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公布!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海洋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
: E9 u& D, o+ h( S; o海洋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N  t9 a4 p2 ?/ U4 U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海洋强省战略要求,对内融合检察职能,狠抓办案提质增效,守正创新完善机制;对外汇聚法治合力,强化协同溯源治理,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推进海洋生态修复治理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努力提供优质的公益诉讼检察产品。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海洋保护公益诉讼案件47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35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05件。
0 T* t$ U' z+ ?- H0 Q2 f本批典型案例共10件,包括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含诉前程序案件)7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聚焦违法占用海域、破坏滨海湿地、倾倒固体废物、外来物种入侵、非法捕捞破坏海洋渔业资源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违法行为,以及欠缴海域使用金、“三无”船舶整治等海洋国有财产保护和安全生产领域重点问题,推动实现海洋保护领域公益修复治理。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类型丰富,既有诉前磋商案件,如莱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防治外来物种入侵行政公益诉讼案;也有诉前程序案件,如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三无”船舶案、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追缴海域使用金案等,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于经检察建议督促后,行政机关仍不纠正违法行为的,检察机关及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敢于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如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侵占海域行政公益诉讼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主要集中在非法捕捞水产品领域,针对法律适用存在争议较大的海洋生态修复费用计算标准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听取专家对鉴定意见的分析、主管行政机关的答复意见,依法确定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数额,并获法院判决支持;针对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水产品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情形,依法追究收购者与捕捞者的连带侵权责任。
, ]  ]( q0 v9 p) [/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高质效案件办理助推海洋保护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 m) B5 i+ d( Z' I3 K/ G2 t; m' B目录
) Z9 K/ v4 X1 o0 D% L+ T1.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侵占海域行政公益诉讼案$ e. A9 ]0 @$ A: N" I
2.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三无”船舶行政公益诉讼案
  P3 s  U( p' n5 V8 S3.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追缴海域使用金行政公益诉讼案
* o: y6 o# V( P4 v& \! y& T4.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行政公益诉讼案& T& e/ I* y! J5 _$ I# e2 J
5.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督促加强采捕许可监管行政公益诉讼案: ~% S' H! G8 N2 i0 y+ @
6.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胶州湾海岸建筑废弃物行政公益诉讼案/ R' C3 }3 {9 {/ a; _' ?
7.莱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防治外来物种入侵行政公益诉讼案& d6 k2 T3 d* u0 f) s+ w
8.荣成市人民检察院诉张某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6 c0 ?. J; U  _9.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诉袁某甲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 A$ u# q( R( c+ g/ C) X10.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诉史某某等人非法捕捞破坏海洋资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 q& N) }: b. b案例一5 [; |' ^! T$ M+ D/ s6 I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 I9 y$ s6 K6 w& }8 w# v
侵占海域行政公益诉讼案! m+ ]+ m5 ]8 W4 q$ B
【关键词】# Q8 w6 C" ?' Q4 d6 h
" y1 z1 J$ ?; e+ ^7 `
行政公益诉讼 海洋生态环境 非法占用海域 跟进监督9 p8 D4 k5 C/ }# m* F: s& @
【要 旨】
+ e# W8 }' R3 u, y( `- x! K行政机关对违法建设侵占海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但未执行到位,经诉前程序后仍未履行监管职责的,检察机关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职,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增强检察监督的刚性。1 A: d( y' r2 d. a
【基本案情】
4 }% \# L5 \$ X' _, ?" }2014年8月,某公司未经审批,在威海市环翠区某海域私自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一座,桥长48.2米、宽16米,实际占用海域819平方米。2014年9月,行政机关对该公司作出罚款、责令退还非法占用海域的行政处罚,后该公司虽缴纳罚款,但一直未拆除涉案违法建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H* M0 X; j3 p' Z: e! n
