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从山东入海。近年来,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努力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1 F" r2 O" k1 c8 k% _9 C
) f# {8 ^4 \! C+ Q/ v
5 ^4 J7 ~; U; Z1 x- g6 v( w构建生态绿色廊道, j+ E4 a6 K4 O! Y; S" x* C
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自山东东营入海。行走在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随风摇曳。水波荡漾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形成巨大的“鸟浪”。
/ @' }/ M4 a* j! ]. g4 [% D& ^9 N+ l4 r# ~9 @; t3 P
3 L3 N$ J" J; ^9 U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对此已非常平静。他说:“这不算大,现在不是鸟最多的时候,冬季的时候更壮观,连绵不断。”
" h4 n) m3 W( I- E2 Z* w6 n& ]; B( k
6 E' g3 x3 M( t" c: q9 r5 m3 f
秋日,沿着黄河三角洲湿地溯源而上,黄河大堤沿线上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生态长廊。三三两两的行人沿堤散步,还有人骑着共享单车沿堤坝道路穿梭,不时停下来拍照,领略黄河之美。
" G2 B5 j* @9 [: r; h: K; A$ [
, [/ O7 J4 ?, [4 T( b+ h; q, e! B1 D' `# Z# |
“多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黄河堤防绿化美化,树株存有量达到3500万株,绿化面积超21万亩。”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副处长彭程说。目前,黄河流域山东段已初步形成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7 E. | o+ A* G0 _+ J9 g7 o$ ]* K# L6 s0 _
0 l# m- ~6 S4 }* `8 \9 W8 g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全省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一批曾经的沉沙地也变得绿意葱茏,不少地方走上了“沙生绿、绿生金”的生态致富路。
* Z1 ~4 A0 x! p' C/ A M' [1 y/ q Z/ A; \6 Z
@: f7 Y! |' [; L4 k
“黄河真是大变样儿了。过去一起大风就尘土飞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村民黄新海说。- v& d- N4 z( S5 j/ u3 A4 e
) G2 j! @/ T1 D: K& w" {) X+ L
A: G: b! |; V* }6 W5 p4 x2 y
水鸟在蓑衣樊村附近的湿地栖息觅食。(新华社记者邵琨摄)
5 R0 x" D( ]( b! s8 ]$ V* d0 h$ H3 W/ R# j
6 D: {0 R' b. s3 T; C造林绿化、工程固沙,集中连片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绿化观光林……几年前,蓑衣樊村四周的黄河水沉沙池从杂草横生的荒滩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黄河湿地,成为游客向往的天然氧吧。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和饭馆都需要提前预订。
! d/ k! [9 D" `/ {% }0 r F8 k
! H1 _4 H1 K/ F% X4 S8 t" V$ K5 _5 u
挺起产业绿色发展“硬脊梁”; g Y: G/ T/ s7 f( V
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稳步壮大。
E+ q& t# p* Z X/ I$ g) I
+ Z6 h4 \7 ^ v+ f* B: p" i ^# @
4 u' U! P' a5 _! }7 ]202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 g1 n" e/ z" g0 D% T! K
$ B9 H* ^* T8 K! `
0 }: @/ P w7 K1 K0 v" i
“相较于2006年,万华MDI单吨能耗下降了90%。”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说,万华从装置、工艺等8个方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能源转型、上下游合作,持续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8 V# U. D" T* a
% u# l' |0 o7 R- r2 k( D X
q. t# C+ W! P- s8 x, ]" W1 O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不仅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 ~6 T2 Q- f+ h# t+ v: F& G9 m9 y7 ^/ P3 g! g- X' b0 G8 Q
- O5 G3 m: i/ a' O
在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老岚村,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铺满山坡。这些光伏板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并入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后,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原来无人问津的黄草坡,变成了绿色清洁能源的“发电站”。1 k/ k4 g; `! h) b: E
8 t1 w4 w. {. ~3 t: ?0 K. }2 e( [! [; g" r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福山区一处光伏电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1 v* P4 |* E) e/ r/ E Y
* I+ U1 r" M `: N3 L+ S
+ T2 ~: S1 `# R V4 z' V6 Q% C! R" Z
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上做加法,在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上做减法,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说,山东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转型高效推进。
0 I `- k: m! Z5 j' m
9 K: ?& n+ t5 M# H% \ p; l3 L) F- J
奏响城市协同发展“大合唱”
4 G A0 u/ p- \' i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进入新时代,山东省积极用“一盘棋”思维,加快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 f/ ]/ c" j1 E% Q
/ q8 R+ y; @+ v1 A+ ^
% Q0 P. F( {4 M7 k7 X拥河发展,交通先行。跨越黄河两岸的齐河黄河大桥拉近了济南与德州的时空距离。大桥通车5年来,省会经济圈的济南和德州两地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3000万辆。/ @" |; D2 h+ o& \& }
; }+ Z7 J- b" Y$ q
/ F7 I, u6 X& D2 m. `
在济南开办公司,投资人可以在泰安的“政银合作”服务网点提交申请,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在济南拿到营业执照。0 S; ]) L) C0 K8 S3 J) {
6 Z4 k1 S. q. i/ T4 i5 l
+ [) l' v" d8 i, Q3 k省会经济圈好消息不断,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也动作频频。胶东五市建立起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机制;鲁南经济圈成立文化旅游联盟,打造文旅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 J7 {! R5 o( L- e! k
, @: V& p3 p/ _% i
# W, _' _8 {* b9 N5 |2 D! ]6 v山东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推动经济圈内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促进城市之间协同互动。除了基本公共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产业合作也更加紧密。
& S' p) U; b5 v, s/ @/ W% c9 b/ ^1 n
- W1 c3 R1 v! \" b* [2 Y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率先在淄博布局,淄博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孕育出服装、房车、农业等多个行业生态平台,胶东经济圈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上云、上平台。
& P% P# E# j- q5 a- G# V# k2 J
4 F9 v4 R9 R; y. r% x
# j% w; x3 ^! ~2022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7万亿元,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群。$ r: @# h: m c6 J' E- D
. ~ q( p2 Q( T& o) v+ B
& t) a1 |9 G/ c: n* d《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将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建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群。4 b v# ~: u: F! |1 s$ ? w) U A
[color=rgba(0, 0, 0, 0.9)]来源:新华社(记者邵琨)
6 [! w: s- d( b0 l# p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