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李华军、吴立新、封锡盛、徐芑南)担任指导专家!第四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赛事通知】

[复制链接]
2023年6月-10月
3 t0 Y" J$ V0 }4 b% T. p第四届% ]& A9 ?; E- H% r/ x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
. H1 \* R3 }- r& u6 L# I" P% N科技创新大赛  b4 R$ s. O' J( n# n

7 H- X) D% T2 k( N/ i! x大赛主题:未来海洋通讯  D" o0 s% @& ]" T, ]4 S

4 v2 A* S7 M2 X; F6 m: ?* C预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8月20日. ?1 _' ?( k% f, T
宣讲时间:
& o' d+ g7 Y/ Z2023年7月24日 20:00-21:00
9 r0 ]  [: p3 t腾讯会议:626692628. a5 C' i, V1 o5 h3 I
大赛宗旨3 d1 c: ]2 A: h. n" s( ?8 d& r& R" u( ?
大赛以培养造就国际化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海洋工程实际和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海洋工程装备的科技创新设计,引导参赛选手深化海洋认识,培养参赛选手的海洋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营造全社会关注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的良好氛围。
4 I7 S' P) Z0 q0 ~% ?! w3 d+ N) D大赛主题
1 w; Q/ M9 {4 T  z: w( T大赛主题:未来海洋通讯
/ T1 S5 y) n5 \通讯是实现信息转换与传送的重要渠道,面对比陆地环境更为复杂的海洋环境,传统通讯方式已无法满足未来海洋发展的需求。目前人类已经开展的海洋运输、海洋观测、渔业监测、各类水下作业活动以及未来对海洋更强烈的探索需求,对海洋通讯的整体性、便捷性、顺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 @$ K. L4 h% Q6 a& I) d; U
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人类对深海世界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也在日益增强。就让我们运用创新思维,在科学推动故事情节,科技带动人文情怀中遇见科学的未来,如果某种科学技术得以实现,那么未来海洋将……因此本届大赛将围绕未来海洋通讯为主题,开展海洋情景的科幻绘本、概念设计与实景仿真任务,进行竞技。
& a! ?3 F# _! k大赛组织) g" t8 n, @. Q  ?1 V6 `/ y
教育部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N, m- p  I+ U/ N
教育部高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C' u: f% `) h- C+ I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 G. X( P# f. D- ^( ]/ A4 W
中国海洋大学+ [2 Q# x% e& |, R- C8 h
中国海洋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心
3 V! k3 [2 X: A& m●大赛主席:, y9 [$ O9 O  ~+ J3 v5 e: y' ^* w
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 c* v0 ~. T. f7 k4 Y% P/ U
●大赛副主席:2 X2 y! v9 v$ v* A6 J
刘勇(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 I0 t" k6 G  G●指导专家:, H) R/ o6 p/ d1 }% j
李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 N: j1 r! @8 X9 J
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 C. l1 ~+ t: ^0 M% [( ]
封锡盛(中国工程院院士)
1 Z3 x, W. E% \" ]0 V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 j  T  J& N0 y$ [6 Q( s8 n( L) y
赛事信息- s, d! S7 F: ^. H' f$ |
比赛项目
  j7 ~7 Y& Z9 J& x3 D! B2 N3 t科幻类、设计类、仿真类4 v4 D; E" c+ Z2 K
● 科幻类、设计类设大学组、中小学组/ A8 |" C( |8 X# H
● 仿真类设大学组* b" o/ c' ~, Z7 @, R
比赛报名$ H0 }* U# F" ]: X) S1 S
赛事网站线上报名) C/ Q9 i1 s. _9 `! F% O
本次大赛采取网上注册报名方式,注册报名以参赛队伍为单位,报名网址: http://47.105.161.112。$ m! i! @8 k. Z: N! n5 n/ h+ E
预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8月20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仍可继续报名)。; A3 E6 _# ~: C' ^8 l  Y
时间安排' p* _" W5 q7 \
初赛时间! t( J) a& }$ }3 _1 n
● 科幻类、设计类:2023年10月7日23:59前提交作品与解题说明书;0 m6 X5 l* G* t. Q/ T0 c/ D* b
● 仿真类:2023年8月14日至9月10日23:59通过仿真平台上传初赛成绩。
) p1 {6 M2 ~8 L9 [7 u; O决赛时间
  {& E: \$ r. U7 `8 O2023年10月下旬于青岛举行决赛暨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9 y" G1 U- m" c7 f$ L注意事项
( x- ^% e5 m0 H- K2 M1.本届大赛初赛采用线上评比形式,决赛采用线下路演评比形式,决赛暨颁奖礼将于10月份在青岛举行。+ d6 E) a/ K' `+ Y
2.仿真类决赛阶段需填写解题说明书,仿真平台将于2023年8月14日在大赛官网开放下载。参赛队伍需自行在仿真平台完成任务并上传初赛成绩。进入决赛的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可执行exe文件、解题说明书和路演 PPT打包发送至大赛邮箱gjhygczb@163.com,决赛将结合现场程序演示和路演形式开展。. ?$ z0 E4 x1 N7 e& Z( Z% O$ I; u/ X
3.如有涉密项目,请作脱密处理后再行申报。9 _, ]4 ]- G- J+ z
4.竞赛规则详见《第四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竞赛规则和解题说明书请到官网或赛事交流群下载http://47.105.161.112。/ Y; [9 x( c) i$ r! A- Q' H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 F3 K1 G; ]5 N- h/ B2023年6月30日
& ~$ f9 `* Z7 H6 z* N4 b6 |7 U5 o

