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公布南海“撞山”事故调查报告:临时变更航线,声呐判断错误

[复制链接]
& V2 H4 m* S# M9 d: [3 @) N

来源:溪流之海洋人生

) q3 X% {4 J$ n( v. l! ?# ?

时隔7个多月,北京时间5月24日,美海军公布了美“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撞击事故调查报告。那么,报告披露哪些关键内容?为何大量内容涂黑?

8 R( e$ s9 @2 o5 ~6 K

据美军《星条旗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报道,美国海军对去年10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未知海底山脉的调查报告显示,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事故原因与航行规划、风险管理、值班团队等方面犯下的错误有关。

) T( B5 s5 P& y

5 q# O+ }# t/ l

负责此项调查的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卡瓦诺(ChristopherCavanaugh)在23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这起不幸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在三个方面当中的任何一个,如果进行审慎的决策并遵循所需的程序,都可以避免发生这次搁浅。”据报道,这起事故导致11名水兵受轻伤,其中最严重的是头皮撕裂和肩胛骨骨折,“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则由于受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运行。卡瓦诺在报告中写道,“以这样的速度、在这样的深度搁浅,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亡,甚至会让潜艇沉没。”

' j) U% J% W% a$ m- ~

( X# Q6 r0 N4 G g- K( N+ _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进驻日本港口时的照片

1 s/ ?0 ~, s3 m% D6 I- f: X0 {

2021年10月2日,美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与不明物体相撞造成多人受伤。报告在“初步声明”部分第14条指出,事故是由航行计划、监视小组执行和风险管理中的一系列错误和疏忽不断累积造成的,执行标准远远低于美海军规范。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在决策时更加谨慎并遵守标准流程,这次事故本可避免。

$ [4 g! K9 T! Z/ ^8 s: u

报告发现,在去年10月2日“康涅狄格”号(该艇以华盛顿州布雷默顿为母港,本网注)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生撞击事故前,潜艇上的航行评估小组“未能识别并正确标记至少十处位于事故地点附近的航行障碍物”,随后让潜艇驶经该水域。

% ~7 z- j" @1 y

报告还发现:“(包括指挥官在内的)这一团队错误地评估‘康涅狄格’号将在开阔的海洋环境中作业。基于计划好的路线(这一路线经过多处航行障碍物附近),他们原本应该意识到该艇将进入受限水域。”

$ P6 V) X8 c) u% R3 h+ y

报告还说:“如果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潜艇上就会安排一支经验更丰富的领航团队,配备额外的专门关注水下航行安全的值班人员。”

* p# R9 K& [( z9 ^$ W1 r

报道指出,尽管调查的许多细节在报告中都有删节,但它表明,至少艇上部分值班人员意识到了航行图有误,但这一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达。在水下撞山之前,“康涅狄格”号上至少有1名水兵探测到声呐读数与该处水下区域的航行图不一致。然而,值班军官没有向“康涅狄格”号上的指挥官报告存在这种危险,而该艇指挥官当时也未在指挥室值班。

M- ?1 G9 K5 s- [! F! `

报告说:“指挥官不知道该舰当时驶近水下航行障碍物。(舰上总值日官)说,他对测得的水深比预期要浅感到担忧,但他经评估认为没有必要采取强力行动……或考虑下达减速命令。”

9 a8 h5 h; T+ ~

据报道,潜艇发生碰撞前几分钟所发生事情的其他大多数细节都已删掉,但卡瓦诺写道,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这一事件。他说:“这一事故不是任何单一行动或不作为导致的,但它当时是可以预防(避免)的。它是由于航行规划、观察团队执行和风险管理方面的错误和疏漏不断积累造成的。”

) M3 k& }( t; Z9 W

根据美军的调查报告梳理了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当天,“康涅狄格”号在执行任务时,因临时变更航线,向东南航行时,没有及时标记“水下危险”位置。世界标准时间2021年10月2日约6时18分,北京时间下午2点左右,声呐操作员在艇艏方向发现一个声信号痕迹,判断是海洋生物造成,后续未通报给其他人。同样是6时18分,潜艇舵手将升降舵完全抬起。

