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i.ijrou.com 免费下载使用
( A1 x ~3 c& W! {
# X2 Y: u2 k( S% `9 \! E; f" @
8 g: O1 B5 o* L+ t/ ~一位34岁的军官放弃到海军机关工作的机会6 i5 K! F( ?4 I6 u6 W5 f1 J
主动递交了赴南沙守礁的申请书
3 f0 z2 f- G$ w+ y" L4 o他说:“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
3 h3 ]- I0 @' k扎根南沙的16年半
4 b* b2 V7 O5 D) o, Z从天天吃罐头,每人每天只提供一杯水……$ g1 \4 `3 I. J, |# |( R
到建成防风、防晒、防暴潮的“三防”菜地、高脚屋猪圈
8 M4 E4 R; M8 ~6 h一望无际的“海上戈壁滩”逐渐变成了美丽的“海上花园”, [' n8 h* y7 m! B0 E) F' \
舍小家 为大家/ y8 r1 ^1 F& [* z+ o6 M
在面临选择时,他坚决要求重返南沙* W' q% w; T6 b7 K; N9 X R1 x2 p
填补资料空白 解救遇险渔民' f& ]/ G; Q- _8 Q- {' s4 S" m
亲手在永暑礁树起了南沙主权碑- L0 Q2 `1 t6 r: P
今天,我们走近——“南沙守礁王”
' W2 z% }4 z9 d5 {龚允冲,通州区海晏乡(今属通州湾示范区)人。1957年生,曾任海军南沙守备部队参谋长、部队长,某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等职,海军少将军衔。
% X$ q/ Z! a" j2 D& h
, w) {4 b: G3 ^, w9 `0 k$ f* V1 F在扎根南沙的16年半时间里,他先后36次赴南沙执行各种任务,其中守礁14次,累计守礁时间8年,最长的一次达25个月(758天),创造了在南沙值勤航行里程最远范围最广——5万多海里,遍及南沙各个海域;出海巡逻、补给、侦察、救生等次数最多——100多次;获取情报资料最多、价值最高——计20多万字,获全军侦察成果一等奖1项、海军侦察成果奖2项;组织礁岛农副业生产贡献最大——带头开发建设第一块人造菜地,饲养成活南沙第一栏生猪等十多项纪录,被广大官兵誉为“南沙守礁王”“南沙守礁第一人”。
9 d: R# m. B6 }; l" ?& c3 d
9 Y" l; d" X! N3 p9 g% H1996年,他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3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光荣出席了党的十五大。他是海南走出的第一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2 b! |4 y) _8 s3 A2 q; c& k3 }
3 r/ \+ B+ }) d# C* p" i7 f9 c; ?龚允冲为守卫南沙、建设南沙,维护祖国的海洋权益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被表彰为“海军青年标兵”“海军十佳青年”,被海军、舰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干部20余次。
2 y: C# }$ g! w9 ~# O4 j/ m2 k( a+ M8 B! F. O
+ k L' ` u: {' ~- J1 ?5 i. O& \4 \
, R% p- ?- N. B2 f J! K7 Q% n& p0 X
请 缨
0 a5 A$ n' D6 m' T, W% p9 k' m
. [% I5 D4 v6 s6 e7 g1 b9 X, Q; ]. |
5 Q# o/ A, }" D* G回忆起驻守南沙建站守礁的16年半峥嵘岁月,龚允冲心潮澎湃。“1990年初,正在部队服役的我面临两个机遇,一是调到海军机关当参谋,二是海军急需成立南沙守备部队,正从舰队选调干部。34岁的我不顾亲友竭力反对,主动递交了赴南沙守礁的申请书。”
- i* _$ T1 g( ^! D) v, j他在申请书中赫然写道:“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
