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屏障 护航“蓝色经济”

[复制链接]
* x) o; @3 V. V. G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158公里的海岸线,13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赋予了潍坊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海洋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风暴潮和海冰等自然灾害。面对严重的海洋灾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成为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海洋立体观测网、海洋应急管理网、海洋预报减灾体系的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海洋监测预报服务走向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先后创建了市、县、社区三级国家级海洋防灾减灾示范区,并获批全国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试点城市。

# n. ~4 h3 M; m4 }/ e
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开展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 (资料图片)
$ s1 ^6 s' i$ ~6 b4 O. K) a- ]3 E

  健全完善海洋预报减灾体系

1 v# B" P' z! E h2 d6 Z

  筑牢“蓝色防线”

3 i3 x/ r3 v( E) r$ H

  “受冷空气影响,预计10月16日上午至夜间,莱州湾沿岸将出现60至120厘米的风暴增水,潍坊港验潮站将于10月16日下午出现达到当地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预警级别为蓝色。请沿海相关部门加固海上渔业养殖设施,加强对堤围、涵闸等设施的巡查维护,做好薄弱和危险地区的海堤加固工作,注意港口、码头的作业安全,做好防潮准备。”10月16日上午10时,潍坊市海洋预报台发布了一则风暴潮蓝色警报。这正是我市增强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健全完善海洋预报减灾体系的一个缩影。

1 ]* M! v- G8 G- A

  近年来,我市围绕筑牢“蓝色防线”,深入研究分析潍坊自然环境、主要海洋灾害特点和风险情况,全域统筹、制定出台《潍坊市海洋预报减灾发展规划》。同时,对全市海洋观测站网、预报系统、数据传输、决策体系进行整合升级,确保观测网络数据及时汇交,预报信息准确有效。

; G7 l3 Q) E8 h* D; m7 v* w

  在完善海洋观测网络方面,统筹现有海洋观测能力资源,逐步建成以海洋观测站、浮标为主,志愿船、无人机和应急观测系统等为辅的立体海洋观测网络,初步形成海洋自动化观测体系。目前,已建成海洋观测岸基站3处,离岸浮标3处,海洋观测志愿船1处,海洋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5处,海洋气象站1处。

1 Y8 H, y; E' E/ h4 P

  在增强海洋预警预报能力方面,建立了海洋观测预报实时数据库,并建成海洋预报减灾海洋资料数据库、海洋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海洋防灾减灾综合信息等8个预警预报系统和海洋观测系统动态监控、风暴潮预警报短信发布2个平台。完善省市两级海洋灾害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与省级预报减灾机构进行专线业务会商。

& w/ B- Z; d; n* }: I( S, G

  在拓宽海洋预警预报发布渠道方面,通过广播、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发布海洋预报信息。今年以来,逐步扩大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范围,全市海洋预警报信息短信推送人员达2000余人,年推送预警信息2万余条。

) a( [; {5 _- [# S) T, j( r0 }, q

  提高综合支撑能力

# _$ m7 k$ R& ?8 I, J

  下好海洋防灾“先手棋”

$ l$ y9 @# t7 \0 }

  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把加强海洋灾害预防工作摆在首位,不断加强自然灾害观测预警、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和减灾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

- A8 r' |9 c: F! Z) \$ x4 h% ^( n

  在风险防范方面,作为全国3个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之一,我市建成国家级海洋减灾示范社区1处,省级海洋预报减灾示范区和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试点各1处。

9 w9 f* e, V# o' S( X$ g

  在应急响应方面,以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技术支撑为重点,组织开展海上溢油风险源和敏感目标调查,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风险源调查试点,为提升危险化学品海洋泄漏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 C1 d+ t+ i7 y4 f# ?* b+ y2 @" Q7 I) t

  在影响评估方面,先后组织对寿光、昌邑、滨海等沿海县市区开展海洋灾害工程防御能力、灾害预警报能力、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灾后恢复修复能力、宣传教育能力和备灾能力等数据调查和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综合评估工作。配合省里开展警戒潮位核定、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等工作,启动海洋减灾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海洋减灾宣教基地建设。

+ ^# n. m& K" A) }( D

  提升业务及创新服务能力

4 q8 G6 i$ d. S4 t3 }, y

  助推“蓝色经济”

" E" l" O. c( I4 p6 h7 O6 x6 W

  随着海洋活动的日益活跃,群众对海洋预报减灾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紧紧围绕海洋预报减灾主要业务领域,着力加强基础能力、规章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海洋灾害防御水平大幅提升。

0 B( ~" l6 `2 C

  在做好基础工作方面,每天进行水文、气象、波浪等要素记录和资料校核,发布海浪、潮汐、水温预报,在“潍坊海洋与渔业”微信公众号发布72小时海洋信息视频播报,特别是在蓝色警戒潮位以上时,每半个小时发送实时潮位信息。每月对海洋站进行观测要素比对、电力故障排查等巡视维护,月初生成“海洋站资料月报表”上报烟台中心站,月底编制下月潮汐预报。每年进行设备检定和海洋站基准点及校核水准点测量。

3 v9 f! V4 M/ Z: [; E1 l U/ N. i

  在完善制度建设上,健全完善业务工作标准规范,围绕关键业务环节,修订潍坊市海洋预报减灾数据信息管理、海洋预警会商规定、海洋灾害现场调查业务流程、海洋预报值班等多项管理制度规定。

: A8 K! t: X% ]8 K2 c0 H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内部挖潜,加强业务工作培训,在全市沿海各县培养一批海洋预报领域的行家里手和实操人才。

, x/ G; a2 f. e; p j& M

  此外,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服务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业务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科学预报和综合减灾。创建了莱州湾潍坊段风暴潮数值模拟预报方法。解决潍坊风暴潮百米量级精细化预测技术难点,首创以风险源为预报目标的区域内海洋灾害精细化预报模式,并荣获省海洋科技创新二等奖。创建了海洋灾害风险辅助研判模式。探索研发由海洋灾害观测、海洋灾害预报和海洋灾害风险辅助研判集成的海洋预报减灾决策辅助系统,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 z. i8 S. a7 p; b1 ~) q, v. B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立足实际,进一步健全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筑牢海上安全“蓝色防线”,为沿海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w7 m/ j2 d3 h3 q7 s. A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文

" `8 ^; } k& k/ P7 T0 b & P! [. t5 }( |6 W$ S1 t $ m+ H4 P) w- Z3 x( \1 e 4 s4 j. U o9 U5 F. l : @5 m% Z3 z7 O! v1 T! A ]$ f: M! ]' G7 _1 S' o6 e. Y0 N7 @" d- k+ ? % y1 [ L4 P9 [) s4 G/ C& g, ~% u2 y [7 H1 \3 U% ~* \ # R2 p; p/ l+ c$ Y: Y. r+ H - T- ~: p5 w) n# i . t4 u; W S, Z5 t7 V: u7 R&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仙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