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7 ~& ~ y6 ^) R W
- m) ^5 \4 A) @- Y" R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牵头承担的《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获批立项。
* p7 \( Y+ @9 y3 o, N
" z. ^1 d# g6 \1 J( I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海洋碳汇(蓝碳)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领域的各种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核算方法和价值实现路径,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为了规范化核算我国海洋碳汇能力和潜力,今年正式实施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HY/T0349-2022)已经给出了“海洋碳汇”的定义和六种主要类型。《核算方法》中明确,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解决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方面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方案。但受限于核算方法视角,之前的《核算方法》仅给出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六种类型,不足以反映学界对于海洋碳汇的前沿认识、整体思考及其内部联系。海洋碳汇分类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全面、整体、系统的认识海洋碳汇的类型。清晰的分类编码工作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集成和管理的前提,有利于海洋碳汇调查、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保护等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碳中和背景下海洋碳汇理论体系与增汇技术的构建和提升。- n% ?- A* _" @, } R6 V
下一步,海洋一所科研团队将尽快组织参与单位开展海洋碳汇分类学后续工作,组织深入开展海洋碳汇分类学研究和试点实践,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计划任务,产出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4 e' \9 P/ i8 s2 j8 p
% a4 Y0 a( a( e( t6 g% c, J/ U0 u4 _. n" E) O1 s9 S
' Q8 Y3 z- p! R' ?<ul><li id="216QR0JV">: b8 A: h d, X. p i
u5 w% _: M* c0 [& z
' X6 l2 k$ T' B. d& k! D<li id="216QR0K0">
# x+ y9 t, u2 B1 G
* G7 A0 ]! E: H, O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7 q1 v3 n$ L$ h! H, G0 Z1 I3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