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交手了?英媒:英海军曾投放拖拽声呐阵列“击中”俄罗斯潜艇

[复制链接]
. a, M6 H% x5 [; y" X9 _, d8 }& t, W
; }& u3 D4 T7 _* T1 l" k
. m1 {7 H1 b+ S& j6 B* R" H
! v$ x% }' Z0 d4 f
6 s$ m$ o/ y9 @& B. P( F$ N

众所周知,虽然在二战时期同处一个战壕,但实际上,英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而对于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来说,也同样如此,尤其是经历过去年几次摩擦后,两国的关系现在已经变得更加紧张了起来,英国方面因为又重新组建起了一支海上舰队,所以显得有些骄傲,觉得往日日不落帝国的荣光正在恢复,所以此前才会派遣一艘军舰进入克里米亚的海域,在俄罗斯的军事演习中,派出了一架F-35,从俄罗斯的军舰上飞过。

2 {; }$ d2 }7 f& @# C8 w6 k0 d* x' O* ]
) m, {% `% H# `. V
7 C7 \/ D" u' i( _: E
5 l# D; q* N9 F* _/ c1 Q
* G' V- R, v* j Y7 E; n: `% {3 M
0 |$ Z( ~9 [1 _ D/ l

为此,气得俄罗斯方面直接在英国的海军军舰旁,开启了实弹军演,就差直接把导弹瞄准英舰了。正当外界还猜想英国人会用什么手段回击的时候,他们却偃旗息鼓了。但近日英国媒体曝光的一则消息显示,当时,并不是英国海军不想回击,而是英俄舰艇已经暗中交手了,而且英军舰差点死无葬身之地还不自知。

7 v% j/ z$ v4 v, \% u) O, ~9 M6 p
, \4 w/ C' ^2 O# k$ c2 a$ F0 K+ T
( Y0 l& j7 r$ o( S

英国广播公司在1月7日曝光了一场去年英军护卫舰和俄军潜水艇的碰撞事件,该事件的主要过程为,当时,英国海军一艘23型护卫舰的一组拖曳声呐与俄罗斯潜水艇发生碰撞,造成两艘战舰受损,但双方具体的情况不明。虽然此次英媒的曝光就短短几句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解读出几点关键信息。

! r. z$ u' T# O7 q7 |% D6 A
D2 z5 w( k K' u: T$ V6 F
, {5 l( H! W) e' I; y. F
; l5 } e. Q9 O+ r: Z$ w
7 ?, W6 @$ s4 J; f* M, i
) \0 c5 f6 v6 L3 @$ ~9 M6 A8 U

其一就是这次碰撞事件,英国方面是吃了大亏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事实是英海军曾投放拖拽声呐阵列“击中”俄罗斯潜艇的话,那英国的军舰完全属于是光荣负伤,那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才曝光出来,当时就直接会被媒体冠以“胜利之师”的名号返航了,然而,他们却并没有。

7 p* A2 S3 i4 q4 k( ]# C' Q% m+ ^( m
G Y% ?! N+ M( C' A" f3 g
9 H# n K6 r( I) g' b
0 v7 ~6 v! ~2 @0 V, M0 n
& E) ]4 X- h% x- L1 K5 A
, z1 r. X. ]/ V; V

其二就是,如果不是拖曳声呐与俄罗斯潜艇相撞的话,那23型护卫舰根本就发现不了俄罗斯人的潜艇。这也就是和平年代,如果是战时,那英国这艘军舰已经是葬身于海底了。而且,这还是英国海军已经对23型护卫舰所使用的2087型拖曳声呐阵列进行升级改进的情况下,据了解,2087型拖曳声呐阵列是一种低频主动型声呐系统,并且拥有被动模式,可想而知,一旦英俄海军发生冲突,那将会是一种怎样惨烈的情境。

7 _% Z( D" Z+ I
8 f F) x: {6 G% z s
5 W' K. A2 I: N& A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官方目前已经承认了这起事故,并且还不害臊地表示,在英国媒体公布此次碰撞事件前,美英已经联合且多次的,向俄罗斯发出了关于北大西洋地区军事行动的警告。该警告主要表明,俄罗斯潜水艇的行动越来越频繁,对这一区域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毫无疑问的是,西方国家所谓的航行自由才是真正的动乱之源。【三土】

8 a" b" ]& N) } e3 P
' r# _2 d7 f( W6 x9 D; C
* o: x0 l4 ?! c) a0 A
举报/反馈
* f1 J& N) g+ W9 |1 K' n- ]
7 x& d7 i4 q3 \* q3 x R & ^6 S% |1 M9 j& g, U . W1 Y8 I, [) A! F& }' o' W * M4 T( i! |# L ; S; \ E: O, u+ ^- m+ n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龚超群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