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破冰远航,带你领略“冰上丝绸之路”风景!

[复制链接]
1
( @- [; \. l! d8 ^- r何为“冰上丝绸之路”9 p+ N, ?, W! e" f
如果按照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最早2030年以后,北极就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现象。届时,往返东北亚和欧洲西部的船只,可以不借助破冰船穿越北极海域,相比向南穿越印度洋、通过苏伊士运河、横跨地中海的航线,这条路线要节省最多近一半的航行时间和燃油。) `7 T2 |9 U4 z3 f3 D3 a! n0 R
, l  D' a2 d; v( Q* ^# d2 p1 l
  L  c; L0 E7 d- F! ?1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5 I! L) w% L4 J/ B  D6 k' P% F5 S" ]0 ?- q: B  v
气候变化的后果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机遇。穿越北极海域的航道共有三条,包括欧亚大陆沿线的东北航道,北美大陆沿线的西北航道和穿越极点区域的中央航道。1 S' d3 ^7 [" @/ P9 K' H6 ^
目前东北航道浮冰减少速度最快,有大规模商业通航潜力,并成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依托。  Z* N) H+ J4 y: p
2018年1月,《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份全面阐述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身份、责任、原则和政策主张的文件。4 G" h+ P0 W3 @/ v5 R
在白皮书中,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中方愿与各方以北极为纽带增进共同福祉、发展共同利益。”“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 e% a$ Z: ?* ^0 H文件简要论述了“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总体关系以及合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关于北极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开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合作,包括加强与北极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积极促进北极数字互联互通和逐步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等。”0 Z, Q7 ?/ Y# m# s/ r

: @" A# v$ q, a! }7 k4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5 o$ }6 A7 O: R- g

/ v0 W' K  P% _2 w; p; g% H“冰上丝绸之路”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
# t% @7 ], c1 q  |! U% a8 w第一,它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北极区域,涉及北极的主要航线及其沿岸地区,以及这个区域与世界的地缘经济联系,重点包括俄罗斯,以及挪威、冰岛、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也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
0 K. o7 K: ]) U* W) U) l5 ~% n# p根据北极航道开发利用的近期展望,“冰上丝绸之路”目前还是集中于俄罗斯、北欧国家以及东亚港口国家和欧洲港口国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设想和北极政策的文件都明确提出建设“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q  U* I; }4 j$ b$ W/ V4 p( v9 y
第二,它是相关国家开发和保护北极的政策集合。
2 P$ S/ z7 b# W$ w3 Q" G  ]8 Z“冰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在北极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气候的变化,北极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海冰面积变小,北极航道开发和油气开采前景日益明朗。北极资源的开发和航道利用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机会,但伴随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在北极的增加,脆弱的北极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冰上丝绸之路”展示的是北极各国、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利益攸关方基于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趋势,制定的各种发展政策的集合。2 A  W1 A# v! z
第三,“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展,是中国根据此前与相关各方合作经验以及各方合作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下发展出的针对北极特定区域的国际合作项目。! o; L& \7 \4 O8 Q( \( v) s( ?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创新的合作模式,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体现了沿线各国人民应对挑战的共同努力,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一带一路”建设承接历史,面向未来,是一个统筹陆海文明、共创繁荣的世纪发展蓝图。中国愿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框架下,“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个倡议带动各方合作,促进北极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北极地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创新之路,共谋合作治理之路”。" r( C& N9 L. ~5 d) W9 v2 O: W
2* v7 [! F( H' F+ `2 K6 i( d: L
为什么要研发“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3 R, f9 C. g) y9 U1 w7 S
因为中国是近北极国家,在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缘环境上与北极事务紧密相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应当与北极国家和其他相关国家一起开展合作,进一步认识北极、利用北极、保护北极,实现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北极的航道和资源开发利用可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o+ f# u0 e' J
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军舰远航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中国在南、北极开展研究符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科研大国的地位,极地研究是所有海洋大国必须开展的活动,对于气候研究、海洋学研究,增加关于地球结构和其他领域的知识非常有必要。中国的资金、技术、市场、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北极治理和经济开发提供帮助。: y& ^9 C9 V% ^% |# e  p