2 a- | S0 p8 U% F
* B- @* D! v; V- ? 2 {% j; t% }: R& B0 h
3 j, U5 P1 `1 f+ N 1 L4 ]+ T. i* n! b, f5 s8 S
1990年2月7日,龚允冲奔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这里是祖国的最南端,驻守的永暑礁距离中国内地约740海里,即便距离海南岛榆林港也有560海里。
# C/ J- w) e% M% Z$ p在南沙,龚允冲经历了十多次生死考验。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天驻守渚碧礁的那个夜晚。( a. g, g! m+ C' m
1990年3月16日,他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南沙的渚碧礁。当时,岛上建筑物仅有俗称“第二代高脚屋”的铁皮屋。晚上,龚允冲睡在铁皮屋里。每当海风吹来、海浪打来时,整个屋子就摇摇晃晃地颤动不停,人根本就无法入睡。正当他为此忐忑不安的时候,指挥部又传来出海执行紧急任务的命令,通知他距岛东北方向不远的海面上发现可疑船只。1 Q7 s. _. f8 W# q
他带着6名战士组成的小分队,乘着橡皮艇出发了。茫茫大海上,小艇随时都有被风浪掀翻的可能。然而,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可疑船只有没有带武器?会不会抢先开火?在稍作调整之后,龚允冲冷静地指挥他们的小艇靠近了可疑船只。上船检查后,发现那是某国的一艘伪装的侦察船。
2 h) o" \1 s3 R3 j讲起10多年前的这件事,龚允冲仍感历历在目。这次执行任务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守护南沙的神圣使命。然而,他没想到,之后在这片神圣领土上一待就是近17年,并创造了10多项守礁纪录。
# f9 |. |- @3 f- j3 a
7 h7 J! b1 C; X% V( A1 O
+ v! l( A8 A/ w: H' `
; O5 D% g J* d, c |
6 t3 o9 `: F% D# G0 r0 Z8 f5 f' ~8 q9 D
$ U6 l! _8 Z! S' q. \9 t0 B: ~# ~2 W2 V; C0 n
# V3 o0 W& _3 i, b2 j. b0 w
艰 辛2 R4 a) U0 U4 L( J W- _1 `
1 p- K( W: [" U7 ?
' K) i5 U. ? P; ^, K1 _
提起南沙的生活,龚允冲讲述了一根黄瓜和一根萝卜的故事。
+ c4 S4 U3 I, a M- s; v4 d4 Z- l他们刚到南沙时,吃饭最缺乏的就是青菜,由于大陆的新鲜蔬菜运到南沙不久就变黄了,过不了几天就烂了,于是只能长年累月吃罐头。“当时的艰苦,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得多。”龚允冲回忆说,“没有蔬菜,天天吃罐头,从早吃到晚,从年初吃到年尾,嘴里都是一个味儿;缺少淡水,最艰苦时,每人每天只提供一杯水,洗澡只能用海水,洗完身上黏糊糊的,特别不舒服;茫茫大海,一望无际,出不去,特别孤独,大家只能‘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由于常年与海水、海风做伴,几乎所有守礁官兵都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
/ _ H7 J+ l4 O
2 v o: P. @8 V/ h' G
* E1 Y6 P, h( c' ^, T, P% j; T
6 a9 N% N! ~0 L# s% P6 A5 u9 v " k/ U2 F" E; x9 U$ S+ s- ]8 E
有一次,一名士兵小张在他的罐头内发现了一颗黄瓜籽,于是就用罐头盒装了一些泥土,把黄瓜籽种在了里面。当时部队里每天发一瓶水,卫士们刷牙饮用都要省着喝。为了给黄瓜浇水,小张和他的战友们总是把饮用的水省下来。经过细心的培育,黄瓜终于发芽了,并慢慢地结出了一条小瓜。
8 ]* R0 V/ x# L士兵们甭提有多兴奋了,每天都去看一看、摸一摸小黄瓜。尽管从来没有在岛上吃过黄瓜,但谁也没有动过吃掉这个黄瓜的念头,而一直都是在呵护着它。+ |' C" z9 [6 k3 E4 M5 N' ^- o' D( @