" T/ |; I8 Y(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U$ K9 N1 e! J
( e- [5 |) c3 z' O5 L( Z第四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6 Z; k& p' L3 H& h
科技创新大赛
: r" u+ U7 I3 M竞赛规则 2023
) i3 f1 a$ j! W7 c" [2 o大赛主题:未来海洋通讯
$ _8 y2 \* U1 D6 M5 H% b+ [' E7 @) v6 @: p* D+ k, r& I0 \
通讯是实现信息转换与传送的重要渠道,面对比陆地环境更为复杂的海洋环境,传统通讯方式已无法满足未来海洋发展的需求。目前人类已经开展的海洋运输、海洋观测、渔业监测、各类水下作业活动以及未来对海洋更强烈的探索需求,对海洋通讯的整体性、便捷性、顺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 N! a3 x( q' o- D+ |
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人类对深海世界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也在日益增强。就让我们运用创新思维,在科学推动故事情节,科技带动人文情怀中遇见科学的未来,如果某种科学技术得以实现,那么未来海洋将……因此本届大赛将围绕未来海洋通讯为主题,开展海洋情景的科幻绘本、概念设计与实景仿真任务,进行竞技。
0 w9 ]% H* A* F( UA$ _5 N) r% n# E( f/ J5 E7 ~, n( w& [
仿真类
4 N; C- q3 {0 f# }) l& A8 d竞赛规则>>>
: g0 N  h2 Y3 @* b7 `4 E, f0 n1  ?) G4 I. @! s/ X
比赛题目5 O( w7 v& m6 {; N- |
想象在未来的2073年,人类在开展海洋活动的具体场景中,应用了水面或水下信息交互的创新型海洋通讯系统。构想一种新的通讯原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声通讯、光通讯、量子通讯……),人类基于各类海洋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潜水器、浮潜标、海床基、潜水服……)通过该通讯系统进行信息交流,使得海洋活动顺利开展,且主角必须为人类,不得是拟人化主角。9 ]6 a1 V  G; o% u
构想至少两种设备(一定是目前没有的装备),应用于该通讯系统上,使得通讯更加方便、顺畅且效率更高。技术方案设计上可运用原理已知的但技术目前还没有实现的设想,也可以采用颠覆性原理。
) E4 E+ H& Y) L8 |4 c/ S2
% j# X. T5 a; o比赛形式8 L- p8 q/ k- ^) q
硬科幻绘本& _5 r& @& `7 x  c5 t) s: \% s
注:硬科幻是以科学或科学猜想推动故事情节的科幻作品。
# e3 s9 ~* M' r! c3# y  N4 s6 J! p% s1 Y$ k" {
比赛说明
! \" t# z/ N4 e! H' C3.1参赛对象' b1 `% b% R& {
大学组:2 F5 r, O8 i0 ?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
3 i% J. x- t3 P- M中小学组:8 V1 k/ w1 `! p; J; H$ N: E4 Z* Y
在校高中、初中、小学生;8 r9 u( D9 ~! j1 h3 e- q  B" s
每组成员(包含队长与队员)不超过5人。
* s. l( w/ S% j: P, X注:中小学组鼓励家长参与指导,作品绘制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9 p' _/ I* v$ A% y' Q
3.2参赛作品要求
4 p* C7 h: F( P& b围绕大赛主题,以海洋情景故事提交硬科幻绘本作品和解题说明书(见附件)。绘本作品形式为手绘、软件或AI绘图均可,篇幅为5-15页,上传文件为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5M。5 d3 U. X2 G6 F
提醒:AI绘图仅能完成现有科技信息下的绘制,未来科技创新方面仍需参赛学生自主实现。
" I; s1 E9 q8 _3 c, H/ M3.3比赛流程1 i- `" B- h4 |: L" d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 u2 e/ {; g3 u* f初赛阶段,采取专家网评形式,参赛者提交作品电子版(手绘为扫描版),作品择优进入决赛。9 D$ g$ j# w7 V% E4 m: p& `; C( T
决赛阶段,入围作品进行线下路演,每支队伍路演与专家问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s8 f: }2 |7 P" }" K' B* c4 h1 K
4
3 a" @: {4 G& X3 o$ l$ a比赛规则
6 W) a: z7 ~! ?9 o( @# u比赛采取评分形式,得分高者获胜。
* X  _1 [5 [! h- q& q评分满分100分,具体包括:. m: m9 q6 Q, w5 z
1)要素的准确性30分:通讯系统覆盖的海域(0或5分)、通讯的信息(0或5分)、通讯系统的通讯原理(0或5分)、通讯装置1的名称(0或5分)、通讯装置2的名称(0或5分)、故事的主人公(0或5分)。) I& s3 _8 d  H2 U  \6 j
2)作品的创意50分:故事情节的整体创意(1-10分)、通讯原理的科学创意(1-20分)、通讯装置1的创意(1-10分)、通讯装置2的创意(1-10分)。
( q: d+ K& G0 T2 M3)作品的文学性1-10分。8 o7 n6 W8 W) }% F% r; B+ E
4)绘画的艺术性1-10分。
$ l$ {5 Q5 v3 A% `
+ h8 c, C9 g% B%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e: n) c3 R7 I! t