【调查和督促履职】+ H% ^% f) x+ _2 c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环翠区院)在海洋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本案线索,于2018年7月6日立案调查。经调阅行政处罚相关卷宗,并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实地获取海域可视化视频资料,发现涉案公司在多次催缴下虽缴纳罚款,但非法占用海域的问题依然存在。! j' Q: g9 ?# j- R1 [+ S. U
2018年7月17日,环翠区院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督促某公司退还被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涉案海域原状。行政机关回复称,将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尽快补办临时施工便道用海手续,并于项目结束后及时拆除。环翠区院函复行政机关,要求其按照回复中所列各项措施加快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予以书面反馈。2018年11月8日,行政机关出具后续办理情况报告称,拟采取收归国有等方式予以解决,并咨询相关部门,出具涉案违法建筑处置意见。后经环翠区院多次跟进监督,发现行政机关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非法占用海域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治,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持续受损。# e6 _# A- y% u1 c9 v- [+ a
【诉讼过程】: `5 Y" D& S1 i  ]1 l
2018年12月13日,检察机关依法向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行政机关继续履行监管职责,督促某公司退还非法占用海域,恢复海域原状;若其逾期仍未履行,则由行政机关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某公司承担。2019年6月11日,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行政机关不服判决,向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法院于2019年11月7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5 x' J3 W( Z" j4 J+ ]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监督,最终行政机关督促某公司将涉案违法建筑予以拆除,被侵占的海域得以恢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W( i$ m$ |! H% m' s1 G, }
【典型意义】( g1 h# x+ d$ h# z& ~5 W
检察机关针对违法建设侵占海域的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治理效能,在立案、发出检察建议、提起诉讼、执行等环节持续跟进监督,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阻碍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彻底整治,以扎实的履职成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W: W3 e! m( N. H& O1 q' t7 C
案例二
8 f; H! V/ @" ?) O" p* t, U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
% ~; c; b( \5 \- g0 k. l" J2 I0 R“三无”船舶行政公益诉讼案
" y& w; l8 L" W& J4 g! s5 B4 b【关键词】1 j2 n+ |" A4 E) {' h# K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海上安全生产 “三无”船舶监管+ s: i% Q+ g' l
【要 旨】
* d1 }2 {0 ]" t7 M3 k$ l5 R1 l检察机关针对辖区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无”船舶监管混乱、违规违法从事渔业、海上休闲旅游等问题,综合运用联动治理手段,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三无”船舶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化解海上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大局。4 d. a; C2 c9 r9 _, g3 {
【基本案情】3 q* X& K9 ^% K- W5 T7 T1 ]
2019年以来,日照市岚山区辖区内存在大量“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船舶,进行非法盗采海砂、非法捕捞、违法排污活动,致使海上渔业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严重影响海上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T& V; t4 ?, ?# y0 Q
【调查和督促履职】
' r( v; `/ R9 J- ?: u" ^( E2021年2月,日照市岚山区渔业协会及41名渔业养殖户共同联名向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岚山区院)举报辖区内存在数百艘“三无船舶”破坏渔业养殖,影响海上安全生产。4 y$ x# ^6 c8 A' I6 |' b
岚山区院迅速开展调查核实,与相关执法单位召开座谈会,查明岚山辖区内沿海地区存在大量“三无”船舶,危及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生态环境。
* ~7 Y' {1 E2 z' L/ r0 |2021年4月,岚山区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三无”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形成执法合力,依法清理、取缔“三无”船舶,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效消除海上安全隐患,保障海洋渔业正常生产秩序。检察建议发出后,岚山区院针对海上行政执法主体众多、证据固定难等难题,牵头召开座谈会6次,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执法配合,推动建立“无缝隙”综合监管机制。
0 j' g3 b8 i) l! u( e有关行政机关迅速制定《日照市岚山区渔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三无”船舶集中治理活动,开展联合执法21次,拆除“三无”船舶77艘,收缴“三无”船舶339艘,辖区内“三无”船舶实现历史性清零,有效消除了海上安全生产隐患。