后来有一次,指挥部的领导来岛上慰问,拿什么蔬菜来招待领导呢?大家伙想了老半天,才有人提到了这条黄瓜。当连队的政委让小张自己动手割瓜时,小张却是迟迟动不了手。最后,大家提议让他与小黄瓜照张合影。最后他才算忍痛割爱,把自己心爱的宝贝贡献出来了。结果,那一根黄瓜一共被切成了256片,很多卫士为了能享受久一点新鲜蔬菜的味道,把薄薄的黄瓜片舔了又舔,竟含在嘴里把黄瓜片给“含化”了!( `. B2 ]7 F& }
4 r# g2 K* v. E) w' I6 ^, y
! n/ D9 F& x4 G7 t4 K9 a9 |8 j
$ ^* j4 z8 G. s# p# ] ) h4 B/ L2 x( u) a2 ^
有一次春节,受到台风影响,补给船无法给南顺礁补给物品。在大年三十晚上,官兵们唯一的蔬菜就是挂在高脚屋顶上的一个月前首长巡礁带来的一根萝卜。: Y' u0 R! x1 @1 Y
萝卜比别的蔬菜容易保存,大家都舍不得吃,官兵们一直像宝贝似的挂在顶棚上。晚上,礁长看到桌上全是罐头,终于下决心说:“今晚消灭胡萝卜。”可炊事班长却难住了——一根萝卜,12个人怎么吃呢?炒着吃,一人一筷子就没有了,切块吃,一人一块也没有了。最后,还是副礁长想出了招,把萝卜切成了12块煮汤吃,这样不仅每人可以吃上一块萝卜,而且还可以喝上一点萝卜汤。官兵们还给萝卜汤起了个美名,叫“团圆汤”。 @6 i5 x5 B- ]6 G. E: Z6 F
说起往事,龚允冲虽然总是带着笑声。但透过这笑声,我们真正体会到南沙生活的艰辛,也更深刻感受到我军战士的可爱。; u9 ~9 i+ O$ z+ T6 F( }! a3 a
. n! j" g# o/ \, h/ x+ N+ \' c : k7 W8 J% K4 s; ?6 X/ H
! q% |$ _. |8 L, Y# V% ~- m0 d
& X6 @( y: N' W0 Y* i! ]) |5 @; e$ Q$ @
/ V% c. T3 r" M3 O5 [) t
" d1 T9 B2 Z* G+ a3 e4 _1 Y
7 ^; g) m+ H D$ y( `+ F- e开 创
. ~3 A8 J u1 P S1 x
* v9 ]! _ a7 x# ~6 W H
, j* t5 k6 e. ]! E为了更好地解决守礁战士的生存问题,出生农家的龚允冲动脑琢磨,将永暑礁西南角废弃的工地整理出来,将无法种活树木的泥土开发成菜地。: ], n3 a, U3 [9 O0 {9 _
作为礁长的他让换班船从大陆运来泥土。一开始不知道哪种土壤适合种菜,他就叫补给同志把各省市自治区的土壤都带一点来。每次搬土壤,战士们连船缝里的一小粒也要抠出来。然后在分成一块块的菜地上标出土壤来源地,例如北京、天津、河南、海南等。; D& O) L, L3 \- f% o
9 |3 ?. r& ^5 t; x& _4 V: ^
' V7 r1 a |$ l
0 |; F1 C8 L' \7 q& z& }# F 1 v0 K6 E/ m/ W* l, x3 \& k! S6 {
南沙虽然海水资源丰富,但是却缺少淡水。官兵的饮用水,全靠大陆补给,真是滴水贵如金。大伙洗脸刷牙,洗衣和洗澡,全靠接雨水来解决,有时还要看老天的“脸色”行事。战士们想了许多办法,尽可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先是刷牙、洗脸、擦身之后,再用来洗衣服、浇菜。
3 L2 [9 k! J" `7 j在小礁上,一般三四天洗一次澡,水量不过一脸盆而已,中间这两天出了汗,战士们只能采取干擦或干搓的办法。所谓干搓,就是用毛巾来回搓擦,战士们称之为“干桑拿”。% _" l F/ F: T8 S
由于没有足够淡水浇菜,他们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种出的蔬菜都不理想。龚允冲和他的战友们经常三更半夜爬起来,打着手电筒到菜地里抓虫子,还要和老鼠作战。在他们建造的防风、防晒、防暴潮的“三防”菜地上,终于种出了小白菜、黄瓜、萝卜等蔬菜,掀起了南沙礁盘上的第一场“绿色革命”。
1 Y, P! b/ i9 q9 O0 l* V5 n一开始,其他官兵都觉得这里条件不够,然而,当吃到这块菜地种出来的青菜,大家沸腾了!随后,所有官兵都加入到这场创造绿色生命的“战役”中来,陆续种出了小白菜、黄瓜等。
* V+ y1 G$ }. g4 h