; k5 h8 {! H* C' v1 e8 A6 wB
: |1 s" e" A# w设计类  G. A9 |3 _) _+ o
竞赛规则>>>. K' h7 v( Q' U
1
" q/ }. L$ h6 A比赛题目
" O4 n+ d1 R& o1 P# I- Q想象在未来2028年,设计一种海洋的通讯网络(水面和/或水下)以及基于该通讯网络的(无人和/或载人)海洋航行器(水面和/或水下),构想该航行器通过这种通讯网络进行通讯的具体应用场景,并设计通讯所需设施和相关装备蓝图,实现某种海洋活动的具体任务完成。
6 [0 \  b0 Z$ |9 u% _# V& |2
- A8 x9 w' e1 x5 ~& Z. P& m比赛形式! o8 Z3 A# N5 t; \" E( G* v
海洋通讯网络及航行器任务场景创意设计效果图与演示。
( h5 J1 s. ^. t# W2 U3 {3
+ I& G5 ^/ }1 _+ J6 y比赛说明4 W# U' x' D. i5 [. B% Z' u
3.1参赛对象
3 A/ |$ e  m& Z. `. [' a$ R4 s6 G大学组:
  h3 {! c% a3 ^( B8 z6 ]0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
6 J( r+ y  L1 J中小学组:3 y" d5 {" p( x" R# ?* O/ k
在校高中、初中、小学生;: z# G3 N% `& Z4 p  [
每组成员(包含队长与队员)不超过5人。, F7 k$ ^3 y; O( I
注:中小学组鼓励家长参与指导,作品绘制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8 y& @6 R* S) \; z  M8 U) v3.2参赛作品要求
% |* ?! K3 d" q4 F9 Y3 T1 `9 E初赛上传航行器概念设计图4张、海报1张和解题说明书(见附件),其中海报中需包含应用场景设计。提交资料具体要求如下:7 A8 O# E0 r% e3 k6 J8 F6 `% _6 d
设计图版式为每张A4尺寸,包含白底三视图3张、白底渲染效果图1张;, R9 a, ^3 n! `! ]+ {( J, U% d
海报设计版式为A3尺寸一页(包含三视图、航行器应用于场景图及说明)。9 ]9 K' I! x0 \+ U  S
以上资料均为JPG文件,RGB格式,分辨率300dpi。决赛准备路演PPT,如有视频,需为MP4格式,时长不超过2分钟。
2 m" i0 t( l9 i1 J" W注:中小学生组可免做渲染效果图。
+ V) Y4 o  s8 q! q6 i5 a3.3比赛流程
  ^! w, R- V1 g; Q$ @; L1 `4 B# j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H- _3 A* A$ n( p9 a
初赛阶段,采取专家网评形式,参赛者提交作品电子版(手绘为扫描版),作品择优进入决赛。
8 f8 N* b% f6 y7 p1 J9 y# W决赛阶段,入围作品进行线下路演,每支队伍路演与专家问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 r  F4 w/ O4 N4' |) d( y+ F$ V) P" f# }
比赛规则
- I8 d2 g4 I4 x  B比赛采取评分形式,得分高者获胜。
2 i# J- w; k" h! X/ j评分满分100分,具体包括:
% m, E! y4 T2 d7 M* l1)要素的设计40分; w1 l6 Q4 O+ N+ s' ?5 R
作品中应包含通讯系统(0或10分)、海洋航行器(0或10分)、航行器上的通讯装置(0或10分)、航行任务(0或10分)。+ g/ Q: t" y4 {* @$ ~' O1 R/ H# J. i
