅陡涨,加大海啸“水墙”高度。

* I/ ?% m% d" T' J0 f: Z5 q; F

(3)(部分地区)人类活动较为密集;海啸预警系统不完善,预警时间短;民众防灾意识淡薄;政府救灾能力不足等。

5 J# ^" ]/ ?, m- j7 W- W. K

(4)没必要。因为当地海啸灾害发生频率并不高,加强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即可;另外,搬迁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当地经济不发达,没必要搬迁。

6 O# s1 k* P8 w: u, z+ k" l+ g* ]4 V0 T

有必要。因为当地海啸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搬离沿海地区利于生存和发展。

Z5 ]! D5 m4 E+ R2 P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西哥高原东、西、南三面为马德雷山脉所环绕,高原边缘的山脉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西侧边缘的山脉主要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下图为墨西哥高原地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 ^( f0 l0 L% g& j6 G" T7 i

( l# M' q! E9 j# a7 D

(1)分析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产生差异的原因。

7 h+ Z8 W: A1 m' a0 n8 W' S

(2)描述墨西哥高原西部河流的水文特征。

: `4 s8 B3 x% R8 u/ ?

(3)比较墨西哥高原东、西两侧海底地形的差异,并分析其西侧海底地形的成因。

! o" ~& [6 p* x! g% M; S7 V% x! P, r6 l

参考答案:

8 f2 v8 R* e, n9 ?6 _* W# i& c: y- y

(1)甲地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稀少;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且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8 }( y$ K5 Z+ Q# d9 Q

(2)特征: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无结冰期;以降水补给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 ~! U$ w) |# B# {( ], B R8 [! B

(3)差异:该高原东侧海域海底地形相对平坦,大陆架相对较宽;该高原西侧海域大陆架较狭窄,海底陡峭,有深海沟。成因:该高原西侧海域位于板块碰撞挤压的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形成深海沟。

) ^% a! \5 O3 w$ `

典型例题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l4 a/ ]1 a: \: @) P% V

材料一:图1为日本北海道地区简图,图2为岛上丙丁两地的多年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图。

9 I5 e' U$ `& m) V7 x: \

: h% X- I" Y* p f! Z, I2 s, {

(1)甲岛的地形以____为主,地势特点是____、____。

0 {, w* U5 ^9 h4 _' s

(2)指出乙处的海底地形类型,并分析形成该海底地形的原因。

* d: u3 m, O9 g! X' t1 f

(3)比较丙丁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5 m/ L) A5 s9 |6 N

参考答案:

5 e O. L! O, _

(1)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 i+ u5 t: H! U& I; A9 ^

(2)海沟  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形成海沟。

1 g1 ?- B& E2 ]" N. N

(3)丙地冬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降水较多。受季风风向和地形的影响,丁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丙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

+ d) `& ?2 {1 c# ~& R' Q! U# H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加,为南太平洋岛国,不仅多火山地震,还多海啸。北京时间2022年1月,汤加境内一座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形成巨大波纹向外迅速扩散。汤加首都受到海啸严重摧残,斐济、萨摩亚、新西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均发布海啸预警。据称,此次海啸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小。下图为汤加位置及北太平洋东西两侧近岸地貌分布图。& N( |& L. K. u. h* I- b6 d

|4 E, P: a" j1 M$ s

(1)结合地理位置,简析汤加海啸多发的原因。

8 ?% W" J) G; n- D

(2)与美国西海岸相比,我国东部海岸受此次海啸影响较小。试从海底地形的角度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9 l9 M; n' U$ g

参考答案:

* M6 Y* n. Z; e% N4 _; k& f& k) V

(1)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汤加四面环海,火山喷发、地震易引发海啸。

; y4 o' u# a. H2 s0 ?+ @, h

(2)我国东部有岛弧,可屏蔽海啸;我国东部大陆架宽浅,可削弱海浪。

. G/ [$ W3 I: j. e

典型例题七: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要求。

: F) Q5 b7 Q# y% i! `- t5 d

3 ^ K/ d" V" i- t4 E

(1)图中甲山顶与乙渔港间的相对高度为__米。站在甲山顶,用望远镜能否看见乙渔港出海的船只,并说明理由__。

+ n, k4 G* x9 n( I" |

(2)为加强乙渔港到丙村两地的陆上联系,拟修建一条公路,AB两条规划线路中选择怎样的线路比较恰当,并说明理由。

5 `, `8 _5 x: Z- E8 A: ]

(3)简述图中东西两侧海底地形特点的主要差异。

- N9 Q: E0 D5 @! k$ e* I/ @

参考答案:

% t/ K8 Q4 o! N) H# J E

(1)600-800米不能。理由:甲乙之间的视线有山坡高地的阻挡。

+ e7 E+ X4 L# T9 `2 w6 F0 Q/ F

(2)B线路更可行。B线路地形平坦,修建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小,节省建设投资;A线路地形起伏大,易破坏山地和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

3 P; d' z7 t5 i6 H

(3)东部陡峻,西部平缓。理由东部等深浅密集,西部等深线稀疏。

5 t7 m1 X- u1 z

典型例题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吕宋岛,是菲律宾最大的岛屿,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吕宋岛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众多且短小,火山、地震多发。吕宋岛是菲律宾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下图为菲律宾吕宋岛概况图,表为阿帕里、马尼拉气温(单位:℃)和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注:阿帕里的海拔为3m,马尼拉海拔为2m)。& ^4 I( p% I! r

3 I: O* w( o; ^$ l* U% F; G

1月

2 `- i4 l' A; b& @

2月

' L( T# G8 S, l7 j( @ p& ^

3月

$ [" r! F; [8 B5 n& c1 Y6 Q

4月

( \: r/ S) O( X, ]

5月

* | C6 F/ y& H* p4 W

6月

& o: `$ o$ e' h& Y, W; x* {

7月

, Z" D7 w, n9 ]+ a! V

8月

, M9 }2 J! U5 X3 t1 v9 P" G9 h

9月

4 R6 [8 o N* c

10月

1 N8 h; _$ q w1 ?9 S( U. q; V

11月

: T* ^0 B0 B* V0 F* Y" H9 @

12月

m l' Q" z2 _

阿帕里

/ |- [* K6 ~: C5 ` E5 w' `

气温量

, u/ G1 L. A7 T' ]# O% |

23.3

( n9 j" q: T: e) }3 p2 P

24.1

2 \ t$ G9 h2 _) i# m- `

25.7

; E A4 f, Q5 @+ K5 ]" c9 k1 D$ R

27.6

2 z8 t: z8 T; Q |2 r" x6 k

28.8

( m$ K. E) p0 T, ~* F6 ^

29.1

0 z( q7 q6 E( s8 L2 N. m

28.7

7 w- Z/ G6 N* E2 t! H

28.5

% H0 y1 J, k+ ^' @( B; u

28.0

" v3 J" t; U( u. p* }% O

27.0

+ Z5 T, _7 s3 u

25.6

: ?2 h& e+ [3 M \

23.9

. y) }, _# i; v/ N- y

降水

' X9 P& I: N% `. W0 p B: S

129.7

6 `% S9 B( E7 J

59.1

* j C, n2 w: X$ O

36.5

$ X! T% P* K4 p: e" a/ I! N# B

27.2

. S7 Y0 [) D: f3 `" L0 v6 i0 ^; x

122.7

% r' k; q: g" {, L v: k( b

161.9

7 u# O1 @0 c, f- D; D% ]% r9 C. C1 k" m

263.4

! |( Q2 N5 k% B! ?/ g8 w" A' ]