4 |9 n4 C V2 i7 [5 o% ?& D% P. y
. A; I5 t# T$ l- a" d/ L. j0 v9 M+ ^8 O$ ?$ k @; J) m& k. |% _
2 A8 Q$ W9 x* S5 Q$ v, g
后来,龚允冲又将第一棵椰子树、第一盆太阳花带到了礁岛,还成功建起了高脚屋猪圈,饲养了第一栏生猪,将“拓荒牛”的精神演绎到极致。一望无际的“海上戈壁滩”逐渐变成了美丽的“海上花园”。# A1 |. l5 @: Y3 q
* ]. @+ i4 y2 g& c
; |! X. F v6 ?( A; r$ G% }8 F# S: ?" r- O/ G6 \
+ b( Z) v/ B' m* }5 j4 e- J
# | h% o8 A9 q! z, w2 u+ Q Z8 g9 M g- @
: E+ ]5 s* H, i
! l! z1 h4 Z) Z) U5 z舍 弃0 ?; X3 r! J" n7 Y
. ^- O) G$ K4 ]9 p. m
9 ? e1 ^, c- V. @! E
要问南沙卫士们最想的是什么?家,是毋庸置疑的答案。20多年前,龚允冲家境困难,一家10口人,奶奶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父亲因车祸肋骨受损伤;大弟残疾,小弟也患病在身,小妹受伤致残。“看到年纪本来不大的父母却变得那么衰老,我的心真是十分内疚。”而他自己的家庭也是处于两地分居状态。
2 A, l- L- O9 R; ^他的妻子一直等到1996年才随军到了湛江,在湛江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当时家还没安顿好,龚允冲又上南沙守礁了。但妻子理解丈夫作为军人的职责,对此没有半点怨言。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揽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 z9 T$ L+ e& u6 a* u8 E3 O8 U/ E: B. F* Y. ]/ Y% h | Y8 T
1 |4 e4 j/ v: L" `6 J: y4 E
1 ?% n' n1 a2 K" O' c; } + I3 [* J* L$ o& U
* e0 [1 r7 S* Z6 J) t3 V7 ~) I$ @9 ]4 I! i
3 y* L8 n, W# }2 u 8 g, a" ^6 i/ O. C h ^% B7 ?9 v0 [
勇 敢2 C9 x5 `9 W. [; m$ `! [
% O$ ?: c% F$ |( c1 W* _南沙离祖国大陆1400多里,生存环境恶劣。礁上海沟纵横,海流变化莫测,龚允冲每年5次从永暑礁出发逐礁考察,踏遍了南沙的每一片海域,记下每个礁的地形地貌等各种数据,先后处理上报各种海空情况数千批次,他编写的《南沙诸礁基本情况》和《南沙侦察史》,填补了南沙资料的两项空白,有些资料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
8 V/ f W3 `: _: y6 f2 G. [
% y, _: r {2 K) f! D; G7 p! |! T2 N+ \- Z8 E
8 Q" Q3 K$ O' p2 r. Y/ ^: d南沙人每次出海,除了担心风浪过大,还怕碰到鲨群的袭击。他针对这一大难题,买了大量有关海上求生训练的书籍,并虚心向渔民们求教。很快,龚允冲就摸清和掌握了沙鲨的习性和生活规律,总结了10种巧妙与沙鲨周旋的方法。
4 D2 |) c2 \; o1 {$ v3 K有一次,他为了让战友们在大年三十晚能看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亲自为战士们送电视。有人说,途中,会遇到攻击大船的鲨鱼,劝他不要去了。经过仔细地观察,他发现挡道的鲨群并不是攻击型的,只要不遇到强烈的刺激,它们一般不会向人发起进攻。当他将这一情况跟船上的战士解释,战士们都半信半疑。他先命令战士关掉发动机,然后靠人工划艇驶进鱼群。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那些看上去让人感到害怕的海中魔王,竟然都顺从地躲开了航道。一到礁上,刚才连大气都不敢出的战士欢呼起来,激动地将这事向战友们讲述,顿时整个礁上就热闹了起来,大家都纷纷向他“取经”。