  G9 d3 p$ e0 v$ G. m- g【典型意义】% ?- N( M6 [9 C9 j5 x! h$ l  w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无”船舶问题是海上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案中,针对辖区内存在大量的“三无”船舶危及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推动监管部门依法联动履职,实现对“三无”船舶的综合清理整治,有效消除海上安全隐患,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秩序的良好效果。/ K* t6 W4 y2 i) G7 K
案例三' B+ e& a% l; {: G
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追缴
* Q2 S  h5 y1 \2 R9 @& o0 H- a海域使用金行政公益诉讼案# b: O4 y/ Y7 V4 a- m  P
【关键词】
/ g! _6 g1 K; I* u. L# d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国有财产保护 海域使用权 大数据监督模型
0 R/ R5 G. w; I8 Q! v# ]【要 旨】# ~3 Q5 h/ w6 B4 [1 n
针对欠缴海域使用金问题,检察机关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海域使用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构建大数据类案监督模型方式,提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质效,以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助推海洋强省建设。
* l2 t+ I8 d: m) q5 O) O9 f+ o【基本案情】
" `/ I& R" I4 j; @威海某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威海市文登区一家以水产品养殖及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文登区五垒岛南部海域经营贝类筏式开放式养殖用海项目,用海面积达2400余亩,用海类型为筏式养殖。该公司未缴纳2022年度海域使用金,且其海域使用权期限已经届满但仍继续使用海域,损害国家利益。0 Q; a) h! }2 ]& x0 r
【调查和督促履职】
- P9 `( k. [4 k6 O& y今年5月,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文登区院)在开展海域使用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中发现该案件线索,遂依法立案调查,向相关行政机关调取了威海某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威海市文登区辖区内的用海项目、用海类型、用海面积、用海起止期限等信息。查明涉案公司在文登区共有用海项目2宗,分别为贝类筏式开放式养殖用海项目1宗和开放式底播养殖用海项目1宗。其中贝类筏式开放式养殖用海项目用海面积为2401.77亩,该公司逾期未缴纳该项目2022年度海域使用金,拖欠海域使用金4.8万元,且海域使用权期限已经届满,但该公司仍在非法使用该海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对该公司非法使用海域行为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致使国家利益受到侵害。$ P- T4 D( I# D7 \
文登区院依法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海域使用监管职责,对威海某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非法使用海域行为依法进行处理。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依法对涉案公司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责令该公司足额补缴拖欠的海域使用金并处以罚款,依法续期涉案项目的海域使用手续。
! `  z/ n) I" H1 u6 M) @文登区院积极构建海域使用金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先后向相关部门调取文登区海域确权数据、海域使用金征缴数据、海域使用期限数据、海域使用权期满续期或终止等数据信息900余条,通过数据碰撞、分析比对,筛查出海域使用金应缴未缴、海域使用权应收回未收回、海域使用期限届满仍违法使用海域案件线索100余条,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5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追缴拖欠的海域使用金200余万元,收回4万余亩海域使用权。
4 Y, e4 |7 W" R- [1 [5 s【典型意义】4 k# T" v; D8 T: z$ N7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文登区院立足服务大局,以个案监督为切入点,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海域使用监管职责。强化大数据赋能,创建海域使用领域公益诉讼大数据类案监督模型。通过案件关键数据的收集与解析,排查出海域使用领域存在的公益损害线索并依法开展监督,实现了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质效提升,有力推动了区域海域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
( p* L/ @$ M4 c  w% {4 p/ G案例四' {% e1 C( q; Q
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
  o6 D% {+ U( g1 H! K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行政公益诉讼案
* ?9 d+ y/ \$ |$ q9 _; X【关键词】, }; ?) U) f3 y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海洋自然保护区 滨海湿地 一体化办案
, t; A8 s0 p4 h5 ]  [' J3 h【要 旨】0 u6 V5 b0 b8 H! R4 X/ }
针对非法侵占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进行非法养殖等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检察机关发挥上下一体化优势,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核实,督促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Y4 k& H! o6 ]0 _( M: p+ w3 F& `
【基本案情】
+ o! m: \' h9 l" }3 x3 t莱阳五龙河口滨海湿地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是典型的河口型滨海湿地,与五龙河河道、海域共同组成了复杂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属于生物资源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集中区域。该保护区内某滨海湿地重点保护区域,存在非法侵占湿地建设养殖设施问题,阻断了湿地与海洋的水体自然交换,存在养殖污染风险,危及常年流水河口生态系统和特有生物资源多样性,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i( H* o, `+ v8 P" ?