2)通讯系统的科技创新设计 1-20分。% n# z/ |9 P" }* |5 |* G
3)航行器的科技创新设计 1-15分。  ?) n8 h8 N3 D* O
4)航行器与通讯装置融合创新设计 1-15分。  s0 b* e  C- ~
5)任务场景的通讯设施的创新设计 1-10分。# M: v: E7 h; K) _, _
3 ]. d& V( [3 l( U9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_1 ]% C: O5 `; D: _0 a
0 d0 q! z/ h5 w# l' }+ _& i) WC
2 Y+ C3 i9 H- V3 s9 d仿真类: Y) X  @* |! J' O: b
竞赛规则>>>* f4 |( S5 W" i
1
+ W7 j( w. }; d  w比赛题目
& Q6 @! h$ g% J1 Z9 p* i9 C5 J海上风电是指在潮间带、近海海域等主要区域建立风力发电场,并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使用离岸风力能源的方式。发展海上风电不仅有助于能源低碳转型,还将加强能源供应安全,海上风电行业正迎来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同时对海上风电设备的日常巡检与维护运行也提出了挑战。7 I/ T% y( `- Y" n3 s. U
本届赛事拟采用多艘无人艇协同巡检与无线通讯的方式,通过无人艇航行至风电场接收来自故障设备发出的故障信号,从而完成对海上风电场进行日常巡检与运维工作,实现低经济成本和高运维效率的快速巡检目标。赛事围绕此主题进行仿真类竞赛,在海上风电仿真平台(需在赛事网址下载)中进行编程,通过在指定时间内实现规定动作,完成不同海况下的海上巡检和自主避障等任务。: q, R0 D; \( i7 V7 a
2
+ O/ j! b7 x; H1 h0 b, L比赛形式
6 Z5 z- ?2 S; i( V按照规则要求进行虚拟仿真航行。* s: M1 ^( ~* V6 k7 c
37 X' |6 Q  I: m$ _( N
比赛说明
( t& Z# b) C: _2 }3.1参赛对象$ Z( Z" W) w1 l2 z  m3 Z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
% G! U# A- U0 n. @每组成员(包含队长与队员)不超过5人。
5 H" k- ]' P' f- D  a! G$ k3.2比赛流程# n# d7 z* v# h% F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 h$ P* Q0 C, F. U( f  F初赛阶段,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大赛仿真平台上传初赛成绩,根据排名决定进入决赛的队伍。7 _1 i! J7 M" T( @2 p
决赛阶段,参赛选手按赛题完成程序编写并提交解题说明书(见官网附件),决赛将结合现场程序演示和路演形式开展。. \% B' k' B9 B
4
9 X3 e3 Q; A6 j6 K1 m: t+ X- z比赛规则2 |) d2 n5 K" x- Q
仿真类初赛与决赛为不同的任务场景。初赛形式为线上限时完成任务,决赛采用客观积分与主观评审相结合的办法,按客观积分占70%,主观评分占30%的综合得分高低进行排名。赛事支持python,c++,c#,java语言进行编程控制。$ @( I6 p! T/ c% Q2 N2 S1 g' f
4.1初赛规则+ v0 Q0 o. s( v
赛事预设场景范围为1200米*800米,在四分半内按要求巡视风电桩、穿过多岛屿海域并抵达终点即完成任务,示意图(图1)为初赛场景,请仔细阅读以下规则。­­­
) @* [; j- j; D# r0 U