; ~; A+ Y" i7 `4 ?$ I- K5 h! a! e5 I$ I% \: k. J4 ~
& w* |5 y4 j. T H, N7 u
5 F( F' @$ P' O
% k9 x9 H' I/ j- e& @8 i感 动1 [$ C8 W) \5 B6 c( w" D( y
2 q" @; d& g9 ?0 p% A" \( p& c一次,某省渔船在某礁区捕渔作业时,遭到一艘不明国籍的海盗船袭击,龚允冲奉命搜救渔民,当时海上刮着七八级大风,浪高四五米,搜索目标十分困难。为了尽快找到遇险的同胞,他爬上主桅杆最高处观望,几次差点被抛入大海,整整16个小时,他一刻也没离开过岗位。
! @4 t" e W- e' w% k经过艰难地寻找,终于在茫茫大海上救起了7名受伤的渔民。当被救起的渔民一下子跪到他的面前,精疲力竭的龚允冲热泪涌出,也跪了下去,他们相拥而泣。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南沙守卫战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
7 h S# F+ X8 j% i$ H而当龚允冲从海军指挥学院战术指挥班毕业后,曾面临再次进北京还是闯南沙的选择,同时,组织还有意安排他到舰队或基地机关工作,他却坚决要求重返南沙。
4 s+ b, n9 f% d
9 q. u3 N% `" ^! Q7 V. W5 S8 i M5 u# y6 o% C# y3 a
1 C# U. ~ _; a1 F& `
2006年8月,龚允冲被提升为海军某基地副司令员,他又为建设美丽的西沙忙碌着。龚允冲介绍,现在除了基地规划西沙建设外,总部和海军支持建设的自助餐厅、卫生院、发电站等一系列配套工程也正在建设中。为防止南海的海洋环境污染,还启动了防污染工程。他们的目的就是把西沙建设成为美丽的家园、乐园、校园。
2 ] {8 k5 X8 {& i! G% V4 P; A$ Y9 Y9 m
- E2 }7 v3 {+ X7 f( x- i6 y
$ {8 w+ M! B6 k) G7 b7 \: D最令龚允冲自豪的是,他带领官兵们亲手在永暑礁树起了南沙主权碑。+ L8 d( g8 k4 I( a* b
龚允冲还踏遍南沙的每片海域,为后人开发保护海洋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他搜集整理的南沙诸礁基本概况等资料,被收入“南沙百科全书”;他提出的夜间训练、多技能训练等编入部队训练大纲;他与南沙官兵及海洋工作者收集整理的南沙海域水文资料数以万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
y; x& g3 J: m+ L) p: b: _( t/ I" ^龚允冲始终心系南沙。近年来,他牵线搭桥,让江苏省侨联等单位先后与部队南沙基地结对共建,为守礁官兵送去关怀与慰问。3 G% h4 w% J5 D9 m8 p
“我想,什么叫忠诚?凡是祖国需要的,南沙需要的,就要一点一滴去做,呕心沥血去做,全心全意去做,这才叫忠诚”。这位令家乡南通无比自豪的“南沙守礁第一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守礁官兵的学习楷模。: v! t* a) ~" s5 W9 n+ [" s. z
END V' q) g( A9 c" Y+ g& i& N
图文来源:7 P1 ^+ ?# h- Z
1.陈静.【为国争辉南通人】龚允冲:南沙守礁第一人[DB/OL].南通发布,2019-08-25
2 o8 g2 b U5 J% g% c; P! K2.海南守礁第一人:守卫南沙17年 誓与岛礁共存亡[N].南海网,2008-04-11
4 B# B. e X h; u C# q" J0 h3.霓虹哨兵编辑部.老兵口述历史丨第二集:《南沙卫士的“奇珍异宝”》[DB/OL]. 霓虹哨兵,2023-06-06
: o* p; f# V1 e4 @4.第一次上礁就荷枪实弹......海防老兵的“守礁记忆”[DB/OL].中国军视网,2020-09-128 }0 O6 P& l4 n4 O! z/ t. p
编辑:德 福 校对:李维杉 审核:采 悠
/ \+ f. `/ e- t/ Z7 B4 y9 f$ {" x1 Y.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