【调查和督促履职】! S4 H* l7 M! A) z& e4 b0 O
4月24日,莱阳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莱阳市院)在开展海洋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中,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某村东南部滨海湿地存在新施工迹象,可能存在侵占湿地建设养殖设施等违法情形。
1 [5 z2 H7 H, z" H2 U+ \6 T5月6日,莱阳市院对该线索立案调查,并及时上报烟台市检察院。烟台市检察院启动一体化办案机制,派员与莱阳市院检察官共同进行实地勘察,经询问周边群众,确认违法建设养虾池侵占了滨海湿地。通过依法调取海洋保护区范围图、卫星遥感影像图,结合现场勘验确认侵占湿地区域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经测算,该非法侵占湿地行为阻断了18亩滨海湿地与海洋的自然水体交换,导致湿地功能丧失。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存在未依法履职的情形,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8 N) c% q6 [1 b& v
5月8日,莱阳市院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监管部门对该海洋保护区内非法侵占滨海湿地行为进行查处,修复被破坏湿地生态环境。收到检察建议后,该行政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依法对围挡湿地的违法行为人吕某某进行立案查处,向其送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吕某某主动拆除了养殖设施,恢复湿地原状。0 b$ ?# J, I9 X6 ]2 W+ P% F9 S/ H
为加强对莱阳五龙河口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莱阳市院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海警部门、属地镇政府会签《莱阳五龙河口滨海湿地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护共建协议书》,建立保护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形成协同共治新格局。
+ y+ \' A+ A. w& Y【典型意义】" M% ~+ n3 T& M$ q( K/ k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检察机关在办理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中,依托无人机航拍及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发挥检察技术对公益诉讼的协同、支撑作用,取得良好办案效果。市级院对本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案件统筹指挥办理,启动一体化办案模式,全面调查核实,依法督促履职,提升办案质效。同时,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加强协作,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构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s9 ~$ c+ m5 w9 i* n. }: Y
案例五% |" W5 Z% z4 n7 A; c4 J3 {
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督促加强
. e0 k2 @8 x  t6 x0 m9 A4 V( o' m# L/ q采捕许可监管行政公益诉讼案
% E: n8 B& w0 t2 r, A5 ^【关键词】
0 g( e0 G+ K2 v7 S( F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非法捕捞水产品 伏季休渔期贝类采捕许可证 一案三查
' h2 ?! Y; z1 n2 }; @【要 旨】9 n( K; v1 z- _0 _/ g; r
检察机关坚持“一案三查”,在办理刑事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发现相关行政机关可能存在未依法履职的案件线索,锁定行政机关存在的监管漏洞,督促行政机关强化对持证船舶采捕作业的监管力度,完善伏季休渔期贝类采捕许可证管理规定,从制度源头堵塞监管漏洞,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质效。
, t& {) k' X- S/ q- u, l【基本案情】/ q( U/ Z- D; z% T: E* D: P
2022年4月初,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垦利区院)在梳理办理的多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发现在2020年、2021年伏季休渔期间,涉案的14艘船舶持伏季休渔期贝类采捕许可证(以下简称采捕证),越界到公共海域使用禁用渔具捕捞兰蛤等天然贝类,数量高达7.57万斤,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行政机关在审核发放采捕证、对持证采捕活动进行日常监管时存在未依法履职情形。7 Y2 H  Z: k. h8 s7 K
【调查和督促履职】5 {3 m+ ~, C, D) g' w
发现该线索后,垦利区院依法开展立案调查,通过查阅调取《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山东省规范海洋渔业船舶捕捞规定》、行政机关“三定方案”等相关文件,审查涉案船舶申领采捕证提交的材料,对涉案船舶责任人进行询问,查明相关行政机关应严格把握发放采捕证的标准,对非法捕捞作业的船舶应依法监管和处罚。相关行政机关存在未对船舶是否配备违规渔具进行检查,未对持证船舶的非法捕捞行为进行及时监管等不依法履职情形,致使海洋贝类资源遭到破坏,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 F8 U- V, O7 l3 `! s' {) h2022年4月19日,垦利区院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2020-2021年伏季休渔期非法捕捞天然贝类的涉案渔船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理;完善采捕证管理工作,严格审批流程;加强对持证渔船采捕活动的日常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捕捞行为,保护辖区海域天然贝类。! v! U1 P7 Y) x. ?' C3 A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迅速整改落实,在辖区范围内与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渔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将其列入违规渔船黑名单。同时,及时修改贝类采捕生产管理规定,严格审批流程,规范采捕证发放程序;采取执法人员驻港监管和海上检查结合、视频监控和船载导航监控结合等方式,加强对持证渔船采捕活动的监管。- [5 g* L  `# j