( \2 n- X/ b- w  B; Q9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P$ L0 s3 w, k  A+ Q1 v% T& Z

+ J: N! k! Q8 u( i# r" ]+ D图1. 初赛场景布置示意图
8 R8 h( _. t0 h1 _0 t) \0 W海域一:巡视风电桩
5 F5 E! _0 o7 A! P1 h9 _穿越3×3风电桩阵列,每相邻风电桩的距离为80米。已知2号、4号、9号风电桩为发出故障信号需要进行巡检与运维的风电桩。接收到故障信号之后,参赛选手的三艘无人艇从起点出发,采取自主选择线路航行的方式,分别完成对2号、4号、9号风电桩巡检的绕行一周动作。5 H! a' c6 t2 V3 `: r+ v
海域二:穿过多岛屿海域: y8 v" [; k. Y6 i$ v5 K, @
参赛选手的三艘无人艇以长蛇阵的编队形式,采用自主选择线路航行的方式,从海域一继续往终点的方向航行,根据给定地图避开海中的岛屿与礁石,最终抵达终点线为完成比赛。9 P, W- T+ M: X# q" ?
比赛要求如下:: M. Q: a/ T6 U, e; f# X" f- ?
1)参赛选手需在四分半内完成比赛,否则无成绩。8 w9 g- j, J, i: i0 E! \+ i, M7 U
2)以第一艘无人艇的船头通过起点线开始计时,最后一艘无人艇的船尾通过终点线时停止计时。3 d* y- u1 y8 h1 z9 o/ x9 R( @
3)巡检风电桩阵列时,需要对2号、4号、9号风电桩绕行一周的巡检,否则判定任务未完成。  I# p7 M: x; u6 O. r/ A+ Z$ W. [
4)通过风电桩海域时,无人艇与风电桩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若无人艇中点不在此范围内,则判定为任务未完成。
3 t& @+ C% Z2 M! P7 M5)参赛选手的三艘无人艇在穿过海域二时全程保持长蛇阵的编队队形:要求A无人艇与B无人艇之间的相对距离d1为30米,允许±5米误差, B无人艇与C无人艇之间的相对距离d2为30米,允许±5米误差。若没有按上述要求保持队形,则判定为任务未完成,距离测算以中心点为依据(图2)。
. m) i5 m2 S) Y5 Q5 _' @5)海况风速为0-3级,流速为0-0.2米/秒。% j1 E+ d8 R; b2 U8 e5 p' k
6)每队有两次比赛机会,任一次完成任务即可。; S2 J  I& b; m% O: v( A9 H/ w

, X0 @' j9 ]5 z5 j& y9 o#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 ?+ v8 m. F

, H) R: X0 Z* G. u图2. 长蛇阵编队队形示意图
& h* l' C- {) H( L" C: |; i* k' M/ y
4.2决赛规则
. ^5 Q7 F2 k# t& b% o. X# D赛事预设场景范围为1200米*800米,在十分钟内按要求巡检风电桩、穿过多岛屿海域并抵达终点即完成任务。决赛队伍按时提交完整代码exe文件、解题说明书和路演 PPT,现场进行决赛仿真航行获取客观积分,评审专家根据选手的算法设计逻辑和方案完整度等给出主观评分,最终按照综合得分进行赛事排名,若得分相同,则航行用时较短者获胜。决赛场景示意图如下(图3),请仔细阅读以下规则。" m5 r8 u' J! z4 [; G
- ?2 r% g9 D8 K5 ?;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f4 X+ \6 q% `) K+ I