5 f' J7 }( b# Z' r) [5 x6 b8 v
" c: @' k/ h9 z6 V"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 e6 ?/ `5 O; w/ W
; D' s0 b; H2 U4 t
中国于1994年、2007年及2013年对“雪龙”号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造。经改装后,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依然无法脱胎它是一艘货船的总体格局,因此“雪龙”号在极地考察方面还是存在很多“天生的”短板,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
1 A2 p( W9 C/ O/ O2014年,“雪龙”号借助该直升机对困在冰层中俄罗斯“阿卡杰米克·肖卡尔斯基”号破冰船组织了一场人员救援行动,但尴尬的是“雪龙”号自己也像“肖卡尔斯基”号一样卡在了冰层中。' U% @! l2 J2 @$ V) o( c4 a1 E: r( j! X
2016年的北极考察时间“雪龙”号船穿过白令海峡一直向北考察。由于“雪龙”号的一些先天不足,它在这些浮冰区中穿行确实非常困难,影响科研计划的进行。. N. A1 F6 O  P) L* n$ b
另外,除了极地国家外,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和日本也都拥有破冰船。目前印度也在建造自己的极地破冰船。日本则拥有建造于2008年、排水量约为2万吨的大型破冰船Shirase,它远远大于“雪龙”,也比后者更先进。( g7 M$ T! B) I: y& `4 s6 D+ x
所有的这些要求叠加在一起,就要求我们中国必须要拥有一艘新的破冰船,一艘真正的破冰船。将来“雪龙2”号破冰船可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队,大幅提升中国极地海洋考察能力和极地考察运输保障能力。
: a. T( `7 T* H: l, k1 q1 R0 X; d
) K- O( t4 T: l) R; v$ y# |  o6 s: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x, v! p, s' o8 }- ~) @

( p& _5 i1 ^- h1 f: p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雪龙2”号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按照“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细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造。
$ \+ o6 {/ a2 H6 Q, ~( p“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雪龙2”号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雪龙2”号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今后将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F: G9 \3 Z, V; l) G9 T北极航道的开通是国际商贸和北极开发的机遇,却也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更加严峻。全球科学家已对北极冰冻圈融化的灾难性后果提出警告,中国的“冰上丝路”布局是否会更多融入气候和环境考量,值得后续观察。
' \$ I# {* u, n% F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6 G0 v- Y- M7 E" j1 K) Y8 y下面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 N! {+ d* z( O' l, U; ]! M浙江海洋预报! w. R1 X3 j  c% h% b5 E6 N
6月19日20:00-6月20日20:00. {; Z  V6 E/ B0 H! k" J% G1 j

9 @0 n: m* \/ z% \9 r/ D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4 i9 [1 _; \9 D9 F( n+ A$ m
7 W% j3 _( f* I今天夜里,全省大部海域有1.0-2.0m的轻到中浪;明天上午,我省海域将迎来本次出海气旋过程的最大风浪。浙北海域将稍稍增大到1.2-1.8m的轻到中浪,浙中海域有1.4-2.2m的中浪,浙南海域将出现1.6-2.5m的中到大浪。
$ k- B) W$ A4 @$ h6 M全省海域风浪稍大,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P7 r% X0 @# U; ?, z' v" w# K) j, t
滨海旅游区预报
+ w2 z: a0 u" d; k; a7 ~明天,南部海域的洞头列岛风景名胜区和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的浪高将达到1.5m上下,同时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整体海况较差,不太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其他三个旅游区较适宜海边观光游玩。2 V; `  c" z8 H1 U/ d1 I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1 W; D5 Q( y/ ]  q- a+ Z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9 h# E: M) w7 H* w1 K/ W/ ]戳我进入浙江海洋预报网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ssouysoyyg
活跃在2021-7-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