【典型意义】. y3 f! a. {! U+ _) q* a
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之地,海洋资源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检察机关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在办案中实现一案多查,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刑事追诉、民事追责与对行政机关履职监督多线并行,形成海洋公益保护立体化检察监督格局。通过锁定采捕证资格审查、发放和监管等关键环节,依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监管,从根源上控制船舶伏季休渔期违规出海作业的行为,有效落实渔业资源养护制度,以精准有效的法律监督切实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 P0 P9 B0 K$ B$ |! a7 M9 |# W案例六' G! }9 [8 G/ R  |7 `$ Y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 B( d: y7 V$ H" y, v" m1 c, D* |
胶州湾海岸建筑废弃物行政公益诉讼案
+ \: f  s7 [7 r) r* U7 q7 e【关键词】
  U1 J" U7 z7 T( b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海岸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废弃物污染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
, X7 @" s! h* b+ r8 R5 i, U" T【要 旨】, K1 Q7 R4 w( ^) ^5 \+ Q* b* {7 v9 x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检察机关坚持陆海统筹、多点发力,一体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充分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发现案件线索,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清理海岸堆积的建筑废弃物。与有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9 s/ `7 n& c+ f, w# K【基本案情】
5 Y: q  l3 T( f. T0 s胶州湾位于青岛市区与黄岛区之间,湾口介于团岛角与薛家岛之间,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著。7月4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城阳区院)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接到志愿者提报案件线索,反映城阳区胶州湾某处海岸上存在建筑垃圾堆积的问题。% V* C; T8 G! E9 K0 |1 |# b. r
【调查和督促履职】
" A( }5 J8 e. o: E城阳区院收到案件线索后,经过初步研判,于7月6日决定立案调查。办案人员通过现场勘验、收集书证、走访附近居民等方式,查明涉案胶州湾海岸上堆积了大量的废石、渣土等建筑废弃物,海滩上散落有砖块等建筑废弃物。该处堆积的建筑废弃物为胶州湾海岸线及养殖池清理整治工程建设施工造成,占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严重影响海岸生态环境。: m) a, @' w6 k) S/ z
7月10日,城阳区院分别向行政监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倾倒涉案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加强对辖区海岸建筑垃圾堆放问题的巡查力度,及时消除污染隐患,保护海岸生态环境。7 B$ ?$ i& A$ Q  }/ m- r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召开专题调度会,开展现场核查;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属地街道办事处协调施工单位在严格落实防尘措施的基础上,对堆放的渣土、碎石进行外运,21500立方米建筑垃圾得到清运治理。9月28日,城阳区院邀请“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现场查看整治情况,海岸堆放的建筑垃圾已全部清运完毕。
  [3 d# ]! ?' C. b$ K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城阳区院主动联系海洋发展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法律监督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了线索移送、协助调查取证及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Z9 w: {: J! v6 |! Q! B【典型意义】' u8 V: I7 x1 D% G2 \- J
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加强海洋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职责所在。检察机关针对胶州湾海岸建筑垃圾污染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提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开展清理整治,修复海岸生态环境。同时,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建立海洋保护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为持续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确保区域海洋治理长效常治提供制度支撑。
7 ?: G- W+ G' W4 o案例七' F+ D8 T7 t) F
莱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 F: T0 s! k9 o& K% F9 L% J* @
行政公益诉讼案