5 k& d( _7 b5 @; @& Y图3. 决赛场景布置示意图
% s  a: _  l7 f4 e/ j8 w; ?注:决赛场景技术参数初赛后发布,且示意图水道区域、故障风电桩非最终决赛场景。) Q; _/ p% ^% o
海域一:巡检风电桩" j* }. h) a5 r* }
穿越3×3风电桩阵列,每相邻风电桩的距离为80米。比赛现场,在3×3阵列中,由主办方赛前每一行随机选定一个风电桩发生故障(共三个),三艘无人艇接收到来自风电场发出的故障信号之后,巡检风电桩阵列,参赛选手采取自主选择路线的方式,找到出现故障的三个风电桩,围绕正确风电桩巡检一周后,屏幕出现文字提示即绕检成功。
5 S  T4 s0 W& E, c海域二:穿过多岛屿海域5 \0 R7 f$ S5 @" r8 z6 }; m
参赛选手的三艘无人艇从风电桩阵列穿出后继续航行,保持长蛇阵的编队形式经过狭长多岛屿海域,自主选择线路航行,最终抵达终点线为完成比赛。航行过程中需要避开海域中的岛屿与礁石(示意图水道区域非最终决赛场景)。7 K9 b! m- h3 y9 W4 x& b. W
主观评分规则如下:
1 D6 w- l7 }8 o/ F& H评分满分100分,具体包括:
. b! l; K% N& k( X1)对例程理解与解题过程 1-40分。
- k3 [: Q$ I1 G* L2)队伍所设计的算法方案编写逻辑与创新点1-60。
# h2 M5 |5 Z- k# T& t客观积分规则如下:
  ]6 V/ @& u3 a  w. g1)以第一艘无人艇的船头通过起点线开始计时,最后一艘无人艇的船尾通过终点线时停止计时。4 H; ~( Z, d) _" f# d& ^
2)海域一完成风电桩巡检任务得45分。其中包括正确找到出现故障的三个风电桩,每正确找到一个故障风电桩得15分,否则不得分,完成巡检任务过程中,若无人艇与各风电桩的距离小于1米,则每次扣5分,若撞击风电桩,则每次扣10分,扣分不超过该段总得分。
1 ]. A; e! q! _) O0 O3)海域二保持长蛇阵的编队形式通过多礁石海域,成功到达终点线得45分。标准长蛇阵的具体要求为A无人艇与B无人艇之间的相对距离d1为30米,允许±5米误差, B无人艇与C无人艇之间的相对距离d2为30米,允许±5米误差,距离测算以中心点为依据(图4)。
7 O$ I. ?  v8 t0 U! m! A0 t2 j0 m3 ~若三艘无人艇在通过海域二时未保持长蛇阵编队队形超过十秒,则扣15分。若无人艇与礁石或岛屿相碰撞,则每次扣5分,扣分不超过该段总得分。6 z" q0 z1 X2 M
4)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得10分。决赛时间10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5分,总赛程超过12分钟自动终止比赛。
+ |% C/ ^( \: \4 R1 o3 z2 t5)决赛满分100分。9 J# A8 S0 _" {- ~$ Q
6)每支参赛队伍只有一次比赛机会。
- D. `4 A6 p5 M" |3 u; ]/ l: S
- b' h+ [! A. M  U7 B!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i" _. n. }  j8 ~% F* }$ u* d( c6 X" i7 z
图4. 长蛇阵编队队形示意图) _2 {: ^) g/ r( }
注:本规则的解释权在大赛组委会。( U5 L( H+ R; I8 @+ |# B6 i
《解题说明书》请至大赛官网下载:+ U. `) C, \8 F4 M% B, W1 r0 m
http://47.105.161.112/
. ?$ q1 ~* i- F7 p

/ t" _" N! ]$ G+ ^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T1 _0 f5 @% F; {- _# Q1 U* u7 Q; Y, q0 V0 G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 v5 i( t1 K+ G  ~% o<ul><li id="1V18E169">
- X/ E" `  ~/ u' g6 r
' }5 ]5 q7 ]2 Q  u2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K2 h6 H  N5 {6 H0 R, N

- K) R. g! S' y! ^9 A<li id="1V18E16A">
! |, c+ m- g3 l7 z; T0 W2 Z4 E+ C: t3 l* T$ ?& y
信息来源:海工大赛组委会。
6 ^% d3 F% ]& A0 E* _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