315.6

: m/ C1 s+ t6 E6 }- O

236.7

5 I6 U0 w# g/ ~

369.7

0 Y; d4 j/ J$ W! A

325.8

( I8 _) O& i. Y+ A6 n4 U1 O6 l0 E

184.6

. S( e( V) D3 ]" [

马尼拉

4 _4 O: p' ~) i, y

气温

8 E8 _! t4 t9 I& D( |3 B

25.6

; N6 w& q8 S% G) i

26.1

, n) ?- ~! e1 z3 x! @! n3 A" a# H

27.6

+ P- k2 S' H. J7 V% d# m

29.1

. \# Q5 c+ \, P8 S

29.5

( Q8 {, s. v9 W. z( [5 z1 N

28.4

! X* n1 J2 q3 U) [: d

27.7

- M* \, Q: L# e* F9 D. l$ o

27.4

/ ?# Q3 o& L _' h

27.6

. U8 x% c9 L2 @( s" Q: G

27.3

6 u0 p; I6 S% j" o0 j! {/ K# f. J

26.9

4 f5 @) e+ h2 n3 L: ]

26.0

1 b$ g- S9 l, i' E v J- n2 e$ c

降水量

* @' m: d" L b! r: W$ J0 R

6.3

$ l2 \, J; Z0 a7 C g9 X

3.3

7 e: [. e1 ]5 R+ |# s

7.1

3 {2 M8 E9 c. M2 B: H, v

9.3

0 l- T9 M. D: }" I) o

113.4

- [2 @3 C8 Q8 B x. k N: r- U9 q

272.7

! q% c# z4 s4 G- W! J

314.2

6 [. [! x5 b" k8 z

398.0

& ]/ ~$ W1 J( E2 V5 Z/ s0 L* H' y

326.0

0 o7 ~5 \( E; [! T" I- W

230.0

0 [% ~. |4 w/ V8 O9 Z" e! v

120.4

; g/ P u+ U8 q' s

48.8

8 P. Z) u2 N, M3 L

(1)判断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 M3 O; z/ M3 F$ R$ K' \% H" y7 P, F

(2)试说明吕宋岛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8 i- @' K4 r9 u6 E! r# X

(3)说明阿帕里和马尼拉两城市11月~次年3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及其成因。

8 X( G' [: Y% p. N3 ]0 _* |

参考答案:

* ^( S7 j- s" h- d, N

(1)地形:海沟。过程:甲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向运动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E* L' ~2 r$ h6 d& }3 f- i% [

(2)吕宋岛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水流急,地表水难以保存;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旱季水资源不足。

) W9 r$ ?1 n4 B9 D

(3)差异:阿帕里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马尼拉,月降水量均多于马尼拉。成因: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基本位于南半球,由于阿帕里的纬度高于马尼拉,因此阿帕里的昼长和太阳高度角均小于马尼拉,再加上该时期阿帕里的降水量多,阴雨天气多,从而导致阿帕里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马尼拉;该时期吕宋岛主要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阿帕里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一侧,降水量多,而马尼拉位于东北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量少。

# l5 }8 Z6 y: {( v# s8 t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3 \ S2 d$ }+ t1 k& G ?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4 c$ i, m4 J8 [6 O+ i A3 N1 ^/ w

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 r `4 c( u/ M! k X2 Y+ c9 Q- B

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 O9 ^/ i* d k3 t5 P

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 P7 z4 [; h6 Q* O2 i" z& `7 E

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3 r, O9 m$ X8 K7 d* }' D9 X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 U+ D( l0 O: m3 Y: M8 f1 e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 ]1 [' K* Y- u' p! A, ^) Z

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4 t, {% h! v' z1 M8 v& J

0 D& t. J9 X0 G+ L [

3 `% |7 ~2 }. z1 y2 A: E( c4 J5 r E* Y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9 ]) `) P" Z% f' w7 _; \% ?1 a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 c3 q! s _& w ~% c& q6 H

部分图文

+ ^# c; P% i5 V$ U% A2 d: T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7 }+ t1 ~9 x1 v! j4 H0 y( k5 y( E$ e, l$ a( X% v5 Y) f ' r) }# W% u* N [3 f * E3 y1 T, I3 T9 G# }( V& y+ X, H* r5 \! s& P"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广州老梁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