5 F" B. V' I1 D' e5 ^+ M5 n

由于调查报告在这两条记录之间存在大量涂黑内容,且潜艇升降舵抬起说明潜艇已进入紧急上浮阶段,因此可以确定是在世界标准时间6时18分发生撞击事故。

. d& J# G! g+ Q8 o1 Q |. ^7 q

6时19分,数字电磁测深仪(EDML)失去指示,水声部门报告球形声呐阵列严重受损。6时19分,潜艇呈上倾31度角姿态,潜水值班员宣布“潜艇即将浮出水面”。6时20分,“康涅狄格”号获得GPS定位信号,但实际的GPS位置,位于“康涅狄格”号依据自身导航系统标绘的RLGN海图位置西北方向1200码,大约1公里的地方。

) j# {7 w, t1 w8 B& |

声呐专家表示,根据调查报告可以判断,事故发生前,“康涅狄格”号正在使用被动声呐。而潜艇一旦打开被动声呐,意味着不暴露自己的同时,还能收集外界声信号,说明它当时正在执行隐秘任务,另一方面表明潜艇水声部门负责人的判断可能出现严重错误。

/ j( q9 u& R2 \, H; c [+ c+ Z5 B

$ X1 a2 z1 v) H/ E. d# i! R

去年12月,艇首严重受损的该艇抵达关岛

" n0 U! [1 ?4 J% G9 P( i

调查发现,在去年10月2日的这起事故发生前,包括潜艇指挥官在内的导航小组未能发现并正确标记出搁浅地点附近至少10处威胁航行的水下危险点,该小组还错误地得出了潜艇将会在开阔的海洋环境中运行的结论。

1 M% n) L5 g9 h

报告还指出,值班团队至少有部分水兵意识到航海图有问题,但这些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达。尽管该报告多处遭到删减,但可以看出,在事故发生前,至少有一名水兵注意到声呐读数与海底区域的航海图不符,声呐显示海底更浅。然而,当时的执勤军官并没有向指挥官报告这一危险,也没有考虑采取例如降低航速的主动动作。

( U/ i, I0 A$ l$ L- {! }

在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在去年11月以“失去信心”为由解除了潜艇指挥官、副艇长和首席声呐技术员的职务。

1 R% R# |& F! z% s$ l. b

" H: C2 A' b: K/ u& d: |, m. ^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击后在水面航行

* C t: u2 j2 h4 R/ X5 ?" f" V. h+ z9 k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调查报告涉及美军指挥链、军事行动细节等内容均被涂黑。报告只简单提及“推进装置未受影响”,但对“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是否出现核反应堆泄漏、核装置是否安全等问题只字未提,也可能在大面积涂黑的段落中提到。“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表示,美军公布的报告总体上是比较模糊的,回避了事故地点和具体任务情况,也回避了上级指挥链条相关的责任问题,报告内容很多地方被涂黑。

7 ^' J4 B9 T j; N& p

胡波指出,调查报告反映的只是表面问题,明显是将事故责任甩锅给艇上相关人员,完全回避了任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部署、过度疲劳等情况。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因而进行高强度和超负荷部署,这种情况下,美军过度疲劳、过度部署只会越来越严重。

& ~0 d7 f+ Y! ^. D2 j5 L1 \" Q

4 F1 r4 |! W2 D

美军宣传片中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 @( i; F. b {0 i

“康涅狄格”号是美国海军仅有的3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的2号艇,1998年12月服役,由通用电船格罗顿船厂建造。“海狼”级是美国海军冷战末期研制的一种高速、深潜攻击核潜艇,其航速可达35节以上,潜深可达490米,比后来建造的“弗吉尼亚”级(25节以上,潜深240米)更快、更深,不过造价高达30亿美元以上,比20亿美元的后者贵很多。

* r3 u$ q, s$ Q1 ?$ _: @2 a% I- G2 U! U- T+ F3 T; W1 j ; u, B/ @; ^ F! u6 l# h0 o! E7 c9 t & J, `: g, r9 C) y7 o7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哈依盟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