. P  X/ V2 f# a( Y! a, \【关键词】) i. T2 o4 e  M2 q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磋商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外来物种入侵! L8 P9 H& r& Y! x& h& x! j( Q, H
【要 旨】. a# O4 o: N9 T. j
对外来物种入侵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检察机关通过与行政机关进行磋商,助推行政机关厘清法定职责,协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B; @( G& L+ h3 l8 q【基本案情】4 }8 e6 H- X' W  G8 r
今年4月,莱州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莱州市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走访人大代表时了解到莱州湾海域附近出现大片外来生物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布于地深可达100厘米。叶片互生,长披针形,生长于滩涂湿地或入海河口。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莱州市引进互花米草开展种植试验。1990年以后,互花米草从试验区域逐步向周围滩涂扩散并快速繁衍,呈蔓延趋势,不仅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而且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江海入海口泄洪能力下降。  y7 W1 F4 n' r& E' g- y5 x
【调查和督促履职】4 s6 ~4 W* j% N2 ^- X0 }) Y
4月23日,莱州市院对该案立案调查,通过向有关行政机关调取书证、现场勘查等手段,查明:莱州市互花米草面积约510.69公顷,大面积集中于某镇北侧。2020年施行的《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实施方案》与《烟台市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方案》均确定由海洋监管部门负责沿海互花米草治理。
0 L- e2 t5 z1 a莱州市院就互花米草的防治工作与海洋监管等部门进行沟通。海洋监管部门认为,虽然其自2020年以来负责互花米草的监督治理工作,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于2022年12月编制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未细化载明海洋监管部门的相关职责,其不应继续履行互花米草防治监管职责。
7 Y4 g5 Q0 A2 i" Z! c为进一步厘清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5月9日,莱州市院与海洋监管等部门召开磋商座谈会,就互花米草防治工作达成磋商意见:由海洋监管部门负责涉案海域互花米草的综合治理工作。
+ i2 ?! [8 ?% s( D5月22日,莱州市院到涉案互花米草分布区域进行实地查看,相关区域的互花米草均通过刈割、翻耕等措施进行彻底清理。莱州市院持续跟进监督,督促海洋监管部门继续履行法定职责,强化莱州湾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为助推莱州湾综合治理、护航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W, r$ s" _6 {& l- r, P4 b
【典型意义】
' Y3 X8 l+ ~. e- |7 s; q/ m: r/ J  w在沿海城市,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破坏当地海洋生态环境。本案中检察机关通过与行政机关召开磋商座谈会,厘清了行政机关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监管职责,既巩固了外来物种入侵前期防治工作成果,也推动了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法定职责,按期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程,形成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协同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力。9 G! l# l$ W, O' k3 Q3 b& x+ m. p
案例八
6 W9 u1 ?% A& D0 t& l! {; i荣成市人民检察院诉张某等人
) C7 r5 S- ?0 j$ R8 l; H3 u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0 m* s9 [9 q9 {* m8 ~【关键词】
  F  A/ v7 _3 x# @: j2 ]*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损害赔偿 函询答复5 z' A0 ^' H5 `! @. J7 I
【要 旨】( E7 ^6 K) x9 C4 M+ Q* t
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公益诉讼案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争议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听取专家对鉴定意见的分析、主管行政机关的答复意见,依法确定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数额,并获法院判决支持。
: f5 {5 x* L0 k; T0 i【基本案情】
; w  Q& Y9 W" t/ f6 X2020年禁渔期间,张某与王某乙等人使用运输船转载或收购在休渔期非法捕捞的渔获物,价值共计549万余元。同年7月24日,该运输船靠近陆地时被查获。2021年1月4日,威海海警局以张某等24人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移送荣成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荣成市院)审查起诉。
3 x+ D# S$ R1 y! I9 G) T) _【调查和诉讼】! e9 O+ ~7 r" q% N9 S  h# y1 Q
2021年1月4日,荣成市院对张某等24人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2021年5月31日,山东海事司法鉴定中心出具鉴定意见认为,张某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的损害,按照渔获物价值计算直接损害1倍和间接损害3倍,需修复费用2199万余元,建议增殖放流8cm以上许氏平鮋1222万余尾进行修复。
# j  _- J& b- l. u) B2 [2022年1月24日,荣成市院依法对张某等24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按各自涉案渔获物价值4倍数额承担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费用,并连带承担鉴定评估费用。同时建议荣成市人民法院对各被告相关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 ]6 I/ K$ J0 J& [针对本案庭审中关于海洋生态修复费用数额确定等焦点问题,检察机关函询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该局复函称,使用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方式或者禁用渔具从事非法捕捞的,须开展间接损害评估。对《非法捕捞案件涉案物品认(鉴)定和水生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及修复方法(试行)》中未明确规定的其他非法捕捞行为,鉴定机构可结合具体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评估。荣成市人民法院最终采纳了鉴定意见中关于修复费用的认定,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张某等人表示自愿缴纳增殖放流保证金对受损的海洋生态进行修复。
3 j! P8 K1 \, f& p  a9 S判决生效后,荣成市院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增殖放流方案,共同查验现场、核定数量、选定海域,确保增殖放流有序进行,已放流价值1200余万元的许氏平鮋鱼苗。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监督,确保受损公益得到全面修复。; m  E* Q" t: _' [
【典型意义】  D5 ]( s2 X9 c8 g5 d) e2 a0 O
检察机关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针对法律适用存在争议较大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咨询有关专业人员、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意见,解决争议难题。本案中,针对海洋生态修复费用计算标准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函询有关主管行政机关,统一辖区内类似案件的法律适用及修复费用确定标准。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全程监督增殖放流进程,确保生态修复实效。7 a: x& O1 R7 `6 ~0 j7 R/ _- a7 v

& @3 R5 q( h) f3 v4 l案例九& U9 R/ f$ i* S1 e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诉袁某甲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P' f9 X- F) J7 v$ J5 w
【关键词】: y! c& j' E, v8 n; f" _, c( q2 R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非法捕捞水产品 全链条承担责任 增殖放流 溯源治理
; R. y) @6 {& v2 j【要 旨】* q( w* h" Q# h# e* Y2 X+ w4 j6 j
渔业资源是发展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维系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要素。检察机关针对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水产品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情形,依法追究收购者与捕捞者的连带侵权责任。突出恢复性司法理念,及时有效修复受损海洋生态。同时,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会签文件,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溯源治理。
1 l/ q+ r9 M1 X: z3 v' _1 C% \- A【基本案情】
* R. d* d( ?* z+ q1 l2022年5月至8月,袁某甲、袁某乙、孙某某在明知是禁渔期的情况下,在滨海区多处海域(均属禁渔区)多次非法捕捞梭子蟹等水产品共计7.8万余斤,非法获利40余万元。尹某某、刘某某明知系非法捕捞的水产品仍多次收购并加价对外销售,非法获利6万余元。上述人员的行为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损害海洋生态环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0 i! c4 `# h) n& u: c- `5 h) t$ A【调查和诉讼】
- I! B  ^3 D& _( O9 e) c* _2022年8月31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滨海区院)刑事检察部门将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两部门成立联合办案组提前介入,同步审查,引导公安机关全面调取证据。0 O: v1 i6 h( ^) Q
2022年9月20日,滨海区院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委托专家对该案海洋渔业资源损害及修复所需费用进行评估。经专家意见认定,损害赔偿及修复费用为47万余元或者等价的增殖放流。滨海区院认为尹某某、刘某某明知其所收购的水产品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了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应与捕捞者对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0 l# C; C% N6 L1 n9 V! m6 z
11月22日,滨海区院向滨海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费用47万余元,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后果“全链条”追责。判决后,5名被告已交纳全部损害赔偿及修复费用。+ o6 |. Z& \) _+ h6 T' }7 I$ y
为及时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环境,滨海区院推动区海渔局制定了同地区多地点、同功能多种类增殖放流修复方案。今年5月,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渔民代表等20余人,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幼苗6500万余尾。- S) n% a( ?' M; |
为推动溯源治理,滨海区院对近五年来海洋生态坏境和资源破坏案件进行了调研,梳理共性问题12处,向海洋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履职。牵头与区海渔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四家单位会签《关于潍坊滨海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成立“潍坊滨海海洋公益守护联盟”,推动海洋生态协同保护。
6 l, t+ k/ ]6 A& h" n) G/ f【典型意义】
, \8 s) g+ O# E) E9 V: R检察机关为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针对非法捕捞影响渔业资源的正常生长、繁殖和补充,阻碍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形,通过“刑事+公益诉讼”一案双查,彻底切断非法捕捞“捕、运、收、销”全链条,实现依法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同步。科学确定放流鱼苗种类、海域、时间进行渔业修复,有效促进海洋生物群体的繁殖和补充。推动职能部门加强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完善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 u$ b3 G/ G9 V1 X+ @% r3 r案例十
9 v4 N# D8 d' J& e- \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诉史某某等人! k3 m! G0 o+ {
非法捕捞破坏海洋资源刑事附带/ ?9 s  Z# j0 A0 T& T% m7 M
民事公益诉讼案7 p$ k, P5 t6 y  G: h- C: J
【关键词】( B) S; R1 D- ?; g3 h- q% X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非法捕捞  海洋生态环境
+ x' \) V) A, v) w3 [【要 旨】
# p, F5 g. A3 r! W+ x# I0 E检察机关在办理海洋资源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数额难以认定等问题,积极借助“外脑”破解办案难题,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把脉会诊”,通过专家意见破解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数额认定难题。
6 M' ~; m  E4 T! P: q【基本案情】
+ f0 Q2 m( g* S6 L" U) V2021年6月至8月期间,史某某在伏季休渔期间,以牟利为目的,多次组织渔民使用17艘渔船携带拖曳式泵吸底表层贝类专捕网具在沾化区相关海域从事非法捕捞蓝蛤作业活动,共非法捕捞蓝蛤421720斤。1 [# l, J# s2 O% a8 K8 |0 w8 ~# M
【调查和诉讼】
" k4 n$ a2 h( H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沾化区院)刑事检察部门在办理史某某非法捕捞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移送公益诉讼部门审查。公益诉讼部门对线索评估后于2022年4月2日立案。3 h9 A4 y9 n1 T- t1 z0 v
沾化区院立案后随即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梳理在案证据,调阅刑事卷宗,派员到沾化区海洋监管部门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并固定相关证据。经渔政部门认定,史某某使用的拖曳泵吸耙刺属于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捕捞工具,实施捕捞作业时间正值禁渔期间。2022年8月17日,沾化区院委托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专家对该案出具专家意见,认为在禁渔期内,使用“拖曳泵吸耙刺”过程中会对各种底栖经济渔业物种繁殖行为造成干扰,卵、仔等受到损害,威胁到底栖生物生存和种群繁衍,影响经济渔业物种繁殖和补充;违法行为人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开展非法捕捞作业,对作业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应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共计33.7万余元。5 j4 S( \. X+ R8 f# C3 j. x$ \( i  w
经依法公告后,2022年9月15日沾化区院向沾化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33.7万余元,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法院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同时沾化区院派员到案发地附近渔村、码头开展法治宣传,以案释法,引导广大群众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f2 a& T5 m: P0 k$ Y$ S$ o$ q7 l
判决生效后,被告依法缴纳生态修复费用,涉案款项全部执行到位。- z! _; v* T2 q/ R0 H$ G# h! w
【典型意义】6 e' K" q# y; |/ }0 c0 w: Y
违法行为人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非法捕捞水产品,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检察机关在追究违法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打击力度;办案时注重释法说理,营造保护海洋生态良好氛围,助力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8 B8 r* @8 \' O5 [+ {" D! ~1 k# @

9 _. E) r. T. ?: Z% e! Q<ul><li id="26LR2GIJ">
2 S; x& x2 Y! z  p/ \

2 b8 I6 b: o. T0 F* P4 V3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7 M* W7 T5 Y* e$ I
+ P# U1 s9 j5 S
<li id="26LR2GIK">
- `6 \7 D- O+ F: f/ K( H" b; V' F1 ?; J! u3 i3 D
信息来源:山东法制报。, e0 V+ b1 i- a